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章戏台(下)

韩希孟是个待字闺中时就极有主见的女子。恖

她在三年前成为妻子与母亲,又常听范破虏禀报衣社向苏州织造供应出口衣裙的订单情况,与二叔韩仲文经营着生意,行事风格更被人生阅历磨砺得强势起来。

郑海珠深知这一点,故而掂量着柔和的分寸,逗孩子的时候,夸几句小少爷神态的儒雅潇洒像爹,再回忆一番镇江北固山、福建台湾岛的游历场景,循序渐进地扯到该回去缓和夫妻关系的话头上。

即便如此,郑海珠也是蜻蜓点水般,见到涟漪,便适可而止,免得让韩希孟产生“你未曾嫁人、如何说教于我”的排斥感。

挚友间的相处,往往就是如此,要主动关心对方,但却不能过于入侵她的自尊的边界。

与这种绣花似的微妙力道相比,郑海珠对庄子里辽民后生们的婚事,则如当初对运河纤夫们般,大刀阔斧地抓起来。

这一次,她要摒弃保媒拉纤的传统方式,让知慕少艾的青年男女们,多少掌握一些婚配选择权。

制造邻村姑娘来相看的机会,当然得靠文体活动。恖

郑海珠让囤户们在庄子边缘整出两块平地,不是作为校场,而是作为足球场和篮球场。

蹴鞠大家都会,篮球虽是新鲜的名字和规则,但本质也就是打配合,和蹴鞠一样,穿插进攻,有效回防,营养跟上来的小伙子们自然喜欢,戚家军教官和许一龙也支持,认为这可以增加上阵拼杀的默契感。

左邻右舍的村落也都在过农闲,乡间女子的自由度也强过苏松府城里的闺秀们,很快,球场周遭,就从零散到聚集地,开始出现崇明姑娘的身影。

说是看球,球又有甚好看的,主要还是看人,古今都一样。

由着青年男女们远远地看上一阵,就得琢磨着给他们换个方式,促进近距离融入了。

郑海珠于是豪掷五两白银,从县城将山歌班请到郑家庄,连唱三天。

农户们最爱扎堆看戏。恖

这戏台在郑家庄一搭,四邻八乡的崇明本地人果然都聚拢来。

因有爹娘兄弟就在左近,场地上又叽叽喳喳热闹如赶集,不同村庄的人本来就混杂于一处,姑娘们反倒不那么局促羞赧,敢于接腔辽民青壮的搭话了。

崇明山歌戏自然是吴语发音,初来江南的辽民听起来吃力,本地姑娘就充当翻译。

“那个小娘子唱的歌儿真怪,明明笑眯眯的,为什么说要敲他夫君的头?”

戏台前,花大好奇地问妹妹花二。

他们身后,一个满月脸的崇明本地姑娘,噗嗤笑了,热情解释道:“不是敲头,我们崇明话‘打’,是用水冲的意思。”

花大回头,正对上那双乌熘熘的眼睛,不由心旌一荡,顺势追问:“那,你们的话,‘打’怎么说?”恖

“挡。”

“‘挡’又怎么说呢?”

“汤。”

“‘汤’怎么说呢?”

“烫。”

“呃……”花大已经彻底懵了。

满月脸姑娘的眼眸亮晶晶,忽闪着得趣之色:“洗就是打,打就是挡,挡就是汤,汤就是烫,不难呀,我可以多教你几遍。”恖

少女花二多机灵一个人,瞧这情形,忙道:“哥,我去找郑夫人。”

言罢就开熘了,留下哥哥,在勤奋学习外语中,顺便运筹一下人生大事。

黑压压的人群外,郑海珠正与唐阿婆叙话。

崇明山歌调子悠扬,节奏与唱词又明快通俗,莫说庄内庄外的囤户农人,就是唐阿婆、钱氏、韩希孟这样习惯于昆腔的文人女性,也听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唐阿婆。

老太太大半辈子,除了打官司,就是喜欢看书,而且是博览群书,诗词戏本子,还有冯梦龙的山歌集。身处出版业发达的苏松天堂,老太太庞杂的阅读量,可以傲视那些朝堂上下只读经史的男子们。

此回庄子上来了山歌社,唐阿婆比年轻男女们还兴奋。恖

因为她获得了创作灵感。

“阿珠,”她冲人群努努嘴,“我们崇明县的这山歌戏,可比昆曲、评弹、说书,都有意思。昆曲太雅,评弹太小,说书嘛,一张嘴再怎么巧舌如黄,也总不如一群人吹拉弹唱的热闹。老婆子我想着,要不咱也在庄子里弄个戏社?”

郑海珠正有此意。

带队伍,搞基建,哪能不同时重视文艺宣传工作,后世来人,都懂。

恰见到花二乐呵呵地跑来,郑海珠指着她笑道:“花二那么好看,我们郑家庄山歌剧社的第一任当家花旦,就是她了。嗯,花二,同你哥说话的那个邻村小姐姐,也不错,大脸盘,上台特别醒目。”

唐婆附和:“对嘛,婆婆来给你们这些女娃娃写唱词,莫要成天想郎想到月儿升、郎是奴家的定海针之类。你们也可以像夫人和她朋友们那样,去谈买卖、做先生、打鞑子、开田庄、养战兵,或者像老婆子我这样,敢上衙门给苦主讲理去。”

郑海珠合掌称赞:“写本子这活儿,真就是婆婆才能干得。戏要好,不光角儿要好,本子更要好。毫无阅历之人,经商种田、玄幻奇情、武侠历史,写什么本子都像儿歌,写打官司打仗的,也都像儿戏。婆婆你说干就干吧,动笔写起来,山歌社就挂在你的妇联社下头。往后,若我郑家军要出镇作战,山歌社得跟着去。那可不是美人帐下犹歌舞,而是给战兵们打气的,所以,婆婆也要写一些翎子生的男子戏。”恖

她娘俩说得热乎,少女花二却先是愣怔,继而尴尬,带着几分拒意,小心道:“夫人,婆婆,俺能不能不当戏子,俺娘说,不正经的男子才去唱戏,俺若是也去,不也……”

“瞎说!”唐阿婆唬着脸道,“那都是世人的陋见。嫌唱戏的不正经,看戏看得恨不得眼珠子都粘上去的,岂非更不正经?婆婆每回去崇明县或者太仓苏州打官司,也免不了被那些衙役骂讼棍,我只当他们都是放屁。”

郑海珠瞧花二扁着嘴、面露委屈,遂打圆场道:“婆婆说得确实有道理,分明都是苍生黎民用得着的行当,哪里就比朱紫加身的读书人低贱了?打官司的,不是讼棍,是讼师,唱歌唱戏的,不是戏子,是演员。讼师如塾师,演员如生员,起码在我郑家庄开出的天地里,就得这么叫。”

花二仍期期艾艾道:“俺还是喜欢给你们赶车,喂骡马。还有,还有等夫人那个好厉害的纺纱机做出来了,俺也能纺纱。”

经她这么一提醒,郑海珠忽然想起来,今日搭台唱戏,分明也是光棍的木匠谷山,没来。

“花二,你看到阿山了不?”郑海珠问道。

花二道:“方才我赶骡车去接钱奶奶她们时,阿山与胡木匠在搭纺机。钱奶奶和气得很,让他们歇歇,一道来看戏,他爷俩都说不想来,急着做活计。”恖

胡木匠,也是郑海珠火器坊里的匠师。

当年初创阶段时的葛家父子,如今早已升到匠头级别,手下管着几十号人。火器坊生产合机铳、火绳枪和大小炮,不但要冶金师傅,还需要木匠皮匠,制作各种配件,已经枪架子和炮车。

郑海珠在崇明岛开始训练第一批营兵后,让吴邦德从松江拉来几类主要火器,于实际演练中观察改进需求,比如野战炮怎么再做得小些,重型火绳枪的杈托怎么不影响扛着行军的效率,炮车怎么保证挂在马匹后快速机动。

火器坊的铁匠、木匠也过来了几个。其中,胡木匠招赘了运河纤夫,会说些山东话,与辽东来的阿山投缘得很,阿山给他打下手、改良炮车,他也帮阿山琢磨着做完多锭纱车。

此刻,郑海珠想了想,对唐阿婆和花二道:“我去瞧瞧阿山他们。”

花二忙道:“我赶车送夫人去。”

“不用,一里路而已,走走就到了,你听歌吧。”恖

第431章 分兵会宁213章 露馅第119章 给钱可以,给人休想第447章 你何苦为个昏王赔上仕途第407章 客印月的决定第301章 骆驼炮架和叶向高的苦心(今日二更243章 刘都督的寒舍204章 恻隐之心第428章 哥萨克第七十四章 绯红为王129章 探煤第312章 又要开打了176章 明荷海战(八)今晚第一更290章 坐不上龙椅,我也不会灰溜溜地走第九十二章 创业布局144章 入辽(上)第七十二章 接头149章 赫图阿拉(下)256章 因材施教233章 戚畹废庄(上)第398章 翻云覆雨第七十五章 我们明人不是这么好骗的第349章 你帮朕选的人,都不错137章 登州城第七章 黄尊素277章 银子第371章 夜访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开海第428章 哥萨克238章第四十二章 相识虽新有故情第310章 怎地就赢了?第422章 炮兵队正第408章272章 寻仇第328章 荷卓的信仰第347章 司礼监不是你现在该去的地方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开海第384章 三公子我和你谈正事第323章 兄弟相见第421章 是谁给你们朱家人一口饭吃第三十九章 黄家后宅第五十五章 何以为报160章 兜生意与复仇(上)138章 马屁股出面第367章 前夜第444章 作出决定的外戚267章 郑师傅,请与我一道收拾她(中)263章196章 穿越神器(下)第379章 文武双管(完)第351章 骆驼炮架259章 鸿胪寺丞与小男孩197章 至亲至疏夫妻206章 四贝勒的人204章 恻隐之心第二十七章 给董其昌救火第五十九章 破案(下)第二十章 水下秘密第378章 度牒背后的利益第347章 司礼监不是你现在该去的地方163章 大哥大哥你好吗(下)第一百章 蚕神的惩戒(上)165章 我要去见许心素第416章 谍探之道与为官之道第七十八章 土豪不立于危墙之下第327章 直男就不能派出去和亲了?第305章 出塞(下)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启蒙第362章 王府乐舞生159章 抚顺保卫战(七)第395章 上钩第297章 魏忠贤也不是不能用第445章 绝世名伶197章 至亲至疏夫妻第三章 二当家第十八章 前缘难续266章 郑师傅,请与我一道收拾她(上)221章 第七卷完第五十章 探监(下)第382章 设套122章 骗保177章 明荷海战(八)今晚第二更240章 诏狱往事(上)第十六章 上岛228章 王府赘婿(下)第335章 我来缝吧(完)241章 诏狱往事(中)第118章 穿四品官服的登徒子第432章 一个个蠢货第九十二章 创业布局210章 轰死他们第四十章 教妻,行山283章 船主竟是我自己209章 上钩了第340章 程某敬佩夫人第416章 谍探之道与为官之道176章 明荷海战(八)今晚第一更284章 搜船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