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4章 这套体系不实用

有些时候运气来了,好事儿是挡不住的。

在那块陌生的土地上,郑和和他所下的所有人开始了最新一步的探索,他们的运气不错,靠岸之后就立马找到了一大片土地,还顺利的找到了淡水。

但是对于长期在海面上飘荡的人来说非常的重要,这一点他们非常的清楚,所以正合力马刘夏了20人的小队在这里严防死守,防止有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发生,毕竟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重要场所。

队伍里面的每一个人心里都非常的高兴,除了一艘船只开始返航,将这里的情形向远在大明南洲的燕王朱棣和侯爷廖铭汇报以外,其他人都开始在新的土地上探索。

他们都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一次他们的大工部需要整合去怎样宣传鼓动人心,他们一个个都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这里有大片的土地。

虽然他们不确定这片土地上到底有没有人眼,可是如今他们所在的地方却没有,既然如此,那就可以开始探索了。

郑和和他手下的人在团队回去报信的这一段时间内,已经很大的开拓了这片土地,甚至是还在油腻的地方建起了营地,营地附近布满着陷阱他们不需要做更大规模的探索,只要确保这一段距离内到底有什么东西,然后保护好自己就行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大明南洲所派的后期人马到来之前,将这里大部分的土地探索清楚,然后溜够足够的营地供他们栖身,其他的就是等待专业的人员来探索。

郑和也非常的高兴,这是他之前想到的,毕竟当初他们差一点就放弃了,如果不是好不容易就看到这个地方,恐怕现在他们早就在返航的路途中。

看着眼前的土地郑和非常的高兴,因为他现在对于远在大明国境内的方中愈是非常的好奇,当初那个人打败了他们,如今又在万里之外就知道了,有这一片土地的存在,就更加让他好奇了。

虽然他知道自己永远都不可能有机会再向他亲自问一遍这个问题,可是丝毫不会影响她现在的看法,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他可以肯定那个年轻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明国境,甚至是连出海都没有做过,但是他却清楚的告知了,燕王朱棣在大明南洲的北方会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土地。

燕王朱棣当初虽然并不相信她所说的话,但最后还不得不接受了他的建议,如今开始探索这片土地的时候,郑和其实也不相信的,他根本就不相信有一个年轻人会是这样的想法,甚至是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现在他知道他错了。

这片土地不仅大而是非常大,远远的超乎了他们的想象,至少在之前他从来不会相信在大明国境之外还有这么大的地方。

想必这个消息传回去之后,自家王爷也会有更多的想法吧,或者也许王爷就真的认为上天不让他打进京师是对的。

在郑和还在感叹这一片土地的广袤知识,夏原吉开始了探访方中愈的过程。

“少爷,原户部右侍郎夏原吉夏大人来拜访老爷,老爷请您过去一趟。”

方家的门房现在已经习惯了,有越来越多的大人物来到自己家中,当初他们可不会有这样的待遇,但是如今一个个眼睛都非常的亮,他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来人是谁要干什么,所以当夏原吉出现在家门口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确定了来的人是谁。

夏原吉地上的拜帖在门外等候。

与此同时他还在仔细的打量着防腐,当他发现仿佛并没有什么节约之十的时候,心里还是挺满意的,毕竟千方中愈这样的年轻公子,如今又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在朝廷之中也颇有影响力,就算是给自己造大大的庭院,姑娘一家人,他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常的不错。

可是现在看来他们还是洁身自好,甚至是希直先生,也做的非常不错。

按照他的想法,这些年轻人必然会有一些膨胀,所以做出一些不太符合现在身份地位的事情也是应当的,可是他却没有想到,仿佛依然是之前的方法,没有丝毫的跋扈之色。

“先生请进。”

不久之后,方府的管家方福立马将夏原吉夏大人以了进去。

对于这位大人他是知道的,当初自家老爷还在朝廷为官的时候,太祖高皇帝都非常的看重这一位大人,这位大人在民间的民生也非常的不错,至少很多百姓都知道,当初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修沟渠,赈灾,很多需要的地方都有它,所以它还是非常敬重的在得到老爷的安排之后,他立马出来迎接。

夏原吉被请到了客厅里,上了最好的茶叶在那里等候,方孝孺在稍微做了准备之后就立马出来。

“希直,十年不见,你的气色是愈发的好了。”

这倒是实话,方孝孺今不用担心太多的事情,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学问上,除了对朝廷大事有所关注以外,其他的基本上在与学生讨论,所以如今生活得有滋有味,脸色看起来也红润了不少。

“哪里哪里,这不是沾了儿子的光,现在不操心了,自然要比你轻松的多呀。”

他们之前是熟人,只不过各自负责的事情不一样,倒也没有太多的交集,出了一些文学上和思想上的交流以外,其他的并没有多少私交,这个时候找上门来,方孝孺心里也清楚肯定跟自己的儿子有关,所以现在夸夸自己的儿子到底也没什么问题。

“大家都有变化,这十年间在民间我也有了很多的看法,到时候倒是可以细致的讨论一番,说不定还能得到些不同反响的理论。”

“那挺好的,如今京师里就那几位老友,到时候可以一起聚聚,大家聊一聊,毕竟十年未见了多少,还是有一些变化。”

两人有说有笑十分谈论了一番,毕竟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讲,到了这个位置有些话是客套,有些话是真的,那自然只有他们两个人自己知道了。

方孝孺对于夏原吉回到京师并不意外,毕竟像如今陛下这样的想法,想要更快的做更多事情,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才,夏原吉老成谋国,如今回到京师才是正确的。

方孝孺现在心里也非常清楚,他并不是当官的料,所以对于朝廷里现在所做的事情都不参与,但他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只是跟方中愈讨论,其他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所以不会牵扯到他。

“中愈见过父亲,见过先生。”

在他们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放终于出现了,方中愈其实早就来了,只不过这个时候父亲和夏原吉夏大人讨论的正在高兴的地方,所以他也没有出来打扰,这个时候等他们两人似乎都到了可以的时候他才出来。

“中愈啊,想必夏大人还是有不少话要跟你说的,现在你就在老大人面前多聊聊几句吧,父亲还有事情要做就不陪你们了。”

方孝孺笑了笑,说道,指着方中愈介绍给了夏原吉,他也知道夏原吉离开京师的时候,对方中愈的印象可以说不是太深,所以这个时候也算是引荐了一番。

“希直径自去忙,老夫与中愈聊聊。”

夏原吉看着特别精神的方中愈,觉得眼前一亮,这才是真正的年轻人,大明帝国有这样的年轻人,如今走到这个地步确实是不错的,看来陛下当初没有看错人,至少让方中愈在身边,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这样一个年轻人能够让更多的人学习,如果没有他的话,现如今整个大明帝国恐怕不知道又变成什么样子了。

“关于设立皇明银行一事,是你提议的?”

夏原吉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看着方中愈说道。

他也有心要考校一下方中愈,毕竟能够想出这样主意的人,至少对整个金融体系要有充分的了解,虽然说不能完全把握的方方面面,但这种解决办法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到的。

“回先生的话,确实我提议的。”

这个人是后续大明帝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人物,方中愈也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人可是几朝老臣,甚至是在燕王朱棣时期,把控了户部整整一个时代,所以他自然知道这个人在户部事物上的有利之处。

所以他也希望能跟这个人有着充分的交流,至少他以后所做的事情一定要得到这个人的支持,或者说两个人相互合作是最基础的,对于他的问题方中愈自然是有一答一友二答二。

“你觉得如今的帝国能够运用你所说的那一套体系吗?”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方中愈提出来的体系,看起来似乎考虑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说已经完全取代了当初户部所做的那一套。

可是在没有做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那个效果会非常的好,甚至可以说现在方中愈所提出来的东西都是超越现在所用的一切,就算是他们努力的想把它用大明的现实情况来一步套一步,都没有办法完全说服其他人。

“先生如果想要我说真话的话,我只能告诉你,我没有办法确保这一套系统能够完全的适用于大明如今的体系,可是如果没有这一套体系,大明的金融会崩溃得越快,如今到底是用这一套体系来改变大明的金融,也就是户部之前所沿用的那一套政策,还是用大明的政策来改变这一套金融体系,这取决于大人您。”

方中愈说话也是非常的直白,他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其实是一个半吊子,他只能把自己所思所想和之前所了解的一些东西,告诉王玉成和他身边的幕僚们,然后由他们依靠大明的体系来做出改变,所以这一份计划书只不过是众多版本中的一种,而且是他认为可以实现的,那是因为他对于前世的金融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是精通。

或者说他选择的,只不过是因为他觉得那一套体系可能更接近于后世中所用的,但是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可能会忽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后世对一些经济用语的定义后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环境的变化都造成了金融体系的不一样。

“既然你能如此的告诉我,那老夫就告诉你一个问题,其实你的计划书不错非常的不错,但我知道他并不适合如今的大明,我相信他确确实实是你提议的,而且大部分的内容是由你手下人不全的,他真的不太适用如今的大明帝国。

但老夫还是要告诉你,虽然他并不适合如今的大明帝国,但老夫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成为大明帝国所要运用的一套体系。”

夏原吉不愧是担心夏原吉,一下子就看出了里面的主要因素,那就是如今方中愈所提供的那套体系完全是建立在白银充足铜矿重组经营充足的体系下,也就是说整个朝廷有着充足的保证金。

对于整个国家的信用体系有着充分的认知和建设,才能够做到他所说的这一地步。

方中愈听他一讲就知道这个人能够在青史留名的确不是浪得虚名的,至少他所说的这一切其他人就没有想到,之前的那些官员们只认为方中愈所所说的所做的有道理,所以就选择了支持。

“那不知老先生认为该怎么做呢?或者您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能够完全补充吗?”

方中愈看到了一丝曙光,他认为夏原吉既然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方法,也就意味着他肯定会有解决的方法,毕竟能够看出这个问题,就意味着对这些问题有着充足的思考,这才是一个正常的体系,否则的话工口说白话,谁都会放纵你,自己也会,那根本就不需要其他人来为这些事情考虑了,他一个人就能搞定所有的事儿。

这不是再好不过了吗?根本就不需要花口舌来说服其他的人。

第1230章 背后的支持不缺第0919章 老夫老了不管了第1013章青史留名的太监第0320章 临行的锦囊妙计第107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0265章 造化弄人说不清第0185章 贪心不足蛇吞象第0259章 借鸡生蛋的本事第1088章 孔家的消息来了第0341章 假消息后的波澜第0333章 心思活络的齐王第0170章 学问大还得学习第0992章这一点事情繁杂第0216章 举伞持刀的禁忌第0575章 可叹天命不在孤第0371章 一张地图的玄机第0763章 大家一起去修路第0552章 朝廷欲学越勾践第0550章 不问鬼神问苍天第1186章 百姓心中的风雨第0619章 第一学府招生了第0933章跳出来的搅局者第1104章 方家有喜爱临门第0911章 堡垒从内部攻破第0036章 大明的鹰犬(求收藏)第0592章 大明危亡心思辨第0980章南北事件的联系第1217章高速发展的后患第1061章 交趾故地的发展第1013章青史留名的太监第1196章 迷茫人入局更深第0126章 皇帝的癖好第0698章 祠堂一跪抵过往第0945章霸着爵位有脸吗第0139章 一个月一次的事第1009章太监也是有骨气第1238章 总是会有些情况第0900章 没有对错的十年第1197章 忙碌才是大主流第0636章 万里海疆万里航第1050章 随处暗藏的考验第0852章 大明幻夜骑荣耀第0091章 孝子贤孙啊第1015章孔家家主的后路第1179章纠结的亲密君臣第0189章 欲戴王冠必承重第0264章 漫漫长夜的等待第0515章 都欠朕一个交代第0620章 天子授课到天亮第0599章 千变万化终起步第0935章有些事逃不过的第0474章 战前的圆桌会议第0940章 南辕北辙一直跑第0895章 这是走哪哪催婚(大年初二不断更)第0749章 总之是变化无常第0505章 大明没有养猪场第0612章 忙忙碌碌强大明第0052章 多了一个人(第二更)第0309章 鬼门关前走一遭第0609章 有钱就是能任性第1077章 鞠躬尽瘁死后已第1197章 老顽童的小心眼第0017章 初见徐四爷(求收藏)第1147章 认真授课方伯爵第0142章 花了银子买黄汤第0357章 人情世故与冷暖第1068章 时间带来的改变第1179章 活着要去秦淮河第0402章 太祖属意四皇子第0548章 不是战争的战争第1068章 小事情的大伟大第0126章 皇帝的癖好第1107章 朕想看看帝国船第1009章太监也是有骨气第0721章 封王之事定乾坤第0226章 狼趴在狈身上跑第0893章 嫉妒之心常存在(4600字大章,过年不断更)第1195章 试试杀猴给鸡看第0874章 这套体系不实用第0032章 兵部遭贼了第0686章 一人得道鸡升天第0603章 人还不够继续生第1166章 终究是帝国之殇第0467章 神神秘秘太平道第1127章 向死而生的贾楠第0348章 上面是昏了头吧第0316章 身份心态的转换第0506章 道衍重归极乐界第0745章 五件大事的解决第0865章 秦淮河畔热闹多第1159章 屠龙勇士变恶龙第1121章 做人做事的准则第0813章 捞钱也得有方法第1089章 我们来做要更好第1091章 贴心的建文皇帝第1101章 消息真回京来了第0683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第0757章 大帝国风雨同舟第0749章 总之是变化无常第0895章 这是走哪哪催婚(大年初二不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