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信守诺言

苏天成刚刚准备歇息的时候,王大治来禀报,说是外面有人来拜访了。

他没有在意,回到家乡来了,有人来拜访是正常的,这个年代,有人来拜访,不是说非要认识你的,有些读书人,可以自我引见,反正大明朝都是读书人把持的。读书人本身所具有的优越心理,也使得这方面的结交,是不少的。

“苏大人,别来无恙啊,在下曾经想着,到江宁县去看看的,想不到苏大人回来大婚了。”

“哎呦,原来是孙大人啊,快请坐,请坐。”

孙传庭来拜访,确实出乎了苏天成的预料。

一年之前,他见到了孙传庭,两人当时就约定了,一年之后,孙传庭到江宁县去看看的,想不到孙传庭记得这么的清楚,看来孙传庭能够成为大明朝少有的悍将,也是有原因的。

“早就想着到江宁县去看看了,苏大人剿灭了紫金梁,以不足五千将士,迎战对方一万多流寇,能够生擒紫金梁,在下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孙大人不要这么说,只是侥幸而已,这次回到山西来,我还在想着,山西的流寇猖獗,有些甚至就在附近活动,听闻有一部分的流寇,已经进入到北直隶,到了赵州、西山、顺德、真定一带了,看来还是要加大进剿的力度啊。”

“是啊,流寇猖獗,朝廷难以安宁啊,剿灭流寇。需要耗费大批的银两,流寇的破坏性也是很大的。流窜到每一地,都是生灵涂炭,若是长期这样下去,后果难料。”

“依照孙大人的意思,这剿灭流寇,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啊。”

苏天成这样问,是有深意的,孙传庭作为明朝末年著名的将领。主要功劳,就是剿灭和镇压农民起义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终也是栽倒在农民起义军的手里,按照以前的历史轨迹,崇祯八年的时候,孙传庭才会复出。最终于崇祯十一年,在潼关兵败身亡。

孙传庭的战术,有着一定的先进性,也是以剿灭流寇的实力为主的,不主张受降,而且在征战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就地发展,不断冷自身的实力。也是因为这些正确的主张,在剿灭流寇的战役中,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胜利。

可惜生不逢时,朝廷内部的斗争。他与杨嗣昌之间的矛盾,最终结下了恶果。曾经告病辞官,曾经被投入到大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战果,付诸东流,崇祯十一年再次复出,流寇已经成了气候。

“苏大人如此说,在下真的是不好意思啊,想苏大人剿灭紫金梁,已经是名震朝廷了,如何剿灭流寇,了然于胸,在下要是评头论足,岂不是班门弄斧了。”

苏天成有些无奈的摇头,明朝出名的将军,几乎都是文人出身的,孙传庭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学问是不用说的,一般人理解的,军中的将领,都是脾气火爆的,直来直去的,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明朝的儒将是很多的。

“孙大人万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孙大人虽然赋闲在家,然我们都是同乡,我想着,适当的时候,向朝廷举荐大人的,山西深受流寇侵扰之害,以至于农民不能够安心生产,如此的局面,是不能够长期存在下去的。”

孙传庭的脸红了一下,他已经过了不惑的年纪,足足比苏天成大了一倍的年纪,想想苏天成担任江宁县知县,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看看自己,天启年间,魏忠贤乱政,辞官归故里,转眼这么多年过去,蹉跎了岁月,寸功未立。

“苏大人这么说,在下就不客气了,其实在下是赞成苏大人的战术的,对付流寇,必须剿灭他们的有生力量,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够招抚,以消灭其有生力量为最大的任务,而且剿灭流寇,和恢复生产要同步进行,必须要安抚一方的百姓。”

苏天成微微点头,这样的做法,才能够做到一劳永逸,可惜大家明白这个道理,真正能够这么做的文武官员,几乎是没有的,要么就是想着急功近利的,恨不得明天就剿灭了流寇,或者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流寇是迫不得已造反的,只要朝廷施以恩惠,一定是能够剿灭的。

恢复生产,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需要耐心,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在剿灭流寇之后,怎么来让农民能够吃饱饭,能够不想到造反,比如说河南的那种情况,农民不支持流寇,让流寇没有生存和落脚的地方。

“就说这紫金梁被剿灭,在下就分析过了,苏大人曾经在河南赈灾,传播了朝廷的声誉,农民感恩朝廷,想到的是稳定,不愿意造反,紫金梁离开山西,进入河南,得不到支持,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进入湖广,想着取道湖广,进入四川,这样的情况下,人心不稳,必然是惶惶然的,大人抓住了机会,一举剿灭了紫金梁,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紫金梁是流寇三十六营的召集人,带领一万多人吗,在庐州府的英山县,被大人全歼了,这件事情,在山西引发了极大的反响,流寇都有些惊慌失措了,加之朝廷加大了征剿的力度,大部分的流寇,都流窜到北直隶一带去了。”

“不过,山西境内,还是不安定,在下就知道,还有好几股的流寇,活动在汾州、沁州、潞安府、泽州、平阳府一带,四处流窜,居无定所,朝廷的军队,不好剿灭。”

“对付这些流寇,在下以为,要统一指挥权,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要被流寇牵着鼻子走,朝廷军队,驻扎在固定的地方,一步步压缩流寇活动的空间,最终令他们无路可走。”

孙传庭提出来的战术,是传统的思想,也是正规军作战的思想,寻求和流寇的正面对决,最大限度的杀伤流寇的有生力量,压缩流寇的活动空间,令流寇不得安宁,疲于奔命,最终被打垮和拖垮。

这种战术,不能说不正确,但在明朝末年,这样的想法,有些天真了。

各地的督抚,想法不一样,只要自己的境内,没有流寇的骚扰,就不会去关心其他的地方,同时,统一军队的指挥权,更是大忌,不仅仅朝廷不放心,恐怕朱由检都会嘀咕的,如果军队的指挥者多了,大家的意见,更是难以统一。

其实,崇祯十年,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剿灭流寇的计划,就是基于统一指挥权,各地都要参与到剿灭流寇的作战计划中间,这种统一指挥权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如果做到了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下去,流寇是难以发展壮大的。

可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大量的消耗了白银,朝廷是难以长时间支撑下去的,但不坚持下去,放松了,最终流寇反弹起来,危害更大。

苏天成不赞成这样的作战方式。

实际上,他要求江宁营将士刻苦训练,目的是明确的,那就是要锻炼出来一支无敌之师,不仅能够和流寇、后金八旗面对面作战,而且能够长途奔袭,你流寇不是能够跑吗,我比你跑的更快,一旦咬住你了,你没有地方藏身,就是跑到天上去,我也要追到你,将你拉下来。崇祯十年,李自成在潼关战役中惨败,带着十七人,躲进了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可惜朝廷军队没有再接再厉,留下了最大的隐患,导致后来的厩失守,明朝灭亡。

或许是看见苏天成没有说话,孙传庭神情有些严肃,更显得专注。

“孙大人的战术,是很好的,不过我觉得,目前的条件下,还是寻求各个突破,朝廷困难很大,多方的调动兵力,有着不小的难度,耗费的银两,也是天文数字,若是能够训练出来一支军队,可以和流寇正面作战,也能够追剿四处逃散的流寇,是较好的选择,这样的一支军队,消耗方面,相对少一些的。”

“在下明白了,江宁营应该就是这样的一支部队吧。”

“不敢这么说,江宁营正在建设之中,上次剿灭紫金梁带领的流寇,是发动的突然袭击,并非说江宁营就是无敌于天下了,流寇的主力尚在,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再说了,江宁营主要负责江宁县的巡防事宜,并非是朝廷的正规部队啊。”

“苏大人谦虚了,战场上,胜败是最好的考量,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能够获得胜利,据在下知道,一次剿灭流寇达万人以上者,英山大捷,恐怕是唯一的一次,也是胜的最为痛快的一次。”

苏天成笑了笑,没有说话,有些战绩,不需要刻意的去隐瞒,英山大捷,已经传遍各地,隐瞒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江宁营的名声,也出去了,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苏天成才要求江宁营扩军,更加严格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彻底成熟起来。

第729章 恩怨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981章 收复台湾(6)第208章 出乎预料的战果第800章 明确的任务第713章 杨嗣昌的心思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48章 渠清泽来了第450章 首战必胜(1)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154章 历史的必然第955章 草原之殇1第7章 马市惊魂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316章 大比武(1)第448章 誓师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81章 未雨绸缪第378章 喜得贵子第861章 皇太极的感悟第728章 江湖第629章 巡视第709章 孙承宗的努力(3)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400章 弘农卫的异动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针第1211章 沧州血战(5)第1093章 用人所长第428章 瓮中捉鳖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发展轨道(1)第210章 廷议第1213章 沧州血战(7)第752章 大度第325章 功败垂成(1)第734章 银子的来历和用途第1130章 眼见为实(4)第817章 争执第577章 白杆兵的惨败(5)第968章 非凡一战(2)第1108章 天赐良机(2)第746章 引起震动的圣旨(1)第1218章 沧州血战(12)第289章 中兴学社第112章 善后第342章 冰火两重天(1)第1074章 决战辽东(16)第1209章 沧州血战(3)第303章 闫子章 和蓝桥正第1059章 辽东决战(1)第411章 不好做的决定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机会第172章 争取官田第490章 近忧第840章 苏天成的决定第857章 军令如山第868章 辽东的调整(2)第977章 收复台湾(2)第52章 奇怪的思维第618章 苏平阳的要求第980章 收复台湾(5)第1049章 无所畏惧第1084章 廷辩(2)第724章 调整军官第521章 荒谬的情报第639章 炮兵营的地位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996章 决战前的猜忌第1130章 眼见为实(4)第891章 渠清泽的紧张第843章 惨败(1)第786章 聪明的郑成功第325章 功败垂成(1)第91章 周康的态度第799章 郑芝龙的承诺第1230章 善后事宜第663章 一箭双雕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977章 收复台湾(2)第30章 连环计第1077章 应对办法(3)第573章 白杆兵的惨败(1)第85章 小试牛刀(2)第898章 下一步的计划第758章 辽东的变化(2)第499章 分歧出现第1219章 沧州血战(13)第1026章 无力回天(4)第686章 圣旨到了第513章 运动的定义(2)第800章 明确的任务第1301章 尊严之战(20)第818章 挑拨第9章 所谓斩草除根第600章 血战夔州府城(4)第517章 互市的警报(1)第599章 血战夔州府城(3)第630章 山海关第1072章 辽东决战(14)第1233章 辽东危局第165章 刘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