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

东北省九连城。

随着大明帝国这些年来一直推进东北省的建设,即便是如今这辽东地区的一边境小城也已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

与原本历史上的建虏在清朝前中期设置禁关令不同。

大明帝国在铲除东北地区之建虏余孽后,内阁便开始鼓励关内百姓移民关外,甚至鼓励关外百姓成族成宗的移居关外,允许关外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私产。

前者是想守住自己的祖业,没有所谓的要带嫁妆过来的意思,后者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由检没有想过要把东北当做自己的私产,而是想尽可能借此机会扩张汉文化圈与汉人聚居领地。

所以大明会希望越来越多的汉家百姓去关外繁衍生息。

于是,“闯关东”,成为眼下的大明帝国的社会热门现象,大多数山东、河南地区的百姓开始陆续迁往东北,致使如今的九连城也是以山东口音为主的汉话。

陶安及其家族在九连城已经扎根五年,专司大豆种植一事,随着大明帝国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对营养需求越来越高,豆类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而大豆种植也成了很多农业从事人员积极从事的经济职业,尤其是在关外地区。

毕竟大豆亩产不高,对土地要求又高,而关外土地成本又低,自然在关外更适合大豆种植,而陶安一家便在九连城有自己的三千亩良田,且专门是种植大豆。

这一日又是大豆收割的日子,陶安很早的就带着自己家人以及雇佣来的工人开始收割大豆,因水利工程的改进特别是蒸汽动力式水泵应用后,使得小冰河气候带来的干旱问题解决,再加上没有了动荡的战乱,辽东地区已经成为了大明真正名副其实的一片沃野良田,黑土地正式成为膏腴良田的代名词。

即便是陶安家的大豆产量也是一年一比一年高,如今陶安不得不自己家的女儿叫上也一同去帮着收割大豆。

汉民总是勤劳的,热衷于种田建设而非向成吉思汗那样对外屠戮来完成自己的野心,即便是对荷兰的严惩也是荷兰屠戮汉民在先。

如今大明帝国统治者在积极于铁路建设,而像陶安这样的汉家百姓在关外扎下根后也是勤勤恳恳地建设自己的新家园,把昔日的一片荒野耕耘成了种植大豆的良田,成片成片地在秋日下熠熠生辉的大豆和陶安额头上的汗珠都昭示了这个民族的伟大。

“闺女,你算算这些有多少,今年收的土豆换成的钱,都算你明年的嫁妆”,陶安把一账簿丢给了自己在九连城第三初等学堂毕业的女儿阿红,而叫阿红的则忙割下来的一把豆秆丢在一边,走了过来,俏脸一红道:“爷就会编排人家!”

这时候,一阵枪声突然响起,阿红刚说完话就见自己父亲倒在了地上,胸口直冒血,她不由得回头一看却见对面山林子里走出上百个朝鲜兵,一朝鲜兵手里的燧发枪正冒着烟,且朝阿红走了过来,猥琐地笑了起来:“汉人姑娘,真的很水嫩,嘿嘿!”

其他还在田地里给陶家收割大豆的农工也都站起了身,而此时那些朝鲜兵想也没想便开枪,把数十个汉家百姓当场打死,金黄色的田垄里染上了血色,本是一派丰收的宁静而又幸福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其他的汉家百姓要么被吓得不知道做什么,要么拔腿就跑,但一批更多的朝鲜兵追了过来,把这里所有的汉民都围住了,其中一朝鲜军官喊道:“不许动!这里是我们朝鲜的领土,现在你们已经是我们的奴隶,谁再动一下,就打死谁!”

这些毕竟都是平民百姓,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得待着不动,而这些朝鲜兵便开始逼着这些汉民把已经装好的大豆运上车,拉着跟自己的大军走,而没有装好的或者还长在田里的则付之一炬。

一时间整个原野全身熊熊大火,而那名叫阿红的汉家女也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的产业被这样掠夺和摧毁,甚至她本人被朝鲜兵凌辱致死。

在崇祯三十八年秋季,这样的事件在东北辽东与朝鲜毗邻区域持续发生,九连城甚至因为猝不及防,还被朝鲜军给袭击占领,城中百姓被朝鲜兵胁迫为奴。

这类事件传回国内时,朱由检刚刚批准内阁关于修建沈阳至北京的铁路干线之决议。

“朝鲜兵突袭铁岭卫至康洲卫一带,九连城失陷?”

崇祯帝朱由检颇为惊讶地站起身来,立即着令大元帅府的将官齐聚大元帅府,并说道:“朝鲜自从朝贡后便一直觊觎我大明之铁岭卫、康州卫区域,因我大明这些年来主要集中在对荷兰之报复上和扩展海外权益上,竟给了这朝鲜军壮大的机会,如今更是悍然攻击我大明之领地,杀我汉民,其罪当诛!如今正好帝国需要进军西伯利亚,就先把朝鲜打服再说!”

大明帝国也一直在往东北增兵,不过因为东北十多个蒙古部族需要消灭和改土归流,使得帝国在东北的军队并未对朝鲜来得及发动进攻,且加上军费主要用在了对荷兰的战事与内部消化上。

但现在一知道朝鲜先对大明帝国发了难,大明帝国东北总督阎应元便立即调了定辽右卫的一个近卫军乙种营着即收复九连城。

该营指挥使立即带着五千明军赶赴到九连城城下,三门营属线膛加农炮轰开了九连城,且当场五千明军就冲了进来,直接两门手摇式机枪就击溃了当在城门内的三千朝鲜兵,朝鲜军退出了九连城,但大明的进攻态势没有因此而停止,五千明军追出城去,逮住一个朝鲜兵就直接就地枪决。

而与此同时,阎应元立即调集主力近卫军第一军与第六军由海州卫与广宁卫两个方向往九连城方向运动。

大明帝国北洋舰队也开始向皮岛集结,一百三十艘战舰加上一艘新型的蒸汽与风帆双动力战舰已先封锁了朝鲜海岸线。

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军之后是清军第六十八章 税政改革开始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对于战争的不同感受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谋反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派士绅的激烈交锋第六十九章 酝酿货币改革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检第三百零六章 暗杀松江府士绅第六百五十六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第一百八十五章 统筹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锡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铎受刑第五十八章 打击大乡绅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铎败退第二百五十章 清军阿济格部兵临武昌府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军工基地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二百一十章 一万清军攻定远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铎求饶与孔有德刑场呐喊第六百章 国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三百零三章 士绅集团的反弹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进式射击第八十四章 积极响应第二百七十二章 发现端倪的应天府官员第二百一十章 一万清军攻定远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击豪格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声桓突然变卦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万石粮在武昌第二百六十章 阿济格回京后的满洲贵族反应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与暗下阴谋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变计划与袭扰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张献忠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祯二十年的大明工业现状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进击之血肉横飞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将军与天皇第三百五十章 一个不留第一百五十章 对峙第四百三十四章 帮助朱元璋子孙全球化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机与纺织工业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抚完成第九十七章 崇祯十七年冬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卫军的南北运动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脑后的辫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绝望的满清贵族们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还京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二百五十三章 关门拒守,殊死一搏第三十九章 内廷多一忠良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顿去大明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战 四 大胜 第三更!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畴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复遵义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师在,何惧江南士绅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卫军对战日本武士第四百八十四章 处决顺清士绅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书生,亦当投笔从戎!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紧他们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战时指挥部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五百五十九章 处决宁完我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与宁完我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个县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一百零九章 关于火炮与火药第二百七十九章 处决数十名勋贵高官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四十章 明军登陆长崎第三百六十二章 关于选妃的真实目的第五章 言官唱反调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针对王承恩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绅关于孔门自缢之事的想法第七章 带兵闯京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与暗下阴谋第七十九章 多尔衮与李自成第五百零六章 近卫军海军舰临辽东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离丹徒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斗的宁完我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复山西全境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严惩第五百七十二章 经略漠南第八十八章第二十六章 无能文官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决战之日已定第二百零四章 坚壁清野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见吏部尚书华允诚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对于战争的不同感受第七十九章 多尔衮与李自成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晋商的没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税制开始正式征收第四百五十九章 线膛枪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零九章 关于火炮与火药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师在,何惧江南士绅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进京第三百九十八章 袭扰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样的帝国治理方式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见工部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