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朝局变化(下)

由于新任戎政侍郎尚未任命,高务实在兵部的值房就不着急让出来,至少他今天和戚继光与麻承宣多说一会儿话是肯定没问题的。

等他们两人告辞而去,高务实便也去和梁梦龙以及兵部的同僚、僚属们作别。

高务实如今身为大司农,本就是各部都要巴结的对象,他来告别自然得到了热烈回应,纷纷半开玩笑地向他表示,希望将来户部能多关照关照兵部,关照关照他们。

高务实这次不同以往,答应得异常痛快。众人都有些惊奇,因为一般来说大司农在这个问题上都会表现得很矜持,不会轻易答应给某个衙门特殊照顾,却不知道高务实今天这话是随口说说还是真有这般意思。

不过他不会解释,众人也不敢多问,只有梁梦龙捻须微笑,知道高务实的话绝非作伪。高务实历来重视军务,以前自己不管着户部,不好直接插手,现在他既然做了大司农,很多事情自然就要按他自己的意思来展布了。

如今的内阁与朝廷七卿局面又出现了新的变化,高务实作为七卿之一,算是正式进入了朝廷的决策层——以前他也经常参与决策,但那与今日之局面显然不同。

如今的内阁,一共有六位阁臣,按照排序依次是中极殿大学士首辅申时行、建极殿大学士次辅许国、文华殿大学士张学颜、武英殿大学士吴兑、文渊阁大学士王家屏、东阁大学士王锡爵。

王锡爵士林地位虽高,但士林地位毕竟带不进内阁,进了内阁还是得老老实实按照排序来,目前只能代替过去的王家屏吊车尾。

内阁的排序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这样按部就班,只有极个别的时候会出现不同,比如这位阁臣不是初进而是起复,又或者皇帝在诏书中明确指定排位——高拱就被指定过。

指定排序与中旨入阁不是同一码事,后者会被士林鄙夷,而前者不会。盖因为皇帝在指定排序之前,该阁臣也是通过了廷议的,并不会让人质疑他的资格。

王锡爵与朱翊钧的关系显然好不到那一步,不足以让朱翊钧特意为他指定一个位置,因此只好作为群辅之末。

朝廷七卿的变化也不小,如今分别是吏部尚书杨巍、户部尚书高务实、礼部尚书徐学谟、兵部尚书梁梦龙、刑部尚书舒化、工部尚书石星、左都御史沈鲤。

不过,“朝廷七卿”虽然按照习惯是把左都御史摆在最后,但请千万不要误会,这并不是说左都御史的真正地位排在六部尚书之后。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管院,号称总宪、大都宪、亚相,地位非常特殊,但很难明确排序。因为左都御史的职责是监督百官,风纪天下,因此其权威与任职者的个性、风格关系非常大。

总的来说,左都御史如果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那这位总宪大人多半是人见人怕、鬼见鬼愁,地位想不煊赫都难;反之,左都御史倘若是一位好好先生,这位总宪大人虽然肯定到处被人称颂,但实际地位就很堪忧了,甚至搞不好根本没什么存在感。

沈鲤会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左都御史,现在没人能知道,包括高务实在内。

此外,石星转任工部尚书一事也颇有影响。石星这个人出身大名府东明县,单从地域来看似乎天然应该亲近高党或者说现在的实学派。

其实不然,石星早年的座师并非高拱、郭朴一派,而且离开政坛很早,以至于他年轻时口无遮拦,有些新进士的傲气,干了点蠢事,被高拱压制了一波。

事情是这样的:嘉靖三十八年,年仅二十二岁的石星考中进士(前文有述,明代大部分进士都在三十岁左右),成绩还比较靠前,于是进入内阁当值观政,后被授予行人司行人。

隆庆元年十月,石星被擢拔为吏科给事中。穆宗隆庆帝即位后,石星不知道哪根弦搭错了,莫名其妙的上疏切谏,提出了规谏六条,即养圣功、讲圣学、勤视朝、速俞允、广听纳、察谗谮。

本来这种奏疏大可以写得很“格式化”,皇帝看完基本不当回事,但石星不然,他奏疏中的立场就有点问题,像是在把隆庆帝先当做恶人看待了,用词又很冲。

这就坏菜了,隆庆帝本来脾气很好,结果看了之后都勃然大怒,给石星宸断了一个“讪上罪”,处以六十杖刑,贬斥为民。

作为帝师的高拱当时虽非首辅,但按照一般情况来看,他是可以并且通常应该出面维护一下石星的,谁料石星的那奏疏里还带了点隐含的指责,仿佛是说隆庆帝如此不堪,高拱这位帝师当负全责。

高拱本来以为这只是石星搞不清状况,想忍下来,谁料门下弟子一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是徐阶当时操控言路和高拱斗法,石星虽然本来不是徐阶的嫡系,但他作为年轻言官,在众口铄金之下真的以为高拱就是徐阶口中的不识好歹、恩将仇报之辈,于是愤而上疏,明着骂皇帝,实则骂高拱。这一下子就把高拱惹毛了。

高拱的脾气本来就不好,又正值与徐阶斗法的紧要关头,石星这毛头小子自己跳出来做炮灰,高拱可不就干脆成全他得了?于是高拱也就不再顾及石星什么“北榜后进”,更不考虑提携一把,直接了当地在皇帝的降罪圣旨上附署了。

于是石星挨了六十廷杖,当场罢官,贬斥为民。

想想看一位书生在正常情况下挨六十廷杖是什么概念——二十廷杖认真打就足以打死人了,石星挨了六十廷杖,居然只是昏迷过去。

其实这是当时高拱给时任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孟冲打了招呼,让他安排一下,教训一下可以,不要出人命。孟冲是高拱推荐上位的,自然不敢违逆高拱的意思,这件事干得很漂亮。

再说石星本人,他在同乡好友穆文熙的护持下,经过一昼夜的照料总算苏醒过来。

此时石星本以为自己应该是徐阶眼中的可朔之才了,谁知道徐阶那边一点反应都没有,根本就当没这回事。

石星得知消息,当场凉了半截腰,差点气死。不过他那时的确很有脾气,虽然重伤在身,也不肯在京师逗留,与穆文熙两人同舟回归故里。高拱后来自己被徐阶整懵,回乡一年多才回京,回京后以阁臣兼天官,忙得不可开交,也就把石星给忘了,没想起来在徐阶倒台之后给石星平反什么的。

时间到了隆庆六年六月,隆庆驾崩,万历即位。吏部按照习惯提出起用隆庆年间因言获罪的官员,石星名列其中,高拱看了才想起他,不过没有阻拦,因此石星得以官复原职。

同年八月,石星抵京,此时高拱早已气消,反而还“补偿”了石星一下,让他由原官给事中晋升为尚宝司少卿。

万历二年八月,石星因为此时已经磨平了棱角,又知道了徐阶当年与高拱之争的内情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对高党的态度开始出现变化,于是由尚宝司少卿改任大理寺右寺丞,不久又升为大理寺左寺丞。

这当然是高拱的意志体现,因为尚宝司是个清水衙门,但级别还可以,高拱把石星放在尚宝司,一则是从品级上补偿一下,一则也是观察一下石星的态度。如果石星还冥顽不灵、死不悔改,高拱当然也有办法整治。

不过既然石星已经“知错”,高拱当然还是秉承提携后辈的原则,又用了他。

然而,之前的打压对于石星来说或许并不能完全释怀,他此后虽然从整体上偏向实学派,但个别时候也不完全站在实学派一边,尤其是在高拱去世之后。

比如说他在兵部的时候就曾经弹劾过时任辽东巡抚的高务实:当时高务实计杀叶赫二贝勒,石星弹劾他擅起边衅。石星认为叶赫的事情根本没到需要用这种方式杀人的地步,高务实这一杀有“不教而诛”之意。

这道弹劾没起什么鸟用,朱翊钧既没有同意,但也没有直接处理石星,只是把弹章留中了。

这事高务实是知情的,不过他知道朱翊钧当时的意思:石星整体来说干得还不错,只是他当初被打压了一番之后,虽然偶尔还会有些书生意气,但在大政看法上却似乎有些转向“鸽派”,出了名的不喜欢看见“不必要的战争”。

当时兵部全是主战派,朱翊钧认为留着一个主和派多少也能有点警醒作用,于是就没处理这茬,只是把事情和高务实私下说了说,免得高务实不明圣意。

后来高务实自己进了兵部,曾找机会和石星聊起这件事,石星表示他倒也不是一味主和,而是他生怕当时这一仗导致辽东大战,女真各部彻底反了。这里的前提人尽皆知——那年朝廷没钱了,再打大仗会出大问题。

总体来说,高务实觉得石星基本上算是略微倾向实学派的中立官员,但他内心深处对高家人可能仍有些介怀。不算大事,也不能算没事。

如今石星做了工部尚书,会不会对朝局有什么影响,实学派内部也还需要讨论。高务实也好,梁梦龙也罢,对此都不是很吃得准。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如今皇帝的寿宫(万历定陵)正修到紧要关头,石星这位工部尚书肯定马上要加“总督陵工”,在寿宫修建完成并验收之前,他大概没什么工夫插手其他事。

沈鲤、石星的问题暂且打住,接下去还有两位“老七卿”也得关注一下。

之前说过,吏部尚书天官杨巍本身是个中立派,因为与张四维交情非常好,所以一贯表现得就像是个实学派官员一般。

然而这位天官大人的年纪是个问题——他还有两年就到了应该按例致仕的年纪,然而实学派内部目前似乎找不出一个非常适合的吏部尚书人选。

本来,是不会出现这种尴尬事的,因为实学派内部早前的计划是让沈鲤在户部尚书位置上好好干一任,等杨巍致仕之时便正好顶上这个缺。谁知道沈鲤虽然为人正直,但确实不大会理财,在这次开藩禁和西北之乱同时需要大笔银子的时候,他拿不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于是被皇帝给嫌弃了。

要不是照顾实学派的颜面,沈鲤这次能不能“平调”左都御史都有点悬,想要两年后去接任天官,目前看来恐怕也不是很稳妥。

再有最后一个需要关注的对象就是刑部尚书舒化。舒化的问题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他的身体状况实在堪忧,目前已经是小病都能变大病的状态,一次风寒着凉就差点去了,皇帝都担心他会不会说没就没了,目前正在悄然观察谁能接替他——这话是陈矩此前悄悄告知高务实的,但陈矩也不知道皇帝观察的结果,不知道皇帝看中了谁。

刑部本来并非实学派的主阵地,高务实他们倒也不至于非要拿到这个位置,不过这种事嘛……我拿不到没关系,但最好心学派也别拿到。

这是想法总肯定的,所以高务实也不得不考虑一二。

从兵部出来,天色已然晚了,去户部也没有意义,反正今天本就只是交接兵部的权责,不是他这位大司农上任的日子,于是高务实便直接回了昭回靖恭坊。

高务实在昭回靖恭坊的这所宅府数年来多次改名,今天圣旨下来之后,京华以其高效的运作,居然在高务实回来之前就把牌匾换好了。

现在大门口的牌匾已经换成了“尚书高府”四个大字。

字以馆阁体写成,方正而圆融,高务实在门口看得有些疑惑,又仔细看了一眼,才发现是自己的笔迹,不由得一怔。

神出鬼没的高陌忽然迎了出来,见老爷盯着门匾发呆,连忙解释道:“此是老爷真迹,只不过是从老爷的墨宝中由书匠临摹而出,难怪老爷见疑。”

哦,原来如此。高务实点了点头,问道:“府上可有客人?”

高陌苦笑道:“有,老大一帮国公爷、侯爷、伯爷,老奴差点招呼不过来。”

高务实以手扶额,叹道:“这帮人啊……得,我知道他们怕什么,这就去安抚一下。”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bimin”、“御剑飞蓬重楼”、“yuqi”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095章 徐爵背锅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第005章 升官第177章 海军就是砸钱(4更破万)第108章 宁夏告定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47章 夜会刘显(上)第250章 谁是虎,谁是食第078章 太子伴读(下)第025章 河运海运(下)第107章 与众不同(4更破万)第098章 曙光第192章 还剑湖会晤第074章 朱翊钧的烦躁第020章 畅论盐铁(下)第207章 京华田庄(4更破万)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89章 与帝同席第029章 风箱里的老鼠第019章 你敢对咱家无礼第139章 应王莫敦让第123章 俺答封贡(十四)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22章 日讲官上任啦(3更破万)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一)第069章 何为实力(上)第135章 蚁穴第118章 镇暹罗第085章 黄承祖(4更破万)第037章 别院隐富(下)第162章 划分势力范围第010章 新郑高氏(上)第162章 廷争状元第144章 工匠学堂第084章 土司威风第122章 蒙疆风云(八)第113章 高戚之会(四)第070章 逐保倒张(三)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05章 京师大局第049章 殷去郭来(上)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三)第015章 伴读之邀(下)第107章 国士香皂(上)第255章 公主召见第024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第052章 边市秘闻(上)第012章 母子谈商(上)第161章 殿试金榜(上)第050章 四方会谈(下)第190章 去辽阳第141章 没辙了第097章 再会刘显(下)第056章 漠南之战(三)第193章 女真局势第226章 朱翊钧的花样赐婚第141章 激战谅山(上)第045章 务实御下(上)第129章 复杂第242章 神兵天降铁壁关第090章 辽东有缺吗?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31章 御前阁议(下)第081章 高宫保的信第163章 冠绝京华(上)第117章 暹罗反了第274章 大战拉开帷幕第101章 戚帅继光(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39章 怕什么来什么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09章 喜与忧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五)第046章 脱脱愿为钦使驱驰第186章 人口怎么来第016章 图穷匕见第068章 舆论造势(下)第055章 雾里观花(上)第265章 私会白玉楼第015章 刘项各有策(第4更)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51章 弦歌雅意[第4更]第046章 脱脱愿为钦使驱驰第041章 这可如何是好(4更破万)第123章 俺答封贡(八)第096章 冯保倒台(七)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岂无过?第103章 都是钱闹的第024章 政绩量化(下)第143章 圣眷无双[第4更]第106章 臣以为当杀第061章 山中狼兵矫第107章 国士香皂(上)第037章 别院隐富(下)第084章 新任厂督[第4更!]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