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朱由检留言李自成

就在朱由检离开通州前往天0津卫之时。【.aiyoushen】

李自成的主力大军也已抵达京城。

李自成之中军大帐驻在沙河,并命权将军刘宗敏指挥攻打京城之战。

不过,刘宗敏不会想到的是,此时的京城已经是四处城门大开。

根本就没有守城之兵。

事实上,在朱由检带着整个大明在京统治体系撤离京城后。

整个京城已经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有士民主动逃离这里的。

也有舍不得家业忙于屋前打上“顺民”旗,希望可以继续在新的朝廷里生存下来的。

更有不法者趁机闯进民贼,大肆劫掠。

因没有官府管束。

一时,京城犯罪率急剧上升。

惶惶然,整个京城犹如末世一般,恍若一座空城。

刘宗敏很轻松地占据了京城。

李自成听闻京城已经是一座空城,也感到大为惊骇,忙离开沙河直接进城。

“这是怎么回事,是崇祯跑了,还是吴三桂或者建奴捷足先登了?”李自成暗自狐疑。

李自成现在已经建国称帝,跟在他身后也有不少伪顺重臣。

而且,大部分是大明降臣。

其中,就有刚投降不久的大同巡抚董复走上前来,取下城门告示,递给了李自成:

“陛下,请看这告示内容,是崇祯写给您的,由此告示内容看来,崇祯的确跑了!”

李自成接过告示来看了后是半晌不语,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作为一世枭雄,李自成知道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有多么重要的人物。

他想过在进入京城后直接处死崇祯,也想过逼迫崇祯立自己为王,然后自己挟天子令诸侯,平定南方的残明势力。

当然,李自成更希望崇祯朱由检自己自杀,这样他就可以不用担当杀害崇祯的罪名而遭到忠于明廷的南方势力的仇恨。

甚至,他也可以借此厚葬崇祯而收拢天下人心。

但偏偏现在崇祯跑了!

这就意味着他即便占领京城,也没有真正地完全占据天下,完全灭掉大明。

从某种角度来讲,他在南方势力眼里,他依旧还是贼寇,还不能转变为天下正统。

“崇祯跑了!”

跟着李自成的一干文武百官听此也不由得骇然失色。

尤其是这些投降大顺的明朝旧臣们更是惴惴不安!

在知道崇祯朱由检撤离京城后,他们甚至比李自成还要寝食不安。

毕竟,若崇祯被捉拿或者自杀还好,他们还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大顺官员。

但现在崇祯脱险,就等于他们依旧是从贼之叛臣。

甚至,他们不知道崇祯会不会卷土重来,惩罚他们。

仿佛被一把刀架在了脖子上的明朝降臣们忙建议李自成立即率大军追击。

“陛下,不能放了崇祯,崇祯不死,江山不稳,南方尚在残明之下,一旦让崇祯顺利南归,则将后患无穷啊!”

明朝降臣于重华忙建议道。

作为曾经的顺天巡抚于重华很郁闷,郁闷崇祯为何不直接就死在北京城!

其他明朝降臣也忙附和建议李自成立即追拿崇祯。

李自成见他们没有半点念旧日君臣之谊,心里也有些鄙夷,但作为一代枭雄,他也知道崇祯南撤对他未来统一天下的确威胁巨大。

所以,李自成也没有拒绝这些明朝降臣的提议:

“着令:右营制将军田见秀部攻取通州后沿运河追击,左营制将军刘芳亮所部立即沿通州保定向北追击,务必生擒崇祯!告诉各城明朝守官,生擒崇祯献城者,封侯爵!”

说毕,李自成便命令大军入城。

作为率流民起义的李自成这还是第一次入京,看着这座诺大的城池从此就属于自己,李自成的内心不能不说是激动。

虽说崇祯已南遁,但也丝毫不影响他现在激情澎湃的心。

从陕西起兵,李自成并没有想过会走到今天,会有一天占据这座北京城,会真的有当皇帝的一天。

而且,李自成也没想到的是。

前内阁首辅陈演、少詹事项煜、给事中介松年、主事刘养贞等没有跟随朱由检南撤的官僚此时正整齐地跪在永定门内迎接他李自成。

朱由检走得太匆忙,没有来得及逼着京城的每一位官员都跟着他撤离。

但朱由检自然不会想到的是,他前脚刚走,这些留在京城的士大夫们便很快归顺了李自成。

陈演很卑微地跪坐在地上,乌纱帽放在了地上,匍匐在地:“前明内阁首辅陈演恭迎大顺皇帝陛下!”

其他留在京城的明朝官员也忙高喊:“吾皇万岁”之类的话。

李自成对此很有春风得意之感,仰着头就进了京城。

虽说同朱元璋一样,李自成也是农民起义者,对陈演等士大夫有阶级仇恨。

但李自成没有朱元璋的隐忍功夫。

所以,李自成打心眼里鄙夷这些投降的佞臣,因而也没有做任何掩饰,没有搭理陈演。

陈演谄媚的笑脸保持了半天,只得脸都笑僵硬了,也没见李自成派人请他前去,不由得有些失落。

李自成进入了皇宫。

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朱由检曾经坐过的那张宝座。

不过,就在他跨上丹樨,走到大殿内那张金灿灿帝王宝座前时,却见在帝王宝座下居然有封信。

李自成亲自拆开了这封信。

这封信是朱由检留给李自成的。

作为一个后来者,也考虑到自己的安危,朱由检决定在南撤之前特地留了封信给李自成。

而信的内容则是告诉李自成,在他占据北京城后,谁才是他现在最大的威胁。

朱由检将关外的建奴与山海关的吴三桂和自己都做了说明。

他希望李自成明白,自己不过是恍若丧家之犬的落魄皇帝,短期内掀不起大浪,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新一统北方。

而真正对他李自成造成最大威胁的是吴三桂与建奴。

朱由检特地告诉李自成,未来格局很可能是南北分治。

但这样的南北分治,各自为帝的局面需要一个前提。

就是建奴和吴三桂部不会勾结在一起成为一股新的势力并进而趁着自己这位皇帝和你李自成鹬蚌相持时来个渔翁得利,并最终得了这江山。

“好个崇祯,倒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过朕就不明白,你既然如此洞晓天下大势,为何现在还败的如此惨,连带着京城也丢了。”

李自成说后就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转身就坐在了宝座上,有些爱不释手地摸来摸去。

李自成到底也不是糊涂之人,也知道朱由检的意思,而且也采纳了朱由检的意见,因而他也没有动用全部力量南下追剿朱由检,相反他明令主力在京休整十日后准备北上。

同时,李自成还遣派使者招降吴三桂,且调动陕西山西一带的大顺精锐往宣府、蓟州一带集结,为的就是防止建奴或者吴三桂南下。

看得出来,李自成最终接受了朱由检的意见,将重点放在了建奴和吴三桂身上。

当然,原本历史上的李自成也是这么选择的。

毕竟,不用朱由检说,李自成也知道天下之中,能具备战力且有与自己大顺军有一战之力的就只有吴三桂的关宁骑兵和建奴的八旗兵。

而朱由检等残明势力自然是不足挂齿。

而朱由检的主动示弱,也给了他自己这么一个厉兵秣马的机会。

多谢书友关心,感冒好的差不多了,今天睡醒写了一章,明天起恢复正常更新。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机与纺织工业第六十七章 经济操控第六十九章 酝酿货币改革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战事自西南来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离开紫禁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围开封第九十一章 刘芳亮的烦恼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议合围全歼左军事宜第一百三十七章 请陛下乾纲独断第二百三十九章 宁负汉也不负满第三百九十三章 诈败第三百二十三章 刘孔昭要和红毛番做生意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内阁出面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战 四 大胜 第三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与大明军械所的重要性第十一章 南撤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军之后是清军第二百七十二章 户部左侍郎党崇雅之胆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进击之横扫千军第三十六章 未雨绸缪 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阵全歼清军铁骑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设大变的多尔衮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军阿济格部第一百八十五章 统筹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锡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复东番岛 二 又收三艘战船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复沈阳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御战 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镇的朱皇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关于土地和粮价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六十章 物议沸腾第十八章 阁老下跪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国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样的帝国治理方式第六百零一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对于战争的不同感受第一百二十八章 访皇后乞红梅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第六百七十八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第五百六十一章 处决孙之獬与陈名夏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还有希望第六百四十八章 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君臣奏对第三十五章 未雨绸缪 一第三百九十章 全歼第三十七章 单纯的文官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一百七十一章 书生上阵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舆论第八十八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变计划与袭扰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开最高级别军事会议第二百七十二章 户部左侍郎党崇雅之胆第二百七十七章 贪官们的应变之策第五十一章 万人空巷第六百七十七章 占领地中海直布罗陀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饶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声桓反水第九章 加征商税第二百零六章 让清军尝尝大明的火炮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乱时代第五十九章 酝酿新政第五百七十三章 占领科尔沁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们要求皇帝重新掌权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陆日本本州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戏新妃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战 二 巨炮发威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卫军的南北运动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卫军进逼天津卫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经济更加活跃了起来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与风帆双动力战舰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没卖国晋商之临汾亢氏第四百七十五章 刘文秀力促李定国降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声桓反水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五百零六章 近卫军海军舰临辽东第八十八章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锅侠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军大败第二百四十三章 问话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败退和全军出击第七十五章 龙颜大怒第六百零六章 给朕拉下去斩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学院里的君臣之议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军训练正式启动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挂帅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经济更加活跃了起来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与大明军械所的重要性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