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2章 经济仅仅是手段

年轻的皇帝总是给别人不太靠谱的感觉。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讲,朝廷能做到如今这个地步已经不一样了,大家对于建文皇帝的英明神武一直都在宣传着。

渐渐的渐渐的,在大家的眼中,朝廷的众人似乎变得更加的强大,建文皇帝朱允炆就好像之前没有犯过那些错误一样,成为了众人眼中的佼佼者,甚至是几乎成为了大明的神。

皇帝有这样的地位,作为臣子的他们应该高兴,在如今朝廷对外,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敌人的,但那些大多数都是草原上的部落。

在之前的一次重大打击之后,草原上已经难以见到大量的抵抗力量,但是对于真正的草原部落来说,他们还有更多的力量。

光凭如今北方大营的8万人马,还不足以对整个草原进行覆灭性的打击,这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和更加大规模的军队,也就是说现在他们这样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做到毕其功于一役。

既然没办法做到就得继续练兵,继续把人往那边迁徙,甚至可以说要在那边不断的筑城。

皇帝想要做更大的攻击,就不得不依靠更多的橙子,如今练兵在外的臣子们大多数都是依靠之前平叛战争上来的将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除了更多的精锐以外,那些部分服役年龄大了的兵马和可能会离开主要军队的兵马,现目前都到地方上担任教官了,他们要做的任务就是把那些地方上的官兵还有府县兵马训练起来,至少要让他们能够保境内百姓的安全。

这一点是经历过详细的打算的帝国,正准备把卫所制和兵役制进行修改之前,他们也曾讨论过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在不断的探索义务兵役制,目前还难以做到,但征兵制是一定会存在的。

这个在之前也非常好解释,对于那些大臣们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把控军队,只要掌握了军队的后勤,很多情况下,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就能够保证。

但如今谁在战场上能够获胜,其实更重要的是比对方犯的错误少,只要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基本上战场上的局势就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真正在战场上决定胜负的事情根本就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那些,而是与他们相关的运气。

皇帝在,很多的事情都不会因为你用普通来,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朝鲜的很多大臣都受到了监控,其实大家心里都非常的清楚,越是受到朝廷的重视,就越会让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建文皇帝朱允文在这件事情上做的非常的好,因为其他人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皇帝的职责,也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跟大臣们闹翻。

越来越多的官二代们,现在都非常的清楚,朝廷到底要做些什么事情,他们必须要在自己父亲能够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向朝廷展现出他们的重要性,否则的话淘汰的就是他们,因为他们相处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读书,能够学习技术,能够学习文化知识,甚至是他们之前都不曾掌握的那些重要性的知识,这就可能会把他们的位置挤掉。

不管他们的父亲当初有多少的想法,如今都不可能再用更多的资源为他们铺路了,因为大家心里都非常的清楚朝廷现如今超级现如今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为更多的人提供上升的渠道不可能因为他们部分人把这个渠道完全挡住,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父亲现在逼着他们去做更多的事情。

能够成长起来的人才能够成长起来的人才才是人才,在那之前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铺垫,如果没有办法走进朝廷大佬的眼中,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用。

听起来似乎有些残忍,但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他们不能脱颖而出脱颖而出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那么就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富家公子,不要再设想在朝堂上有任何的地位。

帝国允许这样的人存在,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适合朝堂的。

更重要的事情是朝堂上并没有太多的位置来养下这么多人。

所以他们不得不分出一个高下来,有了第一就会存在第二,那么第二就会为了自己所要获得第一而去争斗。

太过阴险的方式,他们用不出来也不敢用,那就得凭自己的真本事去做,朝廷,不会允许这些人做更多的事情,这一切现目前他们所得到的表现就是这些。

锦衣卫自然有一套能够辨别人才和废材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只存在于锦衣卫训练之中,他们不会对其他人有太多的评价,但是会在关键的审核仪式上落下自己的印记。

那些官员们是不知道这一切事情的存在的,但是最后呈报到皇帝那里的是有这么一项的,也就是说皇帝最终还是会考虑锦衣卫的意见,因为相对于其他的官员来说,锦衣卫可能会知晓更多的事情。

太祖高皇帝当年创立锦衣卫的时候留下的东西进入皇帝朱允文并不是不知道,所以废除再启用终究是在于皇帝一念之间,更重要的是那些东西都是在为皇帝服务,除了皇帝其他人也使唤不动。

锦衣卫现目前更多的事情是由方中玉在出面做之前那些养老的千户,还有上面以曹文乐曹大人为首的老一辈人,如今都不管事了,至少他们只是招牌,对外的沟通他们可以去做,毕竟有一些大佬来说方中愈的地位还是不够高的。

整个大明的风气如今还算是不错的,至少在整个宣传部的宣传下,百姓们对于朝廷所要做的事情,对于帝国的梦想,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也是他们能够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学堂读书,去学技术,去做一个有用的人,百姓们这个时候还是淳朴的,至少专家没有再逼着他们去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可以说剥夺他们的粮食。

民以食为天,朝廷的当政者知道这样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不会盘不了太狠,至少在如今这样的局面下,谁要是敢那样做,就完全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了,百姓们饶不饶,不过他们其实都很难说,但是宣传部和那些民间报纸的写手们却不会顾及这些。

这个时候倒没有人去编一些虚假的东西,反而因为更加实在的东西能够获取大家的注意,博眼球,这样的东西做一次就行了,做的太多反而会让大家不去相信,更何况宣传部还在严厉的查查那些传递假消息乱造谣的人,这些手段可以用淡,更多的是官方层面的老百姓下面是不允许那样乱搞的。

所以那些之前盘剥的可不会就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持续着以前的事情,道理其实非常的简单,以前出名就是芳芳园附近的现如今,如果做点好事或者是做点惨无人道的事情,每隔几天就能够传遍整个帝国。

听说帝国往西和往南都在不断的扩张,不管是明面上地盘的扩大,还是暗地里扶持那些贵族,甚至是小国家的国主,总之事情一直都在做,再加上海外的探索队一直都在源源不断的远行,谁也不知道他们下次回来会带回来什么样的东西,又会在远方发现些什么,可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着这样的事情,似乎现在的大名与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关。

天下是万民的,这样的思想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宣传,毕竟皇帝是天下之主,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天下也是皇帝一个人的,可现目前宣传部还是在宣传那样的思想,让百姓们至少知道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在什么样的人的统治之下,又是通过什么样的东西获取这些的。

百姓们越是知道这些思考的也就越多,想方设法赚取更多的钱财,又想方设法把自己弄得更好。

这一点在很多的层面上都是公用的,人们就是这么简单,因为他们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朝廷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超出范围,它会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越小的东西,最后都能看出很多的事情来,从头到尾仔细的想想,就会发现方忠玉提的建议几乎涵盖了整个大明帝国的各个方面,以前不管是他们涉及到的还是没有涉及到的,又或者做得不够的先付钱,都在加紧时间做着,他们的计划也越来越完善,对于五年计划这样的大计划,现在各个部门都已经能够完善的进行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来设定一个较为准确的目标和方案。

大家都很着急,但也知道着急是不能做成事情的,所以第二个五年计划就稍微晃反了一些,更主要的是消化第一个五年计划带来的成果。

皇帝很清楚这样的事情,所以对于手中所掌握的一切并不害怕,也并不陌生。

如今他也提拔了不少人,因为越来越多重要的岗位是年轻人担任的。

能者上,庸者下在大明朝廷显现的特别清楚,一些能力差的官员就只能去那些偏远地区,因为越是能够体现出他们能力的地方恰恰是人多的地方,因为那样的地方责任就越大,事情就多。

百姓的愿意听朝廷的话和百姓们被强制听朝廷的话是不一样的,这就体现了当地的父母官他们的能力不仅仅是从刑事案件还是生活上,也就是说百姓们更看重的是生活与安全,安家乐业不是随便说说的。

朝廷依然还是有一套完整的选拔人才的机制,之前是科举考试,只是如今科举考试成了一个象征性的考试,虽然还是跟之前一样三年举行一次,可是如今朝廷的官员更多的是从各大学院里出来的。

如今的各个学院是由各自的部门主持开办的,他们要培养出来的也是他们各自部门将要招收的人才,但对于方中玉来讲,他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能够长久的持续下去,她要那些学生们出来了,不一定非要做官,能够进去读书的意味着能力都不差,但毕业了不一定非要到各个部门去做官,他更希望的是能够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这些大学最后都会成为综合学院的学院。

现在他们在专科学院上面走的越来越远,毕竟之前都是以各个学院的部门直接出版人作为教师选拔学生的他们肯定会按照各自部门的需求来选拔学生和教授课程,大明的国土越来越大,收纳的人口越来越多,产生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复杂,该承担的责任一个都不会少,那么他们都需要多方面的人才。

术业有专攻,话虽然不错,可谁不愿意自己多懂一点,毕竟多懂一点就比别人多一个优势,这也是他们之前从来没有预料到的金融皇帝,周永文在之前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手下有这么多有能力的人才,却没有发现过,毕竟之前他们只读了45斤,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都懂一点,而且能够以自己自身的能力来为朝廷做更大的贡献。

百姓对于很多事情不了解,但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去想,如今日子越来越好,自然想去获得更多。

家传相并不是不可以作为货郎把小小的生意做起来也是非常的不错。

别人可以做大生意,他们可以慢慢的做。

与整个场景来说,百行百业要更加的繁荣才是他们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其中的一些行业在赚钱,别人都挣辛苦钱,甚至是挣不到钱。

扶持一两个,主要的行业是存在的,因为那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努力去做,也可以刺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如果所有的行业都齐头并进的话,没有什么突出点,这个并不是好的,忽悠人也得要有本事才行啊,拿不出实打实的荣耀来,根本就做不了大事,所以朝廷现目前就在抓紧时间做他们手中的事。

第0769章 野心勃勃的麻烦第0113章 小孔能成像第1064章 来自帝国的压力第1051章 太子的经营之道第0459章 真的兵败如山倒第0236章 小子不是省油灯第0122章 能否画女装第0176章 私生活朕没兴趣第0883章 消息的轰动效应第0683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第0749章 总之是变化无常第0225章 梦只遗落在天上第0118章 这件事错了第1111章 大明朝廷的象征第1134章 高皇帝泉下有知第0450章 忠臣只有一张嘴第1156章 危急时刻见真心第0938章杀人得挑自己的第1072章 北方边境叛乱起第0703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0839章 短短几十年变革第0687章 且看高楼筑地基第0997章绣口一吐要爵位第0829章 中愈的担忧与否第0918章陛下为短命之君第0312章 圈套背后的猜测第1197章 忙碌才是大主流第0343章 微信传播就好了第0838章 改变思想的难度第1192章 成长起来的军队第0038章 雨天去蹭饭第0899章 十年之事路茫茫(大年初六不断更)第0824章 女生外向是真的第0021章 师兄弟畅谈(求推荐)第1015章孔家家主的后路第1211章 帝国的样子很好第0101章 双面大明报第0147章 强扭的瓜甜不甜第1089章 我们来做要更好第0493章 心软还是为大将第0318章 胡思乱想的皇帝第1203章 豁然开朗齐大人第0897章 上门羞涩小郡主(大年初四不断更)第0930章 弱化皇权的本事第1192章 成长起来的军队第1245章 复杂的朝廷趋势第0722章 徐家有女初长成第0690章 天意下谁敢敷衍第0866章 保国人祸国殃民第0638章 寥寥江山楚天阔第0756章 建文年间的变革第1109章 被吓着的大都督第0451章 宁死不降杀叛军第1201章 臣只求青史留名第0240章 三级戒备探路者第0060章 朕帮你拔刺(求收藏)第0571章 大明海疆万万里第1165章 有想法无解决办法第0741章 用钱砸出工业潮第0361章 好一幅出浴美图第0675章 蓬勃发展看今朝第0115章 我是大忽悠第1190章 活着都挺不容易第1063章 不再是纯粹武人第0198章 背锅我是认真的第0629章 宿敌出现磨刀剑第0636章 万里海疆万里航第1074章 是非黑白在人心第0797章 厨房奋斗的肃王第0264章 漫漫长夜的等待第1177章 殿下他去了哪里第0645章 帝国时代的来临第0267章 漫无目的的等待第0364章 有识之士的问候第0139章 一个月一次的事第0723章 难言的信任造就第1237章 改变总算开始了第0973章庆幸自己没拒绝第0247章 重封王众生百相第1067章 沉思之后的故事第0808章 从上到下的改变第0953章 高头大马迎亲去第0492章 继续进攻抢军功第0661章 火箭带来的遐想第1135章 燕王朱棣的担忧第0849章 平静下来见真章第0575章 可叹天命不在孤第0406章 赎罪的渺茫机会第0491章 鸣金收兵的背后第0345章 大明的末日狂欢第1119章 说狠话是没用的第0170章 学问大还得学习第0261章 君臣父子的转换第0666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第0187章 云里雾里的交锋第1187章 停留在北方的人第0799章 有了牵绊有了根第0387章 大明权臣的雏形第0898章 细微之处见真章(大年初五不断更)第1184章 有生之年系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