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逆风 (上)

第十章 逆风 (上)

“今天且于此处一夜,明天返回开城。” 坡州,明军的临时营地,浑身被白布裹的像粽子般的李如松,依旧腰杆挺的笔直。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草药味道,同样伤口处裹着白布,甚至白布下还隐隐渗出血迹的大明将佐们,一个个红着眼睛,轻轻点头,谁也没有坚持继续向汉城发起进攻。

以区区四千兵马迎战数万倭寇,坚持三天两夜没让对手全歼明军的如意算盘得逞,并且在援兵抵达之后,立刻发起反攻吓走对手,已经是大伙所能做到的极限。眼下,明军可谓伤患满营,再不趁着倭寇没发现自己的真实情况之前主动北撤,接下来恐怕就要全部阵亡在脚下这鸟都不拉屎的地方。

“抵达开城之后,再修整一夜,老夫决定,将开城交给朝鲜人,带着弟兄们一起回平壤!” 见周围没有任何人反对,李如松犹豫了一下,继续缓缓补充。

在场将领当中,依旧谁都不出言反对,只是有一部分人难过地低下了头,轻声叹息。

从朝鲜官军的一贯表现上看,将开城交给他们,等同于直接交给了倭寇。那样的话,用不了几天,倭寇就会重新推进到凤山,与平壤城内的明军遥遥相望。敌我双方的势力范围,就又回到了半个月之前平壤之战的时候,甚至连那会儿都有所不如!从平壤到开城,沿途弟兄们所洒下的血水,等于全都白流!

“军中存粮,不足三日!” 知道大伙心有不甘,副总兵杨元主动开口,替李如松做出说明。“原本留在后面替我军押送粮草的朝鲜都元帅金命元,在我军更换了马匹,直趋碧蹄馆时,逃回了坡州。所有粮草,据说都落入了倭寇的游势之手。”

“放屁,这厮在放狗屁!”

“倭寇的游势,最大一支也不可能超过五百人,他身边当时可是带着上万朝军!”

“肯定是他把粮食贪污了!”

“咱们在前方替朝鲜征战,朝鲜人望风而逃也罢,居然还贪污咱们的军粮。不打了,这仗老子不打了。提督,咱们干脆把平壤也弃了,直接退回辽东。以后朝鲜爱是谁的就是谁的,与大明无关!”

“不打了。提督!朝鲜人跟倭寇穿的是一条腿儿裤子…”

叫骂声,轰然而起。所有在场将领,全都红了眼睛,怒不可遏。

明军之所以在碧蹄馆被倭寇团团包围,最大的原因就是朝鲜兵马使李薲,再度向大伙提供了虚假情报。而听闻明军遇险,附近的几支朝鲜兵马,非但没有前来相救,反而相继下令撤退,以保全实力。全然忘记了,明军究竟是为了谁在作战? 谁才是应该是对抗倭寇的主力,谁是客军?

如今,再加上当时正跟在明军后方的金命元弄丢了所有人的口粮,如果有谁还愿意继续替朝鲜国征战,大伙一定会围住他摸一摸,他的脑袋是否在发烧!

“弟兄们稍安!” 一片嘈杂声浪之中,李如松手臂轻轻压了压,整个人宛若一支定海神针,“朝军靠不住,这点老夫早就知晓。但是,老夫今日决定退往平壤,只是为了整顿兵马,以图将来给战死于碧蹄馆的弟兄们复仇,从没打算过就此认输!所以,关于返回辽东,任由朝鲜自生自灭的话,大伙休要再提!”

“末将…遵命!”

“愿听提督调遣!”

“全凭提督做主!”

在场众将咬着牙,相继点头。

朝鲜国不值得大伙帮,但弟兄们的仇,却不能不报。碧蹄馆之战,表面上是明军逼得倭寇先行撤离战场,最终在气势上压倒了对手。事实上,从战略角度,此战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败仗。特别对于辽东将门来说,阵亡的那一千六七百弟兄,基本上都是来自辽东。也是目前辽东军中最精锐的部分。如果不让倭寇血债血偿,非但在场的将佐们威望会遭受巨大打击,百年之后,大伙儿也没脸去见阵亡者的英魂。

“诸位下去之后,还请替老夫安抚各自麾下的弟兄们,稳定军心。”

冲着所有人抱了下拳,李如松笑着吩咐,“告诉弟兄们,咱们辽东军,只要军心不散,就永远是天下第一强军。今天在谁手上吃的亏,明天就让他加倍偿还回来!拜托了!”

“提督,不要这么说,我等必竭尽全力!”

“提督,咱们没输,只是赢得不够漂亮而已!”

“提督尽管放宽心,弟兄们都知道,该如何去做!”

从没见李如松如此客气过,众将很不适应。纷纷红着眼睛表态,然后相继下去安抚军心,鼓舞士气。

目送着最后一名将领的身影消失于门外,李如松强撑着的精气神儿,终于松懈。身体一晃,软软地倒了下去。

“大哥——” 好在李如梅早就察觉出自家哥哥情况不对,冲到近前,用肩膀牢牢架住了李如松的腋窝,“来人,快,快叫郎中!”

“站住,别胡闹!” 李如松挣扎着将身体重新站稳,低声对正在往外冲的亲兵呵斥,“全都给我回来,乱了军心,我拿尔等是问!”

“提督…” 众亲兵不敢抗命,哽咽着停住了脚步,“我等,我等悄悄,悄悄地去。您,您不用担心。我等不会惊动任何人!”

“不许去,打开箱子,给我找根人参出来!” 李如松瞪了众人一眼,喘息声宛若风箱。

碧蹄馆之战,让他不仅仅是身体多处受伤。精神上,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作为一军主帅,他不是没吃过败仗。但以往每次战败,都是因为对手过于强大,或者天时,地利尽在对手一侧。而碧蹄馆之战,在他看来,主要原因却是自己的疏忽轻敌!等同于自己亲手葬送了明军过江以来的大好局面,也等于自己亲手把一千六百多名精锐,给送到恶鬼的嘴巴里。

感觉到肩膀上那具身体的虚弱,李如梅心如刀割,一边扛着自家哥哥往帅案后走,一边红着眼睛安慰:“大哥,你已经尽力了。你完全可以不赶过去的。朝鲜人跟倭寇暗通款曲…”

坚决不肯诿过于人,李如松立刻停住脚步,大声打断。“胡说,朝鲜人不可靠,咱们又不是事先不知道。这一仗,终究还是输在我大意轻敌上,不能推给朝鲜人!推了,朝廷,朝廷那边,也没有会信!”

后半句话,可谓一语道尽了大明朝武将的辛酸,让李如梅眼泪,不受控制就淌了满脸。大明朝的文官们,可是不会体谅李如松到底是为何才被倭寇团团包围。大明朝的文官们,也不会去挑朝鲜国王和官员的刺,只会把软刀子,全都对准自己人。

朝鲜国是大明的藩属,大明文官无论怎么喷他们,都收获不了太多的成就感。而把东征军主帅李如松拉下马,却可以成为某个文官一辈子的荣耀。正如,正如他们当年活活害死了戚继光!

正悲愤得不自已之际,忽然间,中军帐门被人从外边用力推开。紧跟着,祖承训的声音伴着寒风呼啸声,一并传了进来,“提督,大少爷。朝鲜人那边,朝鲜人那边的几个主事的,在营门外闹着要见您。他们不肯撤回开城,他们,他们要联手向您请命。要求弟兄们留在坡州,替朝鲜阻挡倭寇北上!”

第二十三章 奇兵(中)第十章 管窥 (下 )第一章雏鹰(中)外篇一江南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下)第十章 管窥 (中 )第十九章 扬名 (中)第九章宝物(中)第三章 噩耗 (上)第二十七章 长歌 (上)第二十七章 消息 (上)第十七章 权谋(上)第五章 风向(中)第九章 交易 (下 )第十八章 暴露 (下)第十二章 龙山 (中)第八章将门(下)第二十三章 脱离 (中)第三章 噩耗 (上)第十三章 攻防 (上)第十六章 砺锋 (中)第二十八章酱缸(上)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上)第十五章 清流(上)第四章 收获 (上)第十四章 故知 (中)第二十三章 威压 (下)第八章将门(中)第二十七章 长歌 (下)第七章老儒(上)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上)第五章 恶战 (下)第三章 急援 (下)第十八章匕现(中)第二十章 围猎 (中)第十八章匕现(上)第四章 收获 (中)第九章宝物(下)第十七章图穷(上)第十七章 胜负 (中 )第三十一章同行(下)第二十七章冷枪(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八章 狂澜 (下)第十一章城狐(中)第二十二章奈何(下)第十八章匕现(上)第十章黑白(上)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上)第七章拼命(中)第八章 疑云 (中 )第十二章 龙山 (上)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下)第七章拼命(中)第十九章 孤军 (上)第六章绝境(下)第三十三章 求索 (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七章 危机 (上)第十三章乱(中)第十四章 故知 (中)第五章 上宾 (上)第二十章石出(中)第二十五章 大谎 (下 )第二十一章 惊变(下)第九章雨夜(上)第十二章 龙山 (中)第十八章 寒风(中 )第一章 真伪 (中)第十四章 野火 (上)第二十九章 阙一 (上)第十四章 野火 (下)第三十章掀桌(上)第三章 海商 (上)第四章 收获 (中)第十一章三国(下)第十四章玩火(下)第十三章坑爹你(中)第七章拼命(中)第十三章坑爹你(中)第二十六章暴雨(上)第三章纨绔(上)第十五章 清流 (中)第十八章 金牌 (上)第二十二章 归航 (中)第一章雏鹰(上)第十一章 援军(中)第十章 管窥 (下 )第十七章图穷(中)第十九章 扬名 (上)第十九章 献俘(中)第八章 立威(中)第十章 试刃(下)第二十二章 归航 (下)第四章 天威(上)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上)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六章绝境(下)第七章 夜这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