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

朱由检指了指在对面湖岸上冒着烈日搬运货物的民工:“那些着麻衣的便是二等公民了?”

“不是,他们是一等公民,陛下有所不知,关内不比关外,尤其是应天府,鲜有二等三等公民,大部分是一等公民;

如今时代变了,新式学堂给了一等公民孩童们学习的机会,但也因此家里的开支也增加了;

且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人现在不能只满足于吃饱穿暖,还希望能盖房子,再加上路引制度取消,所以许多一等公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或者自己生活的更好会离开家乡来到南京城务工;

所以南京城的许多辛苦活都是他们在干的。

即便一些商人想用更廉价的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毕竟这些公民不用缴纳福利保障金,也不用给他们休假和休息时间学习时间,即便累死也不必承担赔偿。

但这些一等公民不愿意让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夺走他们的工作,说这是夺走他们的活路,要么驱赶走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要么去官府告我们不尊重一等公民,于是迫于无奈,只得用一等公民干这些粗活。”

杨名深说后就看了应天巡抚白允贞一眼:“官府为此也要求我们招募时当优先选用一等公民,但其实是违背我们商业规律的。”

“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从商人的角度来讲,肯定想用成本更低廉的二等或三等公民更好,但一等公民和官府不答应是吧。”

朱由检这么一问,一旁的应天巡抚白允贞忙解释起来:

“陛下,这也是没办法啊,南京城去年有外来一等公民一百二十三万人,甚至不少是携家带口的,微臣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呀,不能让他们没活干呀,这些作坊工厂如果不用这些一等公民,你让下官怎么办,总不能白白出钱养活他们,那也会把微臣的应天府吃垮呀。”

“抚台大人,杨某承认你说的在理,当你难道没发现,大量工厂都搬迁到了关外与海外了吗,为的就是因为有更好的利润,长此下去,你们应天府乃至整个大明的税赋就会减少,工业也会因此衰弱的!”

杨名深激动地大吼了起来。

而应天巡抚也不甘示弱地道:“农为本,商为末业,这不是什么衰弱之象,而是大明重归大同的好现象,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商人多了,才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离开了土地,成为了你们盘剥的对象,而你们的贪婪又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累死在工厂,朝廷甚至想加个赋税让百姓们在城镇有个安居之所,你们都要反对!”

朱由检压了压手:“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既然如此,朕想问问,如果取缔公民分一二三等如何?”

“不可!”

应天巡抚白允贞与杨名深同时回答道,完全没有任何思索。

“说说为什么”,朱由检有些奇怪,这俩人初始还意见相左,现在却为何又出奇地保持一致。

“陛下,应天府为保证一等公民之福利尚且财力难以维持,若一二三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待遇一样,臣的应天府也只怕得垮了,朝廷估计也支持不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让一二三等和三等公民一样,一等公民肯定不愿意,他们现在很多都是有学识的士子,你让他们抛弃自己的特权,等于逼他们造反。”

应天巡抚白允贞说道。

“若一二三等公民和一等公民一样,商人们依旧没办法通过雇佣低廉价格的劳力来获利,只怕还得去更远的地方开工厂,如果和三等公民一样,如同抚台所说,国内的亿万一等公民不会答应的,他们已经是特权阶层,再让他们放弃特权,他们会没办法接受的,包括微臣自己。”

杨名深说道。

朱由检听后不由得笑了起来,这简直是矛盾的,弄得他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

但朱由检还是不由得问了杨名深一句:

“既如此,为何你们银行还是在南京莫愁湖,而没有去大明新设的东瀛或者乐浪?”

“银行和工厂不一样,我们更需要懂钱法的一等公民,不需要苦劳力;

微臣宁愿和南京和北京的大学堂合作,提前训练与雇佣几个生员为大明中央银行注入新的钱法管理人才,也不愿意跑到海外去先让一个三等公民学会汉语再让他学会钱法,然后再让他管理钱财,甚至微臣还得保证对他足够信任;

所以银行用二等三等公民是不划算的,至于一等公民的高成本,对于他们创造的财富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杨名深说着的时候,便有两衣冠楚楚的人过来向杨名深和白允明打招呼:“杨先生好、白中丞好,这位先生是?”

“鄙人姓朱”,朱由检戴上了大明最新版的墨镜,以此掩饰了自己的身份,避免被这些大明百姓看出来。

而这两人只是回应了一下便离开了这家茶馆。

而朱由检见此便问道:“这两人是?”

“都是我们中央银行的职员,一个是京师大学堂毕业的,叫刘廷章,一个是南京师范学堂毕业的,唐旭;

其中,刘廷章乃是烈士遗孤,其父死于满清鞑子之手,本人因是烈士遗孤加十分入得京师大学堂,于钱法上颇有天赋,但国文不甚很好,最厌恶四书,这样的人若搁在崇祯二十五年以前只能做继承其父衣钵,做一士兵而已;

但现已经是中央银行负责南直隶业务的管事,月薪达十万银元,前些年去西夷炒了一波,赚了百万银元回来。”

杨名深说后,朱由检不由得道:

“我们当初筚路蓝缕的诛灭乱臣贼子,驱除鞑虏,不就是为了像刘廷章这样的汉家孩子不再做建虏之奴才,甚至还能有自己之美好未来嘛;

汉家百姓为大明付出了那么多,现在他们的特权是他们应得的,不应该废除,甚至还应该在将来给予他们更多的权利,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至于工业兴衰的问题,朕相信大明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价贵了而让帝国的工业有所衰弱,相反还会比现在更加繁盛,因为将来他们肯定是卖脑子的人多,而不是卖苦力的人多。

官府也不必阻拦工厂们搬迁到关外与海外去,你不让商人们在你这里赚更多的钱是不可能留住他们的,你只能通过提升自己所管地区的优势去吸引更多的商户来你这里扎根,既然不能提供廉价的劳动力,那就提供给更自由的市场和更好的治安环境以及更优质的人才资源。”

“陛下所言极是”,杨名深和应天巡抚白允明在听朱由检这么说后,也觉得甚是有理,忙起身回道。

第三百五十章 一个不留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军出征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试探帝王心第六百三十九章 准备征服倭国第五百零七章 近卫军第二军登陆旅顺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腾第二百七十一章 征税开始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学的种子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鲜使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无情的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开始选妃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绅关于孔门自缢之事的想法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冲朕来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战 三 海上交锋 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虏烟尘笼开封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五百六十章 孙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国第四十二章 满门自缢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五百九十一章 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三十四章 间谍高弘图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发枪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复京师!第五百九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发枪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战前夕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百章 国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军大败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训练日常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场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国亮剑西洋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个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汉贼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迟新任首辅宣布之日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学技术领域请个假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复京师!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四十四章 抵达江南 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贷款与出售军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国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战炮发威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五百零九章 光复金州卫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顾林第六章 大丈夫相时而动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第一百一十八章 还乡与帝临扬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图谋大明在朝鲜的租界区第一百二十一章 给盐商吃定心丸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团出现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绍宁欲废朱由检新政第三百九十八章 袭扰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六百七十四章 铁甲舰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满清的奸贼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卫军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复沈阳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尔衮见周则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时有问过人家土著意见吗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进击之残阳烟火第六百七十三章 发电机第三百一十二章 开始选妃第十八章 阁老下跪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开审判洪承畴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枪械制造的现状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团与资本集团的明争暗斗第二百六十六章 内阁首辅范景文表态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税制开始正式征收第一百七十八章 诛杀逆贼左良玉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御战 一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辆蒸汽机车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给你撑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围开封第四百零七章 海军袭扰与全歼谭泰部第五百零九章 光复金州卫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现在还不能走第六百六十九章 关于电磁感应第八十章 李岩懊丧与孙可望生妒意第五十一章 万人空巷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一百五十八章 闯军有意归附大明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围 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济尔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歼清军,明军大胜!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广督抚第九十八章 去军器局第六百二十一章 击溃荷兰舰队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员们第四百二十二章 抠门的皇帝和大臣第六百零一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战 三 海上交锋 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四章 汉家百姓第四百一十章 让俘虏先接受劳动改造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