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从

就在朱厚煌对安庆城的安危放下心来的时候,另一方面正是愁云惨淡,找不到出路。

卢孔章说道:“主公,臣已经得到消息,正德已经进了南京城中。”

宁王的脸色死一样的惨白,说道:“真的吗?”

“千真万确。”卢孔章说道。卢孔章作为宁王情报方面的负责人,可以说从来没有出过错,宁王也从来不会多嘴问一句,真的吗?

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之中,卢孔章感受到宁王的意志在动摇。

卢孔章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暗道:“我是不是该找一条后路了。”他随即将这个念头甩到一边去。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宁王呆滞了一会儿,说道:“诸位可有良策教孤?”他眼睛看向四周,从李士实,刘养正到他们下面的每一个人。

李士实心中叹息,他对这些的确不趁手,如果问的上朝堂上面的事情,他还能插上嘴。但战场上的事情,李士实却一个字也说不来。

“殿下,亡羊补牢,于时为晚。天下之重,在于南北两京,下南京。则鹿死谁手,尚为可知,如果牵连于边角之地,恐怕正德四面合围之时,就是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的时候。”

刘养正大声说道。他说的想到不客气。

宁王说道:“大军能攻下南京吗?”

安庆城就成为他们的拦路虎,更不要说南京城了,南京城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用心经营的老巢,可以说是天下最为坚固的城池之一,除却北京几乎是无与伦比。

他们连安庆都攻不下来,没更不要说南京了。

“殿下,正德是孤身如南京的,他身边没有大军,南京的京营早就已经衰败不堪了,不能驱使了。我们只要在京营来到南京之前,攻克南京。活捉正德,就能一举定鼎天下。这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你这是孤注一掷。”李士实忍不住的说道。

“的确是孤注一掷。天下大事,成王败寇,胜生败死。从来没有中间的路线。”刘养正说道:“如果是死,我宁愿死在南京城下。”

宁王一时间心中一动,随机又觉得实在是太冒险了,犹犹豫豫不能断绝。忽然有人说道:“殿下,臣有一策。”

宁王一看,是卢孔章,问道:“卢先生有什么高见?”

“殿下,”卢孔章说道。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从主公改口成了殿下,他继续说道:“正德在南京人生地不熟,护卫稀少,如同白龙鱼服,殿下何不以一刺客杀之。”

“好。”宁王几乎要跳了出来,大声称赞。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正德无子,这是正德先天的缺点。

子嗣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个皇帝没有子嗣,自然代表他的地位不会太稳固,官员的人心不稳。所以只要正德一死,原本倾向于正德的官员,都会重新选择自己的立场。

其实,这本身就是宁王的计划。

在宁王的计划之中,他就想弄死正德,然后以旁支入继大统。所以他收买正德的近臣,为的就是,正德死后,能占据先手。

真刀真枪的造反,在宁王看来根本就是迫不得已。这也使得李士实的地位在刘养正的地位之上。

此刻杀了正德,在宁王的心中,是让一切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之上。所以宁王对这个注意赞赏非常。

刘养正在心中不由的暗暗嘀咕道:“今时不同往日,即便正德驾崩,恐怕继位之人,也绝对不会是殿下。只是希望能打乱朝廷的阵脚。让我有攻克南京的机会。”他随即又想道:“正德绝对不会是那么好杀的。即便正德身边的人比较少,但是毕竟是皇帝。即便身边的人再怎么少,该有的护卫也是会有的,而且南京不管怎么说也是大明辖地,虽然江南世家大族与北京与离心趋势,但是趋势只是趋势。他们也不想大明有一位在南京遇刺身亡的皇帝。”

而且争夺天下的大事,居然寄希望于一次行刺的成败,岂不是太可笑了吗?

刘养正低下头,眼睛之中,闪过一丝失望之意。他说道:“殿下,行刺之事,自然有卢先生安排。我军是不是绕过安庆向南京进军。”

“不成。”宁王摇头说道:“江西是我根本之地,安庆大江之上,如鲠在喉,不能不除,等南京得手之后,安庆自然不会坚守。”

刘养正说道:“殿下,可以将右军留下来,建立长围,将安庆城团团围住,安庆城中兵少,守有余而攻不足,只要围住安庆,等得打下南京之后,一纸文书,就能安庆投降。否则即便是正德死于南京,无大军在外,恐怕朝廷会另立新君。正德死于南京,而我大军在外,定然能让南京屈服。”

宁王有些犹豫,在自己的后路上留下南京这样一个隐患,让他有些不能决断。

李士实见状,忽然说道:“殿下,卢先生安排行刺正德,也需要一些时间,何不三军先建立好长围。三军一并动手,不过数日就能围住安庆,到时候,再言东进不迟。”

宁王顿时觉得李士实说得正对他的心思,说道:“好,就如李先生所请。”

论运筹帷幄,李士实不如刘养正,但是论如何揣摩宁王的心思,十个刘养正都不如李士实。

就在宁王这边定下大计之后。安庆城中,朱厚煌也有时间与许泰坐下来说话了。

朱厚煌急不可耐的问道:“南京情况如何?”朱厚煌坐困孤城之中。最想知道的就是后方援军的消息,但是宁王手下的卢孔章却不是一个不容小看的角色。他将安庆城内外消息封堵的严严实实的。

让内外断绝,朱厚煌一点也得不到后方的消息。后方也不知道安庆城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所以许泰才被正德匆匆忙忙的派了过来。

许泰将南京的消息一一告诉朱厚煌。

许泰在南京这一段时间,也不是什么也不干的。他将南京的营兵全部召集在一起。并且整理一番,得到壮丁数万。

这是从军营之中挑选出来的人,只能说是壮丁了。

无他,如同京营站役问题一样,南京城里面的士卒,也都被达官权贵给瓜分完了。此刻许泰挑选出来这些人,也只能将这些人当初壮丁,而不是士卒。

朱厚煌才不想了解这么问题,他关注的只有一个问题,说道:“援军什么时候到?”

许泰心中暗暗一紧,因为他下面说的话,定然不被这位雍王殿下所喜,但是想了想还是要说道:“从京师到安庆,何止千里,即便是乘船到安庆,京营将士都是北人,不熟悉水性,坐船日久,定然会有疫病,臣以为安庆城在殿下手中固若金汤,可以让京营在南京修整数日,再赴安庆,如何?”

朱厚煌心中先是一怒,紧接着他将这股怒气压制下去了,无他,眼前之人,不要看他在自己身前陪着小心。但是实际上的权力,朱厚煌远远不及他这位皇帝近臣。他这样做,是给自己面子。 ωwш★Tтkā n★C 〇

朱厚煌非常清楚这一点,他根本不能将这位怎么样。因为他的后面是正德皇帝。

他静下心来,平心而论。许泰的观点他能接受。

也许这个时代儒生,会说是立国之道在人心,不在武力。但是在朱厚煌却认为这太扯了,任何国家机构都是一个暴力机构,没有暴力,绝对不能自保的。所以朱厚煌认为,大明的根基在于九边之兵,与京营之兵。

第五十四章 大明将亡于藩王?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八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东雍?第八百六十四章 杨一清的困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台湾海战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东雍之战十一第三百零九章 与敌同行第一百三十章 邵县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战事五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会议第七百三十章 杨廷和之死四第六百零一章 升龙围城战六第二百九十三章 视察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乱之加剧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二百五十章 锁城法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九百章 影响第三百二十五章 吴太后的命令第五百六十八章 张璁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庆攻防战完第八百三十二章 东雍之战六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贸易现状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袭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战升龙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对马岛之战七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八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军制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计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龙城下四第三百零五章 暹罗第五百六十一章东雍近况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归来的舰队第二百七十二章 争功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云动二第五十八章 东雍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十六章 杨慎相助第二百一十一章 铁炮是怎么样炼成的第八百八十八章 宁波城下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后第七百零九章 后宫琐事三第五十三章 台湾计划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盗会盟二第三章 侍卫第四百五十三章 犹如此案第五百九十章 浮桥之战九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袭二第七十七章 李良钦【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杂事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关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军第八百零三章 奴隶贸易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三十三章 经年之后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长崎第二百八十三章 东雍渔业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关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仪之死第八百八十四章 胜负手十九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战四第八百六十一章 宁波在望第八百八十一章 胜负手十六第八百七十五章 胜负手十第六百三十一章 经年之后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外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锅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九百零七章 兵临城下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百一十七章 临时和议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龙之变六第八百六十五章 会稽山之战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外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庆攻防战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宝座的诱惑第三百三十八章 争贡之争第三百四十三章 郑绥东征第四百七十六章 厦门湾之战尾声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扫平矿区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阳明的遗产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战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决心与准备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桥之战十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八第二百五十章 锁城法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六百零七章 升龙围城战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国兵制第四百七十六章 厦门湾之战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