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第1193章 太子的困苦

第1193章 太子的困苦

春和宫,殿门紧闭,大殿内的香炉升起袅袅青烟,香味四溢。

次辅杨士聪步入殿内,眉头微蹙,暗道东宫烧的什么香料,怎么味道如此浓烈?

“杨卿,快过来。”

太子朱和陛头戴紫金冠,坐在桌案边,冲着杨士聪招手,并将一份信笺递了过去。

杨士聪连忙趋了过去,双手接过信笺,小心翼翼打开。

片刻后,老脸立时如绽放的菊花,大喜过望:“殿下,可是真的?”

太子脸上浮现一丝笑容,点了点头:“这是李征发来的信函,他是情报世家,搜集这点情报,还是没问题的。”

闻言,杨士聪面露激动,身躯竟有些隐隐发颤,他低声道:“完了,杨廷麟终于完了!”

太子给他看的这份信函,正是山东的民变经过。

自从去年夏季黄河决口,水患波及十州四十县,淹毁民田无数,灾民高达七百万人!

朝廷的赈灾工作一直在做,西征战事结束后,朱慈烺接过烂摊子,派出数十名都察院御史下去巡视灾区,以防出现官员贪墨之事,重蹈崇祯年间陕西赈灾的乱象。

然而,山东长山县知县周懋臣,为了给巡查的御史们留下整洁文明、治下有方的好印象,竟下令拆除县内所有猪圈等脏乱之物。

长山百姓受灾原本就苦,好不容易靠养猪度日,养了大半年,官府却莫名的强拆猪圈,那猪跑了怎么办?

百姓不愿,然知县周懋臣下令强拆,如此一来,便酿成了冲突。

周懋臣这种只做表面工作的知县,实际能力自然也不行,他们是受灾县,加上赈灾力度不足,早已招致民怨沸腾。

现在冲突升级,一下子就爆发了起义。

长山县谢家仓人谢奇,凭借过人的口才,在十里八乡振臂一呼,率上千人围着县衙闹事,殴打官差,吓得知县周懋臣翻墙逃走。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还是济南府知府谢语诺率城防军赶来,这才弹压住了局势。

知府谢语诺和起义军首领谢奇是老乡,凭着这层关系,再以他三寸不烂之舌的努力,好说歹说的做好了群众工作,这才避免了冲突升级。

知府谢语诺是个谈判高手,他告诉众人,陛下是圣明之君,爱民如子,有什么问题可以跟上级反映,或者进京告御状,为何要做出此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不明智的选择?

你们造反,造的是朝廷的反!是天子的反!是要被杀头的!

这都什么年代了,造反能成功?如此莽撞就能解决问题?

起义民众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纷纷放下武器当场解散,首领谢奇也主动自首了。

他们都清楚,就凭自己这些临时凑起来的愤怒者,一共就几把火铳几十把砍到,剩下的不是锄头就是铁锹,能造什么反?

不过首领谢奇放言道:自己可以死,但请朝廷一定要处置了长山县知县周懋臣!

这正是知府谢语诺想要的结果,转移矛盾,把大家的愤怒发泄到一个人身上就行,何故想不开对抗朝廷呢?

大家谈好后,谢语诺并未直接将此事上报朝廷,而是上报到了巡抚衙门。

因为长山县知县周懋臣,是内阁首辅杨廷麟的亲家,是他老婆的弟弟的侄子。

知府谢语诺祖上出过两个进士,十二个举人,作为官宦世家的子弟,他非常理智,极力避免搅进此事。

正因为这层关系,才让杨士聪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

长山县的起义,虽然没有成功扩大,但却在这繁盛的天武盛世里,宛若白纸上的一粒黑点,十分的刺眼!

这事天武帝肯定得追责,如此一来,常年受恩宠圣眷的首辅杨廷麟,第一个跑不掉!

杨士聪畅快道:“殿下,只等山东的奏报呈递御前,臣立马发动群臣,弹劾杨廷麟!拿他下狱!”

杨士聪从未有过今日的畅快,他被杨廷麟压制了整整二十五年,无时无刻不想取而代之。

眼下,终于要实现了!

太子沉默了,目光移向窗外:“杨廷麟执掌大明朝政二十余载,功劳还是有的,他要是不骄横,本宫决计不会与之为敌的。”

杨士聪抬起头,凄凄地望着太子:“殿下,您可不能有恻隐之心啊,自古庙堂之争,皆是致命的,万不能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呀!”

太子闻言心中大动,半晌后才叹道:“乾坤都握在父皇手里,父皇的心比日月都明亮,我们能改变吗?”

杨士聪急道:“陛下明白,是陛下的事,最关键的还是,您要说话!”

一个参政的皇太子,在朝中的分量可不轻,加之天武帝有意培养太子,时常会听取的他意见。

杨士聪断定,这次皇帝还会征询太子的意思!

似乎是累了,太子朱和陛转身摆了摆手道:“本宫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记得带上门。”

“是”

杨士聪不情愿的躬身应下,退到条门边开了一线挤了出去,带上殿门。

这时,太子已经坐回了软塌上,斜躺着,手指有节奏地快速敲了敲桌案。

一名女官连忙从偏殿跑来,走到柜子前揭开了暗格,从中取出了一根烫金烟杆.

烟雾缭绕中,一股难闻的气味渐渐弥漫,与香炉中的浓烈香味融合在了一起。

太子长呼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轻松了许多,他看着手中的玩意,心情很复杂。

当初监国时,内外交困,又是战事、又是水灾的,还要与群臣斗智斗勇,太子深感焦虑。

恰逢大明平定缅甸,英国人认怂,英国东印度公司遣使和谈,进贡了一批烟草。

太子朱和陛认得此物,早在西汉张謇出使西域时,鸦片就传到中国了。

唐代有了进口鸦片的记录,“阿芙蓉”,北宋时将鸦片定名为罂粟粟。

在大明,官方管鸦片叫做“乌香”,暹罗、爪哇、孟加拉国王定期向大明皇室遣使朝拜,贡品中就有乌香。

其中,暹罗每次给皇帝进贡二百斤,皇后一百斤,礼部皆有备案。

万历年间,尼德兰人通过台湾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烟斗,连同烟叶传入了大明,大明开始有吸烟者,连万历皇帝都用过,用乌香配制丹药,并起名叫“福寿膏”。

当时,乌香价格等同黄金,普通人根本抽不起!

太子朱和陛心情复杂,不敢多吸,抽了两口便赶紧灭掉了。

他知道,这东西现在是违禁品,还是他皇爷爷崇祯帝下旨禁掉的。

万历朝后,烟草由吕宋、安南、朝鲜三条路线传入大明,最初被当作草药而流行于军队中,为受伤的士兵减少痛苦。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种“烟瘾”在军中蔓延,并传到了民间,还在民间掀起了一首童谣:“天下兵起,遍地皆烟”。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永乐皇帝朱棣的后人,都是燕王后裔,北京城又被称为“燕京”,“烟”字谐音“燕”,“吃烟”就是“吃燕”,象征着吃掉燕王之后、攻破燕京的意思。

这首童谣,引起了崇祯皇帝的注意,他两度下诏,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官府机构内吸烟,私藏或出售烟草者,有概率被处死。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展开禁烟,崇祯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提出禁烟的皇帝。

同样的,大明的老对手满清,并非历史上在清末才开始流行抽鸦片,在清初的皇太极时期,也极为流行。

大明关内的“烟瘾”也传播到了满洲境内,八旗子弟纷纷效仿明人吸烟,“瘾君子”遍布军营内外。

这样的势头让满洲的领导者皇太极大为着急,他在崇祯下诏禁烟的同一年,命令后金户部也发布了一条禁烟告示。

明文规定不许栽种、买卖、吃食烟草,违者重罚。

告示发表两个月内,后金刑部审理的涉烟案件高达六十余起,被处罚者数百人,短时间内起到了一定效果。

然而,皇太极的禁令难以抵挡八旗子弟吸烟的热情,不久之后,后金朝廷就主动撤销禁烟令,允许民众自种自吸,只要不去朝鲜购买即可。

不管大明还是后金,当时民众吸食的,大多是普通烟草,夹杂着一些鸦片,因为他们抽不起纯正的鸦片

自从禁烟后,有奸商就将烟草换成了纯正的鸦片,以至上瘾的人越来越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崇祯和皇太极,皆是看到了这种情况,不得不放任普通烟草的销售。

心情舒爽了一阵,太子心中又后悔了,悔不该尝试此物。

现在好了,整日提心吊胆的,生怕他人发现,被父皇母后知晓。

正在此时,殿外传来太监的喊声:“殿下,陛下传召!”

说着,便打开殿门进来。

太子闻听,吓得连忙将身边的烟杆扔到一边,女官火速收拾。

被传旨太监吓到了,太子心中怒火上窜,走过去冲着进殿的太监就是两个大耳光,并喝道:“谁让你进来的!”

传旨太监挨了打,却不敢叫屈,只是垂首道:“陛下传召太子殿下,干清宫见驾,是奴婢莽撞了,太子殿下打的好,打的妙”

老太监还在啰啰嗦嗦地说,太子忍不住了,冲着他喝道:“还不快滚!”

“是”

太子朱和陛揣着一肚子不痛快,进入暖阁换了身衣服,磨磨蹭蹭的洗漱了一番,这才赶往干清宫。

一路上,他疾步而行,不敢稍加停顿。

朱和陛知道,父皇对对皇子们的要求非常严厉,从他们上学开始,就不准迟误。

刚才消灭“犯罪证据”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去晚了一步,定然少不了一顿训斥。

朱和陛来到干清宫时,殿前肃穆寂静,几个太监正在廊沿下洒扫。

太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轻手轻脚地躬身进殿,见父皇坐在御座上,神情严肃。

户部尚书李岩、工部尚书杨万里、都察院的韩诚科正在奏事,还有一个不知名的御史官员,垂首汇报着山东灾情。

太子不敢打扰,默默地行礼之后,退下来站在一边。

朱慈烺听完奏报,对内阁几位大臣道:“下面出了这等事情,实在是朕登基以来闻所未闻之丑闻!朝廷救济长山县的两万石粮食,只有一万石分给百姓了,竟有半数被各级官吏侵吞了!”

“朕是真没想到,我大明一些地方的吏治败坏如此!长此下去,百姓可怎么活?大明是不是又要出一个李自成、张献忠?是不是又要等流贼汇聚,再把皇陵再挖一遍?”

太子在一边听着,见父皇动了气,也不敢多嘴。

却听户部尚书李岩说:“陛下不必为此生气劳神,御史刚才所奏,只是长山县一地的见闻,何至于到处皆是如此呢?”

韩诚科接过话茬:“据巡查御史所言,山东的情况确实令人触目惊心,那长山知县也太没有王法了!依臣之见,都察院今天就下文,派御史常驻山东,好好地查一查,该办的办他一批!”

当年进京告御状的韩举人,这些年铁面无私地办了几个大案子,当上了都察院院长,现在牛逼了,动不动就要办人,还是按批来。

户部尚书一向谨慎,听韩黑脸这样说,他不得不表态了:“眼下赈灾抚民为主,不宜大动干戈整肃官场,当然了,找几个典型杀鸡儆猴,还是很有必要的。”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说:“嗯,你们说得有道理,朕看赈济一下灾民还是应该的,山东之地,民风刁悍,赈济救灾马虎不得,万一出了乱子,激出更大的民变,还得派兵平定,花钱用粮就更多了。”

“韩诚科,朕任命你为钦差,专管河南、山东两省灾情,你受点累,明天就去内阁报道办差去吧!”

“臣遵旨!”

韩诚科忙答应一声,信誓旦旦道:“半年之内,臣如不把两省灾情彻底治理完毕,请陛下治臣欺君之罪!”

“韩卿忠心可嘉,朕等你的好消息!”

朱慈烺扫视了一眼在场的人说:“好了,你们都下去吧,太子留下。”

太子朱和陛身躯一震,不由得开始紧张起来。

(本章完)

503.第501章 硬憾1043.第1037章 班师回国729.第726章 孙之獬1057.第1051章 我大清呢?949.第944章 无敌舰队在行动1168.第1162章 幕后黑手(补更)873.第869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9.第9章 向皇后借钱57.第57章 圣意难测876.第872章 世界第一辆火车740.第737章 忍不住跳出来了643.第640章 骑墙785.第782章 玩弄日本使者1342.第1336章 父子30.第30章 建立新城1097.第1091章 民心可用240.第239章 军阵大师(月票加更3)870.第866章 尼德兰使团1034.第1028章 尽忠1082.第1076章 天武皇帝29.第29章 整顿军纪1127.第1121章 联军的大动作425.第423章 南京勋贵1055.第1049章 平定西南473.第471章 四面开花308.第306章 预言老歪脖树773.第770章 西征军凯旋396.第394章 多尔衮弑君夺位1272.第1266章 昭武皇帝25.第25章 大宴群壕1076.第1070章 打脸!(补更,求订阅)175.第175章 议流寇1090.第1084章 天武帝是好皇帝1096.第1090章 虽远必诛!826.第823章 喜迎王师636.第633章 埋伏1025.第1019章 对峙756.第753章 司法改革1167.第1161章 朱大能审案790.第787章 琉球王觐见100.第100章 可笑的阵法160.第160章 正旦朝贺551.第549章 傻眼了(第三更)1117.第1111章 天武帝的劫数75.第75章 贵妃蹴鞠432.第430章 杀杀江南才子的锐气555.第553章 安排499.第497章 与乌番兵的遭遇战25.第25章 大宴群壕378.第376章 一个头铁的逃跑人士178.第178章 卫所 土地1100.第1094章 狩猎还被狩?1150.第1144章 年轻人玩命了1269.第1263章 平西王1011.第1005章 战前部署784.第781章 有个性629.第626章 空中侦查413.第411章 皇家集团1004.第998章 一场莫名的围歼战(补更2)278.第276章 崇祯的恐慌1286.第1280章 先锋对战987.第982章 敌袭21.第21章 皇太子议政775.第772章 皇明一统174.第174章 驾临中都274.第272章 清军的绝死突围(加更)290.第288章 互相套路965.第960章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1182.第1176章 刻石记功770.第767章 马拉松式追杀137.第137章 一文一武两汉奸1125.第1119章 毛子急眼了295.第293章 狠狠的轰!642.第639章 冲杀181.第181章 卫所激变1000.章节感言,求订阅!581.第579章 决战280.第278章 爷孙局的战斗694.第691章 情定终生1209.第1203章 你眼里还有没有圣上?71.第71章 传召回京348.第346章 后勤不继148.第148章 单章说明 感谢882.第878章 出兵南洋478.第476章 宏大的蓝图129.第129章 破营626.第623章 滚刀肉878.第874章 排华189.第189章 敲打家奴(求首订)365.第363章 倾国之兵430.第428章 金陵四公子372.第370章 京师变故1060.第1054章 柳暗花明754.第751章 册立皇太子296.第294章 毫无还手之力1330.第1324章 摊牌了186.第186章 分田 免税121.第121章 新城攻防战905.第900章 洋鬼子造反了!492.第490章 郑家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