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章 穿越神器(上)

按照后世中国的地理,崇明岛是第三大岛,排在台湾岛、海南岛之后。

这个位于长江出海口、由江水冲刷和泥沙淤积形成的岛屿,在此时的明代,更是一马平川,偶有自然的土丘垒起,恐怕还没有松江府里的戏台子高。

所以,晚明时已拥有万户人家的偌大崇明岛,最伟岸的所在,是县城的城墙。

此时,刚过未初,姚千户站在城墙上,面朝东南临海处。

他身边,杨县丞也背袖而立,在顶头的刺目阳光中眯了眯眼睛,开口道:「这些东北来的乡巴老,对付我们崇明的滩涂田,还蛮有章法。」

姚千户闷闷地「嗯」了一声。

距离那姓郑的妇人带着辽民们登岛,已过去大半个月。

昨日,岳知县从苏州回来,差人去卫所告诉姚千户,东林门派出身的苏州知府,并没把侵地桉子往南京都察院去捅,此事应就翻篇了。

同时,苏州兵备道给了回音,那处从崇明游击降格为把总、如今空置的旧时军营,兵额给郑氏,由苏州兵备道上奏应天巡抚,纳入兵部的营兵体系,但朝廷暂不拨饷,崇明县若要以乡勇临时调用,可酌情予以银粮补给。

姚千户于是今早从北岸屯堡赶到县城,准备再问问岳知县一些细节。岳知县却以春耕时节县务繁忙为由没见他,只让杨县丞带他上城墙瞅瞅郑家庄子。

姚千户心里就开始骂。

岳云鸿你个老滑头,掂量出姓郑的妇人有几分斤两,便忘了一直来怎么巴结老子的,开始像***从良一般,装起三贞九烈来,闭起门不接客了?

杨县丞瞧出姚千户有火气,也暗自冷笑。

分明泥塘里爬上来的丘个,仗着祖坟冒烟、家里出了个首辅看中的族弟,便在崇明横行跋扈,差遣着我们一个进士、一个举人给你占地骗田,你他娘的一个武夫也配!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他轻舒几口气,皮笑肉不笑道:「你们还当兄弟我是自己人,就好。不说那些糟心的老小妇人了。老杨,你回去问问岳知县,要不要和我一起做贩盐贩棉花的买卖,去个新地界。」

杨县丞好奇道:「何处?」

「辽东,」姚千户露出神秘兮兮的神色,「老子搭上了一个辽东的客商,走登辽私港,再往南走几个卫所,一路收货,直到我们崇明的姚皮港。」

杨县丞登时有些紧张:「你这不是贩私?」

姚千户嗤一声:「老杨,你未必是头一天当官?大明海疆各处,有几个不贩私?放心,那些卫所的将官,也是我拜把子的兄弟。再说了,松江一开关,登来到南直隶跑的海船密密麻麻,谁他娘整天查你是不是有船引的。」

杨县丞忖了忖,觉着好像的确没那么危险。

「嗯,止步于崇明就行,千万莫再往南去吴淞附近,松江府任上那几个,缉私蛮严。」

……

崇明县城四里外,郑家庄一派农忙景象。

千余亩的土地,因无山丘阻隔,又毗邻江海,更显广阔无垠。

但细究起来,庄园的田地其实分为三部分:盐田、旱田,水田。

盐田煮盐,旱田种小麦和棉花,水田种稻谷。

从关外建奴那里逃回来的辽民,本就会种麦子,无非寒冷的东北种的是春小麦,相对温暖的崇明种的则是冬小麦。

东北也有水田,带着秧马的那几家,甚至还晓得江南不少土地可以稻麦复种。

准备开垦崇明时,郑海珠已估摸着辽民们精通田土堆肥等活计,但对围海煮盐和种棉花很陌生。

她于是早早从颜思齐留在浙江岱山岛的根据地里,请来盐工,住在松江。

这些时日,几位盐工来到崇明岛,向辽民们示范,如何开挖底部宽深光滑的圩田并筑起堤坝。等涨潮时打开堤坝,引进海水,退潮后再关上闸门,让圩坑里的海水渐渐被太阳晒干,析出粗砺的海盐。再铲起这些海盐,溶于清水里,烧火烹煮,利用海盐中不同成份溶解度也不同的特点,不断过滤,最终得到细盐。

而已经错过去岁秋季播种冬小麦的旱田里,松江韩家的棉田来的老农,也在教授辽民如何播种棉籽。

明末的崇明岛,与苏松一带差不多,由于丝布纺织业的繁荣,种植棉花和桑树的土地,远多于种植粮食的。宋元时还是「苏湖熟,天下足」的讲法,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已经改成了「湖广熟,天下足」,因为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吃的粮食也多从外地运进来。

但郑海珠对于自己这个起步阶段的小庄园的规划,还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并重。

此刻,她带着吴邦德和许一龙,在庄园各处走动,既察看农忙情形,也要观测,一百多辽民和三四十崇明老兵的后代,哪些适合发展为第一批营兵,哪些适合成为吴邦德训练的特勤人员。

三人刚拐到一处圩田,就听到唐阿婆那中气十足的大嗓门。

「王泰,你娘子辛辛苦苦给你送饭,你还出口伤人,你还有没有良心?快向你娘子赔不是!」

只见蓄满海水的圩田边,年轻的辽民王泰垂头听训,身边站着他娘子,提着竹篮,面色尴尬,其他几个学习煮盐的辽民,则嬉皮笑脸地围拢来看热闹。

吴邦德在郑海珠身后轻轻咕哝道:「你供起来的这尊菩萨,嗯你叫她什么,妇人联和社社首的,真是恪尽职守,比菩萨还勤快。」

郑海珠也略有脑门黑线、心中无语的感觉。

她与唐婆谈好接收老兵后人的事宜后,因想着,老太太既然在崇明这般德高望重,且终生未嫁、独居于县城,不如请来庄子里

住着,平日里给一众白丁识字扫盲。

十分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唐婆,欣然应邀。郑海珠又脑袋一热,决定在庄子里建立妇联组织,照着晚明江南常见的说法,命名为妇人联和社,唐婆担任社首,秘书是机灵聪慧的辽民少女花二。

郑海珠盘算着,有唐婆这个金字招牌,四野乡邻的崇明本地人,或许更敢于将闺女嫁过来了。

不曾想,唐婆听郑海珠浅浅谈了些妇联组织的宗旨后,兴致如春江涨水,但凡走家串户中见到男人训斥娘子的,便狠狠地批驳一顿,有两回还要男人在她写好的保证不欺负老婆的纸上摁手印。

几个折了面子的辽东大老爷们,不敢与郑海珠抱怨,便去找吴邦德啰嗦,能不能请郑夫人管管这老太太,莫插手两口子家务事。

此际,王泰的娘子看到郑夫人出现,反倒带着讨饶之色对唐阿婆道:「婆婆,天热起来,俺男人干力气活出汗大,今日这菜里,俺是把盐放少了些,不赖他发火。」

郑海珠瞥到王泰的面色,已在爆发边缘,遂也上前笑道:「婆婆,王兄弟昨日还向我打听,县城怎么走,脂粉铺子在何处。他其实蛮疼他娘子。」

一面说,一面已上前拉过唐阿婆:「方才出来时,我看到花大和花二,赶车回庄子了,阿婆快随我去瞧瞧,运来的书,数目可对。」

唐阿婆对王泰娘子不领情的态度,也有些生气,冷冷地应一声,随着郑海珠他们离开圩田。

现下,庄子的瓦房还没盖出来,郑海珠把最大的一间茅屋给唐阿婆住。

老少两个妇人回到茅屋前时,花家兄妹立刻迎上来,指着太阳下的几个书箱:「郑夫人,婆婆,我们把婆婆县城家中的纸都搬来了,一张也没剩下。」

唐阿婆打开书箱,心情大好,给花家兄妹一人赏了几个铜钱,花家兄妹也欢天喜地道谢,往自家田里干活去了。

唐阿婆进屋冲了壶热茶,拎出来放在简陋的石桌上,招呼郑海珠坐下歇息。

「郑姑娘,你是不是觉着,老婆子我,对那些大老爷们忒削刻了些?」

郑海珠抿一口茶,笑道:「婆婆,有些入口的,是辣椒水,伤人,有些入口的呢,它就是寻常的茶水,只是烫了些,吹吹就好了。」

唐阿婆发挥了律师的迅捷辩驳本色:「对嘛,要有人去吹,否则,就算是茶,也会烫伤舌头。」

郑海珠想了想道:「那些辽民汉子,虽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挂在嘴上,但我瞧了这一阵,敢对娘子动手的,还真没有。从建奴手里逃出来时,还把老婆带上的男人,不说是圣人,多半总还是好人。这么着吧婆婆,回头咱们带着女人们去县城扯布做袄子时,与她们讲,夫妻间的寻常龃龉,咱不管。但咽不下的委屈,务必来与我们说。」

唐阿婆瞥她一眼:「行,老婆子我懂了,茶若是烫嘴,先让她们自己吹吹,自己吹不凉的,再叫我出马,掀桌子去。」

郑海珠莞尔,继续喝茶。

春日阳光康慨地洒下来,把人晒得暖透,连骨头缝里都弥漫起一种舒适的酥麻感。

平和的气氛中,唐阿婆忽然问道:「郑姑娘,老婆子我脾气暴,这辈子没男人敢娶。你瞧着性子挺和顺,怎地就要做起这个什么,自梳女呢?」

郑海珠在阳光里露出浅澹笑容。

「嫁人太累。」

「呵,莫非比你走南闯北的还累?」

「婆婆,你看天上的燕子累,还是笼里的鹦鹉累?」

唐阿婆叹口气:「其实,都累。人来这世上走一遭,就是百般吃苦,千般遭罪。所以,咱自己更要心疼自己,能有个笼子歇歇,进去歇歇也无妨。」

郑海珠毫

不掩饰赞许之色:「婆婆这话,真通透。」

唐阿婆忽地露出打探的表情:「阿珠姑娘,婆婆瞧着,那个吴公子,其实挺好。」

郑海珠坦然道:「身边尊长友人,不止一人说过此话,但我与他,真的没有卷属心意。他心里,有他要放一辈子的人。我心里呢,根本没有人。婆婆就别惦记,他是我歇歇的那个笼子了。」

唐阿婆摇着头,俯身从书箱里捞起一本书,认真道:「不过上一阵,怎知不合适?大不了,一个屋檐下住几年,一个锅里吃几年,不行就再分开呗。你看,婆婆最爱看的这个话本,讲的就是千金闺女如此对待自己的姻缘。」

郑海珠闻言,倒好奇起来,瞅一眼那书,《清欢记》,不知道,没听说过。

但当她的目光继续落向书箱里时,却被一张图纸吸引住了。

180章 咦第411章 我不是王化贞第107章 合开保险公司吧,戚总兵200章 戏台(上)237章 想将妻女托付于你第299章 重新洗牌为将来(下)第三十二章 灯下阅甫第104章 原委第119章 给钱可以,给人休想191章 大明女律师第四章 匪翡难辨第420章 另一对CP的动静第339章 都想走第328章 荷卓的信仰185章 本书上部完结第396章 放长线第四十一章 蛛丝马迹第三十三章 一杯绿茶155章 抚顺保卫战(三)第三十二章 灯下阅甫254章 一进宫就遇诈第344章 后会有期166章 谈判(上)295章 用好向老大直接汇报的机会(上)第六十七章 范思哲和范破虏126章 小殿下朱以派第309章 单刀破枪(今日第二更)第109章 招人第416章 谍探之道与为官之道192章 争田166章 谈判(上)第四十二章 相识虽新有故情153章 抚顺保卫战(一)229章 还人情的引路第九十八章 燃烧的花车(上)293章 千钧一冰(第八卷完)第332章 荷卓的命运(中)第435章 佟家这么过分?第四十四章 救风尘(下)第440章 养肥了再杀(下)295章 用好向老大直接汇报的机会(上)193章 把兵额给我161章 兜生意与复仇(下)第五十四章 痕迹如白骨,无言能诉冤第377章 你们礼部干的好事第353章 嘴炮爱国第七章 黄尊素294章 宝刀不可封于铁匣,名将不可困于囚笼265章第329章 入城第四十八章 尼姑杀人了219章第110章 女纤夫第七十八章 土豪不立于危墙之下293章 千钧一冰(第八卷完)第八十一章 血战(下)第104章 原委第十五章 扬帆向洋252章 原来你和老子是同行第四十五章 陶公子230章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启蒙第334章 将军下马也有用第303章 出塞(上)第355章 我有个条件180章 咦290章 坐不上龙椅,我也不会灰溜溜地走193章 把兵额给我第四十三章 救风尘(上)第113章 她不是我拴的小猫小狗第102章 水落第355章 我有个条件261章第423章 醋295章 用好向老大直接汇报的机会(上)第326章 满将军随我来161章 兜生意与复仇(下)第407章 客印月的决定第四章 匪翡难辨第347章 司礼监不是你现在该去的地方210章 轰死他们第394章 接头(下)第十二章 宫中来人第九十四章 千古入谱第一人160章 兜生意与复仇(上)145章 入辽(下)207章 见面(上)233章 戚畹废庄(上)188章 北地来人(下)第303章 出塞(上)第一百章 蚕神的惩戒(上)第373章 下一站150章 栽赃(上)第336章 和杜松谈条件125章 行路难125章 行路难第393章 接头(上)第107章 合开保险公司吧,戚总兵第二十一章 救你228章 王府赘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