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东雍与大明二

这些话语,从京师回来,朱厚煌不知道在心中憋了多久了,是连妻子与母亲都不能告诉的话。此刻统统说了出来。

王阳明说道:“臣知道,但是如今天下大势,绝不允许殿下有此等想法。”

朱厚煌也是知道的,但是却心中不忿,说道:“为何?孤可有精兵十余万,难道不能直入天津,问罪京师吗?”

王阳明说道:“殿下,嘉靖登基以来,恶行未显,根基稳固。天下臣服,殿下想以一举之力,靖难功成,必须直视大明与东雍的差距,殿下说有精兵数十万?殿下如果与大明反目,安南之兵不可用,且不说广西是否有大兵南下,即便是没有,殿下在安南人心不附,安南民心在黎氏。一旦殿下将安南的士卒抽走,臣认为安南将不复为殿下所有。”

“至于东雍,虽然有百万之众,但倾 东雍之力,不过胜兵十万,就已经倾尽府库,与殿下之恩德了。如今,京师稍稍有所动作,禁海而已,东雍已经惶恐不安,臣以为当消息传出之后,东雍纸钞只会下跌,至于跌上几成,臣还猜不到。”

朱厚煌一想到东雍纸钞,忽然觉得坐立不安。

的确本来大明禁海令的日益严厉,已经让很多人惶恐了,大明纸钞这一段时间一直走下行。许松按照朱厚煌的意思,一直维持纸钞的币值,这才没有跌的太很。不过,海禁令进一步的加强,东雍的财政再次陷入危机之中了。

当然了,经过,朱厚煌数年经营。

东雍已经今非昔比了,不再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必须想尽办法弄钱的小国了。

现在只是财政收紧而已,迁都的步骤,也要缓下来。

“而且天津现在的情况,臣不认为殿下不知道。”

天下之间,谁也不傻子。

当初朱厚煌从天津离开了北京,你以为杨廷和等人不会仿佛这一手,大沽炮台,提前成为了北方要塞。

大明铸炮技术与东雍相差无比,连佛郎机火炮的图纸也有,还是朱厚煌献给正德。双方的火炮并每代差。东雍的北港炮厂虽然不错,但是在正德时期的京师炮厂也不错,不过炸膛率比较高而已。不过,拿来用还是足够的。而且朱厚煌铸炮是要往船上装,还注重一下重量。但是京师炮厂是往炮台上装,对重量上就不用控制了,更加丧心病狂多了。

朱厚煌看到大沽炮台的情况,也觉得他手中的舰队,没有与这个炮台硬怼的实力。

“而且,殿下即便是攻克大沽炮台又怎么样啊?天下之争,兵锋虽重,但是天下民心也是很重要,殿下在东雍的种种,天下士子谁不知道,但凡是读圣贤书的人,都不愿意殿下成为大明皇帝,你以为杨廷和政变,仅仅是杨廷和自己的意思吗?简直是大错特错,以臣之见,杨廷和也是顺势而为。”

“不解决这个问题,殿下占领北京之时,就是大明内战之时,除非殿下的兵锋之胜,能横压天下,殿下您能吗?”

当然是不能了。朱厚煌有自知之明,即便各地附从兵,朱厚煌最多能出兵十万,再多就根本无法维持。但是大明是十万士卒能征服的国度吗?而且这十万士卒精兵不过一万而已。

什么?你说火器很厉害,大明火器绝对不差,不过是用火器的人并不大行而已。但是不能一战而定,事情的变数就太多了。

这都是朱厚煌的顾虑。朱厚煌想要的如他的老祖宗成祖一样,干脆利落的靖难,而不是一场数十年天下大乱的开始。

“弟子请师傅指点迷津?”朱厚煌诚心向王阳明下拜。

王阳明心中不胜唏嘘,其实并不想这样,但是他不得不这样做,他害怕,他如果不跟朱厚煌挑明了,朱厚煌会按捺不住,背着他就起兵。特别是这一年以来,朱厚煌一直在整兵经武,从水师,还有雍军都在做,朱厚煌大半时间都在军中,这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暗示了。

王阳明将朱厚煌搀扶起来,对朱厚煌说道:“殿下当初做的不就是很好吗?”

朱厚煌有些迷惑的说道:“王师指?”

王阳明说道:“殿下出京之后,如何被先帝刮目相看,从而一定要将皇位传给殿下。”

朱厚煌说道:“是因为,孤与皇兄,志同道合。”

“对,”王阳明说道:“先帝一心想要开疆扩土,只是疏于内政,才无法实现,殿下所做的,正是先帝所愿的,所以先帝一心要你继承皇位,至死都没有反悔。”

朱厚煌眼圈不由的红了。

朱厚煌一心想夺回这一切,正德是一个主要原因。

正德对朱厚煌的认同,这种感觉让朱厚煌非常之感动。

古人有一词,叫做知遇之恩。可以以死相报的知遇之恩。现代人可能没有这种感觉。但是朱厚煌现在却有这种感觉,他知道,大明除却正德之外任何一个皇帝,大抵都不会允许东雍发展成这个规模,或许太祖可以。但是太祖之后,都不会了。

即便是成祖也未必愿意南洋上有一个强势藩国。

也只有正德,无视文臣的正德,才有能力这样做,才敢这样做。

朱厚煌对正德有感激之心,纵然正德不是完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正德对得起朱厚煌。

而正德是什么下场?

不仅仅是正德,连弘治皇帝都断绝香火。

是的,朱厚煌是现代人的思想,并不太在乎死后之事,什么香火什么的,都是无稽之谈,但是问题是,天下人都信啊。

死人是没有感觉的,但是活的人有。

嘉靖一心想推翻成例,尊弘治为皇伯父,尊自己的生父为父,是,在嘉靖的心中,这是天经地义,但是放在朱厚煌心中却满心不是滋味。嘉靖不可能能别人继承弘治,正德一脉,因为这一脉嫡系,天然有皇帝的继承权。嘉靖如果为正德立嗣,那么他的皇位合法权,就不足了。

他一边得了正德的好处,又连身后香火都不愿意给正德留下,未免太过分了。

很多时候,对错只是立场问题。

王阳明说道:“殿下以为当今是什么样的人?”

朱厚煌心中暗道:“什么样的人?”他想了想历史上的评价,说道:“是一个尚权谋,好道术的人。”

王阳明心中嘀咕,现在的嘉靖还没有表现出来好道术的一面,不过尚权谋却已经显示出来了,最少在朝廷之上,一点点的搬到杨廷和,就看的出来。

王阳明说道:“对,尚权谋之人,必然多疑。殿下以为当今,对你放心吗?”

“当然不放心?”朱厚煌说道。

王阳明说道:“殿下只需好好发展,等雍国独霸南洋的时候,即便是殿下想与大明和平相处下去,当今也不允许了,当时候,大军讨伐东雍,殿下可有能力一战而胜?”

朱厚煌说道:“王师说笑了。如果孤不能使他们有来无回,孤还想什么靖难大事。”

大明武备松驰朱厚煌很了解,最少朱厚煌第一批武器,都是他从沿海卫所之中“买”来的。大明南方卫所堕落成什么样子。别的不说,厦门湾一战,东雍因为财政问题,拖延了好一阵子,才算是将舰队恢复过来了,但是大明沿海卫所,还是那个老样子,根本没有变化,至于下拨的造船经费,都被层层分食的干干净净,但是在兵部账册之上,却明明白白写着。

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游戏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关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七十六章 李良钦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遗书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庆攻防战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仪的野望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烧泉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庆攻防战二十一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华的突围第二百零九章 过节第二百七十一章 争功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六百八十四章 关门海峡之战三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吴行之vs许松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协议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陆之间的交锋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鲜倭乱第三百一十五章 苏禄三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军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来东雍第六百零四章 升龙围城战九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庆攻防战三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三百零九章 与敌同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桥之战终第七百五十二章 亚齐的兴起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五百六十一章东雍近况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零三章 升龙围城战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阳明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战第二百二十四章 宁王之乱之王命旗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势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三十六章 刘师爷奇遇记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锅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龙会战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赏功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群岛之战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亚齐的覆灭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吕宋许家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麦哲伦第六百八十一章 长崎大火第八百四十三章 郑绥第四百一十一章 托梅的宏愿第一百一十四章 杨廷和的安排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八百二十六章 对策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征蛮三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桥之战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战八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群岛之战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长崎第二百七十二章 争功三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一十五章 苏禄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龙会战十一第三十六章 应州之战之桑干河前第八十章 先锋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从第四百零一章 善后二第五章 演武第三百四十五章 双城战记第八十三章 妈祖庙前之约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东雍?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六百八十四章 关门海峡之战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陆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备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华守福宁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群岛之战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国水师出动第一百七十章 夜袭下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二百八十一章 东雍财政危机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盗会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