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何为帝师本分

“起锚……”

随着船工的高呼声与铁链的喀啦作响声,形制恢宏的皇家船队,驶离积水潭码头,仿佛神话中仙姿端严的天兽,缓缓进入京杭大运河的干道。

朱由校站在楠木为壁、水晶做窗的二层花厅里,迎着白昼里煦暖宜人的春风,眺望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满脸兴奋,不住地向随侍的曹化淳等人问这问那。

但很快,他的各种问题,就得不到对答如流的回应了。

曹化淳尴尬又坦诚地说道:“哥儿唷,老奴打小就只在宫里听差,这一回也是沾了哥儿赏的福气,才头一回坐大船,这运河漕船的门道,老奴真是铁匠绣花——外行哪。”

朱由校瞥他一眼:“你们去把郑师傅请来。”

一个小内侍麻溜儿地跑去甲板,不多时,引着一个红袍身影上楼。

东林把持的礼部,虽同意郑海珠与卢象升陪着朱由校东行泰山祭祀,但并不愿意依着朱常洛的意思给郑氏临时封个礼官的头衔,更不肯给郑海珠发礼部的官服。

郑海珠没空再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与东林里的顽固派扯皮上,而是直接披着文华殿进讲官的行头,上了船。

此刻,朱由校看到这红袍子,再次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郑师傅,方才在码头,礼部和太常寺来送行,赵寺卿看到你走过来,那脸拉得比葫芦还长,我离他近,听到他气呼呼地说了‘成何体统’四个字。嘿嘿,气死他个老冬蕻。”

朱由校此前听魏忠贤添油加醋地说了郑师傅被当众围攻的事,忿忿于东林仗势欺人,故而对赵南星尤为反感。

郑海珠望一眼流露赞许之意的曹化淳,向着朱由校淡淡道:“国之储君,不可对赵寺卿这样的朝廷命官出语无状。况且,嘴上占几句便宜,是虚的,不逾矩地用行动反击就行了。我以皇子讲官身份出行,自可身着翰林院这身讲官红袍。”

朱由校听了,认同地咧咧嘴。

他去岁因客嬷嬷之事,认为郑师傅有些不动声色间的狠辣手腕,一度对这位女师傅生出骇意来。

但随着师生的相处,骇意也如开春后的湖上浮冰一样,消融殆尽了。

郑师傅这种不爱废话、却在举手投足间就拔了对手设置的障碍的风格,令已经成年的朱由校越来越想效仿。

仿佛若掌握了这样的本事,那个从五岁起就处于李选侍威压下的自己,就能真正破茧成蝶,甩脱一个男人少年受欺的窝囊噩梦。

只听郑海珠道:“皇长子请我上来,要问什么?”

朱由校恢复了看啥都新鲜的神态,指着窗外:“郑师傅,那些可是你说过的运河漕船?”

“嗯,是南方过来的漕船,”郑海珠点头,“皇长子请看,那些服色统一的水手,就是漕丁,和我在崇明的郑字营的军卒们一样,是朝廷的营兵,而非卫所军。领头的,有千总或者把总,是兵部入册的正经武职。”朱由校盯着问:“郑师傅,漕船不是给京师太仓运粮食和布匹的吗?为何这个时节,漕船数量如此多,而且你瞧,船上堆的不是果子肉干,就是竹木家具,岂非与寻常商船无异?”

青年储君的问题,问到了郑海珠的心坎上。

这孩子果然具有工科天才的敏锐观察力,正好引导他在兴趣的基础上,理解国事国情。

“皇长子,南方各府向朝廷缴纳田赋,有些是折成银两的,便于运输,所以并非只有田亩出产粮食的季节,漕运才会繁忙。此际行过的那些漕船,大多是各州补了去岁没交齐的田赋折银,往京师运。至于漕船上堆得像我们民间开的货栈一样,因为这本就是户部允准的,漕丁们可以沿着水路做自家买卖。”

朱由校闻言,两个眼睛瞪大了一圈儿,露出“这也可以”的表情。

郑海珠无奈地笑笑,直言道:“因为朝廷出不起钱养那么多漕丁了,他们只能靠水路的便利,自己给自己发饷。”

“郑师傅,我大明养漕丁,得多少钱?”

“皇长子这个问题,不妨换成,我大明维系漕运,得花多少银子。曹公公,劳你给我纸笔。”

曹化淳将笔墨铺展在朱由校面前的檀木桌上。

郑海珠提笔,一边写,一边算给朱由校看:“户部规定,山东、安徽、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南方八省,每年给京师解运的漕粮,是四百万石,不论本色粮米布帛,还是折银,摊到每条漕船,大约每船装两三百石,仅此一项,每年就要放船万余次。每船漕丁超过十人,沿途还有许多河段要雇纤夫。况且,漕运不仅仅是往户部运田赋军饷,还要承担各省往京师运输的上贡物产、织造丝缎等,以及调剂给京师这么多官吏的折色俸禄,凡此种种,蔚为大观,航次与花销甚至超过运粮船。故而,漕运的军卒有十二万员额,加上民夫力工,每年须银百来万。漕船万余条,而每条漕船造价,不会低于一百两银子,两年大修,五年报废换新,每年新投入的漕船花费约三十万……”

朱由校咋舌道:“那朝廷每年投在这条河上的银子,得两百万?”

郑海珠放下笔,很干脆地道:“那还是往少了算。”

朱由校皱眉:“前几天卢师傅说,海船又快、装的东西又多,元朝的时候,南方的粮食就是用海船运到大都的,那咱大明,为啥不用海船运?”

“殿下,国朝推行运河漕运,已三百年,沿路多少商贾与百姓,指着它吃饭,还有那么多漕丁,也是有家有口的。若一夜之间改为海运,他们怎么办?”

朱由校一愣,喃喃道:“哦,我还以为,郑师傅一心要多开几处海关,又熟悉海路,会推崇海运。”

“事关国计民生,怎可因我自家的屁股摆在哪里,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毁了一整个行当,人臣不该如此,人君更不可如此。”

朱由校的目光温润起来,继而又自我宽慰道:“所幸,我大明疆土辽阔,又有江南大片膏腴之地,户部和各州县若多一些能吏,多收田赋,应能对付过去吧?”

郑海珠叹口气:“殿下,我大明,确实有许多好田,大明百姓也确实很会种田,但田里的出产,纺机上的丝布,可未必能进到国库里,此一回到了兖州,殿下便明白了。”

192章 争田第448章 先分一部分第四十章 教妻,行山第104章 原委第469章 决战(六)第332章 荷卓的命运(中)第四十八章 尼姑杀人了第三十四章 我大松江的棉布第四十二章 相识虽新有故情第四章 匪翡难辨243章 刘都督的寒舍第五十八章 破案(上)第342章 春风化雨207章 见面(上)第七十五章 我们明人不是这么好骗的141 凄惨身世第405章 山间雅庐181章 鸦片第八章 竟是君子247章 辩杨涟(下)291章 刘时敏你留下第四十六章 原来姓张第420章 另一对CP的动静291章 刘时敏你留下198章 裂痕第四章 匪翡难辨第376章 松了一口气的汪主事第375章 停止营业251章 当年疑案第337章 窝棚里的女人第八十一章 血战(下)268章 郑师傅,请与我一道收拾她(下)第四十章 教妻,行山第358章 有贝是为贤171章 明荷海战(三)第103章 石出第397章 建奴也有奏凯时第434章 告密第443章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下)271章 郑恰的后人,只配我来娶第111章 小郑的中期财报第六十二章 书院定址第七十二章 接头第六十六章 北清复交第419章 谁稀罕做亲王的老丈人271章 郑恰的后人,只配我来娶275章第301章 骆驼炮架和叶向高的苦心(今日二更265章130章 吸铁石第九十七章 臭味相投279 宫中转场(上)第435章 佟家这么过分?第368章 开锣第469章 决战(六)204章 恻隐之心第356章 不必灰心181章 鸦片第423章 醋第七十五章 我们明人不是这么好骗的第464章 决战(一)273章 你以为我恋爱脑?第三章 二当家第十章 复仇的少主249章 摊牌245章 左光斗请夫人去第306章 崔都督第457章 聚辽阳第六章 屋中有人第七十四章 绯红为王第428章 哥萨克第361章 为王前驱236章 放人139章 力挽惊马第433章 觉得自己是大聪明278章 他们总不是要开镖局吧289章 真相不会杀死你244章 小马将军,等你回来细问159章 抚顺保卫战(七)第344章 后会有期第305章 出塞(下)第三十八章 论案,论画283章 船主竟是我自己第十三章 方向不对第101章 蚕神的惩戒(下)第310章 怎地就赢了?第363章 十二平均律144章 入辽(上)第四章 匪翡难辨211章 天工开物第四十八章 尼姑杀人了第473章 决战(十)第九十六章 顾家长媳123章 北上第371章 夜访第425章 几条腿走路279 宫中转场(上)第467章 决战(四)第三十七章 黄妻姚氏240章 诏狱往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