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海纳百川

讲御史讲着、讲着就讲歪了,言归正传,回到朝堂之上。

此时不单单是弘治皇帝对这个御史江子竣不满,下面的内阁三学士也同样一个个皱起了眉头,这御史江子竣就是典型的疯狗了。

不管和这个刘晋有没有过节,直接就一口咬上去,给刘晋扣上了妖言惑众的大帽子,甚至一口就要直接将刘晋给打死。

典型的乱咬人,至于事情的对错、好坏,对国家有没有了好处等等之类的全然不顾,逮着人就咬上去。

“陛下,臣以为,这刘晋所说之话虽然听起来非常的荒谬怪诞,很多地方都有夸大其词,但是臣昨夜连夜查阅了相关的史书资料。”

“这刘晋关于我们大明季风气候的说法还是非常准确,可见并非是完全无的放矢,其中的很多内容对我们大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也是立刻站了出来,他觉得刘晋还是有才的,这样年少有才的俊杰,自己还是有必要保护下来,不能让他被这些疯狗一样的御史三言两语就给害了,让朝廷白白失去了一个人才。

“嗯,继续说下去。”

弘治皇帝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示意刘健继续说下去。

刘健是弘治皇帝的老师,弘治皇帝的性格、秉性、做事风格等等,刘健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他很清楚眼前这个天子,他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也是一个真正的好皇帝。

对人很好,纵然是曾经伤害过的仇人,他当了皇帝之后也是放他们一马;作为皇帝,他也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不仅仅符合了士大夫对皇帝的所有的要求,勤勉政务、广开言路、远离小人(太监)亲近贤臣、励精图治等等,都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好皇帝。

刘健太清楚自己这个学生为这个大明帝国的付出,用呕心沥血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

所以他清楚,当弘治皇帝知道黄金洲这边有三种高产的农作物之后,他就知道弘治皇帝一定会提起这件事情,并且也是一定会派人前去黄金洲寻找这三种高产的农作物。

对于这个大明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比老百姓吃上饱饭更重要了,所有问题的根源也都可以归咎于此。

只要老百姓能够吃饱饭,天下就会太平,其它的问题就根本不算问题,都能够很好的解决,可是一旦老百姓吃不饱饭,那所有的问题都会不断的爆发出来。

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在围绕着这个问题不断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圈圈。

“陛下,这学子刘晋所说的很多地方离我们大明太过遥远,一直以来我们和这些区域也很少有交流。”

“不过其关于南洋、暹罗、安南地区的描述却是与史书记载的没有任何错误,所以他所说的其它一些区域,比如黄金洲、澳洲、欧洲、非洲等等或许真有其事。”

“我大明虽为中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然自古以来,海纳百川者方为大,我大明也理当如此。”

刘健年纪虽大,但是中气十足,声音非常的洪亮,字字清晰,离得近一点的,甚至于隐隐之间还会觉得自己的震耳。

“海纳百川?”

“说得好,我大明就该有这样的气度,海纳百川成其大,理应多和大明之外的其它区域多多的沟通、交流,一来传播我中土之的威名,二来也可以学习其它国家、文明的长处。”

听完刘健的话,弘治皇帝龙岩大悦,不愧是自己的老师啊,真心是说到自己的心坎里面去了。

“众卿以为呢?”

说完,弘治皇帝也是看了看其他人。

“臣支持刘公所言,我大明理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李东阳站立出来表示支持,其实昨天晚上就已经商量好了。

大家本来是想要说去黄金洲这边寻找高产的农作物,但这事情不能直接说,必须要先找一堆大道理出来,让这件事情在大义是绝对正确的,之后再来讨论具体的细节时才会说道引种黄金洲高产农作物的事情。

这叫就是典型的文人做事风格了,什么事情都要绕一大圈,最后才会露出真实的目的。

“臣也支持刘公所言,我泱泱大明犹如汪洋大海,纳百川而成其大,理当向世界各地宣扬我大明之国威。”

谢迁也是站出来表态。

“臣也支持刘公之言。”

“臣附议~”

文臣们一个个都站立出来,纷纷表示同意,其实大家都看出来了,皇帝和内阁这边已经达成了默契,能够让两者达成默契的,大家想一想就知道肯定黄金洲的三种高产作物。

这无论是引进黄金洲的高产作物,还是说真的为了海纳百川,又或者是对外宣扬大明国威,既然上面的大佬们都意见统一了,大家自然没有必要去反对,和老大作对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至于朝堂之上的武将们,则是一个个都非常识趣的眼观鼻、鼻观心,从土木堡之变,武将、勋贵势力被彻底打压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自己的主见了,纵然是被皇帝点名发言,那也不过是文臣们的附声虫罢了。

“臣反对,我泱泱大明,天下之中心,要什么有什么,这法外蛮荒之地不是荒漠就是极寒、疾苦之地,这样的地方能够有什么值得我们大明去学习、交流的?”

“更何况前有郑和下西洋徒费国力于我们大明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更是滋生了南洋藩国以进贡为名来骗取我大明钱财,最终不得不停止了下西洋。”

“现在我大明国库空虚,哪里来的资金海纳百川与世界各地交流,纵然是有钱财,这也是民脂民膏,不能随意挥霍,利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切实为我大明百姓谋福祉才行。”

御史江子竣将满朝文武大臣都赞成,他忍不住气的满脸通红,非常大声的表示反对,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出名的好机会来了,这大家支持的事情,他如果反对的话,这最能一下子就让他出名。

他拼命的给几个督察院的同僚们使眼神,让他们和自己一道来反对这件事情。

第841章,旁门左道?第790章,文官们比武将还好战了第1580章,各有算计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156章,上面太有钱可不太好第167章,赈灾的方式第2236章,大明皇家园林2第135章,玻璃镜子第832章,炮轰古里第2081章,狠辣的大明人第645章,要想富,先修路第1304章,剖腹产第85章,规矩真多第1576章,必须想办法分一杯羹第1266章,大明早报的采访(二)第2184章,朕还想到处走走、看看呢第1192章,国之重器第1958章,疯狂敛财的寺庙第473章,退亲第2223章,富的流油的茶陵殖民地第947章,叫苦连天(加餐)第2223章,富的流油的茶陵殖民地第1548章,钱不知不觉之中就不见了第241章,招生和离别第949章,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第797章,进城的草原人第1276章,祖上冒青烟第731章,教化他们第340章,殿试第296章,傻眼了第1119章,地中海最大的生意第179章,发呆的张懋第906章,以杀止战第1008章,天子会为我报仇雪恨第1840章,要相信机器的力量第585章,女真三部联合第952章,反响(加餐)第1573章,运河开通,日进万金第345章,带歪的太子第96章,10两银子一个第722章,西洋联合商行第2163章,法兰西灭亡第436章,深得帝心第1859章,移民们的新年第169章,董小山第177章,弘治皇帝心中的裂痕第1549章,买房第391章,知识改变命运第706章,遥远东方国度的魅力第822章,大迁徙和西域布政使司第1116章,炸药包发威第606章,税收的作用第1452章,愤怒的波斯人第1659章,萧条的南京第717章,海外行省榜?第1555章,逛菜市场第2010章,荣归故里第1382章,这个两脚车我投了第1388章,就该让你们尝一尝老百姓的苦第697章,大明没什么可怕的第182章,天价粮食第1775章,黑土地的生活第756章,藩王出海好处多多第411章,眼睛都红了第62章,蜂窝煤的使用方法第1460章,新旧之争第1938章,高考2第953章,各地叛乱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987章,炮轰里斯本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1291章,农夫与蛇第375章,蔗糖第1656章,大明人要讲究第1127章,处罚要重第1356章,维也纳大战(二)第1527章,奴隶不准出现在大明本土第1349章,向西、一直向西第1667章,国士无双第1567章,刘晋入阁第672章,轰然倒下第1172章,后悔的宁王第1780章,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第1156章,张懋的请求第623章,大明真正的藩属国第619章,美食火锅第446章,船的问题(加餐)第1946章,农业社会的财富增加和积累第1178章,大明人会魔法?第1472章,刀光剑影第658章,昆仑奴第1510章,着急的南方资本第129章,早熟的朱厚照第168章,一天十文钱,但是肉只要一文钱一斤第2104章,正德朝第1208章,日进万金第1503章,兴王第462章,一天售罄第1070章,大明的强势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