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4章 天下是年轻人的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快到我们自己都没有办法把握,等到发现的时候才发现它给我们留下的只是皱纹。

时代留下的痕迹总是这么久。

方中愈已经渐渐的习惯了大明时代的生活。

这里的天更蓝,上面的云彩飘着飘着,就好像飘进了他的心里,心里总是在默默的念着,这样的日子要长久下去才好呀。

可是有的时候他又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想要更大的推进工业化的浪潮,这里的一切都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不做那些事情,带来的影响恐怕就更大,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代有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心还是向上的,至少培训们依然觉得只要有东西吃,能填饱肚子,他们就不会对朝廷做些什么不轨的事情。

野心家的东西总是会跟其他人想的不一样,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然后用这些想法去做一些事情。

财富的积累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讲都非常的漫长,而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了第一笔金的人来说,他们却显得更加的容易。

方中愈把这个门槛已经缩小了很多倍了,相比于以前来说,他们现在有更多的能力和物力去做这些事情。

在应天府的边界之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农田整顿。

事情似乎变得不太简单,但百姓们还是选择支持,虽然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有些抵触,可是后来当他们听说朝廷愿意与他们一对一签约,帮助他们指导技术,甚至是可以垫付一部分资金帮助他们。

这个时候他们选择了同意。

作为最新改革的一部分,他们要做的就是从里面获取自己所需要的。

改革四个部门之前都非常的小,建文皇帝朱允炆亲自担任组长,方中愈是副组长,如今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与其他部门相重合的东西,虽然各位大臣都心里非常的清楚,那就是那些小组最后都可能会成为期待他们的部门,但他们却没有胆子去做一些阻拦的事情。

毕竟那一切都是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做的事情,他们非常的清楚,皇帝想要的是稳定,就算是改革也不会特别的积极,所以他们相信就算是期待以后的事情还很难说,如今他们只有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才可能延续他们自己的命运。

太祖高皇帝,当年为了造福百姓。

曾多次令民归耕,并以减轻赋税为鼓励措施。

又令四方流民各归田里,丁少地多者,不许多占,丁多地少者,验丁拨给荒田。

这些措施有效地召回了流散人民,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

太祖洪武年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移民垦荒,也实行屯田政策,军屯面积占全国耕地的近十分之一。

此外,商屯也相当盛行。

太祖也曾派遣国子监下乡督导水利建设,并以减免税赋奖励耕作。

这些措施使得过去很多饱受战乱损毁的地区恢复生气,使明朝的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

这些措施如今其实一直都在做,而且比之前的更加严厉改革,市里面甚至有专门的小组对这个进行督查。

建文皇帝朱允炆对于朝廷的各个部门,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督查,但是查出来的问题自然就需要有人负责任,这个负责任的可能是部门的一把手,可能是二把手,当然更可能是专门负责这件事情的人。

这件事情其实变得非常的容易,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去获得其他的想法黄丽要做的事情,自然是他们需要贯彻下去的。

文臣们虽然是一个集体,但是还没有强大到与皇权作对的地步,这并不是后期的明朝,而是明初太祖高皇帝当年的杀戮已经让他们丢了胆子,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刚开始的时候给予了他们更多的信心,让他们恢复了一些胆气,但是如今这几年皇帝虽然不杀人了,可是暗地里的刀子却从来没有放下,再加上有着方中愈的威慑,他们自然也会小心一些。

蔬菜大棚是这两年一直在推广的,按照方中愈的估算,农业小组如今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蔬菜大棚做起来,让冬天里也可以吃到更新鲜的蔬菜。

这个过程当然是非常的辛苦的,毕竟以前百姓们如果要想吃到蔬菜,只能用更加深的窖藏,比如说山东一带,那里的地窖都非常的深,冬天可以保存少量的蔬菜。

也就是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讲,现目前他们做不到这些也没有办法做到这些,但是这样的理论已经取出来了,而且已经付出了实践,也就是说可能在近期就会有所突破,毕竟技术嘛,总是要慢慢总结经验的。

各种各样的技术革新总是需要时间的,因为他们需要很多的情况弄在一起。

因为参与的人不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每个人的不同力量是后者,正是因为大家都非常清楚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一切的一切才变得更加的简单起来。

帝国的发展是快速的,快速到很多人都已经跟不上,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能把这些事情做好。

学习会帮助每一个人进步,只不过进步的程度有大有小,有的人进步得快,有的人进步得慢,有的人能跟上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脚步,有的人跟不上,这就足矣,证明每个人的资质是不一样的,他们做事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大明南洲的事情其实已经在发酵。

不仅仅是朝廷所做的一系列动作,整个民间也有不同的风险,毕竟他们自己也能有自己的渠道,得到一些确切的消息。

大明要开始经略南洋了。

宗主国的地位还需要快速的建立起来。

大明如今正在向外快速地探索,虽然大家理想中还是作为一个中心之国蛋,方中愈是清楚的,有些东西是达不到那个地步的,不过要是大明能够按照现目前的发展速度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大明南洲的回音再一次传来。

消息也非常的简单,他们送回了当地的一些实况当然具体的含量还不清楚,只不过是送回来告诉朝廷,在那片土地上有什么东西。

而如今朝廷也开始组建新的船队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大明南洲将会成为燕王朱棣和齐王两人的封地,当然另外一人是朝廷的勋贵,去朝廷世代镇守。

不久之后朝廷的勋贵将会同两位王爷一起离开大明国土,前往大明南洲。

这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部队。

如今这支部队分工也很明确,有负责指挥的,有负责对海洋进行观察的,有负责与沿线国家进行交易的,有负责后勤保障的,更重要的是大明水师,也就是改变后的海军,将负责整个团队的军事护航任务。

礼部,鸿胪寺,如今要负责外交礼仪和贸易,甚至是一些翻译工作。

这些工作虽然是第一次做,但并不代表他们都不会,毕竟前期的探查队也是由他们负责的,不过那个时候主要以地方人员为主,况且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人员参杂。

毕竟整治队伍中管理财务的,给军士们提供后勤保障的,还有起草文书的,甚至是还有军队里的医官,人数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所以还要对这些人进行充分的考察,让整个团队都具有相当高的质量和战斗力。

当然这一系列的行为并没有瞒着太多的人,各个部门都将参与进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陛下此事花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光是如今准备的这一个月时间,已经抽调的人数不像800人,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精英也都去了一大半,要是再多几次这样的行动,恐怕咱们各个部门的人都要被抽空了。”

礼部尚书陈迪向建文皇帝朱允炆陈述的。

他是最重礼节的,当然礼仪上的东西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准则,所以他非常的看重之前建文皇帝朱允炆所做的一系列改变,他都看在眼里,这个时候提出来是因为确确实实有了这样现在的状况。

“尚书大人,不必如此的揪心,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解决方法也非常的简单,不断的选拔新人就是了,那些老的官员纷纷外放,也是对他们一种磨练,朝廷需要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这一切都还处于可以接受之中。各部侍郎如今都可以去参与这件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炆一下子就把所有的事情定了一个基调,毕竟既然这个时候人少了,那就多弄一些人来吗?人多了就把这些人派出去,反正他们都需要做事的。

“陛下,道理确实是这样的,可是咱们如今也需要时间啊,就算如今选出更多的年轻人出来,很多事情还是没有办法去做的,他们也不可能快速的成为咱们可以帮助做的事情。”

刑部尚书暴昭说到。

建文皇帝朱允文想了想,沉吟了一下说道。

“根据最新传来的消息,大明南洲矿产丰富,很多资源都是本土缺乏的,而如今那里土地贫瘠,原生的土著们生活并不好,如果咱们能够快速的帮助他们,甚至说可以让他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咱们大明的存在,恐怕那个时候他们高兴都还来不及呢。再者说人口问题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政策说明还是不够积极,你们还要多督促一下。”

各部尚书,闻言只能点头称是,毕竟建文皇帝朱允文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这么多人总归是要做的。

“如今各个部门的新人你们都要加大培养一些,而且之前我也听说国子监的学生或者是皇明军事学院的学生有不少都在各个部门开始学习了,你们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一提到这些学生在站的诸位大臣们只有一丝苦笑。

那些学生们接受的都是最新的教育,懂得比他们还要多看事情的方向,或者是角度都比他们多的多,所以不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现在哪里能指挥的那些人,除非真的以官职来压迫他们。

“怎么有什么难处吗?”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诸位大臣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要是在之前一个两个还罢了,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重臣都有这样的表现,这就让他有些纳闷了,怎么那些学生有他们对待不好的吗?

“陛下,也许是老臣们年纪大了,那些学子们如今能力特别强,在各个部门掀起的风暴,已经不低于当初陛下您做改革的时候了。”

说出这样的话,也算是他们对于最近的改革的一些想法,毕竟每个部门都有新人进来,而且还掌握着不少的权利,再加上背后通知见皇帝朱允文,方中愈,又给他们提供帮助,自然对各个部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他们虽然不是完完全全的保守派,但也并非那样激进,对于年轻人的想法他们能够理解,但是却不愿意给予太大的支持,一切还是稳定来讲,虽然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不好逼迫他们做些什么,可有些时候事情还是需要有些人做的,年轻人竟然把这件事情担下来了,肯定是希望能够做出更多的事情。

“朕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原来是这件事情,没关系的,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你们多多支持嘛,那些年轻人折腾出来了,折腾好了,是你和他们共同的功劳,折腾差了,不过是一次经验罢了,你们都是朝廷重臣,不会就这样跟一些年轻人斗气吧,况且现目前你们也都知道朝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各种事情都需要谨慎处理,他们虽然做的有些激进,但也是为了改变朝廷的现状,这样吧,朕会见一见他们,听听他们的想法,如果到时候他们依然选择坚持下去的话,朕会酌情考虑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想见见那些年轻人,并且之前事情说不清楚,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情况,还是要问清楚一些。

第0378章 到处播种锦衣卫第1230章 背后的支持不缺第0976章浑水摸鱼的技巧第0808章 从上到下的改变第1221章 明知不可为为之第1203章 活着总比死了好第0445章 心慌的燕王世子第0319章 不要什么都问我第1000章 有些事出乎意料第0264章 漫漫长夜的等待第0368章 晋藩最难搞的人第0291章 中愈被人看穿了第0828章 百姓从容赴边关第0541章 站着说话不腰疼第1227章 百姓的异常反应第0851章 方家人底气所在第1197章 老顽童的小心眼第1217章 继承天下的样子第0999章栽了是什么感觉第0496章开口劝降的技巧第0053章 皇帝第一次(第三更)第0816章 点燃那一颗火星第0965章选择了就要担责第1180章 活着比什么都强第1201章 臣只求青史留名第1140章帝国的故事发展第0412章 我有上中下三策第1215章 现在事情不好顺第0491章 鸣金收兵的背后第1131章 北方的紧急情况第1076章 终将失去的权力第0367章 太祖留下的孽债第1202章 恐慌大家都有的第0872章 心酸的户部侍郎第0778章 太子殿下的进步第0740章 有些事情还得做第1141章 战争的正义与否第0262章 是栋梁还是废物第0251章 刮目相看刘先生第0554章 筹谋害人终害己第0652章倘若父王还在世第0518章 趁夜色人心难测第0202章 士子心声与考验第0474章 战前的圆桌会议第1173章 帝国出现的问题第0319章 不要什么都问我第0658章 水军都督的重担第0389章 谢王爷不杀之恩第0128章 金马奖影帝(第二更)第0151章 屁股决定了脑袋第0995章太祖皇帝的藤条第0827章 纠纠缠缠理不清第0556章 长刀有鞘欲见血第0526章 今夜有梦待月圆第1177章 朕的心思你知道第0256章 两条大鱼别错过第0398章 这个理由很强大第0786章 帝国大发展体系第0246章 大明大救星来了第0124章 皇帝轮流做第0749章 总之是变化无常第0090章 徐四的谋划第0124章 皇帝轮流做第1070章 试试也是有代价第1144章 太子真的不知道第0887章 燕王朱棣的新生第1136章 怎么说都有些难第0637章 你吃肉来我喝汤第0589章 先定一个小目标第0111章 牛在天上飞第0030章 我儿不懂事第1185章 盟友是靠利益的第0364章 有识之士的问候第0589章 先定一个小目标第0332章 建文真干得出来第0060章 朕帮你拔刺(求收藏)第0197章 借调口粮不算啥第0053章 皇帝第一次(第三更)第0741章 用钱砸出工业潮第0133章 自古天家无小事第0418章 大明翻山仗一张第0095章 沉迷在其间第1101章 给自己找台阶下第0911章 堡垒从内部攻破第0998章混乱起皇族更换第1144章 太子真的不知道第0334章 酒壮那个怂人胆第0793章 新事物的大起点第0757章 大帝国风雨同舟第0672章 大明宣扬的力量第306章 你得赶紧生孩子第0986章 谁都知道有问题第0296章 大明朝安乐公主第0865章 秦淮河畔热闹多第0586章 缺人是个大问题第1161章 你太像高祖皇帝第0996章状告当代衍圣公第1212章他的屁股是歪的第1164章 永远强大的后盾第0107章 心中的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