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统治下的黄河两岸

在清廷控制的北直隶境内,毛维张自然不敢骑马南下,以免引起清廷官府注意。

甚至因多罗郡王阿巴泰驻保定,在沧州一带布置重兵与近卫军第一兵团和大明朱昭明部对峙,所以为避免被阿巴泰麾下官兵查问,锦衣卫百户毛维张只能由河间府改道走顺德府,然后进入了河南彰德府境内。

此时的河南北部一带依旧是荒芜一片,匪寇横行,野狼野狗遍地,地主乡绅之家大多结寨自保,没有官府,也没有军队。

连毛维张这种锦衣卫也不敢独行,而是在顺德府集结了自己麾下的三个缇骑一同南下,毕竟在这种三不管区域,一人独行是很有可能被人抓去直接煮了吃的。

北境民困,再加上南北贸易阻断,不仅仅缺吃的还缺穿的,清军也罢,还是匪寇也罢,基本上不但抢人还抢人身上的衣服,整个遍野之内的饿殍几乎都是衣不蔽体。

毛维张和几个随行人也是如此,好在他们有武艺,又都是壮年男子,因而虽是乞丐装,但也能不至于连遮羞之物也没有。

虽说清军多铎部已被歼灭,东阁大学士路振飞也已奉朱由检旨意就任总督河南兼总兵官,着手收复河南失地与恢复河南生产之事。

但在事实上,路振飞所领的明军{主要是卫所部队}主要在河南南部,而没有收复河南北部。

因为河南北部现在虽然也是三不管,但在黄河以北,且离清军重兵驻地太近,因而也就暂时没有恢复生产的必要。

也就是说,目前明和清在河南境内的实际控制分界线便就是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自从改道后便横贯在河南境内,即黄河以北的河南顺庆、卫辉、彰德府以及开封府的原武、阳武、封丘、延津等城依旧在清廷的控制区内,而黄河以南的开封大部、河南、归德、汝宁、南阳、汝州等府在大明境内。

毛维张带着三名缇骑进入河南在开封府渡河后才勉强算是进入了大明控制区,而不过此时的开封府依旧也是涂炭之地。

好在此时的总督路振飞已带着官兵粮草进入了开封府境内,毛维张等在陶家店登的岸。

此时的陶家店渡口只有一渔船在河港之内打着锣:“路制台有令,建奴被官军打败,着河南境内百姓立即到当地州县衙门登记,陛下下旨,福王、周王之藩田以及降清官绅之田和无主之田将重新按口分派,先到者先得上等好田哟!”

如今河南境内经历数年打战,人口早已稀少,因而朱由检给予路振飞的分田旨意是按口分派而不是按户或者按丁分派。

成年男子一人为一丁,而一人为一口不分男女,所以也就是说,只要是个人无论男女老少,来登记都可得到分派田地。

也由此可见,此时的河南在连年兵灾之后地广人稀到何种地步。

同山区的百姓在乱世时会躲入深山为盗寇一样,在黄河沿岸的百姓也自然会躲入芦苇荡里躲避为盗寇,因而大明官府一回到这里,便自然是要乘渔船于各处河港之间劝民还乡。

陆续也有不少形如野人的百姓从荡里钻了出来,果见外面的世界没了铁蹄阵阵,也都大为放心,开始往州县之地聚集。

毛维张等跟随回乡难民来到了宣武卫,这里离开封城已不远,而这一带原本是卫所区,区内田地大都为军官所有,但眼下河南之前的官兵早已死伤殆尽,或者南逃或者变为流民盗寇,因而这宣武卫的许多田地大多是要被重新划分的。

总督路振飞在宣武卫境内设置安置点,由麾下千户亲自在此设点设粥棚,给应召回乡的难民设置安置点,同时统计回乡民众,开始划分土地,分发粮种与收集到的农具,因考虑到需要立即恢复生产,并不区分以前籍贯是本地还是外地,一律重新登记,设村建镇。

毛维张等回头看了看黄河北岸,黄河北岸依旧还有清军铁骑纵横,流民不得安生,圈地占地,而在南岸已开始重新恢复民生,分田分地,甚至官府还出资鼓励民众捕杀野狼野狗,埋葬露野之尸骸,这让毛维张不由得升起一股自豪之感。

到底是自己效忠的大明王朝更具有欣欣向荣之象,到底是汉家王朝的皇帝陛下更体恤民间疾苦,而胡人虽占了江山也不过是只顾享乐而已,哪里真的想到了百姓死活。

毛维张不由得如此想。

开封府城内已由大明官兵进驻,虽说依旧还是军管,城内各处宅院等待发卖与分派,但锦衣卫乃特殊机构,此时已经在开封城内重新设置了自己的联络点,而毛维张等一进入开封城内便找到了锦衣卫联络点的标志,并随着标志进入联络区,找到了锦衣卫千户刘文升。

“这是飞鱼服,这是绣春刀,还有这缠棕帽,立即换上,马已经给你安排好,这金牌拿好,到时候可以直入南京城和宫廷之内,歇息一夜后就立即出发,进入凤阳境内后切忌不可让人看见你这猪尾巴,现在各地恨鞑子恨得入骨,基本上是看见了就杀,你自己小心点”,刘文升说后又道:“你直接进京见陛下奏事,指挥使那边,我已派人替你传达。”

毛维张点了点头,看见自己这边的人都是葛袍宽袖,簪冠结发,倍感亲切,等着他穿着鲜艳又象征着权力的飞鱼服驰入凤阳府城时,看见熙熙攘攘的大明士绅百姓,不由得热泪盈眶。

驾!

毛维张一摔马鞭就带着自己的人在凤阳城的街头上纵马疾驶起来。

一时间突然,暴雨袭来,豆大的雨顷刻间就打得树木发出簌簌的声音。

而毛维张此时丝毫无所谓,依旧策马狂奔走。

毛维张乃是北直隶人,但在此刻他也不知道为何,总有一种急着回家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尽早见到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检。

真可谓沐雨狂奔三百里,一夜进抵滁州城。

而等到他到滁州时,看见近卫军骑兵从自己身边卷起一路烟尘狂奔而去时,更不由得露出了一脸欣喜:“原来我大明也有如此铁骑,何愁将来北伐不成。”

等到毛维张进入南京城,看着满城繁华,红袖如云,衣冠飘飘,心情更加兴奋起来。

第六百一十七章 扫荡荷兰东印度群岛第四十二章 满门自缢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检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万岁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四百零五章 大决战第六百一十六章 枪杀红毛番第六百五十五章 关于取缔农业税与管控地方官府第六百四十八章 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君臣奏对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时期的大明金融市场第一百章 豺狼布于四周第一百四十七章 缉拿张慎言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顿和他的表妹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战 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输第六百三十一章 机炮营出动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锡赴武昌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还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三百九十三章 诈败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们的深谋远虑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铁骑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复东番岛 二 又收三艘战船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员收入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训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复遵义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战 四 大胜 第三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镇的朱皇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输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慑降清汉臣第六百零五章 锁拿朝鲜使团第两百三十八章 降清汉臣盼明亡第四百零三章 抉择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统治下的黄河两岸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罗郡王阿巴泰第一百八十五章 统筹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锡第二百一十三章 鞑子掠鲁南第六百零一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第十二章 遇袭第四百七十二章 锦衣卫俘虏张献忠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战 三 海上交锋 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复四川全境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营埋伏袭骑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军孤注一掷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祯十八年的明廷统治区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尔衮见周则第二百六十六章 内阁首辅范景文表态第六百零三章 漕运被关,民怨甚大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应对张献忠与满清第七十八章 预备练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处决祖大寿与范永斗等第六十四章 针锋相对第二百八十一章 钱花不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御战 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礼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乱党,给我杀!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检问夏完淳第六百二十六章 开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师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临扬州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败退和全军出击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气和狂妄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决心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大明第六百三十九章 准备征服倭国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郑家别威胁朕!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六十八章 税政改革开始第二百三十一章 谁才是朕信得过的盐商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为妻第五十一章 万人空巷第二百七十六章 应天巡抚与东厂抓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学的种子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前准备第三百九十章 全歼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赏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击阿济格部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国体制下的二等公民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腾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派士绅的激烈交锋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离开紫禁城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广之战结束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脑后的辫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云集南京城第八十二章 君临淮扬第四百零六章 杀死吴三桂与活捉洪承畴第八十四章 积极响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斗的宁完我第四百零七章 回师江南第六百三十七章 处决外番贵族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应天卫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