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5章 后辈末学向前看

接受事实总是那么的困难,对于很多人来说,知道和不知道是两回事。

但是如果知道了还不选择接受,那就是蠢。

建文皇帝朱允文是知道的。

方中愈说的是事实,那就是如果一个外封的王爷,他的后代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进了大明本土,那只能说明大明皇室早已经,腐烂的根子里,根本就没有能力维护这么大的统治。

大明帝国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大明帝国也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劫难。

建文皇帝朱允文虽然有些不满意,但是却没有办法用其他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所以只能在骂完方中愈之后,立马停下来。

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骂方中愈这件事情是不成立的。

“陛下,如果真的到了那么一天也不会怎样,毕竟他们仍然是朱氏子孙,是太祖高皇帝的后人。”

方中愈看着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脸色这样说道,其实这样说是冒很大的风险。

那些确确实实是太祖高皇帝的自尊,但不一定是他的子孙啊。

所以如果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不够宽敞的话,这就是一个大的问题,这个话很明显,会为方中愈带来祸患的。

“算了算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朕只希望能够做好自己手中的事,你这个事情和他们都讨论讨论吧,朕想看到一个明确的方案之后再做决定,朕也相信你会为朕考虑的,所以尽快吧。”

到了最后,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妥协了,他知道方中愈说的是有道理的,而且这件事情对于大明帝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朱氏皇族而说更是一件好事,如果有一天,本土的大明皇族无法再维持统治,外封海外的大明皇族还可以回来。

“臣谢陛下,这件事情臣会抓紧时间考虑的,以最快的速度做好。”

方中愈这是表态了,没有办法,既然已经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就要抓紧时间做。

朝廷里还没有相关的风声传出来,这段时间大家主要是准备海军的成立,还有海上贸易的即将进行。

朝廷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他们的力量,现目前已经改变了现状,那就是大家不会在偷偷摸摸的在后面做事情了,反而是什么事情都摆到台面上来。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那些勋贵们,他们所掌握的力量大体有多少都民间还是知道的,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信息,但皇室与勋贵们参与了是事实。

百姓们对此倒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是朝廷不这样做,也轮不到他们,既然现如今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自然也就挺好的啦。

他们想要的就是过好日子,朝廷现在所做的事情已经让他们渐渐的有更多的粮食吃,更多的事情可以做。

除了他们本身的劳作以外,朝廷现在修桥筑路都需要人,所以他们去工地上干活,也能一天挣不少银钱了,还能管两顿饭。

所以从来没有人发现,现如今朝廷的办事效率越来越快,甚至是工地上的运行也比以前安稳得多。

工部尚书郑赐这一段时间一直在不断的操劳,到处察看工地。

现在他身旁的人都感觉到,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以前他们麻木的,相信老百姓们不会自愿的为他们干活,都是他们强逼着,但是如今却发现这些老百姓们只要给他们东西,只要能让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看到希望,他们都非常的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这也归功于中愈,还有大明报对整件事情的宣传,那就是修了路了,是大家走的东西,也是大家可以把家里的东西从这里运出去的。

这倒是个事实,因为老百姓们也发现,从他们门前修了桥之后,自己再也不用趟水过河,孩子们也不会,因为失足落水而失去生命。

大家都能看到整个事情出现之后所发生的改变,所以每个人多少都认为那样的事情是对他们有好处的。

“大人,真是没有想到啊,咱们现在的工程居然进展得如此之快,以前也没有意识到,老百姓们居然会这么热情。”

跟在工部尚书郑赐身边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他的亲信,这一段时间跟着他跑了无数个工地,当然还有工部学院。

“你呀,只看到了表面,没看清楚这背后的意思,现如今是朝廷在出钱,他们只用出力,就可以给自己村子里修一条特别大的马路,甚至是一座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修不完的桥,朝廷现在也在帮他们做了,你说这样的事情放在你身上,你会不出力不帮忙吗?再退一步说,这沿线的村镇,他们可都是有脸面的人,有些人出力了,有些人不出,你在村子里岂不是要被别人戳脊梁骨。还是方中愈说的对呀,凡是能够养活自己的人,都不是从事贱业的人,士农工商,士农工商,也许当年太祖高皇帝真的做错了,不过在那个时代能够做到这一步,太祖高皇帝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如今时代在变化,咱们也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既然如此,还请诸位与我同心,将这些事情完美的推行下去,因为能够走到这一步,当然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能不能走远还需要看上面的意思,陛下现如今是个什么状态,你们心里都清楚话,我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工部尚书郑赐把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其实对于他来讲,说的太多,也没有什么用处,这些都要靠自己去领会,身边的这些人还算能干,跟在他身边也很久了,他能提携的已经能提携过了,自己,如果不能更上一步的话,对于他们的帮助也没有太大,但是他们比他年轻,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现在身边的人一个个表情不一,有人欢喜,有人皱眉,但更多的是高兴,因为他们眼里都看到了希望,大人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朝廷现在要做什么都要看方中愈和陛下的。

这个年轻人比他们小得多,现在却已经走在他们的前方,不是因为自己不如他,只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还是自己看的太近,没有方中愈那样的眼光,没有他那样的世界观,大局观。

“大人,下官受教。”

反应快的年轻人自然立马向工部尚书郑赐行礼,感谢他的一番说教。

这件事情也很正常,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立马反应过来,大人是在对他们进行以后的指路。

工部尚书郑赐摆了摆手。

“你们能走到哪一步是你们的本事,现如今,踏踏实实的做事,等到那一步,你们才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能依靠自己的双手,我能说的也只有这些了。”

看着眼前忙碌的农夫,看着公家工匠正在不断的做着事情。看着眼前的水泥,正在一段一段的铺上路面。

工部尚书郑赐看得更远,也许这才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朝堂上的事跟他有多少关系呢。

那里面自然是有争斗的。

朝堂上的争斗自然是没有以前那么明显,毕竟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还有党争。

大家为了彼此的利益,组成团伙,甚至是暗地里筹集力量。

虽然没有说要反叛大明的意思,但是那样做毕竟是太祖高皇帝所不喜欢的。

可是如今却没有这样的土壤,建文皇帝朱允文对这样的事情防范的很是严密,再加上诸位大臣都有各自的忙碌的时候,所以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

更何况锦衣卫现在的发展愈发的强大了,他们也不敢做一些太过跟朝廷相对的事情。

那样的话完全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工部尚书郑赐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现在都把心思花费在基础建设之上,这也是对他自己最大的要求。

因为按照之前的打算,如果他能够把全国个个府县的大道都修通的话,这也是一种功绩。

虽然说还很困难,但是只要能做,总是能看到成功的一天的。

对于这些事情,他从来没有对其他人讲过,这就算是家里人,有些时候也不太理解,似乎老爷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工部尚书郑赐待在工地上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可是偏偏是这样,他也没有对其他人解释一切。

简单的解释,并不能帮助他什么,反而可能会给他带来别的麻烦,所以他宁愿不说现如今带着手下的人不断的赶工地,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工家学院早点办起来。

其他部门都在培养着属于自己部门的专业人才,他们也需要,他们需要更多的那些工匠们都可以入读,这是他之前想到的,能够最快超过其他部门的方法。

工家的技术很多人都不缺乏,他们缺乏的只是一些正规的理论知识。

以前他们那些工匠们一代一代相传的,只能说叫做经验和技术,却没有成为一门学问。

学问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可以源源不断的传下去,很多人都可以学。

但是目前的他们是做不到这些的,所以工家技术如果想要快速的传播出去,必须要让它成为一门学问。

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相信自己的部门,可以快速的超越其他的部门。

对于手下人的点拨,当然也是点到为止,他没有办法说的太明白,因为那些年轻人还看不到如今他所面临的局面,更重要的是那些年轻人最终会被陛下赏识。

朝堂喜用年轻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那就是这些年轻人敢做敢拼,甚至是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做出一些突破。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样的事情并不会一直发生。

兵部尚书齐泰的事情也并不轻松,这一段时间,他带领着手下人不断的检查全国各地卫所的情况,对于那些未来可能或者是即将要实行军衔制度的地方进行检测。

这份工作也并不轻松,毕竟人数太多,而且现如今又没有一些便捷的方式,只能依靠人工来手写那些资料,进而对那些资料进行审核,甚至还要派专人去下面抽查那些资料是不是正确的。

虽然可以与以前的资料对比。

但是毕竟已经隔了这么久了,这一次也比较慎重,所以还需要从头再来。

虽然不需要什么事情,都他来亲自亲为,但是监督和抽查,也是有必要的,朝廷现在可以说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军事方面,作为兵部尚书,他必须要把控着最严格的一关,都督府他没有办法去干涉,但是只要是通过他这边的,目前还在他这边管辖的,他就必须要做好。

建文皇帝朱允文很是忙碌,但这些大臣们也并不轻松,兵部尚书齐泰一也感觉到了,可能会出现一些事情,毕竟北方新军那边不断的申请物资,甚至是连炮弹都弄了不少。

这些严格保护的物资,现在如果聚集起来的话,恐怕都能够发动一场大的战争了。

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消息传出来,谁也不敢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虽然有些人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会出事情。

方中愈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断的完善着各种计划,时不时找人去讨论一番,甚至还亲自去农田里和那些农夫们谈论一下,毕竟他们需要更快的生产出更加多的粮食。

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方中愈知晓的很多年,在这个时候根本就实行不起来,因为没有化肥,没有技术,没有转基因这些都只能说是一句空话。

就算是他能够安排一些事情,也只能慢慢的去做。

或者说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东西记下来,留待后人去开发目前来说大明的技术明显是做不到那些的,至于以后能不能发展起来,科技还要很久很久的时间。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能做的事情,朝廷现在所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因为每个部门都在按部就班的发展着,如果他们出现了什么问题,自然有专人负责。

因为有这样的政策,所以并不害怕,也不担心,迟早都会发生的。

方孝孺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发达,强势了,但是知识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总觉得了在哪些地方差了些什么。

第1092章 多吃苦就能成长第0091章 孝子贤孙啊第1192章 成长起来的军队第0369章 神仙打架凡人罪第0936章吃瓜群众年年有第0975章铁铉大人的选择第0554章 筹谋害人终害己第0468章 驸马爷勾搭中愈第0442章 梅驸马爷的担心第1209章 连锁反应的起来第0247章 重封王众生百相第0278章 请开始你的表演第1028章您辜负我的敬意第0694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0404章 突如其来的敌袭第1217章高速发展的后患第0975章铁铉大人的选择第0045章 家里井水甜(第一更)第1172章 这是帝国的荣耀第1113章 怀念镇江府时刻第0223章 姐妹间深入交流第0528章 帝王心术有点怕第0970章 把握度是最难的第1015章孔家家主的后路第1050章 随处暗藏的考验第1049章 在位久天下有碍第1032章 有一人可镇故地第0881章 绝密消息引深思第0337章 一盘凉水泼下去第0839章 短短几十年变革第0565章 年轻一代的争锋第0761章 八卦一下更好的第0939章相信愿意相信的第1078章 从南到北的安慰第0019章 诗名传京师(求收藏)第1081章 说的道理是道理第0515章 都欠朕一个交代第1197章 老顽童的小心眼第0672章 大明宣扬的力量第0085章 嘴里插猪毛第1090章 太子的小心谨慎第0505章 大明没有养猪场第1096章 联通天下大命脉第1007章能人就是辛苦命第0096章 奇怪的手稿(求评论)第0846章 红太阳他在心上第1069章 翻山越岭的康石第0984章 朝廷的翻天之掌第0076章 说漏嘴了吗(求推荐)第0363章 蒙汗药起作用了第0200章 水涨船高有人来第0354章 大明主人叫建文第0507章 天地报应在轮回第0843章 随风直到大明东第0957章 他的无私并不好第0195章 低调高调的选择第0721章 封王之事定乾坤第1171章 大家的里还很远第1208章 征兵事宜的后续第0532章 每个人不同思量第0489章 最后决战到天亮第0070章 喜欢胖胖哒(求收藏)第0582章 大明京师新东方第0162章 坟头草有三米高第0472章 事情的最新进展第0373章 有些秘密你知道第0047章 求见溺死鬼(第三更)第0940章 南辕北辙一直跑第1193章 大人物的小疑惑第0784章 文臣武将一言堂第0234章 燕王千岁千千岁第0582章 大明京师新东方第0968章箭在弦上不回头第0028章 大明混一图(求推荐)第0339章 请叫我那个三胖第1176章 老顽童直钩钓鱼第1196章 迷茫人入局更深第0725章 要像风一样离去第0168章 这就是你我的命第1182章 要不撒手不管了第0426章 燕王需要场胜利第0214章 会喝酒的葫芦娃第1078章 从南到北的安慰第1049章 在位久天下有碍第0333章 心思活络的齐王第0868章 咋说都是你有理第0270章 车里伸出一只手第1196章 心灰意冷老大人第0086章 母亲进宫了(求评论)第0539章 锦衣卫未来变格第0853章 驱赶豺狼喂虎豹第1097章 分封文武好消息第1166章 不要太小瞧母亲第1145章 保护色太重是害人(新年快乐)第0274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第0025章 朝堂闹翻天(求推荐)第0912章 大明混一图秘密第0794章 塞王荣耀不容辱第0001章 初临应天府第1221章 明知不可为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