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2章 诱惑之地你去吗(新年不断更)

有太多的事情说不清楚,既然说不清楚,那就算了,不说了。

所以还是留待后人评说吧,相信后人一定会给个明确的答复,一个很好的评论。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方中愈,虽然他很想方中愈吹捧他一番,毕竟当着他的面说,也不会怎么样。

可惜,他看了方中愈好久,方中愈似乎都不知道他的想法一样,根本就不按照他的想法来。

算了算了,这戏唱不下去了。

“罢了罢了,朕有些着相了,以后当朕没说过。

这封奏折,你怎么看?”

既然没达到目的,那就不纠结了。

直接这样过去了就行了。

皇帝确实有不同于其他人一般的看法,在这个时候,他想到的还是处理好手中的事情,毕竟能够很快的从这种情绪走出来就不是一般人。

换了其他人,早就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了。

说不定还得让方中愈说出那番恭维的话才行。

“陛下,这恐怕又是那些勋贵老将们的主意吧。”

方中愈也算是知道了,经历过一些事情的将军们,也不是那么傻的。

对于方中愈能看出来,建文皇帝朱允炆真的是一点都不吃惊。

他要是不知道,那才是个怪事呢。

“长兴老侯爷,虽然名头大,也确实是帝国栋梁,但毕竟年纪大了,渐渐不管事了,有些人动了心思,也是正常,只是吃相有些难看了。”

九江就是岐阳王李文忠的长子。

长子李景隆,袭爵曹国公,这可是一顶一的公爵。

当初也特别受太祖高皇帝的喜爱,所以常常让他在外带兵训练,甚至是进行军事战备,也就是说手上是有统兵权的。

当初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够迅速的将周王拿下带入京师,也是李景隆正好在河南一带练兵。

当周王有所异动的时候,大军就一路疾驰,迅速的包围了周王府。

最后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周王带入了京师。

再到后来,燕王朱棣起兵的时候,他还没参与进来,可是战事失利,黄子澄又一通瞎指挥,战局越来越乱。

最后,他和兵部尚书齐泰,又举荐他,所以李景隆又在前线取代了长兴侯爷。

渊源甚深,事出有因,但多少是有些争权夺利的情况存在。

所以两家多少还是有些不太对付呢。

“他们想要出镇大明北洲?”

方中愈心里觉得这些人有些胆子大,反正他可没有这样的想法。

大明北洲和大明南洲是不一样的。

只要是真正去过那里一趟的人,绝对会知道的。

谁知道,这些人去都没去过,一个个的如意算盘打的可响了。

大明南洲虽然距离大明国土较远,但是沿线是有其他的国家存在的,那些国家虽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可是里面是有不少华裔的。

而且里面有不少人还是挺看重和大明的关系的。

大明的水师和商船是可以和他们贸易的,也就是说这些人是能够得到补给的。

更重要的是,汉家血脉在那里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说不定到时候,暗地里经营一番,朝廷不知道能弄到多少好东西呢。

再说了,颠覆了那个小国家,也不是不能做到。

朝廷要是有什么想法也能够很快的传到达。

可是大明北洲却不一样。

方中愈虽然没去过,但是大明北洲如今肯定还是荒芜一片,就算上面有本土居民或者是殷商故民,也不会跟其他地方一样产生太大的冲突。

按照道理来说,朝廷是要把这里完完全全纳为己有的,也就是说大明朝廷的力量在那里一定要占据主要的一线。

这是不可能放过的,那个时候燕王朱棣和齐王的事情需要解决。

所以最后出现了这个情况。

“是,原本按照你之前的构想,这些人去那里得到土地也并不是不正常,朕更希望有人来承担起保卫大明的责任。

只是这么多人一起,由九江来打这个头就有些不太正常。”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不太相信,毕竟这些人都是当初太祖高皇帝远拿出来留下给他的。

当初蓝玉案之后,牵连甚广。

武将团体基本上就出现了断层,老一辈的将领要么被太祖高皇帝处决了,要么在军中的影响力完完全全降低。

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以在军中有大的影响力。

新一辈的年轻人还需要锻炼一段时间才能成长起来,这也是现如今撑着大明军队的人。

比如长兴侯府耿家的人,魏国公徐家的人。

当然还有一些小的开国爵位。

但那些人影响力有限,也影响不了太多的人。

这是事实,朝廷也需要安慰人心,自然不能从上撸到底,不然下面出事了,自然影响更大。

“陛下,是害怕他们有异心吗?”

方中愈一脸正色的问道。

方中愈这样问也是想知道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毕竟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

换其他人肯定也会这样回答,那就是皇帝当然会担心这些人。

虽然说勋贵和国家是一体的,皇室也是看重他们的,可有些事情人心是说不清楚的。

皇帝要是不担心这个,那就不是皇帝了,只是程度的深与浅罢了。

“异心到不至于,朕到没有太大的担心。

只是去的人物越多,大明北洲的政策体系就越来建立。

那里地处偏远,照你的意思,去一趟恐怕都不容易。

其实那里完全可以作为新政的探索地方,毕竟在大明本土想要改变的东西有很多的掣肘,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朕不希望有太大的动静。

朕不是汉武,一次战争就伤筋动骨,耗费无数。

朕觉得,这几年最起码要休养生息一番,百姓们也得做些准备。

毕竟很多地方都是透支着潜力,花钱多了,朕也心疼,更何况朝廷还要供养这么多的大军,那可是国之利刃。”

方中愈明白了,皇帝希望那些人去做事,而不是去享福。

所以如果有这么多的勋贵体系里面的人参与了这件事,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想过去作威作福。

那片空白的地方,想要做事儿太容易了,可是如果这些人都去了的话,那就是麻烦。

大麻烦,这样的人真要是去了,帝国的事也就不用干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召见方中愈来也是因为有事情。

刚刚他也清楚地阐释了自己的想法,方中愈知道这是皇帝在向他解释,同时也是在向他询问主意,毕竟有些事情方中愈比他看得远。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这件事情,所以现在这样做倒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之前太祖高皇帝所选取的那些第二代们,如今都已经坐上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职位。

只是如今那些职位反而没有之前那么高了,毕竟新的军队体制建立之后,评论军衔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大的标准。

现在评定军衔的事情,魏国公徐辉祖,驸马爷梅殷,大将军盛庸,他们有着很大的权力。

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把心思打到他们身上,只是没人理会他们罢了。

“九江,觉得自己这些年该受的罪也都受了,在京师里赋闲这么久,其他人现在都超越他那么多,当年的那些纨绔子弟现在都有了不一样的模样。

他自然是希望能够出来再干一番事业。”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大殿里走来走去,方中愈也跟在他身后,一边听着见皇帝朱允炆诉说,一边自己抓紧时间分析。

“朕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有些时候,还是觉得当初他那一场大败,做了不少错事,他改了没有,朕都不知道。

朕也不指望他能够立下更大的功业,只要安安稳稳在京师里待一辈子就行了。”

“陛下,现在是在纠结该怎样处置这一部分人,对吗?”

“按理说他们都是功勋之后,朕不该做得太过分,可有些时候已经说出来了,非贤不封,连郡王们如今都不能获取更高的爵位了,更何况是他们。

可是他们又想保住自己的爵位,为子孙后代挣下一份家业,朕也不能阻止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对子孙的优待之情。

所以让朕很是为难。”

方中愈知道了,这事能让他拿主意的,皇帝不能决定,心思乱了,自然希望他能帮助他决定。

“陛下其实说起来,也还非常简单,对于这一批人来说,陛下想要让他们保住爵位也很好做。

要么立下更大的功劳,要么在本土将爵位降等,在海外袭爵,他们自然会有所考量的。”

方中愈当然不会让他们把便宜都占了。

别人也得活啊,是吧。

啥好事都一家占了,那哪能行。

就好像方中愈现在就是这样,每一个行业都有他的参与,但是他就是不垄断,大家都有饭吃,那才行。

“他们会愿意?”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纳闷,方中愈似乎说的很简单,但他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可能,毕竟从侯爵降为伯爵,多少对人是有影响的,甚至是降到更低的档次。

“陛下,您也说了,这是个诱惑,有诱惑自然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想法。

这一次只要陛下您能抛出这个意思,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把这些事情搞清楚的。

谁来承接本土的爵位,谁离开国境前往海外,自然会有人想方设法的做好的。”

方中愈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了解这一拨人了,现在能够给他们机会一家弄两个爵位。

虽然本次降低了,可是权力却扩大了呀,在本土有力量,在海外也有力量,甚至是海外的土地,还归他们自己所有,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大的权利去发展。

“陛下,优胜劣汰,这是现在朝廷施行的法则,大家都要遵守,如今想要去海外的人不少。

陛下要是真的能把这些人送过去,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的保证自己的稳定的。

只要他们能够在那里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让朝廷能够更稳固的掌控那一片土地,这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

这个倒是事实,毕竟不管朝廷如何做,总要他们做了这一番事情之后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如今广泛的宣传之后,大家自然会去想办法,毕竟以前可能两个嫡子一份家业,另外一份不知道怎样做,但是如今倒是可以想方设法留一个人在本土,送另外一个人去海外。

庶子分家已经实行了这么久,宗族的力量已经减弱了不少。

虽然还或多或少有些联系,但大家族里纷争多,是非多,只要不能团结起来对抗朝廷就可以了。

当然在一些地方上这些政策还是有些想当然了,毕竟有些人家族没那么大,还得依靠家族力量来获取本钱,所以自然不会执行的非常透彻,但越是强大的家族就越需要经历这样的事情。

朝廷既然把它定为法规,陛下亲自下旨意做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去执行,就算是慢慢的分化自己的家族也不得不去做。

“这么说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样做的话,朕恐怕要背上不少骂名。”

щщщ¸ttκд n¸C〇

“陛下,不用担心,先放出风声,他们自然会去讨论的,这些人都有能力。

如果后期真的出了一些意外情况,只要向他们宣告是臣提出了这个建议,他们自然就不会怪罪到陛下头上。”

方中愈这一点分量还是有的,况且对于那些人的想法他多少也是了解的。

只要跟他没有关系或者说事情并没有严重到那一步,那么这一切都还是一个正常的范围,大家都不会怎么样。

“也好。不过,你看,如果让李家老三去了海外,九江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折腾了,朕倒是希望他们能省点心。”

建文皇帝朱允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提到李家老三,也就是李芳英。

李家三个儿子,老大和李家二公子的前途都是不错的,只是如今受老大的牵连,一家人倒也没有之前那么风光。

毕竟被皇帝不喜欢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谁也不会去巴结一个可能随时受到皇帝斥责的人。

李芳英,中都留守司留守。

在这个位置上他已经干了很多年了,从朝廷的品质来讲,这也是正二品的大官。

中都凤阳,太祖,高皇帝的故乡,朱家的列祖列宗都埋葬在那一片土地之下,也就是大明的祖陵所在地。

既然在那里留守,也就是被派去镇守皇家祖陵的。

按道理来讲,这也是皇室的亲近之人,毕竟那可是祖宗的坟地,要是不是亲近之人,还真没有谁有本事有资格去那里镇守。

只是大家心里都清楚,毕竟那里就离开京师太远了,在更多有心人眼里那就是变相的发配,也就是说离开权力中心太久之后不在皇上面前露面,基本上连皇帝都记不住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要不是九江这一段时间频繁地上折子请罪,又请愿,他也不会想起来,他家的老三已经在中都呆了很久很久。

皇帝很忙的,什么事情都得操心,虽然如今通政司减少了不少的麻烦事。

可是对于每天还有各种琐事缠身的建文皇帝来说,记不清楚一些大臣的名称很正常。

这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情况,皇帝有这样的想法,正常不过了。

第0381章 这个大秘密真大第1107章 奔波劳碌看大明第0203章 历史遗留的猜测第0542章 迷烟终到解惑时第0353章 信里到底说了啥第0760章 平静之中的大明第0798章 孤王得感谢你啊第1023章 掌控军事力量者第0188章 乔装打扮的打探第1146章 害怕的人有很多第0721章 封王之事定乾坤第0293章 有大志还需大智第0574章不忠不孝不仁义第0356章 朝廷的迷之自信第1060章 有趣的人很少见第0729章 帝国常常为哪般第0862章 伤敌一千破招式第1070章 试试也是有代价第0049章 还是个姑娘(第二更)第1197章 忙碌才是大主流第1060章 有趣的人很少见第0163章 朱明并不是赵宋第1194章 三战不死可活命第0298章 太祖皇帝的遗物第1023章 掌控军事力量者第1094章 难已处理有困难第1211章 帝国的样子很好第0138章 金字塔上掉下来第0561章 国子监复兴计划第0202章 士子心声与考验第0640章 帝国风云将再起第0693章 活着就要争口气第0605章 工部尚书的野望第0079章 国子监祭酒第0454章 战争局势的变化第0084章 冥冥有只眼(求收藏)第0775章 谁说穷人就得穷第0348章 上面是昏了头吧第0987章太子爷身边的人第1123章 到底在乎不在乎第0593章 莫谈春宵千金雨第1144章 这样的事情不好第1158章 担负自己的责任第0357章 人情世故与冷暖第0425章 迷茫之中见曙光第0097章 桃李满天下第0991章正大光明敲鼓人第0393章 大明便依旧坚挺第0381章 这个大秘密真大第1202章 朝廷的底气所在第0834章 害羞跑开方中愈第0503章 杀人狂魔方中愈第0143章 淮上军营豆腐块第0052章 多了一个人(第二更)第0142章 花了银子买黄汤第0042章 陛下转行了(第一更)第1141章 权臣之间的博弈第0769章 野心勃勃的麻烦第0589章 先定一个小目标第0778章 太子殿下的进步第1112章 壮士断腕来一波第0148章 这真是小家碧玉第1126章 这回不去的过往第0490章 运沙填满护城河第1186章 百姓心中的风雨第0280章 那只蝴蝶出现了第1195章 试试杀猴给鸡看第0597章 非君非帝莫染权第0420章 大明容纳很多人第1004章变化之中的诏狱第0513章 进宫畅谈话犬子第1137章 起伏的人生变化第0243章 挖条小缝钻一下第1196章 心灰意冷老大人第0455章 前线来了一批人第0373章 有些秘密你知道第0743章 密信所言可为何第1231章 不能说的最严重第0493章 心软还是为大将第0834章 害羞跑开方中愈第0329章 京师的最后屏障第1215章 现在事情不好顺第0537章 来晚了扑了个空第1053章 与疯子相处的日子第0970章 把握度是最难的第1202章 恐慌大家都有的第0091章 孝子贤孙啊第0715章 建功立业好地方第0050章 能不能练字(第三更)第0968章箭在弦上不回头第1071章 等待中的黎明夜第0007章 北方有流民第0334章 酒壮那个怂人胆第0798章 孤王得感谢你啊第1058章 修书立传方希直第1110章 总要付出代价的第0160章 御前会议的安静第0934章 心中有鬼的皇帝第0519章 一代名将的陨落第0755章 自动与被动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