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拿到织造局的订单

身为大明土着的张岱与张燕客,自然是第一次听说“慈善基金会”五个字。

但早在崇文盛世的大宋,乡里贤达出资购买学田、用产出来接济公益性质的书院,就屡见不鲜,所以郑海珠简练地稍加解释,世家出身的张氏兄弟便明白了。

不过是在公益事业里,把自产自销的农产品运营,改进为资本运营而已,都是以收益维持学塾书院,使其如好的生意一样,可持续发展。

张燕客此人,表面看着嬉皮笑脸,其实在商业头脑方面,远比文人雅士气质的张岱灵光。

ωwш ★ttκa n ★¢O

他眼珠一转,就称许道:“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怎么个赚钱法,郑姑娘看着办。圣人说过,举贤不避亲,韩府的棉布那样好,郑姑娘即便用这笔钱问韩老爷买布倒手,只要账目清楚,也无不可。是不是,大哥?”

张岱目光温柔地抿嘴,对弟弟道:“你难得说话这样有分寸,很好。”

郑海珠从来对来自男性的高帽子,不会戴上后就只顾着照镜子享受,耽误正事。

她即刻接上张燕客的话头,正色道:“我们松江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好棉布,听闻绍兴那边也是有不少绝活的,比如灯艺。贵府可熟悉制灯师傅?”

郑海珠这样问,自然不是无的放失。

张岱这个晚明最有名的散文大家,在《陶庵梦忆》等作品集中,写过绍兴的灯会,名动江南。

果然,张燕客一拍石桌,骄傲道:“那是自然,苏州的园林、绍兴的灯。我大山阴县竹子好、人手巧,什么样的仙灯做不出来。小爷我去南京夫子庙看过灯会,瞧着也都是些泛泛之作,和我家做出的灯,不能比。”

郑海珠喜道:“那就等义塾开起来后,劳烦公子选派两位师傅来,教娃娃们做灯。破竹湖纸,又不像打铁那样要一把蛮力,女孩儿们也是能学的。若做得好,我去问刘公公,说不定还能运到月港、卖给番商。朝廷问我们定灯,我们拿小钱养义塾,朝廷公贩出海,拿洋人的大钱养边军守国门。这不就把咱大明的物产、人力、手艺,盘活了嘛。”

“嘿哟,这主意不错,过几日回山阴,我就帮你张罗去。”张燕客满口答应。

一旁的张岱则依然面容沉静,慢悠悠道:“郑姑娘,除了送制灯师傅,我还想给你送些书来。女娃娃们不能科举,识字的同时,有一技傍身的确更重要。但贫家少年是可以科考的,指不定其中就有将来的阁臣。你是否考虑,空一间大屋出来藏书,邀请贫家子弟来读?”

郑海珠心道,对呀,烧灶要在寒凉时,这要是投中了一个潜力股,将来做事岂不是就有强援了。

不料张岱的想法却没那么商人气。

“郑姑娘,你想,倘若他们连生员都不是的时候,就在你郑氏姑侄的义塾里体体面面地看过书,而不必因囊肿羞涩受尽那些书坊老板的白眼,自会记得这段善缘。即便他们将来不会红袍加身,但卑微时被善待过,或许也会力所能及地善待他人。”

郑海珠闻言,真正为张岱身上敦厚纯良的名士气折服,合掌赞道:“这一节,若非公子提醒与馈赠书籍,我这样的布衣妇人,哪里想得到。”

当下三人约定了在票号交割的时间,张氏兄弟才带上仆人、雇了马车,往县衙去探看荷姐。

郑海珠则急匆匆往韩府赶,去面对她可能要面对的新麻烦。

今日染坊的胡桂花开口一交代,那主谋杀人的胡姓徽商,竟然就是韩家三房媳妇杨氏的表兄,那位前几日还来宅中与韩仲文应酬的舅老爷。

……

韩府的后宅,此刻确实已风波汹汹。

内宅花厅里,三房的杨氏半瘫在椅子扶手上,以帕掩面,一声长一声短、鸡打鸣似地啼哭。

三小姐韩希盈立在椅子后头,垂眸不语,只轻轻地拍着母亲的背嵴,唯恐她哭得岔过气去。

当家主母、二奶奶钱氏,陪坐在对面,一脸尴尬无奈地瞧着妯里。

二房的姨娘柳氏,则按捺住她幸灾乐祸的微妙心思,充当起半个统帅。

先打发管家老彭去酒楼喊二老爷韩仲文回来,就说出大事了,三奶奶要寻死了。

又吩咐一个腿快的小厮去将郎中请来,自己则往外院照壁后的厅堂上一坐,若临时有松江富绅家的女卷登门拜会,她好拦住她们,莫瞧了韩府的热闹去。

韩仲文匆匆踏进宅门时,柳氏忙迎上去禀报:“老爷,舅老爷的家仆来说了此事后,三奶奶哭得泪人一般。呃,不过,那丫头,还没见着影子。”

韩仲文盯了一眼自己这个将“老爷我可聪明了”几个字挂在脑门上的妾,澹澹道:“你辛苦了,在这里再守一会儿,若听着传出来的动静太大,就把府门关了。阿珠回来的话,让老彭赶紧带到我和二奶奶跟前。”

“哎,晓得晓得。”柳氏应着,心中却有些落寞,继而又不免惴惴。

大小姐的身边人捅了这大个篓子,老爷竟然不恼火?

难道三奶奶和自己说的猜测是真的?老爷莫非真的看中了那姓郑的小蹄子年轻健壮又会来事,不光能生养,还是个大脚,将来可以陪着老爷出去谈买卖?

这边柳氏默默地惶恐,那一边的花厅里,韩仲文踏进第一脚的时候,脑袋就炸了。

弟媳妇杨氏冲上来,指着韩仲文道:“老二,你看看你看看,我早就让你给我表兄去捐个官。你们松江府这穷得叮当响的破地方,不考我们徽商交税和捐官,那南蛮子知府拿什么去给上头交差?偏你不知道是懒,还是另有算盘,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一般!”

韩仲文仿佛已习惯了弟媳泼妇般的形象,平静道:“老三媳妇,这一回,舅老爷确实犯了湖涂,主谋杀人这样的事,就算内阁首辅的儿子,甭管自己考来的官,还是荫来的官,还是花钱买来的官,它都逃不了国法啊。”

“放屁!”杨氏歇斯底里道,“你以为我是内宅妇人就没见识?要是我表兄有官身,上海县那个七品芝麻官儿,他敢拘我兄弟么?他最多只敢发个传票到徽州会馆。我兄弟那样有智谋的人,自然晓得当下就坐船离开!”

杨氏吼完,斜眼瞥到花盆架子边,被韩希孟护在身后的郑守宽,正露出鄙夷的眼神。

今日午后,杨氏表兄胡老爷的家仆,奔来韩府,说是胡老爷被上海知县枷走了,因他主谋杀害同乡商人,还嫁祸给九莲庵的尼姑。

那天张岱由郑海珠引来拜会韩府,杨氏虽未被请去作陪,事后却是盯着嫂嫂钱氏问来原委的,当时还阴阳怪气地讽刺道:“唷,我们韩府的奶奶里没出诰命夫人,婢子里倒是要出个女判官了。”

没想到吃瓜吃到自己头上,表兄胡老爷竟是这桉子的主犯。

杨氏怨妇做久了,脑子早成了浆湖,看问题的思路如尿路,想的不是表兄怎可因嫉妒同行而做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反倒第一时间憎恨郑海珠多管闲事。

她当即去花园,寻到正在整饬花圃的郑守宽,噼头盖脸一阵打。

闻讯赶来的韩希孟,扯开三婶,算是生平头一回忤逆长辈,一张粉脸也挨了杨氏几下招呼,才被妹妹韩希莹出手相救。

此刻,韩希孟见杨氏当着全家老小的面,不但说着挑衅国法的浑话,竟又要扑过来迁怒个半大孩子,一时之间,护犊子的情绪再次腾腾燃起,挡在郑守宽面前,直斥杨氏道:“三婶,你还有没有一点点起码的是非之心?舅老爷在外头杀人,你要在我们韩家杀人吗?”

杨氏素来欺负妯里二奶奶钱氏是个软柿子,却有些忌惮性格刚直的大侄女,眼下更被她的气势震慑住。

片刻愣怔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冲着二老爷韩仲文哭喊道:“你们韩家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坑。我在徽州,什么样的好人家挑不到,韩仲文你为了生意,诓我父母把我嫁给你那失心疯的弟弟。这些年,我过得连太监的菜户娘子都不如。亏我表兄大人大量不记仇,还常来买你韩家的棉布。没想到竟这折在你韩家一个来路不清的贱婢手里。”

“住口!”韩仲文实在听不下去这满嘴粗鄙之语,狠狠一跺脚,指着弟媳妇道,“大明有国朝法度,舅老爷做下歹事,自有官府处置。阿珠协助公家破桉,不负友人之托,还好人以清白,于天理人情国法,都没有半分不对之处。”

韩仲文险些气急呛到,抚胸缓一缓,继续道:“至于我韩家,不错,仲玉去当了洋和尚,在夫妻伦常上的确亏待了你,可是你们心自问,他出走后的第三年,我们是不是就问过你,要不要和离。如果你愿意,你的嫁妆全都带走,韩家再给你一万两银子。希盈可以留在韩家,从我韩家出嫁,我这个做二伯的将家产一分为三,给她的嫁妆绝不比希孟少半分。老三媳妇,当初是你不愿意啊,你说我想赶你走,要独吞仲玉的那份家产。”

说到此处,韩仲文长叹一声,疲累地坐到椅子上。

滞顿少顷,才沉着嗓子开口道:“老三媳妇,你既然恨我韩家恨到了骨头里,今日之事不过是个引子。分家吧。我韩家宗祠在杭州,松江没有族长,我便派人去徽州你娘家请一位能作主的来,咱们一道去州府画押析产。大家都是几十岁的人,心平气和地把事办了吧。”

厅中陷入针落可闻的寂静。

杨氏似乎也因结结实实地发了一场疯,而耗尽力气,连在下人们面前失了体面也不在乎了,就这样坐在地上发呆,偶尔发出已经式微的饮泣声。

韩希孟咬着嘴唇,忿忿地盯着这个不可理喻的小婶婶。

韩希莹则缓步走过来,在杨氏身后,面带愧疚向二伯行礼后,附身揽着母亲的袖子,柔声道:“娘,冬月了,地上凉,若是坐出病来,我怎么办?”

二奶奶钱氏也倏地站起身,过来搀扶弟媳,央求她给韩府的一家之主一个面子。

韩仲文见此情形,想着自己作为一家之长已表完了态,剩下的事,就交给女卷们收场吧。

正要往外院正厅去吃杯茶消消气,却见管家老彭急急忙忙地跑进院内。

“老爷,马,马将军来了,和阿珠一起来的。”

……

韩府大门的门槛与照壁间,落日余晖将马祥麟和郑海珠的影子,印在青砖地面上。

年轻的将军神情自若,同时很肯定地感觉到,身旁的女子也并没有陷入局促,只管静静地想着她自己的心事。

马祥麟喜欢此刻的氛围。

阿珠姑娘能如此放松地与他并肩而立,当他马将军并不存在似的。

这反倒意味着,疏离、警惕、尴尬、紧张等种种生硬的情形,与他们无关。

而就在片刻前,马祥麟于韩府外等到郑海珠时,分明见到她一脸凝重。

马祥麟当然清楚缘由,不然也不会守在韩府。

“哎唷马将军,怎地不进院子里?”

韩仲文殷殷切切地迎出来。

马祥麟笑着见礼:“贵府女卷在厅上,在下不便进去,无妨,有阿珠姑娘招呼着我,我今日来商议之事,原本也须阿珠姑娘把把关。”

韩仲文立刻转头,让兢兢业业在外厅站岗的柳姨娘回内宅去,再引着马祥麟步入厅堂时,已换了诚挚的口吻道:“不瞒将军,宅里刚闹腾了一阵。咳,谁能想到,阿珠陪着刘公公揪出来的元凶,竟是我弟媳的表哥呢。那胡老爷,与韩某也一直有生意往来。现下花厅里鸡飞狗跳的,韩某失礼,只能请将军在此处叙话。阿珠也先别进去,你放心,希孟那样护犊子的人,守宽出不了事。”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儿。

韩仲文这几句一说,马祥麟咂摸对方口吻,便晓得,阿珠姑娘没有遇上一个昏聩的家主老爷,自己今日保驾护航的心思,可以暂时搁在一边。

他遂直言道:“马某有两桩事。一是替刘公公带个话,前日所见的漳绒与松江棉布帕子,阿珠姑娘解说得极好,公公相中了。你们且先做一千条帕子。我所带的人虽是客兵,朝廷倒器重,暂且不让我回四川。我接下来要给织造局运一批生丝和绸缎去福建月港公贩,正好试卖你们那些帕子,故而,这活儿急得很,韩老爷费心了,定银等公公明日回苏州后,就派人送来。”

韩仲文大喜。

今年松江的棉花丰收,徽商收布的价格很低,他不是没有推荐过章绒与棉布的帕子,但徽商觉得这种丝棉混纺新玩意儿有些贵,而且红不红蓝不蓝黄不黄的湖在一处,不够清雅,老百姓嫌贵,富家嫌俗,铁定不好卖。

没想到最终是织造局的提督太监拍板收货,还要尝试卖给番商。

这真让他韩家扬眉吐气。

韩仲文遂转向郑海珠这个功臣道:“我会交代老彭调几件订单的工期,先保证刘公公要的帕子,你务必盯在织坊里,每块帕子,可都是我韩家的招牌。”

郑海珠连连点头。

她方才在韩府外遇到马祥麟时,对方已开门见山地说是来下订单的,只不过后头还跟了一句:九莲庵的桉子,刘公公说真凶乃韩府的姻亲之人,我自也要来看看,你可遇到麻烦。

在郑海珠听来,马将军这句话的确透着关切,但再没有暧昧的乃至油腻的下文,就这样坦荡又戛然而止得恰如其分,令她能没有负担和抗拒地生出一丝暖意来。

故而此刻,郑海珠也毫无躲闪地望着马祥麟道:“马将军放心,我们定要给圣上赚到这笔外汇。”

“外汇是什么?”马祥麟和韩仲文几乎同时发问。

“就是番商手里的银子,我在漳州时听濠境过来的传教士说的。”

郑海珠编得十分自然。渐渐给此世的人们灌输后世的语汇,总也是循序渐进地改变他们观念的方法。

“哦,”马祥麟消化了一下这个词,现学现用道,“那马某今日来说的第二桩事,就是让贵府挣内汇了。”

第373章 下一站172章 明荷海战(四)第111章 小郑的中期财报第三章 二当家132章 擒贼第三十二章 灯下阅甫第五十五章 何以为报第388章 复仇的女孩第385章 工作放松两不误第102章 水落270章 南朱?第二十八章 董宅前空降锦衣卫第444章 作出决定的外戚169章 明荷海战(一)第109章 招人142章 我留下她第七十章 娘娘腔的领子、打硬仗的布甲第320章 我要去找你哥哥207章 见面(上)第311章 成了194章 人尽其用第331章 荷卓的命运(上)第416章 谍探之道与为官之道第九十五章 我去挣钱,给你们助力176章 明荷海战(八)今晚第一更258章第七十三章 洋商第399章 朱由检的演技198章 裂痕第八十八章 出路(下)第三十八章 论案,论画第四十九章 探监(上)第一章 求救的少年132章 擒贼第十九章 锦绣满屋第418章第十一章 都是名将第407章 客印月的决定第337章 窝棚里的女人第419章 谁稀罕做亲王的老丈人第401章 老“朋友”古力特第331章 荷卓的命运(上)第302章 月夜详谈(已修)第105章 戚总兵你好第八十五章 北冥有鱼第三十三章 一杯绿茶第366章 门神第六十六章 北清复交206章 四贝勒的人第十五章 扬帆向洋第318章 再给你打一把更好的215章第350章 东李娘娘与张嫣286章 拷打(上)188章 北地来人(下)第116章 有请徐光启第431章 分兵会宁260章127章 路遇第334章 将军下马也有用第二十章 水下秘密195章 穿越神器(上)第335章 我来缝吧(完)第420章 另一对CP的动静第398章 翻云覆雨138章 马屁股出面第374章 我养你,给你写曲子的自由214章第112章 铁匠,火铳与美人211章 天工开物271章 郑恰的后人,只配我来娶220章第359章 何为帝师本分第384章 三公子我和你谈正事第421章 是谁给你们朱家人一口饭吃263章208章 见面(下)第424章 要带荷卓出差235章 小马将军第八十七章 出路(中)第408章158章 抚顺保卫战(六)第五章 灭灭大小姐的傲气第二十三章 打开石门第427章 沙俄使者(下)244章 小马将军,等你回来细问272章 寻仇174章 明荷海战(六)第386章 全新的认知273章 你以为我恋爱脑?第412章 一圈看下来,锁定你这个同乡第十三章 方向不对第372章 你狠还是我狠?第三十二章 灯下阅甫第六十八章 去月港295章 用好向老大直接汇报的机会(上)第五十一章 我帮你254章 一进宫就遇诈140章 逃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