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当用新的战争方式

朱由检抽丝剥茧般地将继续发动对外战争对大明帝国的有利性说给了在场的大元帅府将军们。

李明睿、李邦华等倒没有意识到原来大明已经离不开战争。

周遇吉和黄得功也是如此,有些事他们不好跟朱由检明说,他们其实也在背地里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炒过北伐劵,甚至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军官手里没有大量北伐劵。

“如若陛下所说,一旦停止了打仗,他们不但不能再建功立业,甚至手里的北伐劵都会变成一堆废纸,损失一大半的财富。”

大元帅府的将军们一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都开始感到后怕起来。

李明睿便先站了出来:“陛下,微臣决定竞选下一任内阁首辅,支持大元帅府继续扩张,剿灭建虏余孽,荡平北蛮!”

李明睿这话语一出,让李邦华先不由得抬起了眼眸,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明睿一眼。

在大明官僚阶层眼中,内阁首辅依旧代表着为官的最高地位,依旧是官员们最崇仰的官位。

更何况,现在大明皇帝朱由检还已明确规定了内阁首辅的首相地位。

别说是李明睿,李邦华也是很想成为内阁首辅的。

李邦华却没想到李明睿会直接在大元帅府会议上提出自己要竞选内阁首辅,甚至还提出了自己想成为内阁首辅的原因就是要支持大明继续进行对外扩张。

“微臣亦然!”

现在谁都清楚,大明要是不继续对外扩张,官僚资本阶层们所握有的北伐劵就会变成废纸,帝国必然会陷入混乱。

李邦华自然也是明白朱由检的意思,清楚大明现在已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是打仗必损国力,现在是不打仗必害国家。

因而,李邦华不甘落后于李明睿半步,也忙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枢密副使王应熊颇为惊骇,他在崇祯十七年以前就是致仕的阁老,但他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大明的官员会主动向皇上提出:“我要当内阁首辅,你选我吧。”

“即便真想当内阁首辅不也是先故作不在乎的姿态甚至还上疏辞官说自己只念田园生活么,何时大明的官员们如此直白了,丝毫没有谦逊中庸之礼。”

王应熊看向了朱由检,他见朱由检只是笑着点了点头,不由得心道:“也就陛下胸怀宽广,如此狂悖之臣,这要是换成其他帝王,早已被外放蛮荒之地磨性子去了。”

朱由检现在的确很满意李明睿和李邦华会在自己面前提出要竞争明年的内阁首辅。

现在朱由检最担心的还是内阁不支持对外扩张。

深受儒家教育的文官们从根子上是认为战争就是穷兵黩武,他们很多时候宁愿损失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轻启战争。

虽说军权在大元帅府手中,但钱粮是在这些内阁官员手中。

如果内阁不支持,就难以统筹钱粮,配合帝国的战争。

唯一能解决的方式便是让一个支持对外扩张的人当内阁首辅。

所以,李明睿和李邦华提出来要当内阁首辅的时候,他也是很高兴的。

但近卫军体系中熟稔政治思想工作与军队管理工作的能臣太少,朱由检还不想李明睿和李邦华这种管理大兵团政治经验丰富的人离开大元帅府。

所以,他想着的是可以换个其他人当内阁首辅,在大元帅府不具备太丰富军队管理经验但又支持大元帅府继续对外扩张的官员中就王应熊这种为官经验丰富又在大元帅府待了几年的老臣自然是最合适的。

朱由检看向了枢密副使王应熊:“王爱卿,你呢,是否想过要当下一任内阁首辅?”

王应熊以为朱由检是在故意试探他,以为朱由检是不满意李明睿和李邦华这么锋芒毕露,便拱手道:

“微臣年迈愚钝,不敢贪恋首辅之位,如今天下已定,臣又无开疆拓土之能,正欲上疏请求陛下准臣告老还乡。”

朱由检看了王应熊一眼,见外面已如水晶世界一般,不由得说道:“蜀中此时应还是温润如春吧,朕准你告老还乡,回去后记得多办几所学校,别把钱只花在收藏古书上,留一书不如育一人。”

王应熊颇为惊讶。

自己就这么被贬官了?

王应熊此时脑回路有些转不过弯来,但现在他也只能匍匐在地:“谢陛下成全”,同时心里颇为失落地道:“刚把姬妾接来北京,如今又得带回去了,关键是我明明是很想当首辅的。”

“继续议事,李岩你开个头,你是参谋总长,把现在我大明的军事形势说一说。”

朱由检这么一说,已从四川总督任上调回京师的李岩便先来到了地图前面:

“从肃州卫到山海关内以南的关内地区已全部回归于我大明手中,辽东与辽西之地也已回归我大明,内阁已决定设其为辽宁省,但在我们周边还有强大的蒙古各部落以及建虏余孽;

据锦衣卫报知,满清余孽顺治皇帝及其辅政王济尔哈朗是从古北口方向撤走沿着滦河方向穿越沙漠后进入了蒙古喀喇沁部,现在去了科尔沁部,依臣预料,八成是回到了赫图阿拉。”

“现在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彻底歼灭满清余孽,以前的奴儿干都司不能让其存在,要将其彻底变成我大明的一个省。”

李岩这么一说,周遇吉也站出来说道:

“现在满清余孽唯一的助力便是科尔沁部,科尔沁部与建虏皇室关系密切,唇齿相依,我们要彻底剿灭满清余孽,当不能放过科尔沁部,所以微臣以为可派两支大军,一支进剿科尔沁部,一支进剿奴儿干都司。”

“微臣以为,如陛下所言,既然现在唯有对外扩张才能让我大明不因北伐劵贬值而出现混乱,那我们打仗的方式应该改变一下,不单单是剿其贼,还要占其地,役其民,每进占一地就筑城一座,垦荒一地,移民一地,朝廷当派出行政官员和鼓励商团随近卫军一同对外扩张,近卫军负责军事占领,朝廷负责开牙建府,商团垦荒兴业,如此攻下一城便是为我大明一领地,非以往之征伐,只捣其王庭便回师也。”

第三百零二章 崇祯十九年与上海县的经济崛起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现在还不能走第四十一章 内心崩溃的文官们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九十八章 去军器局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祯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一百零三章 圣学第二百三十一章 谁才是朕信得过的盐商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儿第二百五十章 清军阿济格部兵临武昌府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四十四章 贬黜史可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二十七章 陈圆圆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斗的宁完我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气和狂妄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进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铎求饶与孔有德刑场呐喊第三十六章 未雨绸缪 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还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二百八十七章 赐名郑成功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对于战争的观点发生改变第四百三十九章 满清想议和第六百六十九章 关于电磁感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烟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机与纺织工业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前准备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畴的心思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宫也在栖霞山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围开封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检申斥刘孔昭第四百七十五章 刘文秀力促李定国降明第八章 斩杀光时亨与魏藻德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员收入第二百八十六章 调回郑森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军官生毕业典礼第一百五十八章 闯军有意归附大明第六百零八章 给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进击之残阳烟火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发展之概况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欢朕吗第一百一十八章 还乡与帝临扬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抚完成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御战 四第六百三十七章 处决外番贵族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贼,我要打死你!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税制开始正式征收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鞑子第三十一章 贪小利无野心第十一章 南撤第二十章 成为皇亲第二百七十二章 发现端倪的应天府官员第二百八十一章 钱花不完?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罗郡王阿巴泰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将交锋 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开创新式教育与设立新式学堂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击豪格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团问题解决第二百八十一章 钱花不完?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战与摧毁清军炮兵营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镇的朱皇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场第六百四十八章 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君臣奏对第五百三十章 让汉贼感到害怕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访光华日报报社第五百六十五章 当用新的战争方式第六十三章 阁臣议政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畴的应对之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还有希望第四百四十一章 内官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御战 四第五百九十章 周后着急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戏新妃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二百一十六章 宫墙内的静谧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处理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罗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东番岛 一 誓师金门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访光华日报报社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兰的风帆战舰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零一章 钢铁工业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袭扰与全歼谭泰部第四百二十四章 会赚钱的朱由检第一百二十八章 访皇后乞红梅第四百零三章 抉择第三百二十一章 军队也可以赚钱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学的种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进式射击第五百零八章 兵临辽东金州卫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