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学技术领域

“荒唐!”

朱由检直接突然朝工部尚书徐石鳞怒喝一声。

若不是,崇祯帝朱由检刚才从工部尚书徐石鳞言语听出他并没有贪墨朝廷拨给官属工匠的抚恤银,只是真的帮这些工匠开了谋生的店铺。

朱由检都想直接斩杀了这徐石鳞。

虽然这个时代,很多人视工艺技术为奇技淫巧。

但作为后世穿越者的朱由检却知道这些技艺精湛的工匠多寡对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强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甚至,有些天才级工匠所铸造的机械零件或其他产品比计算机操控生产的还要完美。

有的人用一把锉刀就能完成一个精密仪器的制造。

在大明,或许没有能用锉刀进行零件加工的工匠,但制造各种火铳零件的技术精湛之人自然不会少。

这些人算得上是大明的国宝级的人物,尤其是在这个没有高级机床的时代。

所以,朱由检当初宁愿南迁速度慢点,也要将这批工匠带走,甚至给予的待遇并不低于随扈的官员。

而偏偏现在。

堂堂的工部尚书,饱学之士的二品大员,徐石鳞竟然让这些工匠真的成了匠人,不是打铁就是补锅。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讽刺。

因而,由不得朱由检不生气。

“这里面不少都是军器局、兵仗局和火药局、王恭厂等制造佛郎机炮、红衣大炮的老工匠,一人可抵百万军,你徐石鳞让他们去补锅碗瓢盆,你这是要气死朕呀!”

朱由检忍不住吼道。

“陛下恕罪,微臣接到的旨意只是把这些人都安顿好,所以微臣没有想那么多,该怎么做,还请陛下明示。”

徐石鳞也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同时也很委屈,如今陛下严刑峻法,他这次都没敢贪墨分豪,全把户部拨下的银子都用在了安顿这些工匠上面。

但徐石鳞哪里想到,这样做还是遭到朱由检一阵怒骂。

不过,朱由检也没有十分苛责他,只是说了一句:“你这个工部尚书当的很不称职,自上辞疏吧。”

朱由检说着就进了这南京军器局。

“朕已传旨着原亳州知州宋应星升任工部郎中,现在何处”,朱由检此时又问起了工部尚书徐石鳞。

即便朱由检并非历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但对历史感兴趣的他也知道现在明末,真正懂自然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能人有哪些。

因而,他早已开始命人去寻找这些人。

这里面,宋应星便就算一个。

朱由检自然不能让其养闲在家。

正失落的工部尚书徐石鳞见崇祯帝朱由检突然又问他话,忙指着穿着官服站在一铁炉子旁给一铁匠鼓风的官员:“回禀陛下,此人就是宋应星,现暂且署理军器局、兵仗局、盔甲厂等。”

此时的宋应星已年过五旬,鬓发早已发白,不过还能帮助铁匠一起拉鼓风。

朱由检也能猜得出,这个宋应星此时应该还算是身体康健的。

“你就是宋应星?”

朱由检走过来问道。

“正是本官,不知阁下是?”

宋应星还没见过崇祯帝朱由检,而朱由检今日又是穿的便服。

所以,这宋应星也就没认出朱由检来。

“还不见过皇上!”

工部尚书徐石鳞低声喝了一声。

宋应星这才回过神来,忙不迭地给朱由检行礼。

“免礼吧,你且给朕说说,你在干什么?”

朱由检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再试着让他们炼出一种更好的钢来,微臣访问过一些老兵,他们说大明的火炮很容易炸膛,微臣觉得可能跟炮管脆性太高有关,所以,微臣便又根据以往一些老铁匠的建议,用了新的炼钢方法,用柳条炒练熟铁,可以使得钢铁不易碎,且也不容易变形。”

宋应星说完就揩拭了额头上的汗珠。

“很好,徐石鳞,你这点做的不错,知道量才而用”,说着,朱由检便让宋应替向自己回报军器局等的具体情况。

而宋应星回答地倒也干净利落,具体军器局和其他几个生产火器的机构现有工匠数量和各类兵器生产量也能答上来。

朱由检甚至干脆直接升了宋应星工部右侍郎全权负责大明重要军事装备制造和研发。

与此同时。

朱由检还要求将军器局等大明各武器生产作坊全部改组成大明军械所,下设火药局、火铳局、火炮局、兵器局(主要是冷兵器生产)、钢铁冶炼局外加一个王恭厂。

王恭厂虽然是用的源自北京城的老名字,但实则是朱由检准备为将来大明研发各种非常规武器设定的一个机构。

也就是说,按照朱由检的要求,大明的军工厂将不再只是一个小小的工部郎中与内府监统管的各类分散机构。

他将是一个由工部侍郎管辖且直接向大明皇帝朱由检负责的高级别衙门。

而五局一厂如今也算是这个军械所的基本结构。

朱由检有意要抬高军事装备制造机构即大明军械所的地位。

同时,他还要借此让所有体制内的工匠都能有个清晰的定位,以此确定谁是适合哪个局的技术人才。

朱由检当即下旨让宋应星将被工部尚书徐石鳞遣散了的大部分工匠给重新召回军械所。

甚至,朱由检还会考虑将这上万名的工匠按照技术层次进行定级,如果级别高的会给予不低于侍郎尚书级别的待遇。

尽管现在的社会教育还是以儒家教育为主。

朱由检也还没来得及彻底改变国民教育的基本方式。

但现在,朱由检可以借此战乱之际,以亟需神枪巨炮的理由鼓励人们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并调动这些工匠的积极性,让他们以自己是一名工匠而感到光荣。

因而,朱由检在考虑可以建立一座如同翰林院一样的大明科学院,甚至还可以有一个大明工程院。

这样的话,便就相当于给所以的工匠给予了一个最高奋斗目标的标杆。

如同政治系统的官员晋升巅峰是内阁,军队系统是大元帅府一样,而现在学术于科学技术领域最高机构是科学院与工程院,自然会让更多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多一条选择,大明也不会因此偏科,只培养出一批官场高手,而没有一批军中名将与学术精英。

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军大败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东番岛 一 誓师金门第六百二十一章 击溃荷兰舰队第六十四章 针锋相对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员收入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变革政治制度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复山西全境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第五章 言官唱反调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围 二第五章 言官唱反调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儿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复吴桥第七十七章 执法从严第三百五十一章 无耻文官与收军心第三百三十章 宋应星立军令状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围 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战争要继续进行下去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应天卫叛军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击第五百七十九章 关于蒸汽轮船制造引发的争议第一百章 豺狼布于四周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二百零三章 帝临凤阳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国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临盛京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复山海关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陈名夏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乐盛世的辉煌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迟新任首辅宣布之日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礼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鞑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变革政治制度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二百零六章 让清军尝尝大明的火炮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祯十八年的明廷统治区第三十一章 贪小利无野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军工基地第三百零七章 制造事端与海盗欲闹松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军撤退第三十九章 内廷多一忠良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红毛范德兰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尔衮见周则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儿子被抓后的祖大寿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访丹徒听说书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歼清军,明军大胜!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声桓突然变卦第四百零六章 杀死吴三桂与活捉洪承畴第十九章 凌迟叛臣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战在山东打响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国亮剑西洋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第三百零七章 制造事端与海盗欲闹松江第五百二十一章 贷款与出售军火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样的帝国治理方式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与地方商民之争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腾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兰的风帆战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还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开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腾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畴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进士第一百零五章 金鸡纳霜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没卖国晋商之临汾亢氏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阵全歼清军铁骑第三百五十章 一个不留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战武昌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闻清军战败的多尔衮第四百五十九章 线膛枪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三百零二章 崇祯十九年与上海县的经济崛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统筹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锡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厂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员在吴桥的新政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气和狂妄第十六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军部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军官生毕业典礼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学的种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无情的人第三十六章 未雨绸缪 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图谋大明在朝鲜的租界区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抚李定国第三百一十四章 东林后人再结社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祯二十年的大明工业现状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鲜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资本与郑氏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