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内阁否决两院提案

按理,大明的铁路大部分都是民间资本参与进行建设与运营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路引制度的取消,再加上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与快速性,使得大明百姓无论是进行贸易活动还是出现都很热衷于乘坐这种交通工具。

但是,这些民间资本修建的铁路大部分都是人口稠密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这些地方利润高且修建成本相对降低,使得这些地方在短短数年内就通了数条铁路线甚至铺开成了密集的铁路网。

但是,对于大明帝国而言,铁路的价值不仅仅是给予民经商和生活方便,修建铁路是具有战略价值的。

很多时候,越是往贫穷落后的地方修建铁路,对帝国疆域的稳固越是有利。

而这些地方,因为获取利润空间小,民间资本不愿意参与,只能由帝国朝廷即国家资本出钱修建和运营铁路线。

譬如现在的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铁路线。

只能是大明朝廷自己出钱来修建这样的铁路线,但往西南和西北修铁路不仅仅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更好的技术。

西部地区气候多变且地形又复杂,需要帝国更多的投入才能完成。

这些投入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只要钱砸够了,技术难题和工程进度比较慢的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所以内阁不仅仅要筹集资金准备对交趾的作战,还得筹集自己准备对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

这也就意味着大明的商税依旧不会降低,依旧要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而偏偏在咨议院设立后,杨名深提出的第一提案便是减少商税,理由是帝国自崇祯十七年加高商税以来,商税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当时是因为驱除鞑虏和重振大明而不得不聚财于国而统一天下,但现在帝国承平已久,理应与民休息,加富于民。

尽管杨名深自己已经不在乎税赋的多寡,但他作为资本集团的代表得为大多数资本家考虑。

而这个减税提案也的确得到了许多资本家的支持。

不仅仅是资本家,还有底层商户与手工业者也是支持的,他们都希望帝国能减轻赋税。

工人和农民虽然不怎么积极支持但也不反对,毕竟减轻赋税对他们而言似乎关系不大,但他们也希望资本家们能将承担赋税的成本拿来支付给他们更多的薪酬。

于是,这个提案很顺利的得到大明中央咨议院和众议院的通过,且还传递到了内阁。

内阁首辅张煌言刚刚组织工业部与交通部完成了关于修建兰成铁路与宝成铁路的议会,正听取了底下关于打通隧道技术的报告而想着如何筹集更多的钱来完成这两条铁路干线的建设时,却收到了这么一份提案。

“减税?本官都在想要不要加税呢,这两院居然还想着让我们内阁减税了,难道他们不知道帝国这些年虽然对外积累了不少财富,但也花出去了不少吗,转达给他们,内阁否决其减税提案,如果两院有兴趣参与政务,可考虑提出加税提案。”

……

“什么!内阁否决了我们的提案!还让我们考虑提出加税提案,拿我们两院当什么,当他内阁下属的执行机构吗!”

杨名深怒不可遏地找到了自己好友东阁大学士王家勤:

“这是为何,内阁为何要否决,他有什么权力否决,两院通过的提案,内阁凭什么能否决!”

“杨兄,你先别急,中央朝廷不是地方,你是地方待久了忘记了我当时给你说的了,中央朝廷和你们地方不一样,内阁首辅是有一票否决权和最后决定权的,你们两院通过的任何提案,他是可以直接拒绝的,甚至内阁下达的政令,你们也是不能驳回和制止的。”

东阁大学士王家勤说道。

“那成立两院干什么,做摆设吗!”杨名深勃然大怒。

“让你们发表意见的啊!”

东阁大学士王家勤说道。

“发表意见,可发表了意见有什么用,内阁想不理睬就不理睬,我们千里迢迢的进京买房子置地,做了这么个议员,就只能耍耍嘴皮子有什么意思!”

杨名深愤懑地拍桌子说道。

“怎么,你们还想真的管控内阁不成,是不是最后还要管控朕这个皇帝”。

朱由检这时候出现在了文华殿王家勤值班的地方,看着杨名深就哼了一声。

杨名深即便有想管崇祯帝朱由检的心,也不敢有管崇祯帝朱由检的胆,他也知道天下人依旧是十分尊崇皇帝朱由检的,甚至包括他自己都对朱由检始终还有敬畏之心。

毕竟他杨名深等富商有今天也是皇帝朱由检赐予他们的,而不是落得晋商那样的下场。

因而此时杨名深一见崇祯帝朱由检出现也就乖乖地熄了火:“微臣不敢。”

“知道不敢就好!这天下可不是你们商民一家人的,大明帝国各地发展不均衡,天下不只是江南一块,还有关内关外其他地方,这些地方需要朝廷用钱粮和优惠政策和开发来稳固这些地方的统治,而商人们重利自然不肯为朝廷承担这些花销;

如果没有内阁从中协调,你以为你们能安心做生意?那就是打错了主意!

大明现在大部分人从事的还是耕作之业,他们一旦没了活路造起反来,你们这些商民也逃不了被劫掠,即便他们没造起反,还有四周未被消灭的鞑虏们,你们就能保证他们有朝一日不会卷土重来吗?还有西洋番和各地土著。

朝廷要是没有一个内阁从中平衡协调,弄得天下大乱了,谁来负责?

朕知道你们的心思,巴不得少交税多赚钱,朕也想少交税多赚钱,可这是不可能的事,你们不想被管着,朕也不想被管着,可天下本身就没有绝对的自由,如果你们能保证四五百年内天下绝对太平,朕不介意你们来做大明的主人!”

“可是陛下,也不能让内阁操纵整个大明的大权啊,首先他内阁首辅不是我大明皇上,没这个资格,其次,他们若肆无忌惮地随意加征,我们也无法抵制。”

杨名深反驳道。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稳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时期的大明金融市场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制造水平最先进的帝国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电学的发展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个西洋殖民地第四章 调兵入京第四十五章 抵达江南 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马士英的算计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无情的人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发怒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开第一百三十六章 强敌众多第一百二十三章 关于报社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复沈阳第六百三十六章 给老太监的恩赐第五百八十二章 开创新式教育与设立新式学堂第四百零六章 杀死吴三桂与活捉洪承畴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访丹徒听说书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厂第两百章 击败白甲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谁第三百六十二章 关于选妃的真实目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御战 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铎求饶与孔有德刑场呐喊第三百八十九章 后勤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访丹徒听说书第三百一十四章 东林后人再结社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关于蒸汽轮船制造引发的争议第六百二十章 进军荷兰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战与摧毁清军炮兵营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卫军官兵的生活待遇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抚李定国第六百五十三章 复杂的大明社会结构第十二章 遇袭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资本与郑氏资本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获得军事基地第一百七十章 炮击左军中军大营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东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将交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准备重新开始第五十七章 东林党和阉党第七十九章 多尔衮与李自成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针对王承恩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五十章 进入南京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访丹徒听说书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进士第六百六十五章 内阁否决两院提案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现在还不能走第三十四章 收编刘泽清大军第二百六十七章 处决尚可喜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乐盛世的辉煌第四百四十七章 发动民众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无能,何关陛下之罪!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进京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御战 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军大乱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一百三十章 行动开始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杀自南洋来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对骑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三十三章 诛杀刘泽清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决心第三百九十章 全歼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三百六十二章 关于选妃的真实目的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还在,江山社稷就在第四十章 曲阜孔门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战荷兰陆军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学院里的君臣之议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战在山东打响第四百零三章 抉择第三百八十三章 关于土地和粮价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军守城兵力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开始选妃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二十六章 开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师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谁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统治下的黄河两岸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绍宁欲废朱由检新政第六百七十六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第二百八十章 这下国库有钱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动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罗贝勒博洛之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开审判洪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