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战争账(4更破万)

安南,宁平。

此处是莫朝南部边境上最靠近黎朝的城市,位于平原地带,往年一贯是富庶之地,水稻一年两熟,产出颇丰。

只是这富庶早已是陈年旧事,自从莫黎混战以来,前前后后打了几十年,最焦灼的战场区域便是升龙和清化之间的这方圆两三百里地,虽说打成焦土有些夸张了,但要想保持昔日富庶却显然是痴人说梦。

六万大军齐聚宁平,只需南下百里,便是黎朝核心、安南的西京清化。只是,这一百里却不好去,几十年来,莫朝大军奔着清化而去不知多少次,哪一次拿下了那座城?

莫敦让面色沉沉地看着前方,胯下的矮脚马不急不忙地走着,似乎也不愿意南下一般。

今年不过四十许的莫敦让乃是莫朝如今的中流砥柱,自去年他的三哥谦王莫敬典去世,朝中各派相争,到了年底才渐渐决出胜负来,终于在新年过后定下了由他莫敦让总掌军政的方案。

莫敦让是莫登庸的第七子,不过由于老八死得早,他实际上便是幼子,莫登庸长子莫登瀛继位后,他逐渐掌权,到了莫登瀛死,莫茂洽继位,他已经是总揽政务的辅政王、应王殿下了。

莫登庸诸子之中,最出名的除了长子莫太宗莫登瀛之外,就属莫敦让的三哥莫敬典,不过莫敬典不耐细务,不愿意去管理国政,这才让莫敦让有了今日地位。

只是,莫敬典对军权抓得很紧,一直认为莫朝能够自立,靠的就是军队,因此从来没让莫敦让插手,这也导致了莫敦让在军中没有什么威望。此番他在政治斗争中取胜,拿到军权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威,因此南征势在必行。

为了确保南征顺利,他给自己选定了两名副手,其一是莫朝宗室莫玉麟,他带领右路军屯兵文安,目标是南下攻取芒畔、回春,再包抄至清化,与莫敦让会师围攻西京。

其二则是名将阮倦,不过莫敦让对阮倦不是很放心,尤其是因为阮倦在军中威望甚高,几乎可以说是莫敬典以下的第一人,因此莫敦让不肯让他做前锋,反倒留在了后路,理由是避免被郑松突袭升龙。

这一次南下,莫朝也算是举国动员了,除了他这里的六万人之外,右路莫玉麟手中有两万五千,阮倦手中有一万五千,这就是十万大军了。北方包括升龙城加起来,恐怕也就只剩下两三万人。

莫敦让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会输,因为据他所知,南朝一共也就七八万兵马,其中还有一部分留在了南部的乂安和顺化,西京这边最多五万人。

在莫敦让看来,哪怕右路的莫玉麟一时不来,他六万打五万也不可能会败,最多不过僵持罢了。而只要莫玉麟一到,包抄之势形成,这一仗便是有胜无败,最糟糕的局面也不过就是顿兵清化城下攻不进去罢了,有什么大不了?

自己初次出兵就取得包围清化的战果,即便拿不下西京,也足够稳定内部人心了。

宁平的地形很有意思,它总体来说以平原为主,却又有不少说起来不大但却连绵的小山丘,论高度大概多数只有两三百米,但弯弯曲曲,四下错落,把好好的平原割裂成很多小块。有时候一片平原的中间莫名其妙的立着几座孤零零的山峰,仿佛是点缀其间一般,算是极具特色。

莫敦让的大军,就这样七弯八拐地在山与山之间的平原行进。

“应王殿下,前方有河,咱们大军走了这么久,儿郎们都累坏了,要不就在河边修整一番,先埋锅造饭,下午再走?”

虽然矮脚马历来以行走平稳著称,但莫敦让还是觉得骨头都要颠散架了,听了属下将领的话,他也松了口气,就驴下坡地道:“既然士卒疲惫,那就在前方埋锅造饭。”

另一名将领看了看前方,建议道:“殿下,末将觉得前方那座横山地势古怪,若是有黎兵藏身其后,恐怕有些危险,不如先派人前去查探一番,然后再去河边。”

横山是这将领的形容,那前方的山有些像个大条石被横放在一片平原中间,而就在山体不远,便是一条河流。

莫敦让看了一眼,摇头道:“那山虽然古怪,但要藏兵的话,最多也就能藏个一万多人,我等大军六万,何须惧他?只管上前,到了河边再派人打探不迟。”

莫军本就走得累了,听了应王这话都很高兴,兴冲冲地朝河边而去,大家都很急,想要抢个近水而又非湿地的好位置——安南多水,尤其是在这红河平原的下游,很多地方都跟湿地差不多。平时这倒是好事,方便种稻子,但军队扎营的话,这位地形就不好了,连坐都不方便坐。

原本就走得歪歪扭扭的队伍,因为一些人急着抢占有利的休息之地,一下子变得更加乱哄哄起来,莫敦让虽然有些恼火,但想着大家走了一上午,自己骑马的都累了,这些人全靠两条腿自然更累,所以眼下这局面也算情有可原,想了想,也就懒得阻止了。

甚至他自己都一夹马腹,催马上前,想要早点下马休息。

往前走了两三里地,离河边越来越近了,那不远处的横山也没什么异动,莫敦让更是放下心来,主动翻身下马,吩咐左右道:“找个干些的位置,把本王的大帐落了。”

他周遭的亲兵连忙去后面的辎重队伍里讨要大帐,莫敦让自己则稍稍转动腰背,放松一下。

那横山之上忽然响起一声号炮,从山上忽然奔出一支人马,打着“郑”字大旗,又吼又叫地冲着莫军杀来。

莫敦让大吃一惊,忙喊道:“迎敌,迎敌!”

话音未落,又看见横山两侧从山后转出来不少人马,也往他这边包抄而来。

莫敦让随便冲两名将领吼道:“快去拦住他们!”

之前那名劝他派人提前查探的将领急道:“殿下,眼下当速命中军整队迎敌,命后军左右包抄,我军兵力占优,不必惊惶,只要整好队伍,必胜无疑!”

莫敦让没有什么主意,听了这话,连忙道:“好好好,就这么办,快传本王军令……”

话还没说完,对面黎军之中已经有七八百骑着矮马的骑兵直奔莫敦让之处杀来,打头一人高呼:“莫氏逆贼,可听过本将黄廷爱之大名!”

莫敦让见这支骑兵滚滚而来,在略有薄水的湿地里溅起无数水花,气势慑人,不禁有些惊慌,二话不说,转头就奔向自己的战马。

郑松麾下大将黄廷爱见状大喜,高声喝道:“莫氏伪王逃了!莫氏伪王逃了!弃械投降者免死!”

莫敦让大怒,翻身上马,朝周围大喝:“本王哪里逃了?谁替本王拿下此獠!”

谁知他话未落音,那边黄廷爱见他上马,目标明显,更是大喜,喝道:“众儿郎,随本将擒下此贼,还怕没个封侯之赏吗!”

他麾下骑兵大喜,连身后的步兵都不等了,更视周围乱哄哄的莫军于无物,趁着马势未尽,随着黄廷爱朝莫敦让猛冲而去。

莫敦让没料到对方如此凶悍,一下子惊得呆坐马上,动都不会动了。

第190章 去辽阳第117章 振兴北瓷第255章 公主召见第048章 叛军旧事(上)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154章 皆大欢喜第231章 会馆夜话第169章 十万大军围清化(4更破万)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05章 无关道理(下)第015章 新郑铁厂(上)第016章 是敌是友第144章 工匠学堂第221章 抵京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42章 从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166章 激将(二合一)第048章 病起蛊毒第116章 进军瓷器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下)第070章 逐保倒张(二)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07章 编制与第一任司令第074章 文华召对(下)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18章 镇暹罗第243章 大炮,舰队,棱堡第051章 贼酋叩首(上)第030章 河南民变第184章 背锅侠(二合一)第129章 回乡之前(上)第104章 权贵子弟(上)第124章 奉旨观政(三)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线第054章 翻云覆雨等闲间第028章 都给哀家跪着去第114章 定功风波第211章 目标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60章 张冯靠拢(上)第083章 冯保心思第100章 蒙古局势(下)第067章 倒高风波(六)第111章 开平之行(下)第096章 冯保倒台(六)第113章 高戚之会(七)第123章 准备回京(中)第240章 三个“未来首辅”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29章 滇缅局势第027章 把汝裁为三截第188章 巡抚辽东(二合一)第005章 务实献策(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应第002章 王者归来(下)第091章 粗中有细(上)第002章 歙县逃犯(下)第084章 务实回府(下)第124章 奉旨观政(七)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174章 辽河伏击战(上)第054章 明修栈道(中)第143章 致谢?第065章 派系之争(上)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93章 博硕克图的野望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47章 未雨绸缪(下)第185章 安南规划!第118章 差别竞争第086章 提督西北军务第128章 务实制义(下)第280章 惊喜连连第015章 新郑铁厂(下)第180章 “宽宏大量”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200章 立威之战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286章 艺高人胆大第051章 参将牵马第124章 拜访蓟辽总督第124章 奉旨观政(七)第132章 皇帝主导的阁议第158章 庚辰春闱(二)第022章 花厅议事(下)第122章 蒙疆风云(九)第071章 火药遭掠案第054章 明修栈道(中)第128章 战前准备(上)第159章 东昌堡的现状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124章 道统之争(上)第021章 门生聚会(上)第246章 前锋之战(中)第132章 万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