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恶战 (中)
“那就每人再加一块肉,吃的饱饱的,才有精神去割倭寇脖子!” 祖承训甭看读书少,对如何激励士气可是一个行家,用力挥动胳膊,高声吩咐。
“遵命啊——” 弟兄们拖长了声音,学着戏台上大将出征的腔调,群起响应。随即一个个跳将起来,直奔背后不远处正在烤马肉的火堆。
“大哥,等会双泉带人将倭寇撕开一条口子,您就趁机突围。山上这块交给我,我们保证坚持到你带着步卒杀回来!” 李如柏的声音,忽然在李如松的耳畔响起。很低,却透着一股子如假包换的决然。
“我就知道,你是在故意装傻!”李如松不肯扭头去回自家二弟的话,而是对着祖承训竖起了眼睛,“怎么,祖双泉又怕了?怕我这个当大哥的投降了倭寇?还是怕自己战死之后,没人给你收尸?!”
“大哥——” 祖承训腾地一下跳了起来,随即,又迅速看了看周围,红着眼睛重新蹲了下去,“我求你了,就听二哥和我一句吧。我们战死在这里,你将来还能带着兵马前来替我们报仇。如果你有个三长两短,还指望谁能记得住咱们这群辽东爷们?!”
“是啊,大哥,今日谁都可以战死,唯独你不能!” 李如柏也快速蹲了下去,看着自家哥哥的眼睛,继续低声求肯。“朝廷对东征原本就三心二意,如果你不幸殉国,放弃朝鲜就成了定局。所有人,包括以前战没在平壤城头的弟兄,就全都白死了!”
“这么说,我今天早晨是不该赶过来了?” 李如松用眼皮夹了自家弟弟一眼,撇嘴冷笑,“也对,如果我不来,这会儿刚好可以逼着开城的朝鲜人一起给你们解围。可我来都来了,怎么可能把弟兄们全都丢下,自己夹着尾巴逃走?!那样做,今后谁还敢追随于我的身后。朝廷知道我弃军潜逃,不杀我祭奠战死的弟兄就已经是开恩了,怎么可能再给我机会领兵,替尔等报仇?!”
“大哥——” 李如柏急得直用拳头锤地,却找不出任何话语来反驳自家哥哥。
李家之所以父子两代,都能牢牢掌控着辽东兵马,并且还能做到旌旗所指,敌军披靡。主要原因就是有一群家丁出身的嫡系将佐和数千心甘情愿追随于鞍前马后的百战精锐。如果李如松没来过碧蹄馆,那么,即便他坐视大伙全军覆灭于此地,也可以被认为是壮士断腕。非但战死在此地的英灵不会抱怨,其余活着的弟兄,也不会失去对他的信赖。
可李如松如果采纳了他的建议,弃军潜逃,即便能成功脱离危险,回到开城之后,也必然会丧失弟兄们的拥戴。没有嫡系,光凭着朝廷加封的提督头衔,他可是无法指挥得动任何一支兵马。所谓报仇雪耻,就彻底变成了空话!
更何况,以大明朝文官对武将的态度,任何一个吃了败仗的人,都会被言官群起而攻之。到那时,三人成虎,撤职下狱,恐怕就是等着李如松的最好结局。而既然李如松都败给了倭寇,其他武将,更没有必胜的把握。放弃东征,任由朝鲜被倭国吞并,对朝廷来说就顺理成章!
“大哥,我的大少爷,我刚才不是说过了么?不是让你放弃大伙,而是让你趁机突围去搬兵!” 祖承训虽然是个老粗,心眼转得却比李如柏快得多。见报仇的说法被李如松驳倒,立刻又换了另外一套借口,“你今早来时不是说,杨元还带着八千步卒拼命往这边赶吗。老杨跟我一样,肚子里没多少墨水,遇到麻烦也根本不懂得变通。你如果不去,甭说明天早晨,后天早晨他都未必能赶过来。而只要大哥你返回军中,振臂一呼…”
“呼什么,呼我李如松把其他人都丢给倭寇了,让大伙赶紧跟我就救人?!” 李如松翻了翻眼皮,低声打断,“到时候,你看弟兄们是跟我走,还是直接拿吐沫淹死我!”
“怎么可能,你,你是提督,有朝廷赐的尚方宝剑!” 祖承训楞了楞,红着脸摇头。
“是有,可我不能拿着尚方宝剑,把看不起我的弟兄全宰了!” 李如松也摇了摇头,悻然吐气,“算了,你们俩别瞎操心了。有那功夫,不如去死人堆里,捡几把可用的兵器!看那边,就像查总兵那样!”
李如柏与祖承训齐齐回头,果然看到查大受带着百十名弟兄,正在倭寇的尸体旁收拢长枪和倭刀和鸟铳。应该已经捡了好长一段时间,个别弟兄的肩膀上,已经扛了不止一把兵器,随着身体的移动,撞在一起叮当作响。
见最早与敌军交手的查大受及其麾下的残部,依旧准备给倭寇死战到底。李如松的精神顿时就是一振,笑了笑,继续压低了声音强调,“今天,要么大伙一起走,要么一起固守待援。不要再有其他念头。杨元的确是个实心眼的,不懂得变通,可既然我叫他带着弟兄们赶过来,无论道路变得多差,他肯定都会赶过来。只是早几个时辰和晚几个时辰的问题。”
“这话也对,希望他早点儿来吧!” 祖承训彻底拿李如松无可奈何,丢下一句话,悻然走出阵地,去尸体堆中搜罗可用的兵器。
“大哥,杨元那边全是步卒,即便能赶过来,也都累得筋疲力尽,未必上得了战场!至于其他援军,眼下开城附近,哪还有咱们大明的兵马?!” 李如柏仍不死心,压低了声音,焦急地提醒。
这些全是事实,也是他苦苦劝说自家哥哥突围离开的缘由。此番入朝,大明对外号称兴兵四十万,实际上只动用了四万八千五百八十五人,其中还包括大量的辅兵、民壮和随军书吏。
而从鸭绿江往南,明军每收复一座城池,都要留下两三千人驻守。以防有倭寇的残兵和朝鲜乱匪,趁着大伙注意力都在南方的时候,突然从旷野里冒出来抄了大伙的后路。
所以,随着运输线的不断拉长,李如松能动用的兵马越来越少。攻取平壤之时,好歹手头还有一万六七千战兵,而现在,除了战死和被困在碧蹄馆这四千弟兄外,只剩下了跟在杨元身边的八千步卒和与李如梅一起留守开城的三百家丁。
是以,李如松虽然从早晨起,连续派出了多支小队伍突围求援。实际上,大伙都清醒地知道,宋应昌无法赶过来,远在平壤的李如梓也来不及。
实际上,唯一能让大伙抱着希望的,只有杨元身边那八千弟兄。而那八千弟兄,偏偏没有战马代步,在如此差的天气里赶路,要么迟迟无法抵达,要么是勉强抵达,也没有任何力气冲破倭寇的阻拦!
“大哥,不能等了。你…” 迟迟听不到李如松的回应,李如梓还以为哥哥已经被自己说动,哑着嗓子,快速补充,“父亲在朝廷那边还有不少人脉,皇上又是个好大喜功的,受不了别人打他的脸。你只要能成功脱险,豁出去钱财和时间上下打点,早晚都有东山再起…”
“咱们累,倭寇更累!” 李如松看了他一眼,声音陡然转高,胡子拉碴的脸上,也重新焕发出自信的光芒,“并且士气不断下降。现在,咱们就看谁能坚持得住。只要坚持到杨总兵带着弟兄们赶过来,倭寇那边必然会人心大乱。届时,咱们趁机冲下山区,给倭寇来个中心开花!”
“对,给倭寇来个中心开花!”
“提督,届时,咱们追着倭寇,一路追进王京!”
“中心开花,中心开花…”
刚刚被祖承训支开去拿马肉的弟兄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听到李如松霸气十足的话,纷纷扯开嗓子响应。
李如松站起身,笑着向大伙挥动手臂。然后活动了一下四肢,气定神闲地开始巡视自家军阵。大部分弟兄都吃过了马肉,抱着兵器,东一群,西一伙扎堆儿闲扯。见自家提督走了过来,赶紧起身行礼。
“歇着,继续歇着,大伙不用客气!” 李如松瞬间也变成了一个粗坯,用辽东人常说的方言,大声跟弟兄们打招呼,“攒足了力气,才好继续杀倭寇。今天从早晨起,咱们已经接连打退了倭寇六次。每次都将他们杀得抱头鼠窜。照这样打下去,估计不等杨总兵带着大队人马赶到,倭寇就全都吓破了胆子!”
“提督威武!”
“大明威武!
…
原本已经开始下降的士气,瞬间就被重新鼓舞了起来。弟兄们挥动着兵器, 呐喊跳跃,精神抖擞。
也不怪他们容易被“哄”,单单看敌我双方交换比,李如松这话说得其实非常有道理。从早晨到现在,倭寇每一次进攻失败,至少都会丢下两三百具尸体。而大明这边,每次战死的弟兄却都是几十人,还不到倭寇的五分之一。
只是,大伙谁都没想到,或者不愿意去想,山下的倭寇数量,究竟是自己这边的多少倍?!
“歇着,大伙继续歇着,不必起来,不必起来。” 李如松的眼睛忽然变得湿润,努力吸了几下鼻子,才避免了被弟兄们注意到自己在流泪。
这些年来,弟兄们陪着他打败作乱的女直人,击溃犯边的蒙古人,杀散呼啸来去的马贼,剿灭占山为王的强盗,一直所向披靡,从没遭遇过今天这样的困境。
弟兄们一直相信,他李如松是个无敌战将,愿意将性命交到他手上,愿意杀向他的旌旗所指,哪怕前方的敌军再多,都绝不旋踵。弟兄们推着他,一次次斩将夺旗,将他从一个世袭的锦衣卫指挥使虚职,一路推上了参将,副将、总兵、提督。一路推着他,碾压沿途的所有对手,直到官居一品。
而他,又给了弟兄们什么回报?!除了少数几个能够升官发财之外,大多数,平素只是混个养家糊口而已。他一次次在心中偷偷发誓,等打完了眼前这仗,立刻带着大伙返回辽东修整,给大伙分银子分地,让大伙有充足的时间去娶老婆生娃儿。而眼前过后,又是眼前,每次修整都没超过两个月,他就又不得不带着他们重返沙场。
如果像以前的战斗一样,他能带着大多数弟兄们,凯旋而归还好。偏偏这次,因为急于求成,他亲手将所有弟兄,送入了绝境!
所以,昨夜听闻弟兄们与大股倭寇遭遇,他不得不快马加鞭赶过来。今天被倭寇团团包围,他也不得不留下,与弟兄们同生共死。这是他欠弟兄们的,也是他心中早就默默跟弟兄们约好了的。他不是听不懂祖承训的话,也不是不相信李如柏的提醒,而是,他没有离开的资格。
将乃三军之胆,如果他这个时候选择借着祖承训等人的掩护策马突围,用不了多久,弟兄们的士气就会彻底崩溃。
而一支士气崩溃的军队,人数多少已经毫无意义,更不可能坚持到他重新带着步卒杀回来!他离开后,弟兄们很快就会变成待宰羔羊,被倭寇分割开来,缴械,捆绑,然后屠戮一空!
“继续歇着,不要起来,大伙都不必客气!” 狠狠咬了下牙,压下心中的悲痛和绝望。李如松继续迈动双腿,大步而行。每走过一处,都笑着跟弟兄们打招呼,仿佛正在检点兵马,时刻准备带领大伙杀下山去,给倭寇最后一击。
“提督威武!”
“大明威武!”
“杀倭寇,杀倭寇!”
“中心开花,中心开花!” …
呐喊声,宛若山崩海啸,在荒野上反复激荡。
尽管人数不到倭寇的十分之一,尽管援军能否到来未必可知。但是,弟兄们却坚信,李提督可以再一次带领大伙创造奇迹。正如他以前曾经做过的那样,带着大伙击败任何敌军,无论敌军来自西北还是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