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黄妻姚氏

这一日,郑海珠带上准备好的绣礼,往黄尊素宅子去。

因事先拜过帖子,黄尊素虽在府衙,妻子姚氏却早已候于前厅。

姚氏年岁不大,出自余姚的大户人家,很读过些书。

上一回,她见郑海珠竟能由当家老爷带出门来应酬,且并非侍妾,心里就颇为诧异。

待单独与郑海珠问了几句,得知竟也不是主母娘家的什么外甥侄女,只是个被大小姐相中、略有些薄艺的福建乡下女子,越发觉得不会这般简单。

遂一转身就向丈夫打听了,黄尊素带了些冷然地对她道:郑姑娘性子谦逊而已,人家实则也从书香门第来,不是什么没有见识的乡下丫鬟,更难得的是,千钧一发时,竟有迎敌击匪的胆气,怎就不能随着主家出来行走?

姚氏于是记下了,今日亲自出来,将郑海珠接入后宅院中。

正是清秋宜人的季候,阳光穿过枝叶撒下来,在地上印出一个又一个圆溜溜的铜钱。

姚氏将郑海珠让到莲缸边的石桌前,指着满桌的蜜饯果子,柔声道:“一过巳时倒也不觉着冷了,我想着,不如就在院里招待郑姑娘,不气闷。”

郑海珠当然恭恭敬敬地连连说好。

坐下来后,她饶有兴致地欣赏这个小巧精致的园子,眼中的赞叹之意刻意加了份量,也是出于作客的礼数。

桂子渐落,小园中的海棠花却正开得娇冶柔媚,偏粉的明艳,偏橙的雅丽,间有几盆颜色浅的,羊脂玉一般,当中点着鹅黄的蕊,教郑海珠想起漳州的水仙花。

漳州虽不是她这个穿越者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但好歹是她重获新生的起点,给她一笔小小的家财,一个孝顺的侄儿。

离开福建北上后,郑海珠有时候还会想起龙溪县东边的大海与礁石,鼻子里好像仍能闻道水仙的香气。

姚氏见郑海珠的目光落在海棠上,遂笑道:“我从余姚过来时,这院子还是前头赁户的手笔,高的几棵是桂花也就罢了,低的一片,却尽是菊圃,我便命人都铲去,换作海棠。”

郑海珠眉端一动。

姚氏乐得往深里作注脚:“说来,重阳就在眼前,那些菊花本也长得不错,据说里头有几枝还是名种。我却偏不爱这些梅兰竹菊清风傲骨之类的,只喜欢妍丽可人的花儿朵儿。我们家老爷呀,便随我折腾去。”

郑海珠听完她最后那句,心中明白要接住女主人撒狗粮的戏份,忙莞尔道:“好看,湖绫杭锦一样。”

说着,便命跟来的韩府小丫鬟打开箱箧,拿出一个绢纱包袱,抖开来,将绣礼一一说给姚氏听。

两柄纨扇,一柄绣着晚香玉、太湖石与蝴蝶,一柄绣着柳丝下的水波里鱼儿游过。

姚氏盯着那鱼儿,脱口而出道:“呀,真像宣和画谱里刘穼的鱼。”

郑海珠便晓得她也是懂画的,应答的敬意中透出欢喜来:“婢子就当是奶奶在夸这柄扇了,我家小姐正是先学了丹青之技,才捏针走线的。”

姚氏细观一阵,再开口时,语调亦带上了服气:“原来是有丹青底子的,难怪绣品清俊不俗,依我看,苏州府出来的多少珍品绣鱼,都带了一股街衢巷陌的俗味,年节供品似的,比不得你家小姐的鱼,有诗情画韵。”

郑海珠凑趣道:“要论画韵生动,奶奶扇子上的这丛海棠,也是天工呢。”

姚氏抿嘴:“姑娘眼力了得,我这扇子是娘家的陪嫁,昔年宫里头赏给臣子女眷的,太外婆得了一把,传给我们。”

郑海珠又取出一件抹额、一领云肩,捧给姚氏:“奶奶,这一套绣品的底子,用的是我们漳州的素绒,入冬戴特别舒服。”

姚氏这一回,双眼更亮了,颇有些惊艳之情:“这绣的是石榴花呀?衬着这墨绿的绒底,真好看。”

郑海珠欠身道:“我家小姐想着,寒天里的穿戴,绣上梅花略显普通了,不如另辟蹊径,偏偏绣一片夏日的石榴,红艳艳的,瞧着就热气暖人。”

姚氏已经将眼前的女红爱得不行,转头吩咐丫鬟:“把镜子取出来。”

……

黄尊素迈入后院时,妻子姚氏正将云肩批上身,往铜镜中品评效果。

妇人的目光很快越过镜子的轮廓与郑海珠的肩头,捕捉到丈夫的身影。

她“呀”地一声低呼,面上挂了妩媚的喜色,迎上去:“老爷怎地不到午时就回来了?宗曦已去董家塾学了。”

郑海珠也忙站起,向黄尊素行礼。

黄尊素冲姚氏“嗯”一声,向郑海珠道:“因一桩公事,方才得了消息,正要与郑姑娘讲,看看辰光,就回来碰一碰,果然在。郑姑娘,我们前厅说吧。”

郑海珠愣了愣,黄尊素已转身径自往前厅走。

姚氏眸中笑意一收,偏过头时已看不出异样,只带了规规矩矩的慎重,说道:“老爷既有正事说,姑娘快去吧。”

二人遂一前一后走出小院,到了门厅,在木椅上坐下后,黄尊素不及喝一口丫鬟奉上的茶,便直奔主题:“郑姑娘,府里的捕快从姑苏城回来,禀报说,那个住在沧浪亭附近的刺绣女前辈,不见了。”

郑海珠双眉微蹙:“黄老爷,那位前辈性子清孤乖张,会不会嫌沧浪亭终究是名胜,人气嚣闹,所以搬家?”

黄尊素道:“捕快问了赁出屋子的庵堂,那主事的尼姑年迈,只会反复唠叨,赁资随喜,来去随缘。”

郑海珠苦笑:“问她们,的确问不出什么。此前我与小姐去学艺时,见过隔壁庵堂里的师傅们,开口随喜,闭口随缘,仿佛你与她们说,天快塌了,她们也就只会回你三个字,要佛系。”

黄尊素瞧着面前的姑娘,唇角一抹看似讥诮的意味,实则出于体恤,一时觉得格外生动真实,不由也陪了一个无奈的笑容。

但他很快继续转回正题。

“郑姑娘,你们说,那前辈姓陆,炎夏里也用面罩遮住鼻子以下的面庞,乃因年轻时苦练绣艺,深夜在绣绷上打瞌睡,不妨蜡烛烧了绢纱,亦烧毁半边容貌。然而捕快拿着我们庄知府的亲笔信,去苏州府查探了,所登记的路引,倒是有几个姓陆的老妪,但皆是随夫随子往来苏州,路引上没有注明容貌有异。捕快又寻思,老太太莫非,实则乃本地人士,他便往长街小巷的绣坊尽去打听了,亦没什么说法。郑姑娘,苏州百年来早已是江南绣宗,若本乡本土真有如此高人,且容貌缺憾至此,那些老少绣娘们不会不晓得吧?”

郑海珠听到这里,实则已和黄尊素一样,疑云升腾。

第二十一章 救你271章 郑恰的后人,只配我来娶152章 好险第105章 戚总兵你好147章 赫图阿拉(上)275章200章 戏台(上)第五十二章 听讼(上)第十九章 锦绣满屋267章 郑师傅,请与我一道收拾她(中)第305章 出塞(下)第373章 下一站166章 谈判(上)240章 诏狱往事(上)第九十一章 毛文龙的分红268章 郑师傅,请与我一道收拾她(下)第七十章 娘娘腔的领子、打硬仗的布甲第348章 “为国为民”的东林派第310章 怎地就赢了?第433章 觉得自己是大聪明第394章 接头(下)第319章 谁说女人不能讲道理198章 裂痕第九十七章 臭味相投第441章 去洛阳第392章 小帮手又投到碗里来170章 明荷海战(二)262章255章 辩诬第436章 给吴公子报仇第402章 不告诉你第444章 作出决定的外戚第429章 激战第399章 朱由检的演技第七十四章 绯红为王282章 听你们的第392章 小帮手又投到碗里来第303章 出塞(上)第三十六章 我要绣她们第412章 一圈看下来,锁定你这个同乡第340章 程某敬佩夫人第二十三章 打开石门179章 明荷海战之十(战争部分完结)178章 明荷海战(九)277章 银子189 落户崇明岛第八十五章 北冥有鱼258章264章第九十六章 顾家长媳167章 谈判(下)第二十一章 救你第403章 预判你的预判第三十六章 我要绣她们第402章 不告诉你215章第440章 养肥了再杀(下)第413章 钓你们的谍探第八十九章 要红茶不要绿茶(上)223章 踢走姚千户第三十三章 一杯绿茶第337章 窝棚里的女人第386章 全新的认知第二十三章 打开石门第三十一章 主仆重逢第二十九章 一个小人248 王公公把事儿给定了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后一张脸面第113章 她不是我拴的小猫小狗245章 左光斗请夫人去第六十三章 不讲道理的黄大人153章 抚顺保卫战(一)第385章 工作放松两不误第314章 满怀仇恨的男人第117章 太仆寺财神爷188章 北地来人(下)第402章 不告诉你277章 银子168章 往事279 宫中转场(上)156章 抚顺保卫战(四)第六十五章 黄金坑里的弃婴第372章 你狠还是我狠?127章 路遇第二章 过路将军第五十四章 痕迹如白骨,无言能诉冤206章 四贝勒的人170章 明荷海战(二)第431章 分兵会宁第419章 谁稀罕做亲王的老丈人第106章 鼓劲第334章 将军下马也有用第四十三章 救风尘(上)第二十八章 董宅前空降锦衣卫162章 大哥大哥你好吗(上)234章 戚畹废庄(下)第331章 荷卓的命运(上)第360章 孔府为鱼肉,鲁藩为刀俎第406章 这姑娘,咱们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