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长歌 (中)

第二十七章长歌

(中)

刹那间,朱翊钧的心中又痛如刀割。

但是,理智却告诉他,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心软 。如果他包庇了张诚这次,就等于告诉皇宫内的大小太监,他这个皇帝可以随意欺骗。而如果连身边的太监都开始肆意欺骗他,皇宫对他来说就不再安全,他早晚会像武宗皇帝死得一样稀里糊涂。(注 1:明武宗朱厚照,三十一岁落水染疾,数月后不治身亡。他的落水和死亡,都有许多蹊跷之处。)

“你的几个侄儿和义子,朕会下旨撤了他们的职。” 咬着牙深吸一口气,尽量不跟张诚的泪眼相对,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声宣布,“只要他们没有参与两国和议之事,朕就不会抄他们的家,也不会断了他们今后的上进之路!至于你自己,如实招供吧,朕尽量让你活着离开北京!”

所谓活着离开北京,就是逐出皇宫,押回原籍去把牢底坐穿。这个结局,对掌印太监张诚来说,无异于从云端之上被打入了万丈深渊。然而,当他听完了这个许诺,竟猛地一晃身体,摆脱掉架着自己的锦衣卫,再度转身跪倒,向朱翊钧重重磕头:“奴婢谢皇上!奴婢自知最该万死,能不牵连家人,已经心满意足!”

“你下去吧!” 朱翊钧轻轻挥了下手,转身走向书案,孤零零的影子,被烛光拉长、缩短,缩短,拉长,变幻不定。

“皇上,奴婢去了。” 张诚抹了把脸上的血和眼泪 ,站起身,一边倒退着往外走,一边大声进谏,“奴婢这回不是参与国事,奴婢有几句话,不说就来不及了。陛下,倭寇可以背信弃义,但皇上和朝廷的颜面,绝不能丢 !”

“你说什么?” 朱翊钧的身体猛然一僵,旋风般转过身,眼睛里射出的目光宛若两把钢刀。

“奴婢是个佞幸!” 张诚停住脚步,仿佛担心自己没等把话说完就会死掉一般,越说越快,“佞幸所说的,肯定都是谗言,陛下听听就算了,千万不要采纳。倭寇貌丑性狭,狡诈善变 ,背信弃义和临时反悔,都属正常。而陛下您乃圣明天子,朝廷之内,又是群贤毕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几个奸佞骗了三年之久!”

“滚,滚出去,你既然知道自己是奸佞,就休要再信口雌黄 !来人,押他走,朕这辈子不想再见到他!” 朱翊钧的脸,顿时涨成了青紫色,手指宫门,大声咆哮。

“遵命!” 几个做事不利的锦衣卫,被吓得头皮发乍,慌忙又架起了张诚,倒拖着向外狂奔。这一回,张诚没有挣扎,也没有开口求饶。闭上眼睛,任由对自己随便处置。

“奸佞!白眼狼,不知道好歹的王八蛋!” 朱翊钧余怒难消,转过头,将书案上的奏折全都扫落在地。

周围的太监、宫女们谁都没胆子上前捡拾,更没胆子出言相劝 ,一个个低下头去,眼观鼻,鼻观心,如土偶木梗!

“奸佞!白眼狼,王八蛋!”

“奸佞,蠹虫 ,城狐社鼠 。朕就不该相信你们!朕把你们满门抄斩!“

“奸佞,国贼…”

一边骂,他一边将奏折踩来踩去。足足发泄了一炷香时间,心中的怒火才终于开始减弱。喘着粗气,大声吩咐:“孙暹,给朕滚进来收拾!”

“遵命!” 门外当值的一众小黄门背后,秉笔太监孙暹答应着闪出,快步走到御书案前,弯腰 收拾地上的奏折。

周围的“土偶木梗”们,也瞬间又变成活人,争相蹲下身帮忙。不多时,就将地面上的奏折收拾得干干净净,交给孙暹重新排了顺序,端端正正摆在了御书案头。

“给朕叫一碗参汤来!” 朱翊钧不耐烦地看了孙暹一眼,忽然觉得此人远不如张诚用起来顺手,虽然,虽然他今晚除了要求此人捡奏折之外,并没安排此人做其他任何事情。

“皇上稍候,奴婢这就去御膳房!” 孙暹极为有眼色,立刻感觉到了朱翊钧对自己的不满。连忙答应着转身离去,两条腿儿迈得比逃命还要快。

朱翊钧看了,心中顿时又涌起一股烦躁。瞪圆了两眼四下扫视,一时半会儿,却找不到合适的发泄目标,只好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御书案上。

书案上,摆着一摞刚刚整理过的奏折。恰巧,最上面的那份,还是沈惟敬和顾诚两人炮制出来的《日本国王谢表》。封皮上的每个字,都像钉子一般扎眼。

“朕绝不会放过你们!” 朱翊钧抓起谢表,三把两把扯成了碎片。然后随意朝脚下一丢,再度将目光看向了第二份奏折。

那是一份早在半个月之前就送到他案头的密折 。由他的铁杆心腹,漕运总兵王重楼亲笔所写。因为被翻看的次数太多,密折的表面已经变了颜色。密折内的所有内容,他也通过不同渠道,逐一调查核实过了,并且确认无误。

他本来曾经打算,对写这份密折的王重楼,和密折上提到的那三名忠心耿耿的年青人,重重嘉奖。然而,就在目光与密折接触的那一瞬间,却忽然觉得上面的文字,竟和《日本国王谢表》一样扎眼。

“如果密折上所奏,全是假的就好了!” 疲惫地闭上眼睛,朱翊钧缓缓摇头。

如果密折上所奏全是假的,沈惟敬就不是一个旷古绝今的大骗子,而是出身草莽的义士,通常这种义士,只有在天子圣明,众正盈朝之时才会出现,并且每次出现,都能留下千古佳话!

如果密折上所奏全是假的,兵部尚书石星就是忠臣,蓟辽经略顾养谦就是良将,大学士赵志皋就是千古明相!他身边就全是栋梁之材,齐心协力,要开万世之太平!

如果密折上所奏全是假的,日本国就会出现一国两主,进而爆发内战。盘踞在釜山的倭寇,将因为老巢大乱,不得不仓皇退兵。大明将不费一箭一矢,收复朝鲜全境。他就是以仁德拯救朝鲜,压服蛮夷的尧舜之君!他的英明,他的睿智,他的果断,将永远为后世敬仰,声望不亚于大唐太宗!

‘昔舜舞干戚有苗乃服!今万历垂拱,群倭自溃!’如果历史能像这般记述,将是何等的荣耀,想想,就令人热血沸腾!

“倭寇貌丑性狭,狡诈善变 ,背信弃义和临时反悔,都属正常。而陛下您乃圣明天子,朝廷之内,又是群贤毕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几个奸佞骗了三年之久!” 张诚的话,忽然又在他耳畔反复回荡了起来,一遍比一遍清晰,一遍比一遍响亮!

日本人背信弃义,这个理由绝对说得通,并且不会损害他的形象分毫。而从他这个皇帝开始,满朝文武三年来被几个骗子耍得团团转,消息传出去,肯定让朝廷威信扫地,让他这个九五之尊成为全天下人的笑柄!

“不行!” 猛然间面红耳赤,朱翊钧睁开眼睛,双手抓起了王重楼的奏折。

只要稍微一用力,他就能将奏折扯得粉身碎骨。然而,他的手臂,却又僵在了半空中。

那份密折当中每一件指控,他都派心腹去反复调查过,全都证据确凿,真的无法再真。毁掉密折容易,封住所有接触者的嘴巴,却难比登天。除非,除非他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开杀戒,让所有知情者,都永远说不出话来。

那意味着,他曾经的心腹侍卫,现在的漕运总兵王重楼,在本月某一天会突然暴毙身亡。他亲手提拔起来,并且寄予厚望的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也得因为擅离职守,率部走私,或者勾结海寇等罪名,被迅速处以极刑!

此外,所有知道此事,或者最近被他派出去查证密折上内容的心腹,至少也得被杀掉一大半儿。另外一小半儿,则被迫变成哑巴,永远活在恐惧当中。

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大到他作为帝王,也未必承受得起。

王重楼是他专门派去梳理漕运的,此人意外亡故,多年来他针对漕运的所有布置,就会无疾而终。漕运就会继续被当做某些家族窃取朝廷税收的方便之门,他如果哪天动了那些人的利益,运河依旧会被航船堵塞,漕夫依旧会聚集闹事,京城内的粮价,就会再次一日三升!

而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人,则是他专门为了武将青黄不接,提前做出的储备。这三人既上过国子监,又去过朝鲜战场,可谓个个文武双全 。这三人从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功劳簿上那时起,就深深地打上了他的烙印,可谓货真价实的天子门生。这三人投笔从戎,因战功获取了麒麟服、秋水雁翎刀、以及银鎁瓢方袋,可谓天下年青学子的楷模。这三人在朝鲜多次舍命相救上司和同僚,深受同僚的钦佩和麾下弟兄的拥戴…

“不行,奸佞之言,绝不可信!” 重重地将密折放到书案一角,朱翊钧用力摇头,将张诚的声音,硬生生从脑海里驱逐。

他的心腹爱将王重楼不能死,作为帝王,他也不想永远受制于人。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人不能出事,否则,非但会让所有为大明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心寒,也会失去大部分锦衣卫的忠诚!

按照密折上所奏,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个,之所以能从日本刺探清楚和谈的真相,并且成功返回,以都指挥佥事为首的史世用等一干锦衣卫,在整个过程中功不可没。如果为了大明不惜冒险远渡崇洋的忠臣良将,个个都不得好死。所有知道此事的锦衣卫,谁还敢再为大明拼命?!

至于半个月来奉命核实密折的那些心腹,更不能随便加害。那是他手中唯一一支,不受任何外人控制和左右的力量 ,也是他最后的依仗。如果这支队伍也心灰意冷,他将更没有办法知道,文臣是不是在合伙欺骗他,武将们是否对他忠诚。他早晚会变成睁着眼睛的瞎子,耳朵完好无损的聋子,皇宫对他来说,就彻底成了牢狱!

做皇帝如同做囚徒的日子,他可不是没有经历过。在张居正做首辅的最后那几年,他几乎每天都是睁着眼睛睡觉。唯恐自己早晨从梦中醒来,就被废掉,皇位上坐着的,则是张居正所欣赏的某个亲王!

那种日子,他一天也不想再过。所以,熬死张居正之后,才坚决不给予任何人跟张居正同样的权力,才坚决不给予任何人绝对的信任, 才轻易不会向群臣让步,才轻易不准许任何有损自己帝王尊严的事情发生!

“倭寇貌丑性狭,狡诈善变 ,背信弃义和临时反悔,都属正常。而陛下您乃圣明天子,朝廷之内,又是群贤毕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几个奸佞骗了三年之久!” 张诚的话,忽然又在他耳畔响起,宛若魔咒。

如果不选择杀人灭口,而是将被欺骗的事情追查到底。首先,他这个做皇帝的就要承认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昏庸糊涂。竟然被一个简单无比的骗局,愚弄了三年之久。

其次,他这个做皇帝的,还要承认,自己刚愎自用。着三年间,不止一位官员试图提醒他,并且列举出了种种可疑之处。而他,非但对所有疑点视而不见,并且将那些官员降职的降职,下狱的下狱,一个都没有手软!

再次,他这个做皇帝的,还必须承认,自己毫无识人之能。上至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御史、蓟辽总督,下到主事、知事、游击、给事中,一半以上都是奸佞。这些人全都为了钱财,将大明律法视作一纸空文。这些人全都对他这个皇帝,毫无尊敬之心,每天都只想着糊弄他,敲诈他,将他视作黄口小儿!

再再次…

“不——” 万历皇帝朱翊钧嘴里,忽然发出一声痛苦的悲鸣。站起身,发了疯般翻动御书案上的其他奏折。

大部分奏折,都是弹劾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人的,从三人当年在南京仗势欺人,谋杀士子,到三人在朝鲜畏敌如虎,贪污军饷。再到三人参与海上走私,坐地分赃。再再到三人擅离职守 ,私通海盗,谋财害命…

每份奏折上都罗织了不止一条,每一条都足以让三人身败名裂,甚至被抄家灭族!

“陛下您乃圣明天子,圣明天子 ,圣明天子…” 张诚的话,一遍遍在御书房内回荡,每一遍,都带着如假包换的真诚!

“轰!” 抬脚将御书案踹翻,万历皇帝朱翊钧大步走向书房门口。

不能再留在书房里了,再留在书房里,他相信自己非疯掉不可。他迫切需要让自己冷静一下 ,迫切需要,在两种处理方案之间,做一个择优选择。

作为帝王,他不能,也不该光追求公正。

他必须选择,怎么做,让自己看起来更英明神武,怎么做对自己最为有利。

这些,都是当年老师张居正手把手教导他的。他虽然在熬死了老师之后,又抄了老师的家 。却没有将老师所教的帝王心术,做一丁点儿遗忘!

“如果让他们做一回岳云、张宪,过几年后,朕再给他们平反昭雪。然后利用他们的冤屈,将赵志皋、石星等人分别…” 在夜风吹到脸上的一瞬间,有个堪称绝妙的主意,忽然涌入了朱翊钧的脑海。

第二十一章所图(上)第二章 风雨 (下)第二十五章 时代 (上)第二十二章 玄机 (上)第十九章 献俘(上)第二十五章 大谎 (上)第五章 恶战 (下)第五章 恶战 (上)第九章 驰援 (中)第三章噩耗(下)第十四章 内应 (下)第十三章乱(下)第二十六章 辟易(上)第十八章匕现(下)第十四章玩火(下)第十五章 狐与狸(上)第十章黑白(中)第九章宝物(中)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上)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上)第二十三章奇招(下)第二十四章 得归 (上)第二十章 后生( 上)第六章清流(上)第二十二章 归航 (上)第二十一章所图(中)第六章 鸿门 (下)第二十章 使者 (中)第二十五章 时代 (上)第五章锦衣(上)第十五章 雪仗 (中)第十九章 孤军 (中)第五章 上宾 (下)第二十二章奈何(上)第三章 曲直 (中)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上)第二十九章勾兑(下)第十二章 争夺 (下)第一章 真伪 (下)第二十一章 奇兵( 上)第十三章坑爹你(上)第二十六章 袭营 (中)第十九章水落(上)第三十章 平壤 (上)第十五章 狐与狸(上)第二十二章 归航 (下)第十二章 龙山 (上)第三十三章 求索(上)第十八章匕现(下)第二十七章 长歌 (中)第十一章城狐(中)第四章娼妓(中)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中)第十三章 攻防 (下)第三十一章 芒刺(上)第二十章 后生( 中)第九章 交易 (下 )第十八章 秋光 (下)第十章黑白(上)第二章倭寇(下)第三章 噩耗 (上)第七章 扬帆 (上)第十七章图穷(中)第九章雨夜(上)第九章 驰援 (中)第六章 鸿门 (中)第十六章 交锋 (下 )第十二章 争夺 (下)第十二章变数(上)第十三章 锦衣 (下)第十二章 龙山 (下)第八章 立威(下)第二十三章 脱离 (下)第二十章石出(上)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下)第六章清流(下)第二十一章 惊变(下)第二十三章奇招(中)第二十一章 奇兵(下 )第八章将门(一)第二十二章奈何(下)第十一章 奇兵 (中)第二十三章 奇兵(下)第十章黑白(中)第十九章水落(下)第五章 恶战 (中)第二十一章 奇兵(中 )第三十章 平壤 (上)第十三章 锦衣 (中 )第一章 伏波 (下)第二章倭寇(下)第十六章 冰城 (上)第七章拼命(中)第十三章 锦衣 (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上)第五章 风向(上)第三十三章 求索(中)第二十七章 消息 (下)第十二章 大明 (中)第十章黑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