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节 大明明的发展(一)

索尼死了,留下一封遗书。

他表示,他尽力保全了族人的生命,保住了香火祭祀,无愧于自己。但有愧于大清,无脸面去见大汗,亦无脸去见被他害死的谭泰,谭泰确系大清忠臣!

所以请大家在葬他时,当以纸遮面,以示无脸去见先大汗们和谭泰。

他认为前盛京守将硕塞的三条家规极是:一、不用记挂两国的战争,不必为前人报仇,绝不造反!二、好好地活下去,传承家族;三、信奉领袖,他是菩萨转世,对我们满人有存亡接继的大恩德!

希望活着的族人遵守这三条家规,现在大明在东南王的引领下,将会无比强大,族人万万不可与之为敌,否则乃自寻死路,致他的苦心白费。

不得不说,索尼的死的在鞑靼人中还是引发了激烈的回响,一些人恍然大悟,认为索尼说得有理,也有一些人嗤之以鼻,认为索尼是咎由自取,死得罪有应得。

好在索尼没看错人,他没找别的造反派,专门找来的瓜尔佳·图赖醒悟了,变身成为坚定的拥明派!

他对众人说道:“千古艰难唯一死,索尼说死就死了,叫我做,我都做不到!”

图赖有头脑,对诸人道:“我们先按兵不动,看情况,观察上二三年,要是明人象崇祯朝那样黑暗,我们即行起兵,我图赖为先锋!”

“如果明人真象索尼说讲的那样,变得强大的话,我们还是做顺民吧,以保香火与社稷,大家看如何?”图赖问道。

他的说话得到了绝大部分鞑靼人的拥护,之后数年,当他们看到大明那蒸蒸日上的国势时,无不庆幸当初没有采取行动。

鞑靼人当中还是有不少的忠勇之辈,他们不怕死,但要是投身去必败的事业中,并影响到香火与社稷,他们也会考虑再三。

索尼就由罪魁祸首变成了大功臣,家人同意并接受了大明对他的追封:一等和顺侯,世袭罔替,由子孙袭爵。

щшш⊙ ttкan⊙ ℃O

……

明清战争降下帷幕,中国历史上最慷慨激昂、吐出怨气的一场胜利中,汉人笑到了最后,汉民族取胜!

颜常武功在千秋!

他厚积薄发,瞅准时机,一举平定前明大敌后金鞑靼人。

再集社会各阶层共识,以其雄才大略制度中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各阶层落力实施,国家稳固,军力强大,百姓生活富裕。

祸害中国多年的鞑靼人不再为患,他们所在的费阿拉山城作为满洲文化的根源,成为旅游胜地,第三道城垣内的居处,里面住的是老野猪皮与他的DD舒尔哈奇的家居被复原,游客们买票参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后人评价:“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此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各民族和谐统一,合为中华民族,民族间不再内耗,并力西进,国外诸族的噩梦到来,他们所惊恐的“黄祸”不远矣。

……

且说内阁大臣堵胤锡接受了巡视北方的任务,他这人是个实干家,甚至不等过年,即把他自己手上的公事完结,即行整队北上,打算在北方过年了。

他接受了颜常武的委托,重点发展北方经济,颜常武的态度是经济发展,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首要是农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田不易,大家有饭吃,什么才好说。

颜常武说得很直白:“大家吃饱饭,别人想唆使他们造反都难!”

他有雄心,更有大计划,让堵胤锡无比振奋,决心大干一场!

各地都要发展农工商三业,朝廷的资金有限,其中北方的三个地方被颜常武所看重,分别是东北地区、河南和山东!

堵胤锡从南京出发,先行河南。

河南属中原地区,之前战乱不堪,但随着战争结束,各地流民返乡,重新分配田地,官府发给耕牛与种子,再利用冬季冬闲时开挖水利,许多地方一直做到年二十八才收工!

而河南各地的官员们更在年二十九集中开封,堵胤锡召集他们开大会作动员!

官一簇簇到来,无人敢不悦影响他们过年,堵胤锡可是中央大员!

会议借用了开封府新落成的开园名都大酒店的会议室,官员们食宿在此,连开三天的会议。

堵胤锡对河南的官员们道:“河南是个好地方哪,非常合适发展农业经济!”

“按东南王殿下的指示,各地尽量做到粮食自给,一些地方更要成为粮食的基地,比如河南。”

“河南气候适宜,有黄河灌溉之利,土地平坦,还有煤铁,实在是发展农业的上上之选!”堵胤锡给官员们下达任务道:“二年内,河南粮食自给,三年内,粮食可以出省!做不到的官员,一概就地免职!”

所有的官员齐刷刷地伸直了腰杆!

现在可不象以前,经济考核指标是升官保职的关键,而且又不能搜刮百姓!

这官不好当!

但上面的大官同样给大伙儿洗脑,说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干实事,而且百姓得到好处,自己拿养廉银时才心安理得。

话说得确实有道理,比起以前风花雪月,浑浑噩噩的当官,现在的当官有一种满足感,自己确实是做了贡献!

堵胤锡不仅是干达任务,他带来了资金,朝廷对于河南农业是有资金倾斜的,投入之大,用一个地方官员的话来说:”朝廷一年对本省农业的投入就相当于崇祯朝十年的投入,不,二十年的投入!”

对于如何利用好这批资金,堵胤锡与地方官员们及请来的农业专家们对于发展河南农业作了深入的探讨。

决定发展小麦为拳头产品,兼种旱粮和水稻,种植棉花、芝麻和烟草,还养柞蚕作为经济作物,作为主粮的补充。

不仅如此,还要大力发展治炼、煤炭、纺织、卷烟、面粉、榨油等。

今冬以之后,做好水利灌溉工程,为农业保驾护航!

再有,菜篮子工程、医院、教育、交通运输等业务都要积极开展!

这三天的会议非常密集,晚上都在开会,等会议结束后,官员们离开时,满面笑容,充满了信心!

第1294节 打了条恶狼!第1382节 不费吹灰之力第2056节 窦名望的不开心第961节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第163节书房夜话之议诸事第948节 有水斯有财第70节英国人到访第1474节 纯正鸡蛋人戴维先生(二)第581节 改良战列舰上的惬意生活第1767节 一招鲜吃遍天第946节 来到失败之地第9节初建军(二)第393节 海盗的窘境第2182章 南京大变样第960节 战斗中难免意外第831节 功成后起龃龉(求订阅)第200节说给你听也无妨第1750节 各自的心事第722节 和离第34节战俘生涯第1924节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980节 新买卖开张的地盘第1421节 苏雷什之心第486节 捡到素丹一枚第30节是战是降?第568节 驱虎吞狼之舰长们逞威第167节落子(二)第330节 “友好通商协议”?第771节 报应不爽(一)第1569节 运河之二十个月完工第590节 老熊任总督(二)第701节 种种手段第1418节 雄关难过第2006节 艰苦的战斗第382节 陈玉雪勇破海盗船第2032节 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第653节 和约将成第1467节 谈及殖民地第280节 从军记之陈玉雪第1812节 上将当戏子第1451节 绿绿还行第402节 第三次巴达维亚会战之自杀式攻击旗舰第1279节 海黛在台湾第1673节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二)第632节 黄台吉不傻第1298节 死伤过万第113节征服中的战斗(一)第1519节 奥地利人(一)第1744节 为何反?第1239节 至暗时期(一)第171节落子(完)第1725节 想当医生的西藏兵第2080节 骑士的愤怒第531节 熊文灿升官第1885节 狂魔特色大作第859节 奔赴新尧州第1159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第1380节 占地为王第1212节 杨莺儿谢神第1875节 包头佬版的失街亭(三)第2193章 朕意已决!第1586节 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遗招第1929节 求援之高棉内乱第218节大舰上炮击训练第531节 熊文灿升官第1107节 图菲克西火枪手的覆没第1525节 不眠之夜(一)第1025节 印度人的胜利第2190章 从《三国演义》学到谋朝篡位第1145节 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奥斯曼人第1447节 硬刚(三)第756节 粮寨被焚第150节复合装甲挫东南第185节宜将余勇追穷寇(三)第1781节 你们近卫军又要掀锅了?第498节 王巡抚的动作第254节到吕宋之别样心思第150节复合装甲挫东南第956节 军队就是这样的!第240节再来六条三级战列舰第605节 好客的内贾比第960节 战斗中难免意外第1246节 冷静的力量第712节 东林党罪过罄竹难书(一)第1361节 令人满意的投名状第1846节 过关第1400节 就是要败!第877节 红毛番攻陆第443节 狗咬之谜第1780节 大维齐尔力挫三帕夏第1103节 此消彼长也第1515节 两国停战之后第1653节 稳固的后方(一)第567节 驱虎吞狼之龙咬虎第909节 照干不误第467节 中国人顶住了中国人第1584节 奥斯曼人在行动!第1556节 被阿三吓到的黄淳耀第1797节 纷乱始末第987节 肉呢?肉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