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

戚继光的行军不慢,但也谈不上多快,不过明军普通步兵的行进速度而已。

但这不是因为戚家军懈怠了,而是由于戚继光此次出战带上了车营。

不谈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只说明代车营,最早似乎应该追溯到曾铣。

曾铣死后,车营战法第二次被正式提出并加以操练,则出自于当时被调任去山西的俞大猷之手,俞大猷对车营做出了许多改良,对于很多细节都做出了改进。

俞龙戚虎,杀人如土。俞大猷调离北疆,戚继光又北调了,而且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到了车营之上。

个人性格对于将领的作战风格是很有影响的,比如马芳性格刚烈,因此敌军骑兵强,他就越要“以骑制骑”——你行我也行,我甚至还要比你更行。

而戚继光则不同,从他做官做人的风格就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能审时度势,不跟大环境、大风向较劲的人,他更喜欢因地制宜,以现有条件为基础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有条件是什么?对倭寇,他强调小规模精兵的作用,创造了鸳鸯阵,从此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对蒙古就复杂多了,因为蒙古人在骑兵上的先天优势过于巨大,大明怎么看都只能先立足于守,然后才有机会立足于攻。

蒙古和大明之间,如果要做一个类比,就仿佛蒙古是一个轻量级但灵活性极高的拳手,大明则是一个重量级但灵敏性欠佳的拳手。

理论上来说,大明可以承受蒙古一百拳而不倒,而只要击中蒙古一拳,就能把蒙古打得十年八年缓不过气来。

但问题就在于,事实上蒙古的灵活性强度已经严重超模,堪比外挂选手,大明结结实实吃了一百拳,但就是打不到人家那一拳。

大明的身体素质摆在那里,让戚继光做教练,他也没法给你脱胎换骨,把弱点补强。只能想办法继续加强优势,争取让大明也在某个方面出现超模。譬如说给大明穿一套重甲,且这套重甲还带刺,这样的话,任凭他灵活性再怎么超模,蒙古人也不敢轻易出拳了。

所以,就有了大修边防,建造数以千计的空心敌台这件事。

但是就像拳击比赛一样,想赢的话,不光是你站得住就完事,你还得把人家击倒才行,因此戚继光一直在思考怎么击破骑兵这件事。

高务实这些年跟他私下通信的次数不少,其中向他提出过一个名叫“空心方阵”的战术设想。

戚继光早已知道高务实的脑子里会经常冒出一些看似瞎扯、其实绝妙的点子,对他的提议从来都是相当谨慎的审视之后才会做结论。

于是戚继光花了足足两年多的时间来试验这个“空心方阵”战术的实用性,最后他的结论有几点:

首先这个战术只适合于悍不畏死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要拥有以简单的刺刀加滑膛枪,面对骑兵冲阵却丝毫不出现动摇的严苛军纪,否则以看起来有些单薄的两到三列阵线对抗骑兵冲阵,光是心理压力就能让一般的部队出现崩溃。

其次这个战术对火力的要求很高,用高务实的表述方式来说,就是对“单位投弹量”的要求很高,否则没有足够的火力,空心方阵的士兵就算不因为畏惧冲阵而崩溃,也无法对敌军造成足够的杀伤,进而使之畏惧、胆寒,不敢一战。

最后就是这个战术要求自身处于拥有火炮优势的一方,否则如果是对方拥有火炮优势,几轮炮击下来,被动挨打的空心方阵就毫无意义了。当然,这一点看起来问题不大,蒙古人难道还能取得火炮优势?开什么玩笑,那就成了当初蒙元开国时期横扫天下的情况了。

精兵有没有?有,但戚继光训练了这么多年,基本练成的精兵也就是蓟辽、宣大、陕西等镇的部分精锐,而且由于戚继光只是在练兵时期能够管束他们,他们回镇之后会不会很快出现腐化变质,这个谁也不敢保证。

所以到头来到底能有多少士兵可以使用这个空心方阵战术,还是很难说。戚继光也只敢说,他亲自带领的戚家军有能力完成空心方阵并较好的施展开来。

至于火力问题,自从隆庆二式火枪问世,火力强度的提高倒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京华所产的火器质量优良,保养得当的情况下,在安全使用期限内基本不必担心炸膛等现象出现,因此勉强可以算够。

但由于空心方阵是需要刺刀的——用于面对骑兵冲阵时,将枪倒立撑在地上,刺刀刀尖向前方倾斜,组成刺刀林以震慑对方的战马。

这个要稍微解释一句:马是一种很聪明的生物,它们会下意识地躲避刺刀这种明晃晃的尖锐金属,所以当“刺刀林”出现,战马是会抗拒对着它们死冲的。

在冷兵器时代,坚定的重步兵阵线所组成的正面永远不是重骑兵可以轻易撼动的,这是后世的定论。就不说阿彻·琼斯的《西方战争艺术》之类玩意了,事实上就算是蒙古骑兵,在绝境之时也会结成盾阵防御,详情可参见艾因贾鲁战役——当然,这有个前提,“坚定的重步兵”肯定不是现在大明那些丐帮大集合一样的卫所兵。

所以,戚继光一直在等高务实搞出他十年前就提出的刺刀,以及能和刺刀配套使用的新式火枪,因为只有这两件武器组成起来,空心方阵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但是戚继光也不可能傻等,因此他开始思索在没有刺刀的情况下,该如何应用“空心方阵”战术的合理思路。

于是,改进版的车营出现了。

“往事,敌人铁骑数万冲突,势锐难当。我军阵伍未定,辄为冲破,乘势蹂躏,至无孑遗。且敌欲战,我军不得不战;敌不欲战,我惟目视而已。势每在彼,敌常变客为主,我军畏弱,心夺气靡,势不能御。”——戚继光《练兵实纪·卷六·车营解一》。

“且敌欲战,我军不得不战;敌不欲战,我惟目视而已。”这句话完美呈现了大明面对蒙古骑兵时最尴尬的部分。

戚继光编练车营主要的考虑,就在于北方的战场环境对于明军来说非常不利,尤其是荒漠无边的北方战场适合大规模的机动马战,农耕社会的大明不擅于骑射,对于马上阵仗远逊于蒙古,大明虽然拥有大量的步兵可用,但机动性太差,远不如蒙古人来去如风的快速机动。

这点就与南方的倭寇征战时所遭遇的非常类似,倭寇同样利用海上的舟船快速机动,让缓慢的明朝步兵根本无法抵御,也无处抵御,往往被高速机动的倭寇给打的落花流水。

但不同于南方的倭寇毫无章法、如散兵游勇的小集团作战特性,蒙古军是有着高明战术的大集团精锐武力,这一点远非乱打一气的倭寇所能比拟。

戚继光在南方编练的戚家军既设营阵,可以有效的遏止倭寇袭营,但在北方却无法遏止大规模的马战突击。而既设营阵是戚家军出战及防御的根本,一但本营被踹,此战就毫无胜算可言了。

为了应付这种严峻的战场情势,戚继光参考了北方边军的作战经验与资源,又以高务实“单位投弹量”思路为核心,加入原戚家军既设营阵之法则,编练了一个全新概念的车营以兹对应。

(注:在戚继光所著述的兵书中,着墨较多的就是车营以及辎重营,可见戚继光相当重视车营的战术运用,其是规划为野战时,作为攻坚作战主力的马、步军等单位的强力支持后盾。换句话说,车营不能保证己方“必胜”,但能保证己方“不败”。)

一般来说,车营是与马、步等主力战斗营合组成混编大营,以车营作为大营的战斗与防御的核心。

但车营本身的规划就是个攻守兼备的单位,一个独立的车就包含有正、奇兵两队,还有两尊威力强大的京华仿弗朗机炮作为火力支持后盾,在作战能力上足以行使战术上的独立作战任务。

同时也可依照任务的不同,弹性的加入马、步队等主力战斗小单位,作为车营的额外攻守武备。

过去曾铣、俞大猷时期的车营,相对来说都比较偏向于重型、大型的“车”,一种是偏厢车,是指装臵护板于车辆左侧或是右侧的,称之为偏厢;如两侧都有设臵护板的,则称为战车。

戚继光在创制车营后,有感于偏厢车过于庞大笨重,虽然利于护卫防守,但机动性严重不足,这在战术的运用上有所缺失,为了弥补这个缺点,于是戚继光在老式车营之外,另外创立了轻车营。

这种新制轻车,利于远出,经过险隘,有时用之。每营二百一十六辆,每面五十四辆,每乘车正一名,即队长;舵工一名,即火兵。第一、二、三、四、五、六名俱铳手,第七、八名俱钯箭手,第九、十名俱狼筅手,此为一队。

但即使是轻车营,毕竟不是内燃机时代,没有发动机可用,因此行进速度也就只能将将维持到与普通步兵仿佛。

不过戚继光不担心这个问题,他此战有两个目的,一是完成高务实通过皇帝之手下达的指令,让察哈尔部本部不稳——如果李成梁父子都能顺利完成的话,泰宁部和朵颜部都会实力大损,而戚继光这边只要卡好时间,让长昂得知速把亥和董狐狸之败,他敢不敢死守大宁,那可不好说。

如果他不敢,他就只能逃窜而走,走则必去找图们哭诉,那么蓟辽这边的任务就完成了,他们一定严重地扰乱了图们的计划。

如果长昂依然敢守大宁,那就更好了,戚继光正好在塞北试验一下车营的威力和实效。

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139章 两位侍郎第041章 议编卫队(下)第165章 父子不同范第057章 财迷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290章 蒲州急报第102章 新的目标[第4更!]第196章 我会等你的第114章 定功风波第050章 招降纳叛(下)第103章 都是钱闹的第132章 万众瞩目第068章 隆庆托孤(六)第050章 招降纳叛(下)第042章 纤帮第112章 入城式第106章 合围明江城第073章 无奈应对(上)第117章 暹罗反了第138章 比严世藩危险十倍第096章 突发事件(4更破万)第032章 全权钦使第004章 捉拿讼棍(上)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02章 谁说服谁第282章 再造暹罗第037章 别院隐富(下)第039章 李文进的指点第280章 惊喜连连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248章 超级误会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94章 目的第002章 歙县逃犯(上)第008章 淡化处理第036章 戚继光的彩虹屁第034章 军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90章 降服第117章 振兴北瓷第123章 准备回京(下)第095章 国色天香(上)第159章 会元之争(中)第183章 血战古勒寨(下)第105章 慈宁宫的哭声第100章 忽悠第288章 缅甸跌倒,大明吃饱第203章 做黄雀(3更破万)第062章 潭里风光媚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宝剑第120章 架子就是这么大第096章 地雷阵第043章 高陌荐才(下)第070章 逐保倒张(一)第194章 高务实最重视的对手第077章 手握大军八十五万第023章 华亭旧事(上)第144章 这是在针对谁?第270章 你的时间不多了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32章 少年刘綎(上)第070章 西北望第062章 犹豫难决(上)第123章 俺答封贡(十三)第004章 初见太子(下)第071章 晴天霹雳啊第233章 谦之不让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办(下)第054章 挖角应节(上)第193章 要打得先问钱(4更破万)第098章 贵州总兵(下)第284章 设计第112章 东返第123章 准备回京(上)第067章 倒高风波(八)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台吉第240章 三个“未来首辅”第053章 善后安排(下)第252章 兄妹第175章 卖队友的大汗第113章 高戚之会(一)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108章 关键在粮?第023章 连中三元(下)第110章 两个倒霉蛋第055章 碧湘楼阁(下)第116章 内阁中的争论(下)第010章 优劣利弊(下)第019章 开港前提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第032章 京师潜流(上)第122章 蒙疆风云(六)第023章 连中三元(中)第084章 土司威风第129章 回乡之前(中)第134章 朝局变化(下)第062章 犹豫难决(下)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