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第1156章 先救爹还是先救子民?

第1156章 先救爹还是先救子民?

还在六月末水情初发之时,太子朱和陛紧急召开了朝会,军机大臣、内阁大臣、十二部衙门的主要官员全部到会。

奉天殿内,宽敞明亮,还是那个建筑风格,上首之位仍是御座,然而下面,却大变了模样,南北列着数排太师椅,两边对称工整。

以往朝会,朝臣需站着上朝,还得纠仪,经过天武朝的多次革新,朝会的礼制也做出了相对的变革,恢复古制,文武大臣可坐着议事,上奏时站立出班即可。

早在秦汉时期,君臣都是如此坐着议事的,皇帝还会客客气气的起来请丞相就坐。

从北宋宋太祖后,大臣们就开始站着上朝了,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平时还是站着,只有开小会的时候重臣才赐座。

清朝就更别说了,上朝的时间大多是跪着,以至于大臣们都自带护膝。

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官僚的地位则不断下降。

然而,越是如此,文官集团与皇权之间的斗争,也越发的激烈。

太子召开这次朝会,主题不是如何救灾,而是国库的储备粮应该先供给谁?前线还是灾民?

粮食就这点,两边都急需天量的粮食,你是先紧着外出劳务的爹用,还是先让家里的子民用?这是个送命题,颇有些先救妈还是先救老婆的味道。

然而,朝会一开始,太子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这个问题,他甚至暗示,应先紧着前线将士。

他言道:“现值军务未平,饷糈不继,一时断难兴筑,所有兰阳漫口,可暂行缓堵.”

奉天殿上,太子朱和陛刚说完,内阁次辅杨士聪暗暗叹息。

太子太年轻了,只有十八岁,他的想法太简单了,心智尚不足以担当一位皇帝的重任。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应该在大臣面前,如此轻易的暴露自己的想法。

杨士聪已经猜到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果然,吏部左侍郎于成龙精神一振,出班奏道:“启禀殿下,臣以为聚集民力紧急治河方为第一急务!”

于成龙义正言辞道:“黄河泛滥,毁田无数,数十万流民长聚山野,口粮一旦告急,必生饥民之乱,时天灾人祸内外交困,大明何安矣!”

闻言,朱和陛虽面有不喜,但还是微微点头,询问道:“于卿,可有具体良策?”

太子知道,这于成龙是公认的清官,是继前财政部尚书程国祥的天下第一廉吏,治理地方期间,多次受到朝廷表彰,父皇将他调入吏部,就是看好了他的清廉能干,让其净化大明的官场。

只是,这于成龙与内阁首辅杨廷麟走的过近,二人有如师徒。

于成龙不假思索,回道:“臣有三策,其一,户部全力筹划就在所需紧急物资,征发南北直隶官车及粮食,火速运往受灾各县。”

“其二,着令灾区各州县,但有聚众械斗事发,知县迅即处置,不得拖延迟误,以免酿成民变。”

“其三,户部会同海事部,对关内各县的粮市紧急管辖,限定每日粮价及交易量,海外及塞外粮商许进不许出,严禁将关内大市的粮谷运出国境!”

“臣等附议。”不少大臣异口同声道。

又有大臣借机提出黄河改道之事,言道:“国难与河患同作,就黄河决堤原因而言,除特大洪水外,下游河道淤垫是最主要的原因,臣建议重新改道山东!”

“阎大人,您做过江南总河大臣,懂得治河,您来说说,黄河应不应该改道?”

众人将目光投向刑部尚书阎应元身上,崇祯十四年时,这位老兄就深得少年时期的天武皇帝新任,破格提拔为总河大臣,治理太湖水系,至此官运亨通,扶摇直上。

阎应元跟过朱大典,干过知州,当过巡抚,有在朝中当了七八年的刑部尚书,有着二十年的官场经验,今天这事,我也看明白了,不愿掺和。

此时有人点名让他说话,阎应元见主题已偏,涉及到治河,于是站出来道:“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有史以来的数千年里,黄河决口泛滥达千次,较大改道有二十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

提到治河,阎应元侃侃而谈,又是列数据又是谈地形的,最后言道:“臣发现,黄河洪水期淤滩,枯水期淤积河槽,长期以往河床抬升,水沙严重失调,堆积的泥沙形成黄河两岸南高北低的地形,这是黄河决口的根本原因,北决也是必然的!”

接着,阎应元又提到了大明洪武、正统、景泰、弘治、嘉靖年间,黄河河患以及河道变迁的情况,

黄河改道,最近一次是在嘉靖年间的黄河夺淮入海,至天武朝已维持了一百二十年之久。

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已显着抬高,阎应元建议改道山东,就按照这次黄河决口的路线,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海!

阎应元的提议,显然是要结束黄河趋向东南、夺淮入海的历史,重新搞一条河道。

“阎大人言之有理,臣等附议。”众大臣们又是异口同声。

“臣有异议!”

眼看太子动容,杨士聪憋不住了,这他妈的早就跑题了,太子也被带偏了!

这次朝会看似是商议国事,实则是大明朝堂上的两股势力在暗中比划,针对的人就是太子!

就这么点粮食,需要作出抉择的人,只能是太子朱和陛!

太子如果先拿来救灾,就是不管前线的君父,给爹留下个坏印象,说不定事后被不法之人定上有意篡位的罪名。

如果太子将粮食运往前线支援君父,灾民被饿的闹事,他这个监国太子名声就臭了,士子们也会指责他不是个仁君,可谓是民心尽失。

而且日后皇帝说不定也会责怪,监国不力,致使民怨沸腾。

(本章完)

217.第216章 震慑873.第869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611.第609章 漠南变故671.第668章 在下朱一帅(加更)571.第569章 神烈山阅兵315.第313章 努尔哈赤最窝囊的儿子47.第47章 装逼者死580.第578章 牛刀小试36.第36章 皇太极称帝962.第957章 太阳王的崛起780.第777章 币制改革391.第389章 进军蒙古1230.第1224章 加钱196.第196章 龙舟又沉了!(为盟主JackieZX1303.第1297章 教科书般的乌合之众100.第100章 可笑的阵法751.第748章 杀,全都杀了!1350.第1344章 美利坚国主988.第983章 哒哒哒哒哒686.第683章 遇到个装逼的774.第771章 和平归附89.第89章 百官议论588.第586章 打脸627.第624章 怂了1085.第1079章 太子诞辰753.第750章 皇长子出生1324.第1318章 庙号1199.第1193章 太子的困苦240.第239章 军阵大师(月票加更3)465.第463章 谋划兵谏50.第50章 收拢军心813.第810章 大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517.第515章 震慑洋鬼子89.第89章 百官议论504.第502章 破关而入703.第700章 南洋情报网421.第419章 两大谋士954.第949章 咱们上当了!1034.第1028章 尽忠771.第768章 屠君灭国978.第973章 日本粮价风波814.第811章 灭清之战111.第111章 铁血将军1344.第1338章 高墙373.第371章 大战在即437.第435章 推行新政859.第855章 集体处决446.第444章 吏治变革818.第815章 渡过鸭绿江398.第396章 陈圆圆29.第29章 整顿军纪795.第792章 主动送命51.第51章 夜不收出战172.第172章 不堪一击764.第761章 夜袭明军大营318.第316章 铁骑冲阵1302.第1296章 七国联军430.第428章 金陵四公子1112.第1106章 空中轰炸41.第41章 新营78.第78章 捅破天的事儿430.第428章 金陵四公子996.第991章 声东击西(补更)145.第145章 兵围承天门493.第491章 特使入福建1220.第1214章 逆鳞717.第714章 皇帝大婚775.第772章 皇明一统897.第892章 罪恶102.第102章 部署再战67.第67章 处决汉奸721.第718章 强削宗室 勋贵629.第626章 空中侦查992.第987章 东宫1180.第1174章 天军饶命1190.第1184章 忠告1180.第1174章 天军饶命1232.第1226章 幕后主使979.第974章 表叔亲临737.第734章 不战而溃1094.第1088章 缅甸之变1054.第1048章 活活吓死808.第805章 党争37.第37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1241.第1235章 战象单挑374.第372章 诛十八族1356.第1350章 决战大西洋1251.第1245章 大东国远胜英吉利655.第652章 边疆政策296.第294章 毫无还手之力531.第529章 太子放贷坑人了!989.第984章 兵临神户107.第107章 九战九捷886.第881章 狗咬狗466.第464章 勋贵逼宫(一)1279.第1273章 汉奸的抉择493.第491章 特使入福建1198.第1192章 乱局586.第584章 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