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邵县

朱厚煌握着长剑的手缓缓的松了起来,说道:“既然如此,邵族的事情,就请王大人去办吧,孤现在任命王大人为邵县县令,以邵族为根基收拢土人,建立邵县,不过孤提前给你说说话,邵县体制绝对要与雍国体制相吻合,如果最后邵县已经和现在一样,就不要怪孤不讲情面了。”

王源和说道:“殿下,既然立了体制,就应该任命县令乃长史之权。”

“孤明白。”朱厚煌笑得越发冷了起来,王源和说得没有错,朱厚煌没有朱元璋那么旺盛的精力,也没有朱元璋行政处理能力,让他将所有庶务管理的仅仅有条,他实在是做不到。而且日理万机,说的好听,但是真正经过,才知道是怎么样子的,你可以参照一年三百六十天,全年无休,并且工作在十二小时之上。就知道了。

现在的东雍虽然小一点,处理的事务不多,但是朱厚煌力行开扩,很多事情都开了一个头,需要人跟进。

朱厚煌这才决定确立相权。分担政务。除却军队之外的所有事务,朱厚煌都要通过雍王长史下命令,这是朱厚煌自己确定的规矩。

不过,规矩是一回事情,但是现实是另一回事。

现在不过三县,不即便加上邵县一起,不过是四县之地而已。都是朱厚煌开创局面,纵然是杨慎也不过是后来来的。朱厚煌的权威根本无可动摇。

朱厚煌说道:“孤回去之后,会与杨师商议的。”

朱厚煌再也没有在这里待下去的心情,返回了大员。

王源和也没有多待,朱厚煌回去不久,王源和就被杨慎召回去了。

杨慎一见王源和就说道:“思水,你何必与雍王殿下硬顶啊?”

王源和字思水,自视甚高,只不过科场不顺,屡试不第,这才听了杨慎的劝告,来到东雍了。杨慎对王源和也不错,刚刚来到这里就给王源和预定了一个县令之位。一个县令在大明自然算不得什么。但是雍国只有三个县而已,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杨慎本身没有在雍国待很长时间的打算,等风声过去之后,杨慎还是要回到北京的。那时候接任雍国长史之位的,很可能就是现在这三个县令之人,王源和,王鹤年。两人之一。

王源和说道:“用修,雍王行事不行正道,重用武夫,轻视士大夫。我又岂能忍受?再者是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雍国好,我又何惧之。”

杨慎自然知道,雍国的体制之中,文臣的地位远远在武将之下,不用看别的,就看朱厚煌指定兵制就可以了,看朱厚煌的兵制,今后雍国每一个成年壮丁,都可能要去军营之中服役一两年,军人的影响力,自然是水涨船高。此消彼长,可不就是重视武夫,轻视士大夫吗?而且雍国的学制,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型,但是以王源和的眼力,自然能看得出来,与四书五经从来不是一个路子的。

杨慎也不好相劝,他在雍国从来没想想长久留下来的,故而也没有硬顶着朱厚煌的意思。但并不以为杨慎对朱厚煌多满意,那就错了。只是朱厚煌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要看朱厚煌客客气气的称自己为师傅,称他为雍王相。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决策权,一直在朱厚煌手里面,杨慎所有的只有行政权力,处理庶务而已。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打杂的而已。

“那你准备怎么办?”杨慎说道。“辞官吗?”

王源和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话,说实话,辞官他舍不得。

王源和虽然对朱厚煌的政策一百个看不上,但是对雍国的前程还是可以肯定的,他与杨慎关系亲密,对雍国的财政了如指掌。

知道以雍国的财力将东雍开辟出来,搓搓有余。

以王源和现在在雍国的地位,将来水涨船高。有位极人臣的一天,虽然即便那时候的东雍也比不上大明,但是毕竟是一国啊,而且他回去能做什么,再次参加科举,恐怕失利的可能性多一点,但凡他对科举充满信心,他就不会来这里了。

王源和说道:“不就是邵县县令吗?不就是一些土人而已,看我不将他们弄得服服帖帖。”

杨慎说道:“你真要去,我也不劝你了,放心,你的县尉,县丞,我都给准备好,还会从澎湖抽调一些小吏,来充实你的县衙。经费上,也能给你几千两银子,剩下的你只有自己来了。”

王源和哈哈大小,说道:“有这些东西就足够了。”

杨慎这一点倒是相信王源和。

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作为天才的杨慎,身边的人。自然也不是弱鸡。如果真是弱鸡,杨慎也不会将王源和千里迢迢的叫过来的。

“思水,听我一句劝,即便是你想劝谏,也是要讲究方法,雍王这个人我还是知道的,他不是不讲道理的。”杨慎说道。

王源和也叹息一声,说道:“其实,我不怕雍王不讲道理,前日之事,也是我试探雍王心胸。雍王虽然年轻气盛,但是还是知道轻重缓急。只是我不怕他不讲道理,而怕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杨慎默然。

“道不同不相为谋。”

杨慎与王源和这边说话的时候,朱厚煌也在沉思。

对于文官集团的态度,朱厚煌并没有深刻的感受。他毕竟不是正对文官集团压力的那一个人。而此刻朱厚煌与王源和的冲突,让朱厚煌感受到了压力。

的确现在正是开拓事情,文官根本不成体系,在朱厚煌的体系之中,文官根本就是办事员而已。但是今天这位办事员,却越过了他的上级,直接干预朱厚煌私事。

虽然朱厚煌承认,即便是君主立宪制,王室事务,也不仅仅是王室本身的事务。甚至与邵氏联姻,也不能说错误决策。

但是王源和这样做,让朱厚煌强烈的感受到一股被冒犯的感觉。

一想起大明末年那些文臣的丑态,朱厚煌心中警钟长鸣。他并不是不能接受劝谏,但是这些文臣用强烈道德观念来约束皇帝,自己却是另一回事,好像是道德观念能给治理国家,使得天下太平。

当然如果朱厚煌将这一句话,说给文官听,文官当然说是,以仁治天下吗?仁者无敌吗?口喊口号,不做半点实事。

朱厚煌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观念的。

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现在雍国的文官体系还小,没有多大的能量。如果将来雍国扩大了,那该怎么办,如果将来雍国上上下下都是这样的官员。”朱厚煌一想到这里,就有一股不寒而栗的感觉。

朱厚煌不是没有预防的,雍国体制之中,武官的分量可比大明武官的分量强太多了。但是朱厚煌还觉得不安心,心中暗道:“我一定要马上建立武学,并自认山长,向蒋委员长学习,建立起王室对军队的绝对统治。而且,也要加大府学的投入,改造府学学生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人才梯队。”

“只是怎么样改造他们的思想啊?”朱厚煌心中茫然。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将别人的钱包放进自己的口袋里面,将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脑袋里面。

朱厚煌面对最大难题,就是不知道该灌输学生们什么样的思想。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想都不要想,会水土不服的。

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军?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进马六甲第四章 豹房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许蓝与许松第七百五十七章 应对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云海关下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吴太后的命令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战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战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龙会战十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战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张翰的先发制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战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郑绥东征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处理第四十一章 单于夜遁逃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龙城破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群岛结束战斗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来使第一百零五章 太医令第十九章 经纬【2】第六百零二章 升龙围城战七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八百七十七章 胜负手十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对马岛之战四第八百七十五章 胜负手十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对马岛之战三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仪之死第六百四十二章 东雍与大明三第七百九十一章 亚齐的覆灭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龙会战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龙会战十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绽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与财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战余波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临安庆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战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势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战八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章 余波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树镇之战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诚第五百三十八章 麦哲伦的遭遇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零八章 暹罗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东雍之战九第四百一十八章 麦哲伦东雍游记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烧赣江四第一百章 伤寒第八百八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三十二章 应州之战之达延汗第一百六十六章 扫平矿区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后?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九第一百零五章 太医令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八百八十四章 胜负手十九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响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宁王之乱之安庆第六百七十六章 对马岛之战六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铁忠骨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战升龙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麦哲伦顾问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决心与准备第四十一章 单于夜遁逃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禄情况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禄六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军计划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三十章 安庆攻防战五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二章 比剑第八百零三章 奴隶贸易第三百七十六章 夺升龙第三百四十五章 双城战记第三百五十一章 杂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云动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桥之战十一第四百零六章 科学是什么?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战四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龙会战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