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飞机制造

虽然前线的作战,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状态,甚至一些地方,已经陷入到了激战之中,但是此刻的孙兴华,注意力并没有放在作战上面,而是放在了接待外来人才上面。

对待这个时代的人才,孙兴华十分的重视,无论是哪方面的人才,都会在甘肃受到孙兴华的接见,并且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这次孙兴华接见的,可是孙卫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国外请来的专家们,而且都是航空领域的专家们。

十年的陆军,百年的海军。空军人才的培养,绝对不会比培养海军容易,孙兴华所在的甘肃,属于内陆,根本就没有海洋的地方,所以他倒是不着急培养海军,唯一让孙兴华焦急的,就是空军。

按照历史之中的中日战争,往往都是日军掌握制空权,才能够取得很大的战绩。忽视制空权,那么就等于自寻死路。

朱霖、钱昌诈、黎国培、钱印昌、马德树,一个个的人物,出现在孙兴华的面前,此刻的孙兴华,只是知道他们是航空方面的人才,至于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孙兴华却是一点都不了解。

如果孙兴华了解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那么孙兴华就会清楚,面前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就拿朱霖来说,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旋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康乃尔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及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23年任职于美国柯克斯与克莱敏飞机厂,旋被纽约大学航空工程系聘兼任助教。

“诸位很疑惑,我一个粗人,为什么把诸位请来,甚至用一些粗鲁的手段。但是我也是没有办法,不过大家放心,我会给你们一个交代。”孙兴华笑着说了一句。

这些人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孙卫华用粗鲁办法请过来的。

孙兴华说完之后,直接把一份文件交给了这些人。

这份文件是智能电脑图纸模式制造的德国bf-109战斗机图纸,当然实际上面的制造图纸,要比这份文件多的多。

这份文件,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战斗机。

几个人疑惑的看了一眼,不过每个人看完之后,脸上的神情开始凝重了起来。他们都是有见识的人,自然知道这架战斗机的先进程度。

这家bf-109战斗机,是德国三十年代研究生产的,自然要比二十年代的战斗机先进很多,实际上面,是德国人引领了空军装甲兵在战争之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孙旅长,还有更详细的图纸吗?”朱霖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就连看着孙兴华的目光里面,也有一些疑虑。

“当然有。”孙兴华笑着说了一句。

一旁的警卫,随即把一个箱子抬了进来,里面复杂的图纸,让几个人十分惊讶,不过迅速的查看,看完之后,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孙兴华。

“我的目的很简单,图纸,设备,技工,我来找,你们的任务就是研制出这种飞机,不管花多少的代价,我都愿意支持你们。”孙兴华站了起来,严肃的说着。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没有人说什么。

他们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科技,无非就是想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现在有人拿出了先进的图纸,他们自然不会反对了。就好比送给商人一个商机,聪明的商人,自然不会反对得到这个商机。

1929年五月二十日,就在青马对孙兴华部队展开攻击的时候,甘肃飞机制造厂,正式在定西县成立,厂长由朱霖担任,负责对bf-109战斗机进行研究生产,不过这种战斗机,在中国有了新的名字-射日战斗机。

“旅座,党军第一团电文,马家军骑兵部队,对夏河县展开攻击。其步兵部队,则是四处出击,牵制我们的部队。”

“嗯,我知道了。”

孙兴华站在窗户面前,看着远处的天空,轻轻的说了一句。

夏河县,阵地上。

出身工兵的方天,把夏河县完全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垒,步兵营所拥有的轻重机枪,以及各种火炮,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轰。”的一声,随着炮声响起,一颗炮弹落在了远处的骑兵部队之中,炸起了一片的血雾。

“这是什么火炮?”马麒放下望远镜,皱着眉头询问道。

一旁的马步瀛摇摇头,自己也不知道。

在这个时候的中国,超过一百口径的火炮,已经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了,他们哪里见识过这样的火炮。

152mm迫击炮,是英国制造的六英寸迫击炮,生产于1917年,射程为三百米至一千三百米,拥有笨重的身躯,比起十几年后小巧轻便的81mm迫击炮,120mm迫击炮,这个东西算是十分落后的。

不过对于现在来说,这个东西可是一个好东西。因为放眼整个中国,能够拥有炮兵群的,除了蒋校长的中央军,张学良的东北军外,其余的地方部队很少拥有。

不过即便是这样,孙兴华也有一个打算,那就是在二号坦克研制成功后,部队将全方面的换装德械,美国人的东西虽然好,但是以孙兴华目前的能力,还真供应不起需求庞大的美国武器。

“继续冲锋。”马麒愤怒的叫喊着。

五百多骑兵部队,迅速的下马,端着自己的武器,缓缓的朝着阵地前面靠拢了过去。虽然他们名为骑兵,但是在攻击的时候,仍然需要徒步攻击,如果骑着战马攻击城镇,除非他们脑袋有问题,才会那样做的。

马麒也不甘心,自己最精锐的骑兵部队,竟然连一个县城都拿不下。这让马麟是怒火中烧,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对手的武器,是占据很大优势的。

战争,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从原始面对面的肉搏,到最终的先进武器的对决。人在战争之中所做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少。而那些跟不上战争转变脚步的人,是注定要被战争所淘汰。

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

第252章 报国疆场上(六)第132章 深厚印象第201章 射日飞机第91章 一颗棋子第348章 事变第248章 报国疆场上(二)第349章 解决第64章 刺廖事件(下)第260章 长城抗战4第2章 火攻西关第209章 中原大战(八)第113章 北洋精锐第159章 校长阻拦第98章 北伐作战第395章 沉默第282章 南天门12第267章 长城抗战11第379章 万全县失守第67章 团部深谈第332章 民心第349章 解决第351章 七七事变第64章 刺廖事件(下)第178章 坐山观虎第106章 党军一旅第261章 长城抗战5第50章 棉湖大战(九)第259章 长城抗战第393章 打援2第200章 荣誉系统第67章 团部深谈第231章 九一八事变(五)第258章 长城抗战2第312章 霸业第363章 苦战第296章 反攻12第224章 绝不同意第66章 党军一团(下)第84章 开展副业第212章 中原大战(十一)第192章 猎日坦克第166章 校长亲临第392章 打援1第248章 报国疆场上(二)第367章 诱而歼之第75章 驻守惠州(二)第283章 南天门13第335章 交易第231章 九一八事变(五)第17章 重任在肩第7章 冤家路窄第143章 龙潭大战第194章 三家联盟(一)第8章 总理北上第201章 射日飞机第74章 驻守惠州(一)第89章 艰难选择第163章 初战日寇(四)第126章 攻击福建第164章 初战日寇(五)第391章 打援第165章 撤职查办第166章 校长亲临第198章 部队扩编(上)第94章 购买武器第375章 南口镇失守第246章 九一八事变(二十)第356章 龙虎台失守第99章 漏洞百出第193章 换装德械第258章 长城抗战2第299章 委员长来电第258章 长城抗战2第86章 实验一下第297章 参谋副总长第291章 反攻7第336章 时光第13章 军事演习第196章 三家联盟(三)第386章 大同会战3第80章 关键时刻(二)第35章 军官守则第315章 围攻第291章 反攻7第70章 惠州之战(二)第23章 两个方案(上)第48章 棉湖大战(七)第393章 打援2第20章 攻击东莞(上)第100章 增兵湖南第187章 寸步难进第357章 坂垣之胆第198章 部队扩编(上)第125致命一击第390章 大同会战7第273章 南天门3第120章 死守阵地第302章 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