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7章 新时代姗姗来迟

人与人之间还是要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至少暴力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有的时候暴力可以减轻很多的麻烦,就好像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却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现如今朝廷就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很多人都在依靠着朝廷的政策,开始做一些事情。

这些政策有好有坏,有强有弱,当然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百姓和商人们开始做他们自己的事情。

皇权和朝廷的权力越大,也就意味着动员百姓会更方便,甚至可以说要求他们做很多事情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在这个国度纵然不能随便杀人,但是朝廷对于百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压迫性的。

在之前百姓们可能不懂得反抗,或者说还会反抗,但是如今朝廷尽可能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也就让他们更多的愿意跟朝廷一起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江浙一代朝廷已经开始在普及桑田,甚至是采用新的织布及技术,当然这些都是在不断的改善的,那些种植大户如今也不得不采用朝廷的新式技术,毕竟最好的方式是和朝廷成立的支部局进行合作,而不是依靠自己单独的力量,甚至可以说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去做那样的事情。

跟朝廷作对,如今还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本事,甚至是开国年间那位富可敌国的沈大爷也不得不在最后捐钱帮助太祖高皇帝修建京师,更何况如今这些只不过是在一方做垄断生意的人呢。

他们的地位提高这并不假,甚至可以说朝廷还在不断的推动这样的政策来刺激那些商人们,让他们觉得自己还能够往更高的方面走。

但越是能力强大,越是目光长远的就会知道,只有他们自己的牌子还在才是最强大的,毕竟成了朝廷的附属,最终强大的还是朝廷。

徐家是宁波府赫赫有名的纺织大家,他们家出产的丝绸在民间影响力很大,甚至还有一部分产品是皇家御用的,当然如今这样的东西越来越少,毕竟皇家自己都开始生产丝绸了。

老百姓们现在也希望那些丝绸能够成为他们所用的系统,毕竟之前他们只能穿麻布衣服,但是如今大家手里都有钱了,更何况朝廷倡导品牌作用,他们也知道自己不仅要做高端的产品,还要做一些普通的产品,也就是说要是和那些老百姓能穿,毕竟大家都想过好日子。

徐家家主最开始就是看中了这些,所以立马才会和朝廷合作将自己的作坊直接分出来一半,寻与朝廷,换得朝廷的知识,最后朝廷那边帮助他们收缴百姓手中的产检,然后他们织出来的布又卖往百姓甚至是其他地方的商人。

这样一进一出,薛家可以说是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财富比之前更多。

当然他们并不是目光短浅的人,知道这一切都来源于超体,所以在朝廷开发海洋贸易之后,他们又依靠着宁波府,进行着快速对外的贸易,这一切都在他们的进行当中,毕竟从海陆上运输要比陆路上运输方便得多,徐家的船队也依靠这和朝廷水师良好的关系,平凡的江南北往的货物进行快速转移。

总的来说徐家这艘大船靠向了朝鲜,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就更加的开始扩张自己的事业,商业帝国的形式也在慢慢形成。

马太效应其实是很显著的,毕竟他们有着充足的资本,朝廷也会不断的给予他们优惠的政策,再加上民间借贷,这样的方式一直都是存在的,朝鲜虽然没有能力,或者说还不能牵扯到这里面来,但是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方便,当然还是要关注的。

不然要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那才是对他们整个帝国的损失了。

经过两天的长时间的讨论和辩论,大明帝国最新一次的机构改革开始了。

总的来说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皇帝朱允文亲自担任的,一部分是由其他的臣子担任的。

比如鸿胪寺升级为鸿胪部,主官正二品,和之前六部平级,工部拆分为三个部分,工业部,主管工业体系发展,交通部,主管天下交通,不管是道路还是水路,海路,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建设部,主管整个天下的道路建设和各种交通要塞的设计与建设,具体划分由工部尚书郑赐直接开始讨论,领导他们经历过这几年的变化,其实主要调整已经分解的很清楚了,至于内部怎么分化,也要尽快的拿出条陈来来。

户部,拆分为国民部和财务部,监管天下百姓和税务。

新组建帝国军部。

由建文皇帝朱允炆担任最高军事主官,大元帅。

之前的五军都督府正副都督各司其职,内部调整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掌管天下兵马。

其他部门也都做了具体的拆分和集合,比如说新组建的宣传部,如今正式成为朝廷的大部门之一,主官升任正二品。

各个部门的主官有升有降,但最后一集让整个部门开始出现了一个条理化的安排,那就是所有人都在各自的部门,你能够调整到合适的职位。

国子监一分为二,首先国子监大学成立,成为第一个培养帝国官员的场所,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不仅仅有那些之前在国子学的学生,还有个地府的官员,隔一段时间他们就必须来到京师,参与政治的学习与相同的官员进行交流,甚至是听从朝廷大佬们的讲课。

国子监的另外一部分分为帝国教育部,开始主管天下教育,陈老大人亲自担任部长。

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将会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整理好各自部门的事情,其实这样分割的方案还是有一部分人反对的,不过大部分官员是同意的,毕竟增加的部门越多,成为部门大佬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大了,也就是说他们以前可能熬到死才可能熬一个正三品,甚至是廉政饰品都熬不到,但是如今将了这么多的部门,就需要更多的主官。

那么越来越多的人就有机会参与整个职位的竞争。

这些对于那些并不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大消息,但是对于那些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来说,那就是一个大消息了。

朝廷官员们褒贬各异,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毕竟如今有着大明律作为保障,就算他们真的做了一些什么事情,还得依靠大美女来处置,皇帝如今也在不断的强化大明律的作用,至少建文皇帝朱允炆已经在考虑了,如果以后他不注意这些是不是会成为昏君,所以更多的希望有一套行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方中愈并没有直接的参与这一场大辩论,因为她知道有些事情不适合他出面,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也清楚,这是一场从上到下的变革,那么只能由他自己亲自来推动,而不是由其他人来做。

各大都督府的人对于这一切其实是心知肚明的,皇帝之前担任皇家军事学院院长并且亲自授课,已经表明了这个意思,如今收归军权到中央。

他们反而是更快的执行这样的命令,毕竟北方边境的事情已经明确的表示出了,北方大营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都是有益于整个军队向前发展的,所以各地方开始接受整编。

所致,在大城市的整编开始了,至于那些小地方的猥琐,如今还处于卫所和征兵两个不同的渠道进行着,毕竟朝廷还不可能把饼摊得这么大,还需要时间来完善这一切。

最开始还有人担心,如果是这一番改动太过庞大的话,恐怕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甚至是动乱都有可能,但是执行起来的时候却发现下面的人更有动静了,道理非常的简单这样的改革部门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需要的岗位也就越多,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原先部位上需要三个人,那样的岗位恐怕就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这样大家也不会互相扯皮甚至推诿责任,反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这样才是能够更好的精简人员的。

增加部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做专业的事,所以各个部门再加上已经有了将近五年的改革时间,每个部门都已经习惯了他们更加直接快速的领导,而不是像之前还不不得不去揣摩上司的意见,然后再去做事情。

更重要的因素是朝廷的官员们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了,结果跟以前不一样了,如今就算是他们在朝廷的主要部门干不了太多,还可以离开朝廷前往各地的封地。

如今朝廷和地方土司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当然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大明越来越强大,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威慑之下那些同事们就算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也不得不认了,所以这些官员们只要出去和那些土司打一番交道,在地方上任职1到2年,回来就是一番大大的资历,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再不济可以申请参与探索队去处理那些未知的事情,或者说去严进的三国前往做使者,甚至说如果以后朝廷占领了那些地方,他们还可以在那里担任地方官教授那里的华侨血脉学习重点与文化,传播炎黄之时。

甚至是去大明南洲去两位王爷,一位侯爷的府上担任组员,也能够让他们在地方获得财富与地位,毕竟那里地广人稀,是需要更多的官员参与治理的。

如今淘金热已经开始兴起了,至少在大明南洲有金矿,大量的金矿可以拣到金矿,这样的消息传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离开大明南洲,所以各地的船厂开始在大量的建造与明船,至少让他们能够在各地远航,甚至说沿线的那些岛礁上也开始出现了大明水师的身影,他们将在那里建造导航塔。

因为那才是可以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

如果之前是无人的,如今那里都被大明水师占领,如果有海盗的就狠狠的打击,反正那里都会出现在大明帝国的地图之上,向全国的百姓宣扬,那里将会是帝国的土地。

大明混一图如今更新的越来越快,因为几乎每一天都将会有一处地方成为大明的国土。

有些手段不太光明,可只要锦衣卫还在做,那就意味着这些事情是不会被其他人查出来的,所以有些不足还是很快的投靠了大明王朝,将各自的土地与牛羊贡献出来,成为大明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样的事情不断的在边境沿线发生,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甚至是东北那一带都开始有百姓向大明同志的卫所投降,毕竟他们之前已经感受到了大明的繁华联滨江这里都开始在大力的建造烽火台。

草原上绵延向北的地方,如今出现了另外一道长城,这是工部经过仔细计算之后开始的浩大工程。

除了第一条长城开始源源不断的修建之外,第二条长城也已经开始动工了,他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帝国的国土巩固下来,这也是他们之前付出那一场血与火的战斗,最后得出来的结论。

没有谁想把这些东西放弃,更何况是有更多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当帝国在开始奖赏那些有功战士的时候也不忘给那些战死在战场上的将士们一丝安慰,那就是帝国英雄纪念塔。

建文皇帝朱允炆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去祭奠一番,京师的百姓们也会在那一天慎重的表示哀悼。

对于军人的尊重在他们心中是非常的关注的,甚至说大明报和宣传报也在不断的宣扬这样的知识,每一个孩子开始学习之后都会学习关于整个帝国军人的报道,他们被国家塑造成为了英雄,当然更多的是要求他们成为真正的英雄。

帝国梦帝国精神回荡在每一个大明帝国百姓的心中,这是他们永远将要为之奋斗的。

也许在以前大明军人恐怕在百姓间的名声不好,甚至说每一个战斗力彪悍经济严明的军队,在某些情况下都会成为杀人恶魔,这是可能存在的,但如今他们却在严格要求着自己,因为他们是帝国的军人,要遵守帝国的纪律,保护好身后的百姓。

没有人敢说他们错,也没有人会去怪罪他们,反而如今他们真正的受到尊重,也让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知道他们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不再像以前这样,只知道吃喝嫖赌欺-百姓,那是为人不齿的。

第0308章 站着说话不腰疼第0488章 燕王朱棣的心善第0482章 不一样的大明军第0047章 求见溺死鬼(第三更)第0938章杀人得挑自己的第1015章孔家家主的后路第1015章孔家家主的后路第0808章 从上到下的改变第1217章高速发展的后患第0373章 有些秘密你知道第0523章 普天之下皆王土第0507章 天地报应在轮回第0943章 乖乖的合作就好第0322章 似有似无的希望第0390章 突然出现的三爷第0735章 一场解惑一场愁第1064章 来自帝国的压力第0346章 晋藩的十万兵马第1087章 有福享有难同当第1208章 征兵事宜的后续第0294章 在等待那一个人第0114章 还是识货的第0410章 大刀长枪的真理第0142章 花了银子买黄汤第0405章 战士就该上战场第0314章 破局有了金钥匙第1121章 做人做事的准则第0266章 太公钓鱼上钩否第1187章 停留在北方的人第0843章 随风直到大明东第1060章 国公爷的大战略第1196章 心灰意冷老大人第0226章 狼趴在狈身上跑第0917章 英雄所见略同否第0421章 一饮一啄皆天定第1176章 老顽童直钩钓鱼第0786章 帝国大发展体系第0580章 步子大了扯着蛋第1033章 有一座城池叫归化第0329章 京师的最后屏障第0077章 阿拉伯数字(求评论)第0655章 皇帝近臣新入行第0562章 齐泰家的毒鸡汤第1025章 该来的总会来的第0054章 君王不早朝(第一更)第1215章 面临现实的惨景第1016章你不担心我担心第0074章 少爷是神仙第1116章 大明太平盛世否第0526章 今夜有梦待月圆第0427章 北平城里小人物第0221章 杀身成仁难不难第1232章 最悠闲的大闲人第0473章 辽东总兵官初现第0986章 谁都知道有问题第0800章 天下没有省油灯第0232章 罪奴营外收人心第1180章 宣传部的口子大第1210章 着急的人太多了第1090章 大明之各地变化第0536章 什么都考虑清楚第0194章 史书只有一句话第0486章 军中又见风声起第0175章 洗洗刷刷好干净第0720章 这皇位让你如何第1167章 帝国出现的危机第0374章 给晋王打预防针第0013章 父子深夜谈第0536章 什么都考虑清楚第0330章 镇江的神秘守将第1063章 不再是纯粹武人第0495章 达成一致的统帅第0874章 这套体系不实用第0739章 变革只在一瞬间第0813章 捞钱也得有方法第1100章 小模型的大变化第1140章 太子殿下的要求第0615章 承平日久闲得慌第0398章 这个理由很强大第1069章 翻山越岭的康石第1053章 大山南北有牧场第0874章 这套体系不实用第0348章 上面是昏了头吧第0373章 有些秘密你知道第0601章 团结一致向前看第0452章 一场战争的改变第1054章 终究逃不掉命运第0199章 大人物的小心思第0525章童俊中愈第二次第0463章 消失的燕王朱棣第1016章你不担心我担心第0592章 大明危亡心思辨第1104章 责任绝对重要性第0382章 让我潜规则一下第0378章 到处播种锦衣卫第1120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第0031章 身份与猜测第0125章 当面打闷棍第1114章 众多势力的缩影第0606章 怎么解释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