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开海

郑海珠直率地向黄尊素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前朝首辅徐阶,当年在京师恶斗严嵩时,他儿子在松江,可也没耽误广占农田,并且改稻为桑。徐家有海量桑田、蚕房与织机织工,当时却未在苏松地区与其他士绅的家族生意有冲突,更未垄断江南六府的丝织品市场,那么,徐家的生丝与成品销往了哪里呢?

黄尊素目光一闪:“海外?”

“对。”郑海珠很肯定地点点头。

“不可能,”黄尊素终于再次露出那日家门口与郑海珠争执时的愠意,“徐阁老当年最反对通倭。”

郑海珠料定黄尊素会有此反应。

虽然徐阶生活的时代,东林学派尚未蓬勃发展,但这个城府深沉的老狐狸斗倒了奸党严嵩,又是江南士绅的代言人,如今自诩清流、忧国忧民的东林学派,对徐阶比较尊崇,也不奇怪。

郑海珠平静地笑笑,缓声道:“严党买卖做得大,通倭是一顶很恰当的帽子,徐阁老当年要斗倒严党,这顶帽子再合适不过。

再说,反对通倭,未必就是反对开海。反对朝廷开海,未必就是反对自家出海。

黄老爷你是读书人,更是宦场中人,一定比我想得明白,徐阁老当年,是怎么回事。

至于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呢,虽然没读过什么书,更没得官做,但我们倒愿意相信徐阁老家当初是往海上做买卖的,因为这起码说明,海路,是一条大路,若能由几家出海,改成万家出海,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小民,在这条大路上寻到活路。

而历朝历代,有熙来攘往的驼队车队商队,朝廷就有商税进账,这是利国利民的善举,只有那些大权在握、可以越过海禁而中饱私囊的人,才会反对开海,黄老爷你说,是不是?”

黄尊素听完郑海珠的分析,没有点头,却也没有反驳,而是盯着不远处江堤边的人群,满脸的森严冷气倒是消散了些。

郑海珠眺望的,则是吴淞江往东奔流的方向。

年轻的女子,带着一丝凭吊之意,又带着几分憧憬之情道:“我到松江谋生后,才晓得嘉靖爷的时候,松江有过几次极为惨烈的抗倭之战。但这难道不恰恰说明,松江确实地处海防海贸的紧要位置吗?既然隆庆爷登基后,福建月港就已经开关了,广州澳门那边的弗朗基人也把海贩做得风生水起,我们松江为什么放着如此得天独厚的位置,不向朝廷进奏开关呢?这不单单是我韩家的棉布多一条外销路子的事。”

黄尊素闻言,目光也投向流云涌动的东方天际。

作为长期生活在宁波府余姚县的人,他当然明白,陆地一直往东,是与大明万里河山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苍茫大海的世界。

“所以,郑姑娘,听方才庄府台的意思,是你向他建言,在松江府另开一条新河?”

“对,吴淞江太窄,又多有曲折,泥沙容易淤积,不如干脆截淞入浏,从邻州太仓进入长江。至于太湖水,可以引到新拓宽后的河浜里,继而在上下黄浦间形成宽阔的江面,最终流入东海。这样既解决了太湖泄洪,又使得松江府新开一条能够停泊福船的大江。并且,黄老爷看看现下的上海县,就有许多适合建造水埠码头的江湾,沿江的许多沙地种不了稻谷,但总可以修堆货的仓库吧。”

黄尊素听到此处,终于不再掩饰自己的惊讶:“郑姑娘倒是颇懂水务。”

郑海珠心想,这是因为几百年后的女子不但有书读,而且有城市博物馆看,我现在与你所说的,就是能够停泊巨轮的上海市黄浦江的成因,无非将清朝才会发生的事,提前到此际的晚明来说。

就像那位织造太监刘时敏,我为何会敢于结交试探,乃是因为我这个后世来人,知晓他就是那位着名的写出《酌中录》的太监刘若愚。到了十年后的天启一朝,他不但不会和魏忠贤、客嬷嬷同流合污,而且还卷入了包括你黄尊素在内的东林七君子被构陷一桉。倘使这个时空给我扇一扇蝴蝶翅膀的机会,没准到那时,这刘公公真的有可能营救你们。

偏你们这些自诩清流的东林党,视一切内官如洪水勐兽。

二极管思维果然古今难免啊。

郑海珠想想就无语,遂也不和黄尊素假谦虚,正色道:“黄老爷,姚奶奶与我说过,老爷也以为,女子中多有聪慧者,开眼看清大千世界并不稀奇。俗话说,南船北马,我带着侄儿从福建过来,走的都是水路,看多了也就触类旁通,故而生发了这般念头。”

黄尊素道:“敢想未必能做,郑姑娘,你是如何说动庄知府的?”

“因为我先说动了刘公公。”

……

“啊对,韩府那丫头确实有点能耐,说动了织造局的刘时敏。刘公公也觉得,苏松杭嘉湖一带的生丝锦缎,若要贩给洋商,直接从松江出港,岂不是更便利。”

回程的马车中,灌饱了热姜汤的庄知府,胖脸红彤彤,语调轻松地向黄尊素证实,郑海珠没有吹牛。

“黄老弟,不然你以为,我们松江府,如何能从杭州府请来那些通渠治水的老法师?说来也巧,你还记得孙隆这个人吧?就是刘时敏往前两任的织造局提督太监。孙隆在苏州太酷烈,激起织工与商户的民变,若不是跑得快,他就被打死在苏州喽。没想到这个孙公公,跑到杭州,摇身一变成了菩萨,从圣上那里讨来了银子,疏浚了西湖和钱塘江,给杭州府养出一帮治水的能工巧匠。现下刘时敏兼领着杭州织造局,就把那些人提调到我们松江来挖江。”

庄知府说完,细观黄尊素的反应,见他皱着眉头若有所思,一时陷入沉默。

庄知府老于宦场,自然知道眼前这个过于刚直的下属,心中芥蒂为何物。

“老黄,”庄知府拍拍黄尊素的肩膀,语气谆谆道,“老夫从前在京师,和刘公公也打过几次交道,没存下什么恶感。他是内官,圣上派他来东南管织造局,你难道指望他和言官御史们一样,对圣上说,宁可挨廷杖,也不来收绸子收布?你们这些清流要和太监为敌,也得看看对方是不是敌。老夫实话与你讲,松江府近海的私贩,可比老夫的老家福建厉害得多,还不都是因为海禁?若干脆像漳州月港那样开关,哪还有那么多破事。老夫呀,巴不得有刘公公这样口含天宪的中贵人,去和皇上捅破这层窗户纸。”

第十四章 我只劫这位郑姑娘第309章 单刀破枪(今日第二更)第九章 穿越后第一次杀人第101章 蚕神的惩戒(下)146章 就这么办第385章 工作放松两不误第355章 我有个条件第三十八章 论案,论画256章 因材施教第二十章 水下秘密183章 又见故人第一章 求救的少年第336章 和杜松谈条件269章 这样的是非精还不赶出宫去196章 穿越神器(下)第416章 谍探之道与为官之道第413章 钓你们的谍探178章 明荷海战(九)248 王公公把事儿给定了第五十一章 我帮你130章 吸铁石123章 北上228章 王府赘婿(下)第305章 出塞(下)155章 抚顺保卫战(三)250章 我要张名世265章第四十八章 尼姑杀人了第八章 竟是君子第377章 你们礼部干的好事第九十八章 燃烧的花车(上)第330章 面见林丹汗第407章 客印月的决定245章 左光斗请夫人去第四十章 教妻,行山141 凄惨身世第九十九章 燃烧的花车(下)第370章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288章 拷打(下)230章第359章 何为帝师本分第336章 和杜松谈条件218章 映在窗棂上的人影第402章 不告诉你第358章 有贝是为贤288章 拷打(下)272章 寻仇286章 拷打(上)第406章 这姑娘,咱们见过第408章第415章 敌后战场第399章 朱由检的演技第五十五章 何以为报第344章 后会有期148章 赫图阿拉(中)156章 抚顺保卫战(四)第109章 招人147章 赫图阿拉(上)283章 船主竟是我自己276章 借钱与继续盯梢第八十九章 要红茶不要绿茶(上)158章 抚顺保卫战(六)278章 他们总不是要开镖局吧第三十七章 黄妻姚氏237章 想将妻女托付于你第417章 让马将军,做藩王岳父第374章 我养你,给你写曲子的自由第441章 去洛阳第299章 重新洗牌为将来(下)192章 争田208章 见面(下)第五十二章 听讼(上)第362章 王府乐舞生第115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186章 万历朝的最后一年第344章 后会有期268章 郑师傅,请与我一道收拾她(下)第418章221章 第七卷完148章 赫图阿拉(中)217章第336章 和杜松谈条件第四十八章 尼姑杀人了第357章 与何士晋的饭局第二十章 水下秘密191章 大明女律师230章第114章 不要轻易定义别人是懦夫第324章 恢复大宁镇(上)238章第406章 这姑娘,咱们见过第397章 建奴也有奏凯时第405章 山间雅庐288章 拷打(下)第106章 鼓劲260章第385章 工作放松两不误第十章 复仇的少主240章 诏狱往事(上)187章 北地来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