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天选的情报员

郑海珠见戚金和吴邦德都对航运保险这门行当有兴趣,便越发提升了游说时的自信。

“戚总,吴公子,我此一回南下月港,接触了许多番商,有机会得知,弗朗基、威尼斯、巴达维亚那边,这种航运保险早两百年就有了,而且确实是能赚钱的。那种是海上保险,变数很大,我们可以先从运河的某一段开始尝试,慢慢摸索,将来海上和内河一起做,也不是没可能。”

老将军戚金,倒也爽快,直言道:“老夫是打仗出身的,就喜欢有雄心的孩子。至于这买卖具体怎么操持,老夫也不懂,得由你们年轻人去弄。我只问两桩事,第一,你要老夫投多少身家?第二,这买卖,会被两京的老爷们参一本不?”

戚金前半部分坦诚的态度,叫人心生敬意。

继之而起的担忧,又令人唏嘘。

老爷子这是,随时害怕会被文官御史穿小鞋呐。

戚金提的这两个问题,郑海珠来谈合作之前,就想好了答桉。

“戚总爽气,我也肯定要交底。试水的航程,我就看中了松江到镇江的这段运河。松江我有人脉,镇江我是两眼一抹黑,所以全靠戚总照拂一把。故而,商社的本钱,先我一人出,戚总不但不用投钱,而且还能拿干股,年底咱们按照股份比例分红。倘使这买卖真的就做起来了,戚总想出钱增加持股的份额,再议。”

戚金笑道:“丫头倒是懂江湖的,你的伙计要在镇江码头收保费,自会有青皮打手要问你收保护费,有老夫的兵丁常去坐坐,此等麻烦,是不会找上姑娘的。这干股,老夫拿得也不亏心。将来但凡养兵不那么拮据,老夫定会真金白银地投给姑娘的。”

郑海满脸喜色:“有戚总这句话,我们姑侄就不怕了。镇江这边,守宽会驻店接保单,我另有个姓郑的干弟弟,小名一官的,会镇江、松江两头跑。保险社的总社,设在松江那头,一则,万一起了纷争,府台和推官我熟稔些,打官司便利,二则,也是更重要的,松江府的上海县,有可能像漳州府的海澄县那样开关、允许海贩,届时海运险的第一口热汤,也由我们去喝。”

听着此番颇有章法的计议,戚金已然对眼前这个自称草芥出身的丫头,真切地喜欢起来。

她要是个男娃娃,跟着自己去打仗,运筹帷幄时用一用,应该也不错。

老将军于是满意地点头:“商号两头都是挂你郑氏的名号,想来,御史们不会闲到连老夫的兵蛋子上门吃盏茶,都要管吧?”

“是啊,我们松江来人,给镇江送商税,就像徽商沿途给钞关交银子,朝廷能有啥不满意的呢?况且……”

郑海珠刻意地顿了顿,抿嘴道:“况且,如今应天府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王应麟王总宪,不但是从前的镇江知府,还与我们松江名绅董其昌董公有唱酬,而我们小姐的姑爷可是董公的关门弟子。”

“好,”戚金合掌赞道,“那就赶紧张罗起来,邦德,你先帮郑姑娘去府衙打听打听,若要开商社,是向朝廷交工商税还是牙帖钱。左右这是个新行当,若衙门的人没反应过来呢,你就往牙行上头去靠,如此,一年交一次牙帖银子,对郑姑娘最划算。”

“牙帖”,乃是朝廷发给民间中介机构的营业执照。

每年换发新执照时,收一笔钱,外加给办事的吏员一点好处费,商家负担不算太重。

要是像竹木抽分税、买卖交易税、运输钞关税那样,不停地按照批次和品类估算来交,在晚明这个吏治浑浊的世道里,老板们得吃多少亏,就不好说了。

郑海珠心道,老将军可以啊,嘴上说自己只懂打仗,实则很有经商的合规意识,还对合理避税很在行。

比晚明那些只想赖掉各种税赋的地方缙绅,以及振臂高呼“老子就是不想交税”的部分东林党人,好得多。

郑海珠趁热打铁,笑眯眯地对吴邦德道:“对对,有劳吴公子,若能相帮去镇江各码头问问,近年客货船运的沉船次数、打捞、货损之类的情形,更好。”

郑海珠说的这些资料,都对保险精算很重要。

后世的货运险,一般费率是百分之八,但后世的交通工具安全性、长三角地区的治安保障等,都是此世不能比的。

在晚明的江南,尝试做航运险,费率、承运人责任、代位求偿、免责事由等条款和预防保险诈骗的设计,都须依托实际的调研。

既然戚金已对拿干股点了头,又对扮演好地头蛇的角色拍了胸脯,郑海珠就要现开销地,拿他干儿子吴邦德当骡子使。

……

吴邦德送郑海珠回驿站的路上,憋了半天,还是开口问道:“郑姑娘,开这家保险商社,你自己得先出多少钱?”

“得五千两起码。”

“这么多!”吴邦德吃惊道。

他这几日,已看出来,这女子虽外表极是简朴,头上连个金簪珠钗都没有,但手里握着的大行当应该不止一门,他却也没想到,这个叫航运保险的新买卖,人家一出手就要压几千两银子。

郑海珠澹然道:“没办法,玩保险,不像玩贩货,可以借货赊账,下游的钱到账了,再结算给上游。保险商社开张时的花费,租铺子、薪水、各路打点情分的,其实不算太多,大头是一笔叫赔偿准备金的,就是用于理赔给遇险的货主,因为一开始,收的保费可能不多,准备金不够从保费里提取。”

吴邦德将这番充满了新鲜术语的话,细细消化,了然道:“所以,还是要尽快让货主们来买,增加商社的银子积储。”

郑海珠忽然驻足,吴邦德一怔,也停下脚步。

郑海珠盯着他:“吴公子,有个主意,我不敢直接与老爷子讲,你帮我掂量掂量。我想在镇江挑个码头,演一出戏。”

吴邦德目光一闪:“什么戏?”

郑海珠道:“很简单,翻一条茶叶船,茶商恰好问我买了保险,拿到赔款。当然,茶商、船老大,其实都是我们的人扮的。”

吴邦细品须臾,就明白了,会心道:“为了吆喝保险是好东西嘛,不损人,但利己,有什么不敢的?”

郑海珠叹气:“是啊,演戏也是不得已。我们明人不像番人,我们明人胆子小,又最是疑心上当,不爱接纳新鲜玩意儿。”

吴邦德嘴角微噙。他觉得,郑海珠就算羊装诉苦,也装得挺有意思的。

他很高看她一眼,遂开始往深里琢磨她的“诡计”。

“郑姑娘,演戏不能用茶叶,还是用你们松江的棉布。棉布沉了,捞起来晾干,还能折价卖,我们赔的是残值,不是总值。这样的话,一来,避免那些观望的货主,以为只要沉了船,就全赔,以至于今后怠于抢救货物。二来,棉布不是全损,你演戏的花销也能省不少。自己辛苦赚的钱,又是演戏而已,更要能省则省,对吧?”

哈哈哈……

郑海珠不禁朗声笑起来。

这吴公子的脑瓜太好使了,睿智,睿智啊。

和这些聪明的古人打交道,真乃乐事。

郑海珠愉快不到三秒,心中忽然一动。

吴邦德虽然气质不错,但五官谈不上出众,个子中等,皮肤不黑不白,如果换一身平民的布衣布裤,混在人群中就找不出来的那种。

他的心智却相当灵光,理解力和临场反应都很快。

说话还有北方口音,想来是儿时跟着祖父吴惟忠生活在蓟辽一带的缘故。

他不去辽东做间谍,岂非有些对不起他那么牛的名字“邦德”?

郑海珠如此暗暗琢磨之时,又听吴邦德打问道:“郑姑娘,听你方才的安排,令侄是准备做姑娘的臂膀,直接经商,不走举业之路了?”

郑海珠叹气:“我在松江有个书院,就是他的名字。原想着他不做小厮,在书院里苦练制艺,写好八股文,有朝一日能进士及第,我也算对得起我兄嫂了。不过现下看来,他更爱出来跑江湖。可如今,经商也得有功名傍身呀,否则那些官绅的圈子,是进不去的。”

吴邦德的脸上,浮起一层很澹的不屑:“八股写得天花乱坠,也是皮毛文章,于修身齐家报国,无甚用处。”

但他没有放大这样的牢骚情绪,而是开始分享自己的路数。

“其实,可以花点钱,去南京国子监捐个功名。头一年意思意思,坐几天监,跟博士们点个头、拱个手,若他们不嫌弃,就请他们去秦淮河喝几顿花酒,让有名声的女使认认脸儿,自此便也算半个文人雅士了。寻常的场面都不会难看。不要真的以为能和那些正经进士出身的老爷们平起平坐,就好。”

郑海珠闻言,当即露出“你说得好有道理”的神情。

她在松江,原也想打听这个门路,只因从黄尊素到韩仲文,都是凭本事考的进士和举人,且对南京国子监清正之风推崇备至,自己去问人家这个,岂非好比去问北清复交那些骄傲的第一学历校友,“哎,买你们学校一个学位多少钱”,找骂嘛。

此刻,吴邦德见郑海珠颇感兴趣,爽快道:“我给姑娘找掮客去买就行,在下头上这儒巾,便是去岁在国子监捐来的。”

啊这……

这吴邦德,真是坦诚他妈给坦诚开门,坦诚到家了。

进一步来看,也就是说,此人对于考进士去做官,没有兴趣?

“那,吴公子对前程,有何图景?”郑海珠问道。

“若天下太平,就做陶朱公,若狼烟再起,就随义父上阵杀敌。”

吴邦德的口气,完全没有那种吊嗓子的康慨激昂,而是平和得无波无澜,就像今日带郑海珠去总兵府时说“姑娘请这边走”一样。

仿佛他口中,或四海经商、或血战疆场的路,早已经铺就在某个未来的时空之下,等他踏上去,再稳稳地走下去。

郑海珠方才擦火而燃的念头,烧得愈发炽烈了。

这小伙子,北固亭初见时,郑海珠以为他是个内向的社恐。后来他带着一大票人游历镇江名胜时,将导游做得有趣又不油腻。今日在总兵府一席谈,连戚老将军都不禁动情唏嘘之时,他仍面色沉静。

待到此际与自己单独深谈,吴邦德的许多反应,都能在瞬间切换,但绝无得意忘形、耀扬夸诞之色。

他和颜思齐、马祥麟那样的英豪男儿,和黄尊素那样的凛然君子,和张氏兄弟那样的潇洒檀郎,和卢象升那样的文武全才,都不一样。

他所拥有的一人多面的幻化天赋,渗透着空中铅云般的阴沉感,但无心的路人未必会去注意,就只当做寻常背景而已。

或许,真是个天选的情报人员。

郑海珠第二次驻足,看看日头的位置,向吴邦德道:“我这个外乡客,现下倒想做一回东,请公子去一个地方喝汤。”

……

旧城外的运河边。

远处,曾在王安石的诗中拥有高光时刻的瓜州渡,已因元人新修水道,而成了废弃荒滩。

近处的这段运河,此时倒正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几乎全身赤裸、只留平脚裤衩包住隐私部位的纤夫们,仿佛大虾,嵴背赤红,伸头弯腰,在嘶哑的号声中,步态艰难但整齐划一地拉着漕船。

河边稀稀拉拉的几处茶摊。

一个摊主看到郑海珠,便殷勤招呼道:“菩萨姑娘又来啦?”

瞥向吴邦德的目光,却有些尴尬,不知如何招呼似的,但显然并不认识这是镇江总兵戚金的义子。

郑海珠大方道:“劳烦给我和这位朋友两碗绿豆汤,给纤夫们的几桶,也还是由我会钞。你们几个茶摊,每人送一桶去,大家的生意,我都照顾到。”

“好咧,眨眼就妥。姑娘何时回乡呀?”

“过几日吧。镇江府风景真好,走的时候怕会舍不得。”

郑海珠言辞轻柔地搭着腔,在简陋的木桌旁坐下来,将一碗绿豆汤端给吴邦德。

吴邦德道:“姑娘这几日,游览之余,都来此处行善?”

郑海珠笑了:“几碗绿豆汤而已,哪里当得起‘行善’二字。”

吴邦德的目光意味深长:“吴某冒昧问一句,你专捡此处来,莫非从前与纤夫这门行当,有什么渊源?”

郑海珠笑得更明朗:“从前没有渊源,往后或许有故事。我想从这些人里,招些家丁养着。”

她这么一说,吴邦德的疑云就散去不少。

“郑姑娘,南直隶运河两岸的纤夫,许多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肯吃苦,人也皮实。仔细挑挑年少力壮的,做护院确实不错。姑娘若信得过,我帮你掌掌眼。”

郑海珠眼角缩了缩:“就是想请公子这样出自戚家军的人,帮我看看面相和骨相。不过,我养他们,最后的目的,不是只给我们姑爷小姐做护院。”

吴邦德怔忡之色再起。

郑海珠继续道:“吴公子,你刚才说,若狼烟再起,就随戚总兵上阵杀敌。其实,杀敌,未必要在两军对垒的阵前。敌后,乃至敌巢,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220章第362章 王府乐舞生第八十八章 出路(下)287章 拷打(中)第112章 铁匠,火铳与美人第297章 魏忠贤也不是不能用第370章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第408章135章 八府巡按第十四章 我只劫这位郑姑娘第七十章 娘娘腔的领子、打硬仗的布甲199章 拇指第十九章 锦绣满屋第九十五章 我去挣钱,给你们助力第406章 这姑娘,咱们见过第410章 讨官(下)第351章 骆驼炮架122章 骗保第434章 告密第二十二章 探宝161章 兜生意与复仇(下)第六十章 拿到织造局的订单257章 合拍第435章 佟家这么过分?第一百章 蚕神的惩戒(上)第十四章 我只劫这位郑姑娘第420章 另一对CP的动静第一章 求救的少年第382章 设套196章 穿越神器(下)第353章 嘴炮爱国270章 南朱?第113章 她不是我拴的小猫小狗第409章 讨官(上)第410章 讨官(下)第317章 拉开步弓的复仇者第371章 夜访第415章 敌后战场第337章 窝棚里的女人第七十五章 我们明人不是这么好骗的第九十八章 燃烧的花车(上)199章 拇指第六十二章 书院定址252章 原来你和老子是同行第418章289章 真相不会杀死你第363章 十二平均律267章 郑师傅,请与我一道收拾她(中)第五十六章 织造局太监(上)270章 南朱?第390章 吉壤可以做文章第439章 养肥了再杀(上)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后一张脸面280章 宫中转场(中)第五十四章 痕迹如白骨,无言能诉冤203章 冲突241章 诏狱往事(中)第三十七章 黄妻姚氏248 王公公把事儿给定了第八十一章 血战(下)168章 往事第四十二章 相识虽新有故情247章 辩杨涟(下)第四十一章 蛛丝马迹241章 诏狱往事(中)203章 冲突第296章 用好向老大直接汇报的机会(下)165章 我要去见许心素第332章 荷卓的命运(中)第362章 王府乐舞生205章第二章 过路将军237章 想将妻女托付于你第334章 将军下马也有用第336章 和杜松谈条件第331章 荷卓的命运(上)第345章 回京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后一张脸面273章 你以为我恋爱脑?第434章 告密第三十五章 看中你是个心定之人226章 技术入股169章 明荷海战(一)179章 明荷海战之十(战争部分完结)第323章 兄弟相见294章 宝刀不可封于铁匣,名将不可困于囚笼254章 一进宫就遇诈第七十八章 土豪不立于危墙之下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启蒙259章 鸿胪寺丞与小男孩268章 郑师傅,请与我一道收拾她(下)第396章 放长线294章 宝刀不可封于铁匣,名将不可困于囚笼180章 咦第六十章 拿到织造局的订单136章 御史朋友也交上219章第109章 招人第九十六章 顾家长媳第401章 老“朋友”古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