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国两派之争

张煌言表现很激动,对于地方设立咨议机构和众议机构让百姓管官的事,他勉强还能接受。

毕竟,这也的确是遏制地方官府过度随意盘剥百姓的一个方式,最多影响的是整个官员的灰色收入。

而他张煌言也算得上是清廉之官,对于灰色收入减少之事也不会太计较。

但现在朝廷上的王家勤等官员提出又要在中央设立咨议院与众议院,他就不能再答应了,毕竟这等于让他一个内阁首辅除了听命于皇上外,还得听命于两个议院,这简直比以前不能统辖六部的内阁首辅还要憋屈。

朱由检现在不管事,内阁首辅主理行政权,甚至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首相,手握对百官的荐举权,特别是高级行政官员的荐举权和罢免权,甚至还握有财政大权以及定税赋的权力以及立行政法规的权力。

自从六科廊言官由内阁管辖后,以及司礼监与内阁意见不一致而朱由检又不愿意再多事,让内阁有最后决定权后,内阁首辅已经是帝国二号主人。

但现在朝廷官员王家勤等提出要设立咨议院与众议院,他自然是第一个不同意的,甚至是极为不同意的。

当然,张煌言也不能直接说是因为这样会限制自己内阁首辅的权力,而另找了理由:

“陛下,战争、赈灾、建设以及帝国一等公民之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等等皆是一大笔开支,虽然我们刚刚占据东瀛,但不能保证帝国以后不会没有战争,也不能保证以后不会有天灾,这些都得有钱粮国税支持;

内阁得根据国家需求制定税赋政策,若让朝堂上也设立咨议院与众议院,那铁定会乱起来的,咨议院不愿意加税甚至要求减税,众议院要求增加福利减少支出,等他们吵完架,内阁才得出钧令,但只怕已经是三五年后,天下早已大乱了!”

“可是不知首辅想过没有,若中央肆意加税,肆意利用中央之行政法规勒索百姓该如何,既然地方之民众有权限制地方官,为何大明之所有民众就不能限制中央官,首辅无非是害怕自己权力被限制而已,可你的权力也不过是陛下赐予的,可陛下既然能赐予权力于一人,为何不能赐予权力于万民,如此则不就是朝野之间皆无禄蠹也!”

工商部尚书宋铭泉此时站了出来,直接和当初推荐自己当工业部尚书的内阁首辅的张煌言互怼了起来。

朱由检只是微微一笑,他自然看得明白,朝廷上的官员也开始因为背后代表的政治利益不同以及思考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了分歧,有的人希望首辅集权,有的人不希望首辅集权。

“宋尚书所言,本官不敢苟同,当年陛下集权于首辅,以首辅代陛下而决策行政事务,集权于一人方便办大事,但又不至于君王累于案牍!若就此归于万民,如何行大事?朝堂之上即便有禄蠹,尚有都察院与东厂监督之,尔等之建言无非是想商人参政而已!

可是,一旦商人参政且控制朝政,张某想问,而今如果真免了北方与关外之农税,如果商人再通过两院制定减税法案,要求朝廷税赋缩减到崇祯十七年以前,数百万军队以及文武百官和数万学子的供养以及每年达数百万银元的教育经费与科研经费,如何维持,我内阁如何才能一边秉承你们两院的减税旨意一边又要办成这些大事?”

张煌言这么一质问,帝国经济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家勤回了一句:“你是首辅,自然是你想办法,如何腾挪如何周转如何想出敛财之计,你们内阁自然有办法。”

“王主任!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设立了两院,立法规和定税赋的权力在你们手里,你让我做首辅的如何想办法敛财,我又没兵,难道还能拿枪逼着你们不成。”

张煌言大声呵斥了起来。

“其他大臣还有什么意见”,朱由检这时候问了一句。

作为皇帝,他其实很喜欢看着大臣们争吵的样子,在他看来,这也许就是大明最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之一,不会因为自己这个皇帝站在这里,而群臣就如同一群木偶一样只知道点头称是,说些不痛不痒的太平话。

通过官员们的争吵,朱由检能发现很多问题,也能发现官僚集团和资本集团的代表到底想要什么。

大明从三杨以来,便是内阁与百官展开着斗争,以万历以来最盛。

皇帝基本上不管事或者搞平衡,司礼监到底是内廷机构除了少有的几个太监,大多对政治兴趣不大,且也基本上是皇帝的影子,因而内阁与百官的斗争在大明更多是集权与民主的斗争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大明的文官们除了入内阁的外,很多官员很不愿意被内阁管着,因为一旦被内阁管着就等于被皇上管着,他们就会不自由。

至少不能自由的用自己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仅仅是言官不喜欢被内阁管,各部堂官也是一样。

没有内阁管的他们就是某一个行业的最高决策者,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多了个内阁,他们就等于多了个决议机构,还得听着内阁的指挥棒走。

所以,百官们本质上是不希望内阁掌权的,尤其是具有资产阶级背景的官员们。

饶是朱由检也没想到,他们会主动提出以两院制的方式来管控内阁。

但朱由检还想看看其他官员的意见,官僚集团的官员们对于内阁的看法。

这时候,组织部尚书温初时又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首辅说的极是,商人重利,民众又散而不合,若无强权主导国政,则国政必乱,甚至酿成党争,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便因此而起,殷鉴不远啊,皇上!”

“陛下,微臣也不赞成设立两院管控内阁,万一发生战事,内阁无法统筹钱粮,则国家危矣!

而今虽民智已开,但民心也更为分散,难以统合,且随着百姓富裕者增多,自私自利之心也更重,遇事若不关乎自己则避于身后甚至为夺利而毁人清誉;

若遇事关于自己则上蹿下跳非掀翻官府不可不听任何解释,若设两院管控内阁,则必吵闹不休,国无宁日,朝令夕改也。”

兵部尚书徐传杰此时站出来说道。

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闹户部、礼部衙门第五百六十章 孙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一百七十章 炮击左军中军大营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为难的湖广总督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为妻第二百四十三章 问话第二百三十一章 谁才是朕信得过的盐商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顿去大明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军事形势预估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访丹徒听说书第五十九章 酝酿新政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军训练正式启动第二十五章 继续南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内阁否决两院提案第八十六章 联寇平虏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复天津卫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应对张献忠与满清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战局第四百零六章 杀死吴三桂与活捉洪承畴第六百一十七章 扫荡荷兰东印度群岛第四十五章 抵达江南 二第十七章 骗取保定城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祯十八年的满清统治区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这棵歪脖子树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应天卫叛军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歼荷兰东印度公司战舰第三百九十章 全歼第一百五十八章 闯军有意归附大明第四百四十四章 内阁廷议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谁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鞑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红毛范德兰第两百章 击败白甲兵第三章 文官集团的背离第一百七十章 炮击左军中军大营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御战 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复东番岛 三 炮击东洋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开第一百七十一章 书生上阵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复遵义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军阿济格部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气和狂妄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临通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户部左侍郎党崇雅之胆第三百八十三章 关于土地和粮价第三百九十三章 诈败第一百二十三章 关于报社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严惩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闹户部、礼部衙门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风送暖入香君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饶命啊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国亮剑西洋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这棵歪脖子树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儿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罗郡王阿巴泰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第五百六十九章 设立漠南总督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鲜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第七章 带兵闯京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将交锋 二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赏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杀自南洋来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军大败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户部左侍郎党崇雅看押起来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败退和全军出击第六十九章 酝酿货币改革第三十九章 内廷多一忠良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药局的爆炸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风送暖入香君第四百二十四章 会赚钱的朱由检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击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御战 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占领地中海直布罗陀第九章 加征商税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五百零一章 无耻士绅之嘴脸第五百零一章 无耻士绅之嘴脸第一百五十章 对峙第十章 帝后第三百二十一章 军队也可以赚钱第二百零三章 帝临凤阳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将军与天皇第九十章 小冰河时代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对于战争的观点发生改变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复吴桥第三百一十二章 开始选妃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与宁完我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第十九章 凌迟叛臣第五百六十四章 战争要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