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预备练兵

眼下已是十月。

南京城已步入秋季。

风也开始变得凌厉起来。

北方的局势也更加的微妙起来。

就在朱由检刚刚结束税赋改革和货币改革后。

建奴的小皇帝福临已离开盛京,准备迁都北京。

而张献忠也已在cd称帝,建立大西政权。

本已定鼎中原逼得朱由检这个大明皇帝南迁的李自成则此时已成了丧家之犬。

整个被李自成控制的山西防线已基本被建奴攻破。

连带着太原也在近期陷落。

如果朱由检所料不差。

接下来,便是福临在北京建都,然后分兵由山西入陕西,和由山西转河南两个方向追击李自成势力。

而大明也会因此在未来面临两股建奴大军的进攻。

一股建奴大军的进攻方向可能来自于湖北。

另一股建奴大军的进攻方向应该则是由河南进攻。

甚至,按照原有历史,还会有一路由北直隶直接下山东,然后与河南方向的清兵汇合,进攻大明核心区域-江南。

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已经没有几个月就要结束。

用后世体育界常见的一句话就是,留给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时间不多了。

虽说因为朱由检现在已经是一名穿越者的缘故,使得崇祯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没再发生。

但到目前为止。

总体上的历史大势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李自成依旧在满清军事贵族和汉族大官僚大汉0奸的联合组成的清兵进攻下一败涂地。

张献忠也成功的割据四川称帝。

而接下来。

一旦进入崇祯十八年的四五月间。

大明势必会和满清有一场决战,这场决战则将决定了历史会不会真的被改写。

昔日犹如烟花一瞬的南明会不会同之前的南宋一样依旧能保住半壁河山。

甚至还能比南宋更好,最终恢复大一统!

朱由检此时是百感交集。

作为具备穿越者身份的皇帝。

朱由检与原有历史上的南明第一个皇帝弘光皇帝不同。

朱由检提前了两个月抵达南京,并因此避免了原本历史上因为夺嫡之争造成的内部混乱。

使得南明白白错失了巩固前沿阵地和招募军队的时机。

而且,朱由检作为皇帝一到南京,并迅速摆脱了东林党控制,并通过各种手段解决了财政危机,并收拢了民心。

除此之外,朱由检与原本历史上的弘光皇帝不同的是。

他控制有军权,他不是弘光那样的傀儡。

现在的江北四镇即周遇吉、高杰(刘方亮)、黄得功、左良玉中,有两个被他直接控制。

因而,他可以毫无阻碍地在河南、北直隶南部、山东等地布置防御。

不过,遗憾的是,湖广的荆襄在左良玉手里。

而这荆州和襄阳又是南方抵御北方军队侵略重要战略地。

所以,朱由检还不得不做好湖广被清兵突破,自己大明会和清兵角逐赣北的打算。

如今坚持着每日清晨晨跑锻炼体质的朱由检,一边在宫墙下挥汗如雨,一边想着接下来的军事改革该如何进行。

税赋改革和货币改革正在进行中,且也已初见成效。

而现在建立新的军队自然是迫在眉睫之事,尤其是在大战即将来临的时刻。

朱由检知道以大明目前的军队是不可能抵挡得住八旗铁骑的。

毕竟现在的八旗铁骑乃是此时世界上最具备战斗力的军队,他们的军民一体,以战养战的方式和完备的八旗制度使得此时的八旗铁骑是无人匹敌。

再加上,大明之前内部的**,使得火炮和火器的铸造技术与使用技术流入了满清。

因而,大明军队对满清最后的一点的火器优势也是荡然无存。

而坚固的城池也没办法在阻挡拥有了火炮的满清鞑子。

毋庸置疑,以现在大明的军队体制是不可能战胜鞑子的八旗铁骑的。

而且这不仅仅是战斗力不如人家,关键是大明的军队体系太过涣散,有军阀的家丁也有无组织无纪律且同普通农夫无异的卫所兵。

到时候,一旦面临清兵南下,朱由检觉得自己都很难统筹整个大明军事力量对战清军。

只有建立一支新的军队,一支新生力量,才能抵御八旗铁骑。

这支新的军队无论是制度上还是战术上,都得比现在的八旗铁骑还要先进还要具备优势才行。

当年戚继光能够驱逐倭寇,也是从新募兵建造了战术配合极强的戚家军,才保住了大明的东南江山。

朱由检也觉得自己有必要重新募兵,因而他才让淮扬巡抚李明睿在徐淮地区募兵。

虽然募兵制素来也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

有人说,大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就与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有关,使得藩镇割据。

不过,朱由检作为皇帝,皇帝自己招募天子亲军,自然不必担心这些。

更何况,朱由检可没有要让新招募的军队主将割据地方的意思。

他依旧是要坚持军政分开的。

当然,至于具体如何改,朱由检还得再斟酌斟酌。

不过,招募一支属于自己的足够强大的军队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事。

朱由检刚跑完步,还没来得及沐浴,便对司礼监秉笔太监史可法吩咐道:

“传旨,立即召集靖南侯黄得功、宁武伯周遇吉、兴平伯高杰、建宁伯刘芳亮、东乡伯何新、宁南伯左良玉、淮扬巡抚李明睿、湖广巡抚何腾蛟、督师吕大器以及内阁诸臣于本月十五日齐聚淮安,廷议练兵一事!”

朱由检说毕便又下旨三日后,御驾出巡淮扬。

突然下旨要去巡视淮扬,并非是朱由检心血来潮。

而是,他考虑到未来大明抵抗清兵最重要的决战的战场很可能就是淮扬一带。

毕竟北直隶和山东、以及河南地界都是平原。

而淮扬地界有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两大水系作为屏障,河网交错,水陆纵横,无疑是抵挡八旗铁骑的最佳战场。

更何况这里的民风彪悍,素来好战,朱由检作为天子,亲自驾临此地,便也有安抚民心的原因。

当年史可法督师淮扬虽也有这样的想法,但他却只顾淮扬士绅利益,不懂得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培养各阶层同仇敌忾之气,使得扬州之防御功亏一篑。

如今朱由检要亲自巡视淮扬,自然是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他要将淮扬变成清兵南下的坟地。

多谢书友六祸苍龙100书币打赏星星588书币打赏鹏100书币打赏

第一百三十七章 请陛下乾纲独断第一百零四章 毕懋康的病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国的萌芽第六百二十一章 击溃荷兰舰队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发展之概况第五百九十一章 马士英改革大明第六百五十六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第二百八十一章 钱花不完?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祯十八年的满清统治区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应天卫叛军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国军队内部人心涣散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御战 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虏烟尘笼开封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国扩张之路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郑家别威胁朕!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脑后的辫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资本与郑氏资本第二百三十五章 扬州大牢里的满清王公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紧他们第二百七十二章 户部左侍郎党崇雅之胆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国军队内部人心涣散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访光华日报报社第七章 带兵闯京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围开封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击阿济格部第六百零五章 锁拿朝鲜使团第五百六十章 孙之獬的罪有多大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抚李定国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战 三 海上交锋 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卫军的南北运动第二百二十二章 刘希尧挡阿拉善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五十八章 打击大乡绅第五十五章 对钱谦益的处决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广之战结束第十一章 南撤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顿去大明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稳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辆蒸汽机车第一百五十五章 调近卫军剿左良玉第一百三十章 行动开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书生上阵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枪械制造的现状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卫军经略山西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风送暖入香君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东番岛 一 誓师金门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营埋伏袭骑兵第五百六十九章 设立漠南总督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宫也在栖霞山第六百章 国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贼,我要打死你!第十七章 骗取保定城第九十六章 近卫军编制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六百零八章 给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钱花不完?第三百三十四章 马士英挂帅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饶第两百章 击败白甲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内阁首辅范景文表态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御战 二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儿第五百八十一章 马士英的算计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虏满清王爷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制造水平最先进的帝国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与暗下阴谋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获得军事基地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绍宁欲废朱由检新政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军出征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军孤注一掷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兰的风帆战舰第四百零三章 抉择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书生,亦当投笔从戎!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团问题解决第七十八章 预备练兵第三百三十章 宋应星立军令状第五百三十一章 绝望的满清贵族们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张献忠第九十八章 去军器局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断英国发展进程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二十二章 诈降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国体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这棵歪脖子树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后宫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农炮、臼炮大显神威第三百三十四章 马士英挂帅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御战 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铎受刑第六百零三章 漕运被关,民怨甚大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准备玩把大的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应星反对议和第十一章 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