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黄老三

她紧守着意念,记忆着郭进缓缓输入的小股真气的运行路线,再尝试着控制残留在体内的真气依样运行。穆念慈的资质还算是不错,几个周天之后,就已能自行运转微弱的真气。这酸是非常快的了。

第一次练习内功要有所节制,不能操之过急,郭进急忙止住了兴奋不已的穆念慈,两人当下就收拾了一番,内厅的杨铁心还在熟睡当中,藏在心里十几年的压力,一度得到了释怀之后,累积的疲惫,只有在心情轻松的酣畅大睡中,才能得到些许舒解吧。

俩人出了屋子,阳光已有些刺眼了,看来时间是不早了,贫民窟里又是格外的宁静,早出晚归的人们,为了讨生计都是全家老幼一齐出动,没有一个吃闲饭的。郭进也懒得再生火做饭了,干脆就拉了较为熟悉周围环境的穆念慈一同去买早餐。

可还没有走出几丈,就听见不远处一阵吵杂的呼喝声传来,不多时,一处墙角里拐出了一个身影来,他踉跄了好几步,失力地往前倾倒,只是姿势有点怪异,一般人都是直挺挺的扑倒,那人却在离地几尺时,却忽然死命的挣扎了一下,侧身栽倒在地面上。

见此,郭进还在考虑要不要过去帮忙呢,可穆念慈在惊呼了一声之后,尽管脸色苍白得很,却已抢先了一步跑了过去,她也顾不得害怕,蹲下来小心翼翼的察看着晕迷者的状况。真是个好心肠的人啊!

那晕迷者是个男子,瞧那年龄却是不大,三十岁左右,满脸的血污,看不清什么长相,一袭蓝衫全是血迹,后背上的三尺长箭直透前胸,能逃到这里足以说明,其求生欲望之坚强了,不过看他一副气脉微弱的样子,显然是失血过多了,在古代没有输血的医疗条件之下,已经是回天乏力了。

在这南宋的都城里,弓弩是禁带兵器,寻常的武人挟带弓弩,都会被定为谋逆之罪,只有军队才准允动用弓弩,瞧那蓝衫男子身中的长箭箭杆上,刻了个“御”字,若郭进没有猜错的话,那群追兵定然就是南宋皇城里,最为精锐的御林军了。

能调动御林军前来追捕,这蓝衫男子的身份算是不简单了。既然已经插手其间了,再想要抽SHEN却是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基于对南宋朝庭的恶感,先不管那蓝衫男子是好人还是坏人,郭进就打定了主意,决定不能让他落到御林军的手里。

郭进连忙扶起了蓝衫男子,在他的胸前急点了几下,先止住血再说,也算是尽尽人事了。那男子前胸上绑着一个包裹,想来他栽倒时有意的侧扑,定是为了保护包裹里的物事。

郭进打开了包裹,本以为是什么贵重东西呢,可却没有想到,竟然是一个熟睡的女婴。此时,追捕蓝衫男子的御林军,已渐渐往这边搜查了过来,郭进也只先好将那蓝衫男子抱回了屋内,叫穆念慈留下来把一路上的血迹先隐蔽掉再说。

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为了不让御林军搜到这里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乔装成那蓝衫男子引开追兵。一把就切断了箭杆,郭进又将那蓝衫男子的外衣脱下,穿到了自己的身上,箭杆也绑牢到了背后,又打晕了路旁的一条瘸了腿的瘌皮黄狗,裹好挂在了怀里。

做哈了这些之后,郭进连忙就施展开了轻功,绕了周围一圈,在另一个方向上,对着追来的御林军,现了一下背影,引动着御林军追来,为了避免被追兵瞧出来什么破绽,郭进这才将黄狗杀了,留下了一路的血迹。

虽说郭进的轻功,远比御林军的速度要快,但他为了和追兵保持若远若近的距离,就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了,不然的话,不引起他人的怀疑才怪了,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适当的装一装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地形上,御林军远比郭进要熟悉得多,听清了后面的呼喝声传来,有头领已经下令分头围堵了。此消彼长之下,不多时,郭进竟然被堵截在了一处街道上,前后左右都有追兵。幸好临安城内的河道遍布,他暂时也管不了河水的脏臭了,一个鱼跃就栽进了河里,将那蓝衫和浑身跳蚤的死狗一并裹好埋进了淤泥里。

临安城内河道里通西湖,外接钱塘江,为了便于楼船的航行,河道挖得颇深,至少三丈以上。密密码码的劲箭,穿过了三丈河水,对于深藏河底的郭进,一点都谈不上什么危胁。再加上他又不是死人,不会傻傻地呆在原地。

以他的水性来说,御林军根本就无法判断他现在的位置。而凭他现在的功力,在水底视物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他就顺着水势流向,像鱼儿一般,迅速地在水中穿行着。

估摸着有一个时辰了,郭进在水下忽然觉得方圆开阔了许多,水位也深了起来,从三丈到五丈,越往前游水底越深。他这时的一口真气,也耗得差不多了,这一游左拐右绕的,也有三十里水路了,想来御林军定是还在刚才的水道内瞎折腾着,他差不多可以浮出水面来了。

就在郭进还在逍遥南宋之时,他从草原上带过来的手下们也没有闲着,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关内的生活之后,他们也就纷纷的行动了起来。

在这段调整的时间里,他们将沿途上的据点好好的整理了一番,除却继续从草原上接收人手之外,他们也开始利用手上的财力,慢慢的吸纳着关内的流民,在组织好了后勤保障之后,打着商对的幌子,流民一一的送往黑龙江农垦区。

当然,郭进也不是什么慈善家,这些被送走的流民,也是在经过了精挑细选之后,才被商对送走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半大的孩子,青壮也有一些,但是绝对不会有什么老病伤残混在其中。不过是有手艺在身的另说罢了。

黄老三是一个商人,准确的说他是长安城里的商人,他在长安城里经营着一家酒楼。当然,现在这都是过去式了,他现在的身份就是一破落户而已,连他自己的肚子都管不过来了。那就更别说他的家人拉。

所以,在黄老三成为了破落户不久,他的家庭也就此分崩离析了,他的妻子受不了这样的苦日子,跟着一个南边来的行脚商跑了,他的老父母也给气死了,只留下来一个刚刚十岁的儿子跟着他饥一顿饱一顿的过活。

黄老三心中的怨气很大,是的,他的怨气很大。每当他看见十岁的儿子黄小三,怔怔的站在凶子前直咽口水,满脸乞盼之色的可怜样子。他心中在剧痛的同时,满腔的不平之气简直是沸反盈天,胸中熊能的怒火直可焚天煮海,他不甘心,每当午间梦回之间醒来,总是咬牙切齿满脸仇恨的喃喃自语不休,经常一坐就是一个晚上,第二天他又不得不满眼通红的为生计忙活。

也不怪黄老三会有如此表现,如果是做生意失败,从而导致他如今的状况,他也就认下了,谁叫他没本事呢,活该受罪!可问题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并不在他的身上啊,这让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下来?

却原来,黄老三开的洒楼位于长安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段,在他的努力操持之下,生意红火得不行。而就单单凭借着这家洒楼的红火生意,黄老三家在长安城内虽还说不上大富大家,但小富有的资产却还是有的,凭此,黄老三一家几口的日子过得是滋润无比,家庭生活也很是美满,有妻有妾,也有传宗接代的儿子,这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美啊!

可惜的事,好景不长,倒也不是黄老三的生意惨淡下去了,而是财帛动人心,他得罪人了。长安城就这么大,其中高端的消费能力也就那么一小掇人儿,然而长安城中的高档洒楼也有好几家。既然黄老三家的生意旺了,那么其他几家的生意也就可想而知了,别人不忌恨他才算怪了,他这祸事就是出在了这上面。

本来还没有什么的,这么多年以后,大家不也就这么过来了么,也没见出什么事啊。正所谓同行是冤家。既然大家都是冤家了,那接下自然是要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了。所以,这几家有竞争关系的大酒楼,其后台和各自所拥有的潜势力,大家都是门儿清,谁也别想瞒住谁,不管是哪家想要有什么特别的举动,自是瞒不过其它几家大酒楼。

这样一来,大家互相牵制之下,长安城内的几大酒楼反而在暗中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只要哪家想独大长安城,立刻就会招致其它几家大酒楼的阻击。这几家大酒楼身后的硬靠山也都是在长安城内手握实权的大人物,在互相忌惮之下,他们也不敢出死力力挺自已的小弟,免得惹来众怒反是不美。

这也就是黄老三的酒楼一直招人忌恨,可却一直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的主要原因。虽然期间也碰到不少的小麻烦,但却一直都没有触及到他的根本,这也算是几家酒楼在长时间的斗争中定下来了的一种潜规则。虽然大家都互相看不顺眼,但哪一方想要整倒另一方却是不可能的事情,兔死狐悲的道理大家也是心中明白的,所以一众酒楼的老板们都是极力的维持着这种平衡,也算是一种自保之道了吧。

可变故就出现在今年年初,其中的一家大酒楼竟在众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这么易手了,而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家酒楼的新主人是一个女真人,而且还是一痊极有手段,人脉极广的女真人。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那女真人狠施雷霆手段,借助了长安知府的力量,以通宋国的罪名抄了黄老三的家,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他手上的酒楼自然也被那女真人弄到了手上,本来,以这样的重罪,黄老三一家都是必死无疑的,那女真人本也是如此打算的,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深的道理谁都明白。

可是,反应了过来的其他几家大洒楼却是不干了,他们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后台,和黄老三原本的后台一起,极力的保下了黄老三一家人的性命,那女真人初来乍到,也不愿惹了这些地头蛇们,于是就顺水推舟的放了黄老三一家人的性命,事情到了这一步,那些出头的酒楼老板们也都知道是到了适合而止的时候了。

反正他们此次闹腾的目的也达到了。一是为了示威,向那女真人表示自己也不是好惹的,二则他们也是感到兔死狐,狐给自己有可能的将来打个底而已,既然那女真人现下已表露出了妥协的意思出来,他们那还不懂得顺秆往上爬的道理呀,至于黄老三,谁还记得他是哪位老大啊?

黄老本就这样破家了,虽然一家人的小命都保住了,可这对于过惯了富贵生活的黄家人而言,不啻于一场灾难。接下来,原本偌大的一个黄家就此散了伙,黄老三也就孤零零的带着儿子艰难的在长安城里讨着生活。

虽然整日里饥一顿饱一顿的,但黄老三本人倒还坚持得住。在他想来,反正老子该享受的也享受过了,该玩的也玩过了,也就不枉了此生。可是,每当他看到儿子黄小三那饥渴的眼神,越发瘦削的身体,他就忍不住一阵阵的心痛,同时心中的怒火就更加炽烈了,对破他家的女真人,甚至是给了女真人那样特权的金国也给恨上了。

你们有什么就对着老子来好了,为什么还要牵连到防子的身上,黄老三时常在心中如此抱怨。想想也是,儿子黄小三从小就娇生惯养的,饭来伸口衣来伸手,整天都有一大群丫环婆子围着伺候,可逢遭此变故,一下子就从天堂落到了地狱,儿子到现在还没有崩溃就已经很是不错了,哪还能奢求其它?

这日一大早,黄老三就早早的起来了,他在存身的破庙里里外外的整理了一番,等忙完了这些之后,他才将儿子黄小三给叫醒,又收拾了一会后,他才小心翼翼的从衣服破布不堪的怀里掏出了一张只留有一半的饼子来,在黄小三满脸的期盼下,他这才将这半张饼子分成了一大一小两块,大的那块递给了儿子,他就低着头着那一小块饼子来。

“爹爹,今天是什么日子呀,怎么起得这么早啊?”黄小三一边狼吞虎咽的吃着干硬的饼子,一边语句含糊不的清的问道,他的睛中满是藏不住的倦意,眼皮耷拉着,显是还没怎么睡醒。

“傻孩子”黄老三看着儿子瘦削的小脸,心中就是一痛,满是爱怜的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道:“今天啊,可是个好日子呢,西城的铁记商行招收人手,只要爹爹能被招上,以后咱们就不用忍饥挨饿了,天天都有饱饭吃!”

“哦,这是真的嘛?”闻听此言,黄小三的眼睛就是一亮,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还不忘急切的向父新求证。

“当然是真的拉!”黄老三的心里更不好受了。想想,原本一个锦衣玉食,食不厌精的富家少爷,突然一下子就变成了每天忍饥挨饿,只求一顿饱饭就满足不已的乞丐,原本的天真无邪也变成了如今的唉声叹气,这又怎么能不叫人感慨万千,当然,黄老三把这一切都给记在了金国的头上了,他早已在心底放下来了狠话,只要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就算是拼死也要在这万恶的金国身上,狠狠的咬下一块肉来。

七日后,在漫漫的关中大道上,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在前行。

黄老三抹了一把头上的热汗,不由自主的抬头看了一下头上的烈日,忍不住在心中大骂贼老天,在发泄了一番心中的不满情绪之中,他又弯下腰来,跟着商队的伙计一起推着前面的大车。

一声声的推车号子不时传来,在整个商队中此起彼伏,一时间官道上好不热闹。

黄老三夹在一群关中大汉们的中间,虽是没有干过这样的苦累活计,浑身都不自在,腰腿间也是疼得厉害,可他却还是紧紧的咬着牙关,也不顾什么满身的臭汗,跟着身周的关中大汉们一起喊着号子,努力的推动着大车,虽是条件艰苦,天气十分的炎热,可他却还是甘之如怡。

原因无他,自从他在七日之前被他现在所服务的这家铁氏商行所招聘之后,十分出乎他意料,商行的待遇不仅不错,而且还在知道了他还有一个儿子之后,也一并的接收了过来,这就让黄老三在心中感激不尽了。他倒是从没有怀疑过商行的用心,认为商行这样做不合乎规矩。

这不是废话吗,如果来人都知道自己以后的任务,就是长安,大草原的两头跑,那任何人在心中都不会有什么疑虑了,在现在的这个时候,可不比科技发达,交通也发达的现代啊。虽说长安和蒙古大草原的距离也就两千多里,可在现在这个通迅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这无异于是一次艰难的族途。

第五十九章 要离开了第六十六章 心结第六十六章 金国来使(下)第三十四章 机缘(上)第十七章 规化(上)第二十四章 沸腾的野心第六十八章 阴上一把(下)第二十章第三十九章 千里救援之遁入少林第四十一章 站稳脚跟(上)第六十九章 扩张第七十三章 婚约(上)第八十七章 统一(上)第十章 南下攻打金国第九十章 对上了第八章第五十四章 狼狈而逃第七十六章 回光第六十三章 裂痕和得利第三十六章 局势和手段第八十五章 动荡第七十八章 长春来了第十二章 出游长安第四十七章 结拜(下)第一十一章 小甜瓜(上)第四十五章 无间道第三十八章 神箭(下)第六十四章 婚约第三十四章第九章 得逞(上)第九十六章 布置(上)第七十六章 回光第二十二章 沧桑第二十四章 黄老三第七十一章 七怪(上)(求红票)第十五章 疯狂第五十四章 刺激第四十七章 怒火与突袭第一百零三章 逝去第五十六章对策与血腥的前进第二十五章第六十八章 阴上一把(下)第十六章 援军到来第二十一章 巧遇第五十章 斗气第六十二章 又是老一套第八章 草原集市(下)第三十七章 变化和预兆第四章 我是谁(下)第八十三章 勾心斗角(上)(求红票)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七章 黑风双煞(下)第十章 得逞(下)第八十章 长生?第二十一章 智勇双全第十五章第四十九章 认错第三十三章 嘉兴会合第九章 得逞(上)第三十四章第十章第七十四章 婚约(下)第二十一章第六十六章 情海生波第十三章第五十五章 黑风双煞(上)第六章 古墓生活(下)第三十五章 妖精打架?第六十六章 心结第三十七章 千里救援之计划第七章 草原集市(上)第三十九章 投效(上)第二十章第八十七章 统一(上)第二十章第三十八章 神箭(下)第五十二章 布置(下)第六十七章 事情原委第四十一章 战无不胜第五十七章 黑风双煞(下)第八十一章 坚持第八十四章 最新情况第十四章 势不可档第六十四章 任务第二十二章 变化(下)第二章 张扬的铁木格第六十二章 整合(下)第四十八章 刀法(上)第九十四章 坚持第八十二章 报仇血恨第七十八章 计划和离开第五十一章 布置(上)第十四章 拜师(下)第四十章 浑水摸鱼第十三章 拜师第九十一章 建国(下)第三十三章第六十七章 事情原委第六十三章 主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