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3章 真正的万古流芳

人在这个世上还上有些奋斗历程,不管对谁来讲他们,总是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普通人的价值,最后可能会,回到家庭那就是照顾好家庭,而更多的人是为了社会责任感而存在的。

能够走上高峰的人,最终都会为自己所做的事业多做考虑,那个时候他的精神已经得到了升华。

工部尚书郑赐就是这样考虑的,也许在以前他就算是做了六不上诉,就算是获得了议事长的职位,最终也会被人忘记的,也许多年以后大家提起他来,只不过说哦那是某某年间的一位议事长啊。

可是如今他比谁都清楚,现在他所做的事情才是能够福泽后世的,毕竟没有谁可以像他一样现在主持如此多的项目,甚至是那些已经加紧完工开通的项目,给帝国带来了多大的改变。

不说别的源源不断的货物,因为他们修建的道路和桥梁从各地运往京师,已经足够震撼世人了。

要想整个市场变得有活力,更多的不仅仅是物资的流通,钱币的流通,更重要的是人员的流通,因为有人来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扩张,这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帝国的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快速的上升期,这也是跟他所做的一切分不开的。

工部尚书郑赐有一个特别宏伟的计划,那就是要将快速的大宽敞的道路修建到全国各地。

虽然现在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现在他们还做不到,可至少可以在以前有的道路上进行一部分的规划设计,截弯取直能够节省不少的时间。

技术达不到,那就开发人员达不到那就征召。

如今工部的大臣们想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家看到工部所做的事情有多么的伟大。

这个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也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与代价,但相比于留名万古来说,他们更看重于这些实实在在的。

他们知道也许现在做不到的事情后来会做到,所以他们给后来的继承者们留下了足够发展的空间,现在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规划出最适合如今帝国发展的道路,帮助帝国在这一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以前工部就有这样的职能,直不过如今这样的职能被更加的加大了。

方中愈曾经给他们提供的方案,如今更加的适合工部的发展,因为工部所组建的皇明工程技术学院已经在全国招生三年了。

集思广益这样的事情是最容易在讨论中发现的,突破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毕竟思想的火花碰撞能够刺激更多的人去做一些他们之前不愿意做的事,或者说没有能力做的事,如今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自然能够促进他们做更多的发展。

富商们更看重利益,大臣们更看重实际的效益。

所以一拍即合,有人出钱,工部出人,自然是能够创建更多的实验室,对这些进行突破。

如今的各所大学都是官方直长的,至少所有的大权由官方指导,但有些权利还是下放给那些愿意投资的商人,毕竟只要有新的技术突破,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帮助,比如之前纺织技术的突破,又比如水泥的大量的制造。

这一系列所需要的原材料都需要有上游和下游的相关行业进行补充,所以这样看来工部每修建一座桥梁,就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获取更多的利润和技术上的突破。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每一个学院都会拿出一部分的经费来奖赏那些对学院内部有过贡献的人,如果能够创造出造福百姓的技术,将更加有可能得到建文皇帝朱允文的亲自接见。

看重技术,虽然说不能让所有人得到共识,但只要能够让那些能够说得上话的人一部分人看中就行了,因为他们将会成为这些技术最大的推动者,只有他们才能够让这些技术更快的向全国各地蔓延式的发展。

对于这些技术的保护自然是严格的,但是对于内部人来说,只要他们能够拿到这些技术,自然是会大批量的生产。

如果能够促进技术的发展,他们也不会如此的保密,不过有些行业还是参与的人数越多越好,那些小地主们。

因为秉承着别人有自己也要有的想法,开始不断的吸收这些新东西,甚至是自己建造小的水泥厂。

搞的地方上到处都是灰扑扑的。

不过毕竟质量上跟不上,所以只能自用而不能大量的贩卖,不过像他们这种人也不会大量的贩卖这些东西吧,他们也就是图个自己方便,也就是说外面有的他们都要有大多数有钱的地主,都是这样的想法。

朝廷也没有禁止这样的做法,反而还特意开辟一些通道,帮助他们做这样的事情。

还有专门的工程师去教导这些知识,当然是少量的,毕竟太多了他们也没办法承担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朝廷做这些事情是需要成本到他们也会考虑到输出,越近,培养这些人都不容易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叫到其他人,再也没有,得到充足的人力之前如果大批量的做这样的事情是不划算的。

确实是没有能力来处理这些。

不过以后会好的,负责做这件事情的大臣们这个时候才舒了一口气,至少朝廷安排的任务,他们完成了他们各自部门的任务,他们也做了不少,以后到底能发展到哪一步还得慢慢看,不过要是以后有时间和精力了之后,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发展也不是说来就来,所以还需要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整个大明帝国如今可以用欣欣向荣来表示,以应天府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快速展开,不仅仅是行业的领先,还有各种事物的领先,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各种新生的技术都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然后才渐渐的向外。

闲不下去的人永远都是闲不下去的。

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希望方中愈能够多休息休息,如今他也没有用太多的时间花费在其他事情上,反而不断的在给帝国的各项计划做完善,它并不干涉其他部门的事情,可是给建议修改计划,他一直都在做其他的大臣们,虽然从内心上讲不太喜欢这种方式,但又不得不承认方中愈在某些事情上的看法远远超过他们,甚至是比他们还要专业。

当然这样的话是不会说出来的,毕竟如果承认一个外行人比他们还要专业的话,岂不是说自己很没用,大家都是要脸的,在这个时候不保住自己的脸面,难道去捧别人的脸吗?

事情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以前大家还在不断的争论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但是如今大家更多的是看重真正的做出效果来。

之前理论上的争论也是存在的,更别说如今儒家学派众多,虽然大家都秉承着程朱理学,但到了这个时期,真正有见识的人都知道,如今的学说已经满足不了了,大明帝国现在所需要的。

方中愈其实没有太好的理论来做这些事情,可是有一点他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大明的精神会一直存在,朝廷肯定是要宣扬好的观点,而那些可能存在偏差或者是误导性的观点,当然是慢慢的摒弃,当然这需要时间,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

方孝孺一直在忙活的事情就是这些,他正在不断的修订和修改,须经从更多人的意见,但作为学院的领头人,他的意见其实是很重要的,对于很多人来讲没有办法接触到答案,但是却可以跟他讨论通过书信的方式。

因为廖氏兄弟货站的关系,所以如今大明的邮寄系统其实非常的发达了,之前的一战大部分都是公用如今,因为廖氏兄弟货站大量与邮寄系统合作,所以各地的驿站也开始在接民间的书信。

朝廷的部门依然是存在的,只是比之前的权限要大的多,毕竟他们现在有钱了可以招更多的人,可以按照他们所需要的进行线路铺设。

这一段时间,建文皇帝朱允文又得了一位皇子,两位公主,对于如今的皇室来说算是开枝散叶了,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像之前那么好奇,如今他已经能够很轻松的接受孩子的到来。

皇宫里受宠的孩子很多。

但大家都知道太子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毕竟皇帝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长子的。

方中愈这一段时间也经常去给太子讲克太子,如今正处于一个相对来说对外界事物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懂得质疑的时候,进入皇帝,朱允文肯定是希望他能懂得更多的东西,但不要被各方各面的事情带偏了。

所以方中愈所带去的东西,大多数是如今很多人知道的。

太子早就把方中愈之前所出的那些话本和他后来的谈话早就翻来覆去的学遍了,心中虽有多有疑问,但他不会提出来,至少在目前不会,因为他知道方中愈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大明有好处的,至少现在看来没有其他的弊端。

虽然其他的先生们对于方中愈所做的事情不太支持,至少没有那么喜欢,可太子还是非常的相信,至少在他眼里老师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虽然比他大不了几岁。

方中宪如今陪在太子的身边,更多的是引导太子去见识一些新事物,去体验一下百姓的疾苦,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随其他人一起,只是和太子一起玩儿。

按理说皇宫里的争斗是存在的,可是如今毕竟几位年长的皇子都是皇后娘娘所出,所以其他的妃子们倒没有太多的想法,虽然说背后都有各自的母族在帮助。

可是如今大明朝廷依然采取着当初的情况,那就是皇宫中人都是出自小门小户,没有那么大的外戚。

说是这样说,可是方中愈其实是不太赞成这种方法,毕竟要想管理好一个庞大的后宫,没有一点见识是不可以的,皇后娘娘虽然在宫中多年也只少了不少东西,可对于天下人来说恐怕还不足以担当那个大任。

更重要的是方中愈知道正是因为yg不够强大,所以才造成了后期太监的权力过大,甚至是形成了最后的阉党,如今虽然说朝廷内部没有这样的风声,宫中的那些太监们也不会联合在一起,但有一点庞大的皇族,他们所在各个行业投资的那些领域,最终的掌控者就是内监。

皇帝再怎么仁慈,身边总还是要留一些人的,所以当大部分人被放出宫之后,还是有不少的人留了下来,这些人都是忠心耿耿的,至少在宫中留了很长的时间,他们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进入王丽珠英文,所以皇帝对于某些事情还是比较放心的,再加上有锦衣卫的存在,他相信那些人也不可能做什么手脚。

皇帝虽然不清楚自己的手下到底用内帑投资了多少的生意,但他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方中愈每次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都会送一份合约过来,也就是说那里面大部分开设的行业里面,有一部分分红是完全进入到他自己的腰包的。

这些东西当然也是秘密的,其他人想要来查也不会查的,就算是知道他们也会装作不知道,皇帝拿走的东西,当然不能对外说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知道这样的好处,但同时也有一些担心,那就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做的话,对于整个国家是不是不力的,毕竟他希望朝廷能够做很多的事情,就比如说监控一些来之不易的钱财和来路不明的钱财。

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不清楚这些,可并不代表这些事情他们不能做皇帝,有没有时间长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如果查到了那就是死罪,所以还得小心谨慎的处理好这些事情,皇帝在这方面还是看重的。

现在还没有人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挑战皇帝朱允炆,道理也非常的简单如今的皇帝朱允文是最强的皇帝。

第0999章栽了是什么感觉第0211章 就想搞点大新闻第0752章 君权神授的思潮第1126章 画画哄妻方伯爷第1010章让相信的人相信第0653章 是否海阔凭鱼跃第1125章 故事发展的方向第1100章 小模型的大变化第0558章 强汉之后有强明第1042章 解决问题的本质第0052章 多了一个人(第二更)第0885章 国之利刃当出鞘第1190章 承认错误很困难第0120章 我无以为报第1072章 有问题但是无解第1051章 太子的经营之道第1089章 杀胚是练出来的第0086章 母亲进宫了(求评论)第0812章 一丝一毫显功劳第0709章 一家人情深似海第1067章 沉思之后的故事第0626章 整个朝堂的变化第054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0120章 我无以为报第0574章不忠不孝不仁义第1210章 好兄弟来莫回头第0249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0943章 乖乖的合作就好第1049章 太子殿下的疑惑第0139章 一个月一次的事第1204章 离开最好的选择第0069章 玩点新花样(求推荐)第0226章 狼趴在狈身上跑第0206章 黑夜杀敌犹如狼第0002章 初见遂提醒第0984章 朝廷的翻天之掌第1031章 草原部落的没落第0314章 破局有了金钥匙第0180章 手下有个活阎王第0988章总以为自己执棋第0955章 高朋满座赐封爵第0245章 大明王朝要续命第0365章 两人之间的交易第0029章 舌战尚书令第1155章 做选择他们会吗第0604章 前所未有大变局第0962章 不怕死的人可怕第0076章 说漏嘴了吗(求推荐)第0627章 民办学院的成立第0015章 争议年年有(求推荐)第0183章 山寨最好的方式第0927章 大人上过战场的第0225章 梦只遗落在天上第1091章 贴心的建文皇帝第0491章 鸣金收兵的背后第0087章 推推小萝莉第1106章 皇帝的态度不错第0634章 哭穷还得有本事第1158章 担负自己的责任第0862章 伤敌一千破招式第0646章 大势所趋逃不掉第0715章 建功立业好地方第0003章 温暖与收心第0749章 总之是变化无常第1049章 在位久天下有碍第0801章 背靠大树好乘凉第0359章 燕王与先帝养子第0520章 此泪只为两人流第0634章 哭穷还得有本事第0091章 孝子贤孙啊第0965章选择了就要担责第0303章 这是意思意思吗第0023章 暗卫小有形(求收藏)第0338章 高手之间的交锋第1066章 帝国发展靠大家第1042章 解决问题的本质第1060章 国公爷的大战略第0724章 牵扯越多问题大第0986章 谁都知道有问题第0563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第0856章 规矩太死得死人第0571章 大明海疆万万里第0653章 是否海阔凭鱼跃第1163章 家是最温暖的港第0840章 暴发户诱人姿态第0193章 东宫行走是个啥第1095章 政策的改变因果第0411章 如果在重来一次第0322章 似有似无的希望第1058章 修书立传方希直第0097章 桃李满天下第0545章 那个位置很诱人第1177章 朕的心思你知道第0998章混乱起皇族更换第0808章 从上到下的改变第025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0381章 这个大秘密真大第0133章 自古天家无小事第0845章 最高指导性机构第0475章 突然出现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