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战事自西南来

崇祯帝朱由检一定调子,大元帅府的其他官员自然不好再说什么,而也就这样,郑芝龙和顾三麻子便都被封了伯爵。

每至战事频繁之时,便是爵位高产之时,如今朱由检丢出去的伯爵倒也有了好几个,好在朱由检在崇祯十七年与崇祯十八年里杀了不少勋戚,如今增加几个伯爵侯爵倒也不怎么增加朝廷的负担。

郑芝龙正式被封为云阳伯,这对于郑芝龙而言,的确也算是让他颇为欣喜的一件事情,这也让他对以后开疆扩土也可以说成是扩充殖民地的事业越发的有了积极性。

不过,让郑芝龙想不到的是,顾三麻子居然也能因为平个海盗而得了个伯爵。

而且还是在他郑家人尤其是他郑家大儿子郑成功的帮助下平了海盗,虽然自己儿子也得了个都督佥事的加官,但郑芝龙还是对顾三麻子有些不服起来,虽然不敢明说这是朝廷故意如此,但也内心里开始把顾三麻子当成了自己的敌人。

郑芝龙自然知道这是崇祯帝朱由检想扶植起顾三麻子好制衡他,毕竟顾三麻子这种没有根基的人更容易效忠朝廷。

而朝廷一旦扶植起顾三麻子后,即大明海军已经可以压制甚至是碾压自己郑氏集团时,便是郑氏集团的所有特权消失之时。

而现在郑芝龙已经尝到了作大明最强海军而被朝廷在税赋与政治上的优待滋味,自然不愿意看见顾三麻子崛起。

即便大明海军要崛起,他也希望是自己的亲信掌控大明海军,因而他开始暗自怂恿在大明海军内部担任要职的两个兄弟和自己儿子趁机拉拢海军军官生,培养自己在大明海军内部的郑家势力。

而刘孔昭则也暗中嘱托顾三麻子在军营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以此抗衡郑氏集团。

但偏偏郑芝龙之子郑成功不是一个那么听话的孩子。

其实在原本历史上的郑成功便不是一个唯父亲之命是从的人,如今在这个时代在接受了各种教育后,再加上在近卫军又待了一年多时间,对朱由检有种不同于其父亲的忠诚。

因而,在接到自己父亲的人传达的嘱托后,他果断选择觐见了朱由检,将郑芝龙插手大明海军之事告知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得知后立即派人申斥了郑芝龙一顿,明谕郑芝龙不得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否则将会将郑家人全部剔除大明海军。

现在的郑芝龙还真不想自己家的人离开大明海军,因而也只能接受朱由检的申斥,而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嘱托自己的兄弟儿子在大明海军培植势力。

郑芝龙本人也是着实气得不行,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亲儿子会摆自己一道,使得整个朝廷都对郑家提高了警惕。

“大忠在前,孝义在后,你这件事做的很好,既是为保大明江山社稷,也是保你父亲一生名节,令尊有你这样的儿子当是他的福气”。

朱由检很是满意地夸赞了郑成功一番,而郑成功五味杂陈的心此时也更加坚定了不少:“谨遵陛下圣训,微臣首先是大明之臣,近卫军之天子亲军,然后才是郑氏之子!”

目前,朱由检和郑家的关系很微妙复杂,而这个微妙复杂的具体体现就体现在郑成功身上。

郑成功既有对朝廷的忠也有对郑氏家族的孝,在朝廷和郑氏集团还未出现激化的矛盾之前,郑成功还能很好处在两者之间,扮演一个既忠且孝的完人。

郑氏集团的情况先述至此。

自揆一等荷兰殖民者战俘押送至南京后便被一直押解在刑部大佬等候裁决。

在以往历史中,战俘肯定是要被直接处决的,年幼者或可被阉割直接变成内宦。

但现在朱由检则不打算这样处理,他晓谕刑部将这些战俘分别进行审讯,查问明白其本人在东番岛有没有欺压汉人百姓,若有则问其轻重,若没有则只判二十年徒刑,以罪其从敌之过。

若有且重者则判处一百年徒刑,若无且轻者则判处五十年徒刑。

朱由检这样做自然不是要宽宥他们而是要榨尽他们的劳动力,命令他们在造船厂和军械所服役,有技术在身者继续为大明制造各种机械,无技术者则充当苦役,若能立功者则可以减刑或提高一点待遇。

揆一这种荷兰的见习长官则自然是要被判处一百年徒刑的。

而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设备也被大量重新应用在了军械所与芷江造船厂,甚至还有制镜的设备,填补了大明在制镜工业方面的空缺。

其实,究竟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工业国家,朱由检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在他看来或许当大明有一天主要的国民经济是以工业为主的时候,大明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国家。

而现在的大明,农业依旧占据主要地位,因而算不上工业化国家。

不过大明的工业现在的确已开始取得重大发展,大明军械所的体系日益趋于完善,从火炮到火枪再到非常规武器以及基础的重工业都有建立专门的研制与生产部门,而在理论建设上也有大明工程院和大明科学院。

而轻工业方面,自从韩氏纺纱机出现后,纺纱机已不断改进,已利用水力驱动方式增进了纺纱工业发展。

魏国公徐文爵已开始正式建立了生产玻璃的作坊,而锦衣卫都指挥使同知李若琏和驸马都尉巩永固也在养清客开始民用工业产品的研制和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

但这些很多都是朱由检的促使才产生的,大明的工业化还没进入一个主动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以普遍意识到工业是可以赚取更多利润与财富的。

朱由检觉得在崇祯二十年后开始,要想大明进一步进入工业化,得必须让大明有一个从自然科学理论研究到应用研制与产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与生态系统。

但现在朱由检还没有精力去想办法如何加快这一现象的出现,因为他还得随时关注着满清的再次南下与西南的边事。

就在六月五日这一天,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匆匆跑了来:

“陛下,刚刚收到来自四川的消息,张献忠已于崇祯十九年下半年发动南征攻势,现已攻下嘉定府县、重庆綦江;另外川东总兵官曾英战死,川南总兵杨展退守遵义,而在崇祯今年三月,遵义便也已失守,东川与乌蒙两府也相继失陷,贼兵兵峰直指云南曲靖!”

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御战 一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严办!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无能,何关陛下之罪!第二百一十六章 宫墙内的静谧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祯二十年的大明工业现状第二百五十三章 关门拒守,殊死一搏第五百六十章 孙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畴的应对之策第四百零七章 海军袭扰与全歼谭泰部第五百零一章 无耻士绅之嘴脸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御战 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鲜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战榴弹炮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锅侠第一百五十八章 闯军有意归附大明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临盛京第二十五章 继续南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决战之日已定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国工业的新变化第十五章 朱由检留言李自成第三章 文官集团的背离又是一年初夏时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第二百四十三章 问话第五百七十三章 占领科尔沁第二十章 成为皇亲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鲜国王求饶第三章 文官集团的背离第六百零五章 锁拿朝鲜使团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为妻第二百七十一章 征税开始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陈名夏第八十五章 廷议军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诛杀逆贼左良玉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复山海关第六百三十一章 机炮营出动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这边第五百一十七章 满清太庙前杀清军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十章 曲阜孔门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军撤退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闹户部、礼部衙门第九十八章 去军器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钱花不完?第十九章 凌迟叛臣第六百七十六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会为胡人奴才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见工部官员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九十一章 刘芳亮的烦恼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围 一第六百七十章 顾炎武去英国提亲第二百七十九章 处决数十名勋贵高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国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么战死,要么重生第四百五十九章 线膛枪第四百八十二章 线膛枪挑射清军火器兵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国两派之争第一百七十一章 书生上阵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战 二 巨炮发威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复四川全境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准备重新开始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战荷兰陆军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药局的爆炸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第三十四章 收编刘泽清大军第一百二十三章 关于报社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离开紫禁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卫军第三军炮轰卫辉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鞑子第九十八章 去军器局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枪械制造的现状第五百八十一章 马士英的算计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会为胡人奴才第二百七十一章 征税开始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进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团问题解决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脑后的辫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发电机第三百零三章 士绅集团的反弹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战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陈名夏被乞丐羞辱第四百八十二章 线膛枪挑射清军火器兵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书生,亦当投笔从戎!第六十四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战 四 大胜 第三更!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罗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三十章 宋应星立军令状第四百四十四章 内阁廷议第五十六章 铁血统治开始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师在,何惧江南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