第0631章 好坏皆有大可能

一个事情有好的,也有坏的一面,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而如今这种理论正在被广泛的宣传者。

方中愈本身就知晓,理论本来就是一步一步慢慢往前发展的,所以这个时候他所做的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将理论快速的,发展起来。

但是这样做就带来了另外一个弊端,那就是,这一套理论可能,因为没有踏实的基础,没有坚定的土壤,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甚至是,把高楼建起来之后,还是会轰然崩塌。

所以他就需要不断的弥补,对于方中愈来讲,为什么要支持这些人,开办皇家军事学院,或者是其他的学院,那就是因为它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有更多的读书人,更多懂得道理的人,就算那些没有办法取得很高成就的人,他们至少要读书认字,甚至是懂得些道理,这样的话对于,以后的,坚持,基础来说是一件好事。

当然,如果是在以前,这种开放明智的行为是根本不可能长久存留的,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在做,愚民政策,为什么你非要让他们懂得道理,但是如今不一样了,大明,现在的富裕程度慢慢变高了,老百姓们能够提供更多的财富,那么,帝国就得希望,做更多的事情。

朝廷现在所做的事情也是这样的,他需要团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成为他们这边的人,贫苦的老百姓们,只要他们有的吃,有的穿,就可以维持稳定着,是很多人都能意识到的,不需要放松预期说,其他人自然会照着这样做。

整个大明朝廷如今还是在很稳定的运行之中,各项新事物的出现不仅没有打乱他们的脚步,反而让他们更加团结起来,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一场改革之中,谁做的最好哪个部门做的,最优秀,那么最后获得的也是更多的,不仅仅是整个部门的,成绩,也是他们个人的成绩,现在吏部的考评,看得很严重。

地方上有那些不法的官员,当然立不考评,巡查组也是会搜集证据的,这个时候改变观点,关该流放的流放,该杀的杀,都是可以的,甚至是在大明报上都广泛的宣传这种行为,也让更多的官员,他们担心。

以前做的不好的,现在赶忙补救,以前做的好的就做得更好。

冯中玉没有深入过地方,所以他希望那些吏部考察官员和锦衣卫的暗探们,能够调查得更清楚,这样方便他在,中枢进行判断。

其实各部尚书之前的家里可能富裕,也可能并不富裕,背后可能是有一大宗族的人,当然也可能没有,所以他们对于,下层百姓们的生活理解的是不一样的。

那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更多的,依靠下面的人对上面的啊,汇报。

他们懂不懂没关系,下面的人懂才最重要,当然这也是取决于当初,平叛战争的时候,方中愈把那些人,派出了金池,也就是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所以他们如今才能更加好好的做事,既然文官已经上过战场了,那么以后,他们也可能会被派到战场,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暗地里的规则,但到时候会派哪些人去呢?这就说不定了。

战场上是会死人的,所以这些人不可能忽略掉这些东西,那么,会死人的话会派哪些人去呢?在这之前可能没有人意识到,但是当别人跟他解释的时候,他们就会隐隐的发现,也许从头到尾这就是一条很连贯的局,每个人都可能参与,每个人都可能在这件事情上,获得一些重要的东西。

方中寓并没有把每件事情都搞得悬而未选甚至是搞得很玄乎他做的事都是让大家能够很快的看到这可能就是杀戮与背叛。

对于他来说,很多人的表现并不重要,他要的是真正能够做事的人,他相信一部会把这些事情做得很好。

方中愈更看重的是,做实事的人,这一点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现在很是忙碌。

他不仅要完善自己的那些想法,也还要让手下人传递下来的消息,都从他那里经过,虽然,他有些东西不太懂,但是如今计划做的已经很相配了,几乎是,打从大到小,从上到下,所有的方方面面都为他考虑到了,他现在只要决定哪些重要哪些稍微,轻松一些。

正是因为手下的人现在都有干劲了,也让他觉得,时间就应该是这样的。

这一段时间,各项政策都在,广泛的推行,当然,还没有完完全全推行下去,只是一些事,点。

他们还必须要经按照现如今出现的问题来,商量修改。

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是他们最忙碌的时间,甚至是比当初平叛战争的时候更加忙碌,那个时候他们只需要把手里的事情,按时按量完成就好,但是如今不一样,他们不仅要完成手中的事情,还得思考,一些新政策,而这些新政策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怎样做如何做才是最重要的。

按照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意思,如今在京的官员,正七品以上,都需要写自己的,报告。

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位有一种认知。

这种认知可以说是,非常全面具体的。

第二个是要讲清楚自己在这件,岗位上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第三嘛,自然是要说清楚,如果让他来改革,这个部门,以后要处理的事情,将会有什么样的流程,有什么样好的建议。

这样的命令一出来,都让那些下层官员们非常的,难受似的,他们以前都是按部就班的做事情,上面要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虽然暗地里也有一些小抱怨,但是从来没有这样公开的讨论过呀,甚至是还要把这些东西都写给,建文皇帝。

这不是难为他们吗?可是又不能不写,毕竟皇帝是明文,下下来的,这可是圣旨呀,所有在京的官员都要参加。

当然,那些小吏员们也可以提意见,官吏官吏可是不分家的。

这也是钟玉建议的,当然进入皇帝,朱允文自己也有这个想法,毕竟,他不可能去了解所有的官员,既然不能跟别人实际的接触,那么就要从他们所写的东西来判断了。

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个难题,但是对于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正宇来说,这些东西都不是难题了,毕竟锦衣卫会提供各个官员的资料,他的皮脾气秉性。

这些东西都有助于见皇帝朱允文来判断,所以,他非常的期待那些人会交代买什么样的东西。

当然,见皇帝朱允文下这道圣旨的时候,并没有跟其他的大臣们商量,当他们接到那一封圣旨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特别是那些大佬们。

他们之前做事的时候可谓是小心翼翼,就算是身处高位,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所顾忌的,但是如今见皇帝朱允文似乎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那就是,该说的一定要说,要是不说的话,以后可就没有机会了。

如今他们越发的清楚了,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对于某些事情给了机会就一定要做,如果不做的话,真的是没有机会了,想不中就,没有办法补充,就好比当初方中愈建议那些人做的那些事一样,现如今之前跟着方中义做的,就算是最开始吃了一些亏,但是后来的,收获都远远的弥补上了,但是那些之前拒绝的,现在想要再插手进去,根本就没有办法了,不说是别的,之前获得利益的那些人就会阻止他们,当然就算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能让他们进去,那也得看,他们能接受多少,或者说,能让多少人放下手中的利益,分给他们一些。

虽然说儒教的思想能够帮助朝廷统御百姓,但是对于方忠运来讲,他还是希望更多的百姓是因为利益,是因为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东西来去做这些事情,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如今朝廷才会不断的宣扬,鼓励老百姓们更渣更大的创造。

朝廷在这个时候,需要立法,也就是把大理寺的地位提,拔得更高。

之前见我房里住一晚,已经跟大理寺卿和大理寺少卿聊过这些事情了,所以如今他们的地位愈发的高了,现在将要调整各项法律,也就是,不仅仅是更改以前的大美女还要,进行,修补,增添,改定,甚至是如今的新法律的施行,也需要他们不断的论证完善。

现在新部门也出现了,新东西出现了,之前的那些东西可能都不太适用了,再加上大明混一图的出现,更加让他们觉得,有些东西是要提前做好准备了。

从法理上来认定,大明的疆域是在不断扩大,大明是有能力向外扩张的,这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的事情,但是如今能够获得到多少东西,还得看大明朝廷的力量。

而这也就需要大理石来做最后的修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决定权就在他们手中,他们所做的就是一个前期的铺垫与修订,这也很是简单,对于朝廷来说,现在越来越倾向于集体讨论,最后由建文皇帝朱允文来拍板决定到底采用哪种方式,也就是说现在的方案基本上都是多种多样的,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由建文皇帝朱允文来决定是否可以实行。

也就是建文皇帝朱允文能这么放心,毕竟对于他来说,他并不是董恒所有的事情,所以就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判断。

他只需要根据那些专业人的判断,然后再加上自己所能接受的范围,最后作出决定,所幸的是,建文皇帝朱允文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虽然不能完完全全掌握所有的东西,但是知道一些,至少能让他自己帮助判断,这就足够了。

方中愈所做的事情,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但现在能够理解的人都得到了好处,也就让更多的人愿意去,从头到尾研究一下方中以所做的事情。

这也就更加帮助了很多人,了解方中愈,欲了解方,中愈和他身边的人,还有他身边的人一起所做的事情,从方中遇到金世以来,他们都要了解。

“怎么样写好了没有”

“哪儿有那么容易,不说这几个问题吧,可是环环相扣,我可以说呀,咱们这些东西交上去,陛下对所有部门的运转,还有,朝廷所做的事情,恐怕就有了一个更充分的认识以后,想要做一些小动作可就难了。”

“你可拉倒吧,有锦衣卫的存在,你还想做小动作,说不定现在锦衣卫的档案上,就摆着你的名字,只不过没有爆发罢了。别怪我没提醒你,到时候真的出了问题,别牵连到咱们大家呀。”

“是啊是啊,还是慎重些吧,该怎么说就怎么说,陛下已经要求了要实事求是的说自己的工作,要是太过夸大到时候,跟锦衣卫的调查对不上,吃苦的可是咱们自己。在座的可都是聪明人,要是真犯了锦衣卫,手上别看方中愈,那么,表现的宽和仁慈,可是手上也沾着人命了。到时候把自己弄进去了,不打紧,连累了家人朋友才是,大罪呀。”

这样的声音在各个部门都有,不仅是中层,那些下层的小吏们也在讨论,对于他们来讲,还没有权力直接给建文皇帝朱允文上折子,但是如今朝廷鼓励他们有什么建议就提,所以他们也在讨论,至少要为自己的福利争取一下。

自己祖祖辈辈就在这里干活了,要是能够往上升一升,肯定是最好的。

谁不想自己家能够获得更多,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努力一些是最好的,跟大家讨论讨论,毕竟大家的工作都有些相似,但每一个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动作,所以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说的也是对的,虽然不知晓锦衣卫到底会怎样回报他们,但是,明确的一点就是,锦衣卫一定会把他们的资料交上去,那么皇帝是一定能够看到的,至于多久能够看到,最后会得出什么结论,恐怕就不是他们能够知道了。

每个人都知道,皇帝肯定是有特殊的意思的,但是如今,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所以也没有人去猜测,分析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单纯的一份报告,让皇帝和,方中愈能多了解一下他们。

其实见皇帝之前还是有一些,不太好的感觉。

因为他不确定这些人会不会老实说话。

对于中愈所说的,可以看出很多人的秉性,他并不是太确定。

毕竟大家如果都是和之前一样,都说一些套话,说一些大话,那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他要看到的是众多人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而不是因为,这些人,都在说一些假话套话空话。

不过如今还好至少,庄中玉和建文皇帝朱允文给了他们很长时间,让他们抓紧时间把这些东西写好。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写的让,陛下愿意看,从中看出来东西,甚至因为这些东西对他们刮目相看。

他们也许没有理解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生意,但是他们可以知道这些事情,是对他们有用的。

袒露自己的心声是,让别人了解自己最快速的方法。

所以说如今他们来写这个报告,是能够快速的告诉别人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他们希望以后,能做什么?

正因为有太多的人参与,所以这样的事情才会变得更热闹。

不能和别人写的一样,也不能把别人的东西照抄过来,那么只能写自己的内心,所思所想的。

这便是一个大的问题,有很多人,如果连这都不愿意思考的话,那么,说其他的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甚至是连方孝孺都在思考该怎样写下这几个问题,对于他来说,回答这几个问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准确的阐述了这些问题,还要让陛下觉得他们确确实实是用心的。

连他都觉得有些话必须要,斟酌,再三之后才能写,更别说,那些,其他人了。

正因为这件事情,让很多的人都觉得有必要斟酌一下,所以他们才会觉得,这里面的,东西,是他们不知道的,暗藏的到底有哪些,可能,还需要再三思考。

但对于方中愈来说,其实他的目的真的很简单,就是想知道这些官员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在以后的计划之中,到底能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却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是的,在他看来,官员们都太不淡定了,不过是写一份报告吧,为什么还要弄的,大家好像都非常紧张似的。

这都是中愈把他们想的,太简单了。

其实是因为中愈错怪他了,对于后世接受教育的朱玉来说,写一份报告或者是四项检查很简单,甚至写一份自己未来的计划,就是它贯穿整个学生生涯的一件事情。

但是对于这些满朝文武来说,可是难为他们了,少年的时候他们还在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后来大了之后一步一步的考举人,甚至考中进士,这都需要花时间在上面研究,所以他们写的真的都是文章,而不是具体的做事的计划与总结。

所以说在中域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擅长的可是写文章,并不是写那些实施的计划与措施,这也是为什么当中愈提出来那些计划之后,他们发现就算是他们能提出建议,改善的情况也不太大,因为中域和他的幕僚团队几乎将所有的东西都考虑到了,这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让更多的人,感觉到惊讶。

他们惊讶方中寓所提出来的措施,他们也惊讶,方宗义的幕僚团队居然会有那么好的想法,至少他们是想不出来的,让他们主政一方的话,他们顶多能保证,自己的志向,不会出现什么恶性事件,也不会让老百姓饿肚子,但是要想让他们富余的话,这还得花大功夫,就好比如今中愈说了,带你的人做的一样,根本就没有可能实现。

对于他们来说,知道的越多,也就会想的越多,如今他们能知晓不少朝廷所要做的事情,正是因为这样,才可以让他们不断的接近的事实的真相。

兵部尚书如常如大人,离开京畿重地已经,之前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他们知道那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并不是阴谋,因为建文皇帝朱允文首肯,就算是其他人想要耍什么,坏心思的话,如果没有见过皇帝朱允文的首肯,也没有人会做到,恰恰是因为,皇帝都首肯了,所以他才会这么轻易的就离开了京师,到了北方。

正因为有这个例子,所以那些人才不敢放松他们,生怕进入黄金周,英文在什么时候就会对他们下手,所以才会,害怕,当然如今,晨写一个报告也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只要努力,或者说想清楚,还是能够做好。

之前建文皇帝朱允文和诸位大臣在暖阁里所商量的事情,被下了严令,任何人都不能够向外泄密,况且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件事情有多么的重要,就算是他们,也不敢,保证以后会不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所以保密是最重要的。

况且他们本身也没有胆子去泄密,毕竟这里面牵扯到的事情太多,太过重大,稍不留神可能就是天翻地覆,再加上有锦衣卫在一旁盯着他们的胆子,就算是再大也不会做什么样的事。

锦衣卫随时都有可能露出他们的獠牙,再加上之前,锦衣卫可是暗地里提供了不少资料给建房立柱隐患,所以地方上的官员这一番猜测还是很大的。

所以这样的事情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系南方中冶,还记得锦衣卫,所以就算是跟他的关系不太好,但也不会去,刻意的在与他发生冲突。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在朝堂上坚持这么久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只想有些东西是可以触碰的,而有些东西是不能够既然见皇帝朱允文知识的东西,他们都要选择支持,至少要让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让这个错误更少,或者是不可能发生,虽然还比较困难。

第0669章 校场纵观天下势第0311章 成功失败的伏击第0939章相信愿意相信的第0013章 父子深夜谈第0253章 北上的阴谋希望第0795章 生活习惯的改变第0183章 山寨最好的方式第0562章 齐泰家的毒鸡汤第0026章 奉旨见天子第0566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1067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第0157章 这是欺负女孩子第0828章 百姓从容赴边关第1151章 风中的惴惴不安第0594章 大国工匠显身来第0220章 有权咱们就任性第0325章 早早发现的问题第1228章 有命那就可以来第0940章 南辕北辙一直跑第0642章 锦衣卫发展计划第0255章 六鹰玩的心理战第1107章 奔波劳碌看大明第0279章 大家都挺不易的第0268章 中愈一直被模仿第1070章 没有绝对的公平第1179章 活着要去秦淮河第0622章 出人头地在此时第1020章好戏开锣看戏忙第1071章 等待中的黎明夜第0632章 天下第一等难活第1206章 收尾的工作咋办第0303章 这是意思意思吗第0163章 朱明并不是赵宋第0372章 晋藩的唯一出路第0626章 整个朝堂的变化第1060章 国公爷的大战略第0271章 庞然大物的觉醒第0658章 水军都督的重担第1130章 太子的计划考量第0208章 佳人奈何要做贼第1020章好戏开锣看戏忙第0077章 阿拉伯数字(求评论)第1017章害怕的老大人们第0986章 谁都知道有问题第0374章 给晋王打预防针第0939章相信愿意相信的第1075章当年错过的事情第0245章 大明王朝要续命第0296章 大明朝安乐公主第1082章 终究是逃不过的第0300章 父子之间的约定第0213章 你是郭靖郭大侠第0277章 朋友之妻不可欺第0298章 太祖皇帝的遗物第1091章 贴心的建文皇帝第0799章 有了牵绊有了根第0901章 这是瞧上了啥呢第0185章 贪心不足蛇吞象第1208章 征兵事宜的后续第0241章 三个月的明天子第1070章 没有绝对的公平第0924章 大明的敌人来了第1107章 朕想看看帝国船第0219章 风一样的飘扬去第1097章 皇帝的放纵成功第1131章 无对错只有合适第0929章 陪伴最美的长情第0190章 死马要当活马医第1050章 退又能退到哪去第1072章 有问题但是无解第1055章 临别赠言辟入里第0293章 有大志还需大智第1178章 帝国的风雨兼程第0259章 借鸡生蛋的本事第0098章 开创新时代第0578章 唯有源头活水来第1098章 懒以生存的基础第0957章 他的无私并不好第0772章 北方晋王的心事第0359章 燕王与先帝养子第0139章 一个月一次的事第0305章 走在迷局中的人第0397章 装鬼是一种本事第0045章 家里井水甜(第一更)第1200章 政治绑架的正义第0085章 嘴里插猪毛第0487章 心累还是心药医第0250章 局中人皆有苦涩第0938章杀人得挑自己的第1174章 正大光明的扩军第0553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1070章 试试也是有代价第1131章 北方的紧急情况第0343章 微信传播就好了第0373章 有些秘密你知道第0650章 碧波荡漾扬风起第0356章 朝廷的迷之自信第0866章 保国人祸国殃民第0830章 各有各的小心思第0510章 建文皇帝出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