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军官生毕业典礼

在以往的大明,武官来源要么是继承世袭武官官职的世家子弟,要么是通过武举选上的民间武艺精湛者,要么是士兵立功。

但武官任免权与考核权在一直在文官手里,因而文官一直压着武官。

但如今是不一样的,近卫军系统的军官皆由大元帅府直接任免与考核,不经过兵部,而武官也就不必再看文官眼色。

因而,这也是使得大明近卫军如今战斗力持续上升的原因。

朱由检走进了武英殿,在他出现的那一刻,所有军官生皆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见过陛下!”

“儿郎们都坐下!今天,你们是这里最闪耀的存在,朕将最无上的光辉赐予你们,文人的一套繁文缛节在这里不适用!帝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所以今天你们坐,朕和你们的长官们皆站着!”

朱由检这么一说,军官生们便都坐了下来,大声回应着:“是!”

在帝王面前坐着,这样的规格已经不仅仅是与文人士子金榜题名比肩,甚至已经超越了文人士子!

因朱由检站着,其他官员也不敢坐下,但能站在帝王身边,对于这些官员而言也已经是无上的荣光,因而即便不坐对于他们而言也影响不大。

毕竟像这样的场合,即便是内阁首辅也是无权进来的,而兵部尚书阮大钺也只能是个陪衬。

主持仪式的是陈子龙和郑芝豹,发表讲话的是大明皇帝朱由检本人,对于帝国的军官生而言这是他们无法忘记的重要时刻。

但他们也知道自己即将开启新的征程,知道他们从此以后的理想将是沙场点兵为帝国开疆拓土,也知道自己即将参与北伐,实现大明帝国江山之重新一统。

一时到了朱由检讲话结束,便到了毕业典礼授佩剑与大元帅府任命书以及大明皇帝陛下赐予各军官生散官官衔的环节。

这是最让这些军官生们期待的环节,他们喜爱的不仅仅是那耀眼夺目的汉剑和象征官位的荣誉红册子和象征军中等级的黄绢圣旨,更喜爱的是能与大明皇帝陛下亲密接触,且从其手里接过那份荣耀时的自豪感。

“大明陆军军事学堂第五期步兵科学员周言龙!学业论文鞭辟入里,射击能力与越野能力排名俱是第五期学员第一,故授予承信校尉,任命为近卫军第二军第一兵团步兵第三营第四协第一标第二把把总。”

陈子龙的话一落,便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一名体格魁梧的浓眉青年穿着大明近卫军陆军制式军服在全体军官生的瞩目中走了上来,很庄重地向台上的朱由检等人行了一个军礼。

“预祝北伐立功!”

朱由检亲自将佩剑授予了周言龙,面带微笑。

对于朱由检而言不过是一句话但对于周言龙而言却是此生最值得被铭记的荣誉,甚至为了报答这此刻的荣誉,他将愿意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

“大明船政局第四期舰队指挥科学员魏良彤!学业论文见解独到,舰艇操作第一,理论测试第三,综合排名第二,故授予昭信校尉,任命为近卫军海军第一舰队第四营第三标第一把把总。”

按照规则,先授予大明陆军军事学堂的学员佩剑然后再是大明船政学堂的学员,以此轮替,因而此时宣布任命的是郑芝豹。

郑芝豹的话一落,一名体格瘦削肤色米黄的青年军官生笑着走了上来,向朱由检庄重地行了个军礼。

“预祝北伐立功!”

朱由检亲自将佩剑授予了魏良彤。

魏良彤亦如周言龙一样心情十分愉悦,热血澎湃了起来,恨不得此时便为眼前的皇帝陛下冲向北伐战场立功。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学员授予了佩剑与官衔以及他们从军生涯中的第一份军职。

且都是朱由检亲自授予。

尽管数千人的授予不是一个小工程,也会让人在最后感到疲累。

但朱由检必须亲自做,他要通过这种仪式让军权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里。

这些军官生虽说现在都还只是低级武官,但却都是直接控制士兵的重要人物,朱由检收住了这些人的心就等于控制住了整个近卫军。

“大明陆军军事学堂第五期步兵科学员朱克清!学业论文合格,射击排名第五,越野排名第二十三,授予忠武校尉,任命为近卫军第三军第二兵团步兵第四营第一标第三把把总。”

化名为朱克清的朱慈炯终于等到了陈子龙念到自己的名字。

不过此时的他心情与其他军官生有些不一样,他觉得自己作为皇子本应该各科考核成绩当比别人高才是,但他没想到自己却是排名中上,而且只得了个从六品的忠武校尉,而偏偏此刻要授予自己官位的却是自己父皇朱由检亲自授予。

因而朱慈炯的内心是复杂的,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朱由检,当他走上来时没有露出笑容,只凝重地向朱由检行了一礼。

朱由检依旧只保持着微笑,没有给予朱慈炯不一样的表态,既没有赞扬也没有责备,同样说了一句“预祝北伐立功”的话。

但朱慈炯却觉得自己能从朱由检的眼神中看出对自己的失望,他不禁暗自发誓自己在这次北伐中一定要立下功勋,不能让父皇和在场的人轻视了自己。

朱由检对于朱慈炯还是一直在关注着的,毕竟也算是自己的皇子,且是帝国储君的合法竞争者,但他现在还没有看见朱慈炯与朱慈烺有什么不同,但倒是希望朱慈炯能比朱慈烺更突出一点。

数千名毕业的军官生还参与了朱由检亲自主持的宴会,以此表示自己皇家的恩惠。

而在这次宴会后,朱由检又招待了文官以及新科进士们。

崇祯二十二年也是大比之年。

这一年的科举,朱由检依旧没有改变考试的内容,依旧是以程朱理学为基础考察举人们,毕竟眼下主要的帝**政大事是完成北伐,对于这种撼动士绅集团根本利益的科举制度主要考核内容,他现在还不能轻易改变,以避免导致已经安定下来的社会失去平衡。

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这边第六百三十七章 处决外番贵族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样的帝国治理方式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发枪面世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寿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围 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围 三第四百一十章 让俘虏先接受劳动改造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三百五十六章 废黜太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张献忠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获得军事基地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战 二 巨炮发威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乱党,给我杀!第三百七十四章 钱还够不够用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杀人的近卫军第五百九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复广宁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学的种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十六章 未雨绸缪 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军官生毕业典礼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开廷议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临通州第三十九章 内廷多一忠良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谋反第三百二十一章 军队也可以赚钱第九十八章 去军器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军训练正式启动第一百三十六章 强敌众多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训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第四百七十五章 刘文秀力促李定国降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祯十八年的明廷统治区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云集南京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处决外番贵族第三百九十八章 袭扰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检喝令多尔衮滚开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卫军进逼天津卫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军大乱第六百七十八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祯十八年的明廷统治区第一百二十八章 访皇后乞红梅第二百六十七章 处决尚可喜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卫军经略山西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开审判洪承畴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没晋商之介休范氏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议合围全歼左军事宜第六十八章 税政改革开始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战 二 巨炮发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军大乱第五十三章 办成大案第十二章 遇袭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锡赴武昌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对骑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陈名夏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员第三百零二章 崇祯十九年与上海县的经济崛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这才是天下民意!第八十二章 君临淮扬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营埋伏袭骑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军撤退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问话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围开封第一百零九章 关于火炮与火药第五百九十一章 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舆论第一百六十四章 准备对左军决战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为难的湖广总督第一百零九章 关于火炮与火药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结大军于扬州城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军工基地第八十九章 疯狂的张慎言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慑降清汉臣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将交锋 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声桓反水第四百四十四章 内阁廷议第三百五十章 一个不留第八十六章 联寇平虏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复遵义第二百七十二章 发现端倪的应天府官员第二百六十七章 处决尚可喜第二百一十六章 宫墙内的静谧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五百五十四章 陈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一百四十章 三颗重磅炸弹第二百三十九章 宁负汉也不负满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东第二百六十七章 处决尚可喜第六百零一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