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

“肃宗死后,兄讳濬即位。就是威穆穆。”说到这里,范嘉谟语气之中,有一丝蔑视。好像对这一位,威穆皇帝,着实看不起。

“威穆皇帝好酒色,行暴-政,残害宗亲,使得许多宗室有反意。不过威穆皇帝还是有识人之名,他提拔了武川伯,并升到了天武卫都指挥使。武川伯忠心耿耿,只是威穆皇帝,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范嘉谟继续说道:“简修公黎晭因为反对威穆皇帝,囚禁在狱中,居然死灰复燃,后与其它大臣一起举兵弑君。简国公黎晭,就是谊威皇帝。”

也许是威穆皇帝是他上司武川伯的恩主,所以他嘴里面还有几分客气。但是轮到谊威皇帝,语气就更不屑了。

“谊威皇帝即位后又发生数次内乱,其喜爱大兴土木,使得民众困苦,士卒疲劳。就在正德十三年,陈皓造反,大臣郑维?趁机弑帝。郑惟?立黎光治为帝,但不久黎光治就被郑惟?的哥哥郑惟岱劫持到了西都,亦弑之。而安和侯阮弘裕得知谊威皇帝被弑,举兵攻打并劫掠了东都升龙,拥立当今为帝,迁到了西都。大臣黎广度不服,投奔了陈皓的叛军。陈皓叛军则趁机占据了东都。当今避乱西都之后,就失去了对四方的控制,功臣相互攻击者有之,与叛逆苟合者有之,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范嘉谟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

朱厚煌与王阳明对视一眼,他们同时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时代,就是东汉末年,看来安南现任皇帝是汉献帝第二。

“时当今尚年幼,各地将领拥兵自重,互相攻伐。铁山伯陈真发兵驱逐了阮弘裕,控制了升龙。铁山伯以当今的名义,令阮公度率步兵、武川伯率水兵追击,阮弘裕逃到了淳祐。武川伯本欲率军进攻,念及旧谊,才放过他一马。”

“铁山伯有平叛大功之后,日益骄横,连武川伯不等不联姻以自保。当今在宫中不能自安,遂从外戚之意,于宫中杀铁山伯,从此天下大乱。铁山伯固然骄横,但是还是有功有国家,在宫中以私刑杀之,另天下大将,何以信服。”

“故而铁山伯旧部黄维岳、阮敬、阮盎等发动叛乱,劫掠升龙;当今逃到了嘉林菩提津避难,下令阮弘裕率军勤王,但阮弘裕按兵不动。此时,当今才想到了武川伯,派遣恭俭侯何文正、桧溪伯黎大堵前往海阳,邀请武川伯出山,并委之以兵权,拯救天下苍生,按武川伯本意,不愿意与旧人兵戎相见,然皇命在此,不得不为之。武川伯迎当今于菩提津。率水军驻扎珥河,派人诏谕阮盎等人投降,阮盎回书要求诛杀首祸者。武川伯从之,然其依旧冥顽不灵。”

一旦说起武川伯的旧事,范嘉谟的语气就高昂起来,一副武川伯不出,乃苍生何的样子。

朱厚煌只是听了一耳朵而已,对于关于武川伯的事情,都是信一半而已。

“武川伯认为菩提津离陈真余党的势力范围太近,将当今迎到了宝洲。武川伯又派遣使者说动阮弘裕前来助阵。阮弘裕领清化兵、武川伯领山南兵,攻打阮盎、阮敬于山西,阮弘裕惨败,自认为不能得胜,擅自先回到了清化,只留武川伯军与阮盎等人相持。幸武川伯天授英明这才,维持战线。去年,战局开始得到转机。武川伯先在菩提津大破郑绥的兵马,郑绥退往安朗;不久武川伯又在慈廉掘开堤坝大破郑绥军,擒获魏家杀之。以此功绩,莫登庸被封为明郡公。黄惟岳、阮盎、阮敬等尽降武川伯,武川伯名震天下,被誉为安南第一将。”

说到这里,范嘉谟语气又是一变,说道:“功高震主,武川伯如此大功,却被小人中伤,只能在升龙避居,不得干预政事,而外戚郑氏依旧步步紧逼,简直不将武川伯逼死不罢休。”

范嘉谟的目光死死的盯着王阳明说道:“先生以为如何?”

这是明晃晃的试探,试探王阳明对武川伯的观感如何。朱厚煌有脚趾头都能猜到他的用意,他用眼睛的余光看向王阳明。

王阳明有一丝为难,他绝对不能说出半个字的赞成。虚与委蛇也不行。因为王阳明是立志做圣人的人,他绝对不会给自己留下污点,说赞成的话,也不符合王阳明的本心。

王阳明喝了一口茶说道:“我为雍王使者,不是天子使者。”

范嘉谟见到他这个态度,也微微放下心了,避而不谈,也算是一种态度。

“贵国久经战乱,不知道需不需要兵器?”一个声音忽然说道。

范嘉谟看向说话的人,说话的人就是朱厚煌,范嘉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王阳明说道:“这位是?”

王阳明与范嘉谟说话的时候,朱厚煌在后面侍立,按理说什么没有说话的资格的。只是朱厚煌一来怕王阳明与武川伯一方闹得太僵,二来也想多赚些钱,他想起了他在北港的铁作。而且只要有需要,大不了他从大明弄出来一大批就行了。

前提是只要能赚钱。

现在的朱厚煌早已钻进了钱眼之中。

“这位是我的弟子,只是被家中宠坏了,我也管不了。”王阳明淡淡的说道,露出一种无奈的眼神。

范嘉谟缓缓的咀嚼王阳明这一句话,暗道:“莫非这位是大明的势家子弟?”

很多人都用自己的经验来推断别人的情况,比如在安南国内,世家大族的力量还是相当强大的,不然你看,安南历史上,也就是几个大姓之间的争执而已。范嘉谟也觉得大明国内也是这个样子。而且朱厚煌一开口就是兵器生意,凡是涉及到兵器交易,背后的人都是一方大佬。更促使他向这边想了。

想到这里范嘉谟的语气多了几分客气,说道:“这位公子,不知道公子能够提供什么样式的兵器,还有能提供多少武器?”

其实范嘉谟的猜测也不能算错,朱厚煌也没有听出来他口中的客气,因为朱厚煌已经习惯别人这样对自己了。

朱厚煌说道:“各种样式都有,数量是多多益善。”

范嘉谟倒吸一口气,说道:“兹事体大,需要报之武川伯,几日之后,是武川伯的寿宴,还请公子赏光。”

朱厚煌说道:“一定。”

也不知道范嘉谟已经把话说完了,还是被朱厚煌带来的消息给吓到了,说完之后,立即起身告辞了。

在范嘉谟走之后,王阳明问道:“殿下,你这样做将来非议不少。”

非议当然不少了,不管怎么说,武川伯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而且现任安南国主,或者,安南国主的外戚一方,也不是吃素的,看铁山伯陈真之死,就能看出来,不是谁都有能力将大臣杀死在宫中,毕竟下一个这样做的人是康熙。

这位安南国主能杀铁山伯,估计也容不下现在这个武川伯。即便是武川伯莫登庸真是忠心耿耿,恐怕也逃不过安南国主一刀,双方早晚要闹翻的,这一点王阳明来之前就知道。

而朱厚煌卖兵器给武川伯,在国内的儒生知道了,定然是骂声一片,到时候朱厚煌本来不好的名声,一定会更加狼藉了。

朱厚煌说道:“反正孤的名声就这样了,再坏点也无所谓了。只有江西来的移民能不受饥寒就是万幸了。”

第十七章 练兵2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遗书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战第三百一十九章 苏禄七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乱之加剧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战事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麦哲伦的遭遇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诚第二百六十章 万锐之死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杨廷和的安排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战事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东雍渔业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鲜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六百五十章 倭乱之谢氏灭门案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一十七章 宁王之乱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声寒的上位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庆攻防战七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响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东雍渔业第四百三十六章 决裂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六十二章 两万两第六百八十四章 关门海峡之战三第二十五章 历法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铁忠骨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云动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陆之间的交锋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第八百七十一章 胜负手六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亚伯奎的行动方案第八百六十九章 胜负手四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线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锅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龙之变七第六百七十五章 对马岛之战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陆完的计划第五百六十四章 东雍近况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乱之加剧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张璁第一百零九章 许小妹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八百八十六章 胜负手完第八百二十八章 东雍之战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第六百零七章 升龙围城战十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庆攻防战十九第八百二十八章 东雍之战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战八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烟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一百四十章 金铃铛第七百九十六章 对淡目国的作战准备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声第二百二十三章 宁王之乱之圣旨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亚齐的兴起第七百五十二章 亚齐的兴起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归四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会议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八百七十四章 胜负手九第三百一十九章 苏禄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烧赣江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盗会盟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三百九十章 升龙会战四第一百五十章 和议第六百零三章 升龙围城战八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群岛之战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鲜倭乱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一章 元宵宴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战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战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惧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八百七十六章 胜负手十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东雍渔业第二百二十二章 宁王之乱之黄石叽之战二第五十六章 杨慎相助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与财富第二十二章 练兵【3】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龙会战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五十章 接战九第八百三十五章 东雍之战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