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6章 努力的人运气好

时间总是会证明一些事情。

这件事情,不管在任何状态下,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

得罪母亲,很多人都不会去做的。

皇帝朱允炆都不敢这样做。

方中愈恐怕都不知道方孝儒和方郑氏,他们还有过这样的谈话。

他要是知道,恐怕根本就不会在父母面前表现成这个样子。

这才是真正的模样。

他不想让别人担心,也不想让别人担心自己,这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情。

母亲有她自己的烦心事,这几年几个女儿的婚事,还有儿子,小儿子越来越大,自然也该操心了,老大迟迟不结婚,他们也不敢过多的安排。

所以呀,人嘛,总不能只为自己想还是要考虑更多的事情。

这也是方中愈之前一直所坚持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些。

所以那些诰命夫人们,总是会跟方郑氏讨论这些,甚至是还有媒婆来帮他们家的小姐公子提亲。

可他们的子女的这些事情由他们自己做主,否则的话根本就不会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

方家的儿子晚娶,女儿晚嫁。

而这些事情里面所掺杂的因素就是方中愈。

方中愈毕竟是来自后世,自然对这些事要严格一些。

而且,他也不希望自己家兄弟姐妹们这么早结婚,对身体不好。

方中愈做了这样的事情,其他人也不会过多的去责怪。

毕竟他才是方家长子,如今在朝廷又有着如此之大的权势,方家人还得依靠他的权势来生活,虽然现在讲究分家。

可毕竟方中愈只要没死,其他人都得看他的面子。

要是得罪了方中愈,多少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在很大程度上,得罪了方中愈,恐怕在帝国生活,都有些困难了。

当然,这是也不会明着来。

只是,终究会有一些人,投其所好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活着,锦衣卫仍然存在,那么谁都不会动方中愈的,这是个事实。

就算是后来的皇帝想要动,都还得考虑一番,再加上如今的太子是方中愈的学生,那就更不可能了。

至少,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这样。

也就是说呀,这一切都变得非常容易。

容易到,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

而不会引起其他的问题。

老百姓们关心方中愈,也就是八卦一下,他们也不会因为方中愈所做的这些,去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那就有些不值当了。

确实,朝廷的政策大多是由于方中愈所提出来的,他们很是感谢方中愈。

当然也有一些人讨厌方中愈,因为方中愈让他们背井离乡,甚至是过不了好日子,所以那些人也有一些不太满意。

只是,这个并非不是好日子。

只是太贪心。

还好还好,大多数人现在还能接受,这样的话,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这些事情做好。

也许这就是方中愈的命,方中愈做到这个地步,就意味着他可以把这些事情真正的做好。

越是在书房里久了,就越是能够体会到自己再刀头舔血的日子是多么的难过。

所发生的变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那就是现在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们在休息的时候总是会去思索会去学习,因为如果一天不学习的话,他们恐怕有更多的东西,甚至是在某些情况下落后于自己的同僚。

落后可是很残酷的。

对于很多人来讲,如果落后了,最后带来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神明这个东西是很难说的,甚至是在某种情况下,有些人都是说不清楚这种状况。

大明是不需要神明的,只需要大明朝廷,以建文皇帝朱允炆为首的大明朝廷。

大明最高层的声音来源于此,百姓们也乐于听从。

皇帝放权,其他人也得遵守,不然,对更多的人,那就是一种上海。

皇帝,不能不说,这就是他们唯一崇拜的人。

至于其他人,那就不关注了,只要有人开始做这样的事情,自然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在这件事情上付出。

天下的变化,取决于一个人,这样的状态是朝廷百官愿意看到的。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取决于参与某些事情的百姓与官员。

也就是说,老百姓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当大家都开始认可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些事情成为了一个可以操作的空间。

皇帝朱允文,在某一时刻都会知晓这一切所发生的,都是因为他们可以这样做。

他赋予了这些人,这些权力。

如今的大明的监察御史,不再需要靠和皇帝互怼来获取清名了。

当年他们的前辈,都是依靠在重大事情上阻挡皇帝,被皇帝处罚来获取更好的名声的。

甚至那些人,被下了大狱之后,都还能在牢房里过上好日子。

因为,一般情况下让浴室花费精力去阻碍的事情,都是对百姓有好的,也就是说皇帝做了坏事。

所以下面的百姓和那些小吏员们,就会支持这些御史。

但是现在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花费精力在做这样的事情。

因为,现在他们的工作,更加方便了,却也更加难了。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其实是很方便的。

好的关系,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当方中愈和御史台关系越来越好了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

他们不需要再想方设法的去做那些事,反而因为与方中愈之间的友好关系,最后获得了更多的帮助。

因为很多事情不需要他们去操作,而是锦衣卫和吏部巡查组,帮助他们操作之后交由御史台进行弹劾。

天下监察,他们都会去操作,只不过在这些操作中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而参与进来的这些人,也不会对他的造成更多的伤害。

这在保证整个朝廷的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在帮助着其他人成长。

因为,经验这个东西是很难说的。

不做的话肯定是没有经验的,做了之后才会有充足的经验去处理这些事情。

御史们也需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做事情超出了一个度的话,最后也会带来麻烦。

他们也把朝廷的规则更加灵活化,至少他们在处理官员的时候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朝廷不可能把所有犯了错误的官员都完全处置掉,那么的话就没有人去做事儿了,所以不能把大明官员弄成一个最残酷的职业,而没有人来。

这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整个帝国就只是这样。

所以如今的监察御史们,不在像之前那样,为了博一个清名,而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各个部门都在源源不断的开会,他们要在最新的动向中,获取有利于各个部门所需要的资源和朝廷力量的倾斜。

大明处处开花,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那就意味着他们所要获取的东西就会越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他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情况都掌控到。

这一点,每一个朝中的重臣心里都很清楚,因为他们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掌控中他们手里的资源。

人一多,资源部够分,自然要分个第一第二,总有人要排在后面。

所以,这些人,还是挺用功的。

大家,更多的是一种交换,但是真正的朝中大事是他们左右不了的。

他们也只能在规则内做事,毕竟,监察御史也不是吃素的,更何况还有个锦衣卫在一旁虎视眈眈。

比如说皇帝坚持要做的事,比如工部尚书郑赐,坚持要做的事儿。

突出开发,肯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今的大明朝廷还没有办法,去支撑这些事情的发展,所以,还是要选取重点。

重点开发,大家心里清楚,不争肯定是不会到自己这边来了。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的困难,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完全还没有把握住朝廷的筹码,所以在众多的情况下可能有一些迟疑。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发展,应该说在众多的领域之中,朝廷现在参合的领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也就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一些大的危害,是因为如今这些人都在通力合作,在更重要的头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今还是强权政治,也就是说朝廷的力量压迫了很多人站不起头来,可是如果当后期只要一旦放松,反弹过来的力量可能会淹没众多的人。

建文朝廷也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在做众多的事情之前都会考虑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放松,什么情况下需要继续压制。

还好如今大明地域广阔,地广人稀,各处地方都需要人,所以还不至于出现什么不可调节的矛盾。

如今大明的探索对正在此处探索,甚至是大明南洲那边又传来了好消息,他们又发现了不少的岛屿,还有很多矿产资源。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都需要一系列的朝廷政策的推动,才能把那些东西弄回来,毕竟朝廷想要隔着这么远,把一份领土治理好,需要更多的人才。

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就会努力的去向这个靠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得到认可。

鞭长莫及在如今体现的其实是非常清楚的,因为航海能力的限制,大批量的运输人物料,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都实在是太花时间了。

找到大明北洲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想要把这条航线完全固定下来,还需要航海事业的大发展。

机会都是基于时刻准备的人,那些人时刻准备着,所以最后好运总是会降临在他的身上。

谭翼和康石都有一些高兴,因为他们两个恰恰对这些东西都有过研究。

现在当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说出来之后他们也在考虑,自己该怎样快速的说到重点,让大家都围绕着他们的思路办。

人都是有野心的。

这算是兵部的特性之一。

军权的归属本来就是很严重的。

皇帝不会放弃军权的。

以前的模式,现在不管用了。

皇帝现在紧握军权,自然是不会放手的。

既然不会放手,那就要做更多的事情。

大堂里,所有的人,都在思考。

不管之前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事情。

现在都会开动自己的想法,去考虑一番。

这些人,不是简单的官员。

以前,他们通过恩科考试,然后获取进入朝廷体系的机会。

三年选300个官员。

就算是状元,外放也就能做个七品县令。

就算是就在京师,也就是去翰林院待一待。

虽然说个人起/点还不错,但终究不是一个可靠的东西。

想要最快的往上升,要么是把自己手中的事情处理好,让别人都没有办法跟自己说比对,要么就是去一些更加偏远和危险的地方执行任务。

也就是说呀,之前他们到哪个部门去任职,甚至是甚至完全依靠的是他们本身的功绩,不一定非要是专业领域内的事,也就是说,今天在户部工作,明天可能会调到工部。

这种情况在之前是很普遍的,因为他们就是会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做的也有很多。

但是如今,却不一样了,基础的大家学的一样,但是会有侧重点。

这种脸不一样,也就意味着后期进入更加高等学府,所要学习的不一样。

现如今他们培养的人也就是专业领域的人,甚至可以说他后期的工作和他之前所选的东西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就很好的体现了一个内行指挥内行的选择。

在之前恐怕有一些人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话他所做的事情和培养的人就有着自己的目的,最后可能会影响整个部门的运作,甚至是有一些外行指导内行的感觉,这样的话不利于整个部门的团结和工作的进行。

现如今坐在兵部大堂的人,基本上都对兵事是有一定的了解,主要与兵部相关的业务他们都成为了各个行业领域中比较强烈的意愿,不然的话也不会升到现如今这个位置能够与兵部尚书在一起讨论事情。

大家心里也清楚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所以对于目前他们所考虑的事情,做起来也是非常的容易。

每个人都在沉默之中,兵部尚书齐泰,其他人也没有去打扰他们,他知道自己所说出的那番话,会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些人也会想出相应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聪明人看事情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差不多的,甚至有可能方法都一样,但更多的人会寻找突破。

因为有可能那些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之前他们没有做过的,或者说他们猜测到对方会做什么事,而且自己要严格要求超出他们一步。

第0599章 千变万化终起步第1024章不是阻止的阻止第1070章 试试也是有代价第0967章父亲的信任始末第0801章 背靠大树好乘凉第1069章 翻山越岭的康石第0472章 事情的最新进展第1084章 经济好坏的差别第1140章帝国的故事发展第0488章 燕王朱棣的心善第0139章 一个月一次的事第1178章 帝国的风雨兼程第0421章 一饮一啄皆天定第0705章 帝国南北变朝阳第0396章 狼牙是敌人给的第0117章 祸害遗千年第0498章 覆巢之下有完卵第1144章 这样的事情不好第0094章 狼羊的较量(求收藏)第0892章 诱惑之地你去吗(新年不断更)第0669章 校场纵观天下势第0376章 黎明之前静悄悄第0476章 燕王朱棣的筹谋第0629章 宿敌出现磨刀剑第0502章 千古一帝终相见第0799章 有了牵绊有了根第1096章 联通天下大命脉第1139章 抛弃权力的游戏第1124章 帝国的前行之路第1155章 这件事情没做对第1056章 仁慈的狼不是虎第0054章 君王不早朝(第一更)第0685章 后辈末学向前看第0939章相信愿意相信的第0983章 颤抖的孔大掌柜第1228章 有命那就可以来第0716章 意兴阑珊做大事第1109章 被吓着的大都督第0963章朝中一念心惊变第0625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第1190章 承认错误很困难第0594章 大国工匠显身来第1193章 大人物的小疑惑第1127章 传世的经典之作第0268章 中愈一直被模仿第1105章 他真来了请睁眼第0015章 争议年年有(求推荐)第0414章 脚踏实地的基础第0109章 这就尴尬了第1125章 还有家里美娇妻第1111章 大明朝廷的象征第1196章 迷茫人入局更深第0108章 天机不泄露第0551章 大明海疆几何多第0560章 练兵之后复兴开第0009章 做事得有钱第0636章 万里海疆万里航第0898章 细微之处见真章(大年初五不断更)第0055章 陛下失踪了(第二更)第0729章 帝国常常为哪般第0366章 非常时期非常法第0519章 一代名将的陨落第1022章谁不信因果轮回第0397章 装鬼是一种本事第1082章 心烦意乱建文帝第1115章 世界情势的缩影第1057章 泡脚上瘾的皇帝第0254章 万家灯火千家烟第0168章 这就是你我的命第0202章 士子心声与考验第0848章 海外扎根很光荣第0525章童俊中愈第二次第0358章 燕王的平静对待第0332章 建文真干得出来第0707章 寂寥落寞的身影第0503章 杀人狂魔方中愈第0257章 京师潜藏的秘密第0732章 麻烦来了有人管第0372章 晋藩的唯一出路第1149章之前没一步到位第1175章 变化趋势的呈现第0406章 赎罪的渺茫机会第1044章 巨佬的府中会面第0587章 好茶愿与同道饮第1203章 活着总比死了好第0858章 工业技术的突破第0642章 锦衣卫发展计划第0412章 我有上中下三策第0403章 送你一顶高帽子第0297章 出来混迟早要还第1051章 太子的经营之道第0472章 事情的最新进展第1137章 内心深处的孤寂第0571章 大明海疆万万里第1124章 凡事有因必有果第0947章 最好的时代有你第0981章上了贼船三少爷第1220章 能人辈出帮帮忙第0755章 自动与被动解散第0719章 活命真的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