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强敌众多

乾清门左侧的大元帅府所在地,房屋虽多却狭窄的很。

君臣数人几乎就是鼻子对鼻子,眼睛对眼睛坐在被炭火映得通红的暖阁里议事。

因而,马士英刚才说出的话,在场的官员几乎都听得很清楚。

武英殿大学士近卫军第三军总督李邦华此时笑将起来:“一百八十万,如此说来,我朝廷也是有百万之师的,何惧他左良玉哉!”

“李阁老此言说的倒也是,不过微臣接下来要说的是;

我朝虽有一百八十万总兵力,但大部分都是散落在各地的卫所兵,这些卫所兵维持治安还可,作战嘛比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打群架好不了多少,而且以我朝现今之吏治,微臣斗胆说句实话,这个数字至少有一半被各地卫所的官员吃了空额。

真正具备作战能力的也就只有近卫军七个军,另外五个军还没来得及组建,而除去近卫第一二三军外,另外四个军实际兵力也少于每军十五万的规格,原因自然也是官员吃空额。

所以,总的来讲,大明可战之兵不过八十余万,精兵只有二十余万!”

“左良玉号称雄师百万,但至少四十万是裹挟的流民,真正百战老兵应在五六十万左右,这些老兵其实大多数兵痞子,也不足为惧,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左良玉麾下金声桓、罗岱、道兴乘这几部人马,左良玉与李自成张献忠大战数次到现在成一方诸侯,这三人的助益最大,这三部人马都有精骑数千,不可不慎重对待。”

朱由检也承认马士英说的话一点都没错,左良玉麾下最值得重视的便是这三人,尤其是金声桓!

在原本历史上的南明史上,金声桓便是一威名显赫的战将,同李成栋发动嘉定三屠一样,他也发动了赣州大屠杀,后又叛清,几乎收复赣州全境,足以看出此人军事能力的确不弱。

接下来,马士英继续说着其他几股敌人:

“由鞑虏建立的清国如今也有了数十万精兵,投降清国的吴三桂以及姜瓖唐通等都是我大明昔日边军统帅,其战力又在左良玉所部之上,更别提天下无人可敌的建奴八旗铁骑,可以说这才是我大明面对的最强大的敌人;流贼李自成部虽兵败从山海关退到北京再退到陕西,但麾下主力仍有数十万老流贼,刘宗敏、李过等部主力还在。且也有从湖广进军江南之意图。另外还有割据四川的张献忠部其兵力也不下五十万,其麾下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都不是简单之辈,再加上占据天府之国,物丰粮多,几年之后养兵百万当不成问题。”

“陛下,微臣说完了,眼下这就是我大明面对的几股敌人的基本情况”,兵部尚书马士英说道。

朱由检站了起来,走到马士英一旁的地图前面:“不,你说漏了两个,一个是福建沿海的郑氏集团,一个是南京京畿附近一些不老实或者说是投机取巧的人,目前至少明确的一个消息是应天卫有怀宁侯孙维诚的三千骑兵,至于还有没有其他奸臣贼子企图趁机作乱,也未可知,你这个兵部尚书知道吗?”

“微臣惭愧,对此竟一无所知!”

马士英被朱由检的话给震惊住了,他没想到南京附近果然有企图不轨的军队,虽说是三千骑兵,但就因为是骑兵,所以就不可小觑,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突袭入南京城,威胁整个南京朝廷的安全!

李邦华、周遇吉等人也都站了起来,其中刘芳亮更是喊着要替崇祯帝朱由检收拾了这群吃里扒外的军队。

朱由检没有答应刘芳亮的请求,只要左良玉还没起兵,三千骑兵就还不会有什么动静,而且现在朱由检不敢确定支持左良玉和东林党会不会不止这三千骑兵。

“我们先说情况,具体如何应对待会再谈,爱卿们想必现在也更加清楚明白,我大明可谓是危机四伏,内忧外患之状况比崇祯十七年还要糟糕,而且这些鞑虏、流寇、军阀们都盯着我们所据的江南,都想上来咬一口,当然这也没办法,江南乃天下最富之地,不据江南何以据天下,所以我们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住江南,这块地我们不能丢,必须守住!”

朱由检这么一说,在场的官员都点了点头,也都明白现在的朝廷几乎就是与各方面的势力为敌,甚至还与自己内部的图谋不轨者为敌,一个个看向外面春光灿烂的南京紫禁城,看见郁郁葱葱的钟山,此刻心里却只感到原来这里也即将不太平,甚至会成为人间的炼狱。

朱由检现在也发现,或许南明在原本历史上灭亡不是她真的无能,而是她面对的是一个没有盟友只有敌人的糟糕局面,这与南宋不同,南宋只需面对金国一个敌人即可。

“朕知道你们选择肯定都在想,大明会不会真的因此而亡,这剩下的半壁江山还能不能保住,朕现在给你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大明不会亡!江南也能守得住!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些流贼可以暂不可考虑,他们现在没有对我们直接的威胁,接下来真正威胁我们的只有建奴、左良玉和朝廷内的那些居心叵测的人!”

“你们都是大元帅府和近卫军训练的负责人,也都是带过兵打过战的,你们应该比谁都清楚,近卫一二三军的军队到底与建奴、左良玉、流贼有什么不同,要说我大明没有精兵,数月前说这话还可,但数月后则不一定是!所谓精兵不一定要仗打得多才叫精兵,不怕死军纪严明服从指挥的才算得上是精兵!”

朱由检这么一说,周遇吉站了出来:“微臣与鞑子交过手,带过边军,也和流贼交过手,如今也是近卫军的总兵官,微臣不是在奉承陛下,今天就说句实话,近卫军官兵的确是脱胎换骨的一支军队,最明显的是,很多官兵都喝过墨水,都知道为什么而战,以前参军作战不过是混口饭吃,而参加近卫军是要沙场立志扬名的!是为了保卫家园,恢复北都!这样的军队自古就没有弱旅,如岳家军、戚家军!”

“还真别说,这些秀才举人们当起兵来还真与我们这些土鹞子有韧劲,被打得鼻青脸肿都不喊疼,而那些土鹞子们则比之前守规矩得多,以前是不给钱不训练,现在是不怕你不给钱就怕你不让他训练被人嘲笑!”

刘芳亮说着便道:“陛下,我们近卫第一二三军有最好的火枪还有火炮和最好的官兵,的确也不用怕他们左良玉和那狗鞑子,只要您下旨,微臣现在就杀过长江去,生擒了左良玉!”

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祯二十年的大明工业现状第三十一章 贪小利无野心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广之战结束第六百零五章 锁拿朝鲜使团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进击之血肉横飞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十一章 南撤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闹户部、礼部衙门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军事形势预估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三百七十四章 钱还够不够用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铎败退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稳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锡赴武昌第一百四十二章 连杀三总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绍宁欲废朱由检新政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六十五章 新的税赋政策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陆日本本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铎求饶与孔有德刑场呐喊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二十三章 招抚第六百五十五章 关于取缔农业税与管控地方官府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发怒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无能,何关陛下之罪!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派士绅的激烈交锋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国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检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鞑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后宫第二百六十三章 烟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该收网了第三十九章 内廷多一忠良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应星反对议和第八十五章 廷议军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军孤注一掷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复东番岛 二 又收三艘战船第二十八章 卖国求荣的代价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开审判洪承畴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军部第五百六十章 孙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百零八章 兵临辽东金州卫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 新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三十二章 处决造反的文官们第六百四十八章 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君臣奏对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见郑家兄弟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复四川全境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气和狂妄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十五章 继续南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国扩张之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卫军第三军炮轰卫辉府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导权贵进军机械制造业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围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并进灭朝鲜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发怒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万岁第四百八十一章 线膛炮轰炸清军骑兵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严办!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击豪格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离丹徒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枪械制造的现状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怀宁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军出征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乱党,给我杀!第三百七十四章 钱还够不够用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设大变的多尔衮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后宫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协同作战第六百五十五章 关于取缔农业税与管控地方官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发制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杨的武昌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礼第四百零一章 总攻开始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将交锋 二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国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寿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儿第四章 调兵入京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对我们很重要第六百三十九章 准备征服倭国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军大败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户部左侍郎党崇雅看押起来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饶命啊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时有问过人家土著意见吗第三百一十二章 开始选妃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复吴桥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对于战争的观点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