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样的帝国治理方式

与宋应星、毕懋康、汤若望等工部官员谈话,朱由检自然也更加随意了些,直接就摆上了图纸,开始说明明年工部应当干什么。

“今年能挫败建奴南下之势,燧发枪与最新研制的大明炮居功甚伟,这是大明军械所的功劳,也是大明的工业在这里起到的重要作用,明年朕希望工部还能做出更多的成绩出来;

农业是大明之根本,商业繁荣与否是赋税的根本,但工业则是商业的基础,是农业最大推动者,而整个大明的工业目前还需要很多地方有所发展才行,尤其是机械制造与化工冶炼三个方面;

军械所需要在钢铁冶炼方面再进一步,然后燧发枪的射击精度与射程还得进一步提升,减少枪管炸膛几率与简化装弹过程等,还有火炮是否野战炮和重型炮在威力与机动性也需要进一步改进,火药要降低烟雾对射击的干扰甚至最好有朝一日能出现无烟的火药,还有近战的爆炸性武器比如震天雷得需要加紧改进,最好进一步改进引线装置,缩短爆炸等待时间与增加爆炸威力;

另外明年工部还得在船舶制造方面下功夫,还需要制造一些军事辅助设备,望远镜以及航海设备和燃烧照明弹等;”

朱由检这么一说,工部尚书宋应星以及左侍郎毕懋康和右侍郎汤若望都笑了起来,但同时又感到有些为难。

他们倒是一直未放弃对军械所的钢铁冶炼以及枪炮制造的改进,但是很多时候如果不是朱由检指引一下方向,他们搞自然科学研究也同写文章一样也是需要灵感的。

不然他们也摸不准从哪个方向去改进,譬如造燧发枪的汤若望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后世更先进的步枪还有膛线,而且是后装式的,甚至也不知道在数百年后还会有自动步枪。

当然,朱由检也知道他们现在也是盲人捉象,他也没有严格要求宋应星等人要尽快达到什么水平,所以他只是说进一步改进。

朱由检现在所提的这些都是军事工业。

除此之外,朱由检提到的还有民用工业方面,什么大明水利工程和各处港口码头需要修葺,以及驰道驿站等也需要修葺等等都要求宋应星尽快拟定计划。

“朕的皇陵与宫殿可以暂且搁置,先把这些大事处理好后再说,工部尚书宋应星回去后当在年前拟定一个建设计划,各类工程建设与工业研制需要花费多少钱,到时候报由内阁,再由内阁根据户部的财政计划以及其他各部的需求的统一协调;

大明科学院必须尽快建立起完本的科学知识体系,如同儒家有四书五经一般,大明科学院的科学体系得有格物、化学、算学、生物这几类科目,由专门的人总结出一套理论体系,可以不全面,但需要根据历朝历代的典籍特别是永乐大典以及西洋人的学说尽快总结出来;

朕要让大明在各个学科间的理论知识水平都走在最前沿,如果可以,你方以智可以向朕申请重金去西洋诸国请最德高望重的泰西大儒来科学院做研究。”

宋应星没想到过有朝一日整个国家的工程建设与工业制造会受到一个帝王的关注,甚至还将要作为整个帝国的重点关注,还会被内阁进行统筹安排,甚至还得拟定计划。

这让宋应星心里对如今的崇祯帝朱由检更多了几分敬服与惊奇。

同户部官员一样,他这个工部尚书也没想到如今陛下会如此有主见和有计划的治理大明帝国,要知道在此前的大明帝国很多时候只是按照固有的程序推进着,从年初到年底都是各种祭祀与大典,而帝国关注的无非就是边关与赈灾。哪里像现在这样,皇帝陛下有自己的目的,而官员也有自己的目标,整个帝国似乎开始结束一种固有的循环而开始步入一个阶梯式的发展。

如同给户部提出希望大明有朝一日能彻底免除农税一样,现在崇祯朱由检也给工部提出了目标,便是要大明在工业制造与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得走在全世界的最前面。

宋应星和方以智等都应允了朱由检的要求。

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的大明帝国无疑在朱由检的治理下是有进取心的,是有理想的,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样只为了剿贼与抵抗建奴两件事都会搞得焦头烂额,民不聊生。

……

在召见完工部的官员后,朱由检便继续召见礼部的官员。

在崇祯十八年以前,礼部更多的职责是负责整个国家的礼仪秩序与祭祀大典,现在朱由检最看重的则是礼部的教育职能。

礼部尚书刘宗周、礼部左侍郎黄道周、新就职的礼部右侍郎王思任皆是江南名士,当代大儒,但朱由检让他们跻身朝堂自然也不是让他们真的不干事,专门研究学问的。

刘宗周和黄道周、王思任也明白陛下是个务实的帝王,不喜欢空谈,因而此时得未敢轻易发言,去要求崇祯朱由检要倡导儒家之礼。

“朕召见你们只为三件事,一件事明年乃是大比之年,科举乃选才大典,万不可丝毫懈怠;还有一件事则是启蒙教育的普及;最后一件事则是忠君与效命国家之道的宣扬”。

朱由检说着便让锦衣卫指挥使佥事王世德将降清的官员名单递给了刘宗周、黄道周、王思任三人:

“你们看看吧,这些都是投降清廷的我大明官僚,其中不乏你们的亲朋故旧,朕在想为何都是饱读诗书之辈,从小读的都是忠孝仁义之理,偏偏出现这么多的败类,是不是我大明之德化之道出了问题,还有不少武官也投降了清廷,是否因为教化没有全面普及之故?”

刘宗周和黄道周以及王思任都露出一脸难色,因为崇祯朱由检此时无疑给他们出的是一个难题,让他们这些大儒讲讲程朱理学,他们能说得头头是道,但现在让他们分析为何会有这么多官员投降,他们则一时难以给出答案。

第二百三十五章 扬州大牢里的满清王公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绍宁欲废朱由检新政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员在吴桥的新政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锡赴武昌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第六百七十六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 新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国工业的新变化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离死不远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复山西全境第九十六章 近卫军编制第三章 文官集团的背离第二章 百官各怀心思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个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汉贼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铁骑第三百五十六章 废黜太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间谍高弘图第一百四十二章 连杀三总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给你撑着第三百九十八章 袭扰第四百三十九章 满清想议和第一百四十二章 连杀三总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缉拿张慎言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对骑兵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统治下的黄河两岸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杀自南洋来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顾林第十七章 骗取保定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将交锋第五十九章 东林党和阉党第七十九章 多尔衮与李自成第二百三十九章 宁负汉也不负满第六十七章 经济操控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七十六章 给我一把刀第八十九章 疯狂的张慎言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万石粮在武昌第九章 加征商税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七十章 两个太监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鲜国王求饶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第一百七十八章 诛杀逆贼左良玉第六百一十七章 扫荡荷兰东印度群岛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 新第八十章 李岩懊丧与孙可望生妒意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则反清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场第二百一十八章 杀虏第四十二章 满门自缢第三十六章 未雨绸缪 二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训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尔衮见周则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厂第二百八十章 这下国库有钱了第十八章 阁老下跪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第六百零一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第四百零一章 总攻开始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礼第六百七十八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第四百四十一章 内官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尔衮见周则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进京第五十六章 铁血统治开始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军阿济格部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这棵歪脖子树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个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汉贼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设大变的多尔衮第一百零一章 钢铁工业第三十章 对付刘泽清第五百五十六章 处决多尔衮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检问夏完淳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决满洲多罗郡王阿巴泰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员收入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畴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绍宁欲废朱由检新政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毁清东陵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应对张献忠与满清第二百七十七章 贪官们的应变之策第两百章 击败白甲兵第三百五十章 一个不留第四十章 曲阜孔门第四十二章 满门自缢第两百零一章 朕还要留五日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绍宁欲废朱由检新政第三百五十六章 废黜太子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发枪面世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检知道税政出现腐败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袭扰与全歼谭泰部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鲜国王求饶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军阿济格部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