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穿四品官服的登徒子

且说昨日,徐光启作东,宴请徐大化,叮嘱郑海珠一起来拜山头,两边牵上线,徐光启就可以不再出现在后续的火器工坊参观活动中。

郑海珠心知肚明,这意思是,驿馆里不要送钱,学堂里再送。

她于是只精心挑选了韩家绣工新出品的团扇、帕子、云肩,开席前作为给徐府女卷的地方土礼,敬赠徐大化。

徐大化起初面色平易温和,又带着官员应有的疏离感,说着“郑姑娘不必太拘礼,一同入席”的话,却主要与徐光启请教些西学门道、南直隶风物之类的见识与轶闻,并不怎么关注郑海珠。

吃到一半,徐光启由小厮服侍着去登东,徐大化才打开锦凳上的礼盒,拿出一块彷绣宋代宣和画谱中鹦鹉的帕子,定睛瞧了须臾,向郑海珠赞道:“松江府真是地灵人杰,绣、画一家,绣品中画意高远,果然不是仅见民俗的绣品能比得。”

郑海珠乍听之下,还颇为欣喜于这位温文尔雅的中年文官是松江画绣的知音,忙笑吟吟道:“寺卿老爷品味上乘。我们顾家老太太,还有韩大小姐,都说过,对针法用得灵活,那只是刺绣,不是顾绣或者韩媛绣。真正上佳的绣品,看的是气韵风骨,落针前须将那画中意境好好琢磨……”

郑海珠正欲打开话匣子,娓娓细论,徐大化却忽地微微倾过身体,抬起手,拿着那方鹦鹉绣帕往她腮边来擦,一面柔声道:“说得急了些,出那么多汗。”

刹那之间,郑海珠懵了。

她突然大脑空白,滞顿了语言,僵直了身体。

只有视觉和触觉依然正常,令她能感到,徐大化在擦拭她的皮肤时,指尖似有若无地划过她的面颊,同时看到,而徐大化那个叫徐豹的家仆,则立在主人身后不动声色地看着。

几息后,郑海珠的神志仿佛才归位,她的怒火几乎在同时被引燃。

正要发作时,徐大化已收了手,将帕子团了,施施然收入袖管中。

他好整以暇地自斟一小杯越州花凋,微抿一口,感慨道:“入京多年,乡愁依然,人是南边的美,酒也是南边的香哪。”

郑海珠盯着徐大化,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徐大化抬抬眉毛,不以为意地接住女子的瞪视,似乎对其中的震惊之情甘之如饴。

继而,坐在上首的他,目光忽然越过郑海珠,向走进门来的徐光启笑道:“徐翰林,酒冷了,劳烦店家去烫一下吧,过了立秋,凉物伤身。”

徐光启点点头:“人老树秋,岁数上去了,不服不行。”

徐大化语带动容之色:“子先兄,吾等老了无妨,后生可畏、晚辈崛起,就是吾皇、吾国、吾民的大幸。方才,本官与郑姑娘问了几句,姑娘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本官原只以为,南方佳丽柔弱如柳……”

徐光启接茬道:“江山代有才人出,秦将军也是南方妇人嘛,她麾下的娘子军,可没少打胜仗。郑姑娘呢,虽年轻,也不是武家出身,但召集巧匠打造火铳枪炮,若能成器,定是大功一件。老弟,你是消息灵通的人,刘时敏和庄知府请奏松江开海的事,你听说了吧?如今弗朗基人、红夷人都有炮,松江若开关,海防不能没炮。”

老人说到此处,顿住,露出一种不太自然的恭维讨好之色,给徐大化亲自布了菜。

才又拱手道:“愚兄会上奏朝廷,彷照弗朗基人在广府所设炮厂,松江也建个火器工坊。钱的口子嘛,从贤弟的常盈库中出一点,可好?”

徐大化瞥了郑海珠一眼,澹然笑道:“贵府开海,好事啊。常盈库这几年倒还不至于穷得叮当响。郑姑娘,既然徐翰林都对你们的火器坊赞不绝口,你就带本官去见识见识吧。”

郑海珠在片刻前,突然失控得想摔杯子走人的冲动,已被她自己,硬生生压了下去。

品咂徐光启的措辞,凭着女性对于“回护”二字的直觉,郑海珠感到,老人强调的是自己做的“事”,而非自己这个“人”,所以徐大化方才的骚扰举动,徐光启应是事先不知的。

同时,微妙的、但却由郑海珠亲眼所见的细节显示,连徐光启这样的社稷老臣,对这个太仆寺钱袋子,也在牺牲自己的尊严。

● ttкan● ¢O

郑海珠的愤怒,转成了辛酸。

无论如何,她也不能当着徐光启的面翻脸。

她咬了咬牙,决定再给自己迎战一次徐大化的尝试。

倘若此人,就如后世许多官僚那样,低俗猥琐尚在可以被挡回去的范围内,而只须送钱就能批条子,那么,抱着“馒头吃到肉馅边”的想法,郑海珠愿意将方才那一刻当作被狗爪挠了一下,该带的参观还是带,该送的礼金,也还是送。

……

抱着与徐光启并肩作战的心态的郑海珠,最终在散席时,仍恭敬地与徐大化的家仆徐豹约定,自己会亲自带着松江最有特色的小仙舟,来接徐少卿去火器坊。

或许因为昨日在宴席上被郑海珠回敬的目光,不带娇羞,倒分明掺了拒意,徐大化今天在光天化日之下,并无逾矩言行,只背袖而行,以公事公办的口吻,问了郑海珠一些学堂的事宜。

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郑海珠有意抬出刘时敏、马祥麟、颜思齐这些可以公开往外说的关系。

徐大化边听边点头,继而揶揄道:“小丫头挺厉害,结交的,不是贵人名将,就是江海豪杰。”

郑海珠忍着恶心,拿出一本诗集:“寺卿,草民没读过几天书,所以最敬重读书人。这是草民在书坊寻到的孤本,请少卿指点。”

徐大化瞄到诗集的一角,露出一寸印着富丽图桉的黄纸,显然是银票,遂转头对徐豹道:“典籍珍本,得来不易,仔细收着。”

又眯着眼睛,对郑海珠端起架子道:“风花雪月的,不应是我们为官之人所重,先去火器坊,看正事。”

今日为了接待徐钱袋子,郑海珠给学堂放了一天假,学生们都回家去,姚氏因是黄尊素的女卷,也未过来。

领受过徐大化的龌龊嘴脸后,郑海珠首先想到的,是张岱那位天仙似的红颜知己,不能露面。

好在王月生这些时日,去佘山买鹿角,用于调制百衲琴的“大漆”,借住在顾家桑园。

郑海珠引领徐大化到了复园门口,却只见到郑芝龙候着。

“卢公子呢?”郑海珠皱眉问道。

郑芝龙还没来得及答话,王月生却从他身后走了上来。

郑海珠大吃一惊道:“你不是在佘山么!”

王月生刚说了一句“回来看荫房的情形”,便也勃然变色。

她看清了徐大化的脸。

而徐大化,也直勾勾地盯着这位素面布衣仍掩不住绝色姿容的女子。

“咦,你是眠月楼的王姑娘?”

王月生抱着已挖好槽的琴板,倏地低下头,似不知如何作答。

徐大化的面上,浮现出自认为风度翩翩的微笑,侧头对郑海珠道:“哎呀,没想到在郑姑娘这里遇到故人。秦淮河眠月楼,掌班妈妈姓王,女使们的名字里都有个月字。王月影,王月照,王月柳,还有这位王月生姑娘,都是诗词里来的好名字哪。”

郑海珠瞬间明白了。

她的心头,奔过一万头南美洲着名特产动物。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芝麻落进针眼里,徐大化这种以进青楼为雅好的大明官员本不稀奇,但偏偏王月生是他能认出来的一位红倌人。

王月生今日回到学校,听卢象升兴高采烈地说朝廷会有上官来看火器坊,她也颇为欣喜,想着郑姑娘能从朝廷奏讨到银子了,不料却与最不想见到的斯文败类照了面。

事已至此,躲也晚了。

王月生害怕自己若冷冽相对,会坏了郑姑娘的事,强令自己镇定下来。

她只得款步上前,向徐大化福了一礼,平静道:“见过老爷,月生如今已赎了身契,幸蒙郑姑娘照拂,在此容身,教松江子弟斫琴。”

徐大化“哦”了一声,笑道:“怎么,连本官姓徐,都忘了。”

王月生忙道:“徐寺卿恕罪。”

徐大化颇觉得趣。

他蓦然间意识到,这个场景给他带来的快感,并不是来自于挑逗昔日的袍下莺燕,而是因为打了郑海珠的脸。

姓郑的丫头,你昨日在酒席上,今日在月河的船上,清高个屁啊。

一副不识本官抬举的贞妇姿态,其实还不是在自己的院子里养婊子。

徐大化心情舒畅,刚想问王月生,是谁帮你赎的身,是不是绍兴山阴那个张岱,忽听身后有男子叫道:“晚辈卢象升失礼来迟,伏请徐寺卿恕罪!”

郑海珠回头瞥见,卢象升手掌上油漆的印子,明白他应是趁着今日天气好,帮王月生饬弄放置百衲琴的“荫房”去了。

“象升,寺卿拨冗前来,你快带寺卿看看合机铳和炮管。”

郑海珠果断地刺破了这糟心的气氛,吩咐卢象升道。

徐大化方才走过来时,已从家仆徐豹的手势看出,郑海珠送的是五百两。

这个数字,寒碜是寒碜了些,不过,还是能让他屈尊听眼前这个什么卢公子,唠叨一番的。

官威浩荡又风流倜傥的徐少卿,于是挤出几分兴致,随着卢象升,听他将几把膛贯长度和口径都不同的合机铳讲解一番,又掂了掂铳的重量,装模作样对家仆徐豹道:“还算轻便,可以上马带着。”

郑海珠今日,还让替自己训练家丁的戚家军伍长隐去身份,只以退养老兵的名义,来试枪。

然而徐大化却摆摆手,看了一眼伫立门口不敢走的王月生道:“不用试了,声儿太大,莫唐突了佳人。”

卢象升剑眉蹙了蹙,摁下半是诧异半是鄙夷的心思,又恭敬而细致地,给徐大化将炮管的铸造难点,讲了一番。

徐大化敲了敲锻打合拢得不错、却只有短短一节的炮管,拿腔拿调地说道:“唷,这个真要造起来,得起大高炉吧?怪不得徐翰林说,得朝廷拨银子,郑姑娘和南边买卖做得再大,也独木难支。”

郑海珠微垂眼皮,声平气和道:“卢公子算过,一把合机铳,不算火丸和引药,造价是六两银子。徐翰林说,朝廷为边军将士配的明甲,是一套八两银子,若我们来做,合机铳可以比一套明甲还便宜。当年戚家军杀手队(指冷兵器战队)外的火器队,曾有过一人三铳的配备。如今建奴之患,犹胜漠北蒙古,边军火器理应加强。而这种滑膛式的大炮,虽然比普通的弗朗基炮贵许多,约要三千两银子一门,却不仅仅是我们松江关防所需,而是从抚顺到沉阳,到辽阳,再到山海关,最后到顺天府,都是可以御敌于城下的重器。”

郑海珠言之凿凿,说完技术层面,说大义层面。

她仍希望努力尝试,唤醒这个四品红袍文官对于时局的危机意识,以及自己身为食禄之臣的本份。

然而徐大化却用“哎呀呀”一声,打断了郑海珠,凑近她道,“郑姑娘你说什么呢?怎么说着说着,建奴就入了山海关了?”

卢象升此时,再也忍不住,上前深深一揖,正色道:“五百年前金兵南下,靖康之耻留于青史。学生以为,若疏于防范,等闲视之,莫说是山海关,建奴便是攻到顺天府,亦不是危言耸听之辞。”

徐大化回过头来,瞟了一眼卢象升的头巾。

这是个有功名的男子,不是郑海珠和王月生这样可以由着他欺负的女子。

徐大化宽厚地笑笑:“唔,你这后生,如此一说,倒也有道理。”

他吁了一口气,挥挥手道:“本官该看的也看了,该听的,却还没听到。如此清秋宜人的气候,本官可否问郑姑娘讨杯茶吃,听王姑娘奏一支琴曲呀?我看,你们那个清园的水榭边,就不错。卢公子和几位师傅,哦还有这位小郑公子,继续赶工吧。”

第五十八章 破案(上)第317章 拉开步弓的复仇者第443章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下)第368章 开锣第五十九章 破案(下)246章 辩杨涟(上)第321章 拔箭第七十二章 接头201章戏台(下)210章 轰死他们第422章 炮兵队正207章 见面(上)122章 骗保181章 鸦片135章 八府巡按276章 借钱与继续盯梢第367章 前夜第358章 有贝是为贤268章 郑师傅,请与我一道收拾她(下)155章 抚顺保卫战(三)288章 拷打(下)第320章 我要去找你哥哥第八十六章 出路(上)第七十九章 血战(上)第十二章 宫中来人210章 轰死他们第八十八章 出路(下)第392章 小帮手又投到碗里来第389章 你可能戴绿帽子的脑袋都没了第403章 预判你的预判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开海第三十三章 一杯绿茶207章 见面(上)第五十一章 我帮你195章 穿越神器(上)212章 出痘第七十七章 国家级大师烟丝袋第五十六章 织造局太监(上)273章 你以为我恋爱脑?第八十七章 出路(中)271章 郑恰的后人,只配我来娶第八十九章 要红茶不要绿茶(上)第421章 是谁给你们朱家人一口饭吃第二章 过路将军第七章 黄尊素256章 因材施教294章 宝刀不可封于铁匣,名将不可困于囚笼第375章 停止营业137章 登州城第390章 吉壤可以做文章285章 楚门的世界第101章 蚕神的惩戒(下)201章戏台(下)第十八章 前缘难续198章 裂痕第五十六章 织造局太监(上)第103章 石出128章 不是普通的人贩子第三十三章 一杯绿茶第106章 鼓劲261章第302章 月夜详谈(已修)125章 行路难152章 好险第六十八章 去月港第316章 雪原上的绞肉机(下)第382章 设套201章戏台(下)146章 就这么办第344章 后会有期第412章 一圈看下来,锁定你这个同乡第十四章 我只劫这位郑姑娘第九十五章 我去挣钱,给你们助力146章 就这么办第106章 鼓劲135章 八府巡按第十七章 白月光第334章 将军下马也有用174章 明荷海战(六)第431章 分兵会宁第115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357章 与何士晋的饭局第三十一章 主仆重逢162章 大哥大哥你好吗(上)195章 穿越神器(上)第445章 绝世名伶第406章 这姑娘,咱们见过164章 争海权第311章 成了223章 踢走姚千户第二十五章 借你本钱209章 上钩了279 宫中转场(上)175 明荷海战(七)288章 拷打(下)第306章 崔都督163章 大哥大哥你好吗(下)第442章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上)第424章 要带荷卓出差第437章 不要让情绪影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