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打援3

北平,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华北方面军在八月底组建,寺内寿一担任司令官,寺内寿一是日本的贵族,世袭伯爵,而他本人也是陆军大学毕业,在日本军界也是老资格了。

华北方面军的组建,是日本大本营为了占领平津地区及其附近要地,并确保该地区之安定。挫伤敌之战争意志,获取结束战争之局势,迅速歼灭河北省中部之敌的战略意图,而寺内寿一上任之后,也做出了了大动作,集中第一军和第二军的部队,对保定的第一战区主力进行围歼。

日军第一军已经占领了保定,但是日军大本营制定的歼灭中国部队主力的作战意图,却已经落空了,中国部队虽然没有守住保定,但是主力尚存,仍然有再战之力。

整个中日作战之中,日军每次的作战任务,都是围歼中国主力部队,但是除了一个中条山会战以惨败落幕,其它的会战,中国部队虽然遭受到了日军的打击,但是主力部队仍然是存在的,这也是日军为什么一直无法全面占领中国的原因。

要是向苏德战争之中的基辅战役那样,只要一次,中国就能够彻底被日本人击败,当然日本人不是德国人,中国人也不是苏联人。

此刻寺内寿一的目光,开始放在了石家庄那里,现在第一军攻占了保定,第二军攻占了沧州,中国部队是一触即溃。

担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的刘峙,还落得一个长腿将军的称号,不过刘峙却是保住了集团军的主力,至少没有被围歼。

“司令官阁下,第五师团在山西遭到了中国部队的袭击,部队伤亡惨重,现在中国部队已经攻占了广灵、灵丘等地,切断了第五师团的后路,师团长坂垣征四郎请求战术指导。”参谋长冈部直三郎从外面走了进来,把一份电文递给了寺内寿一。

寺内寿一接过电文看了看。脸上露出惊讶的目光。他是参加过日俄战争的,第五师团在日俄战争之中的表现,可以用勇猛来形容。第五师团因此得到了钢军的称号。但是寺内寿一有些想不明白了,这个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竟然会接连的遭遇重大的打击,难道这个党军部队。还真是日本陆军的克星?

寺内寿一可不知道,孙兴华这次可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第五师团围歼,上一次在南口镇的时候,张智能抽调了五个旅的兵力。差一点把第五师团吃掉,但是因为十七军的失误,造成功亏一篑,这一次孙兴华可是抽调了九个旅的兵力,来围歼第五师团的主力,而残余的二十一旅团部队,则是有三个集团军部队来应对。

平型关那里,有了平型关大捷的鼓舞。士气应该高涨起来。孙兴华不但给阎锡山发去了电文,还给各个军师长发去了电文,阎锡山不舍得砍他们的脑壳,但是孙兴华可是不会客气的,孙兴华已经给他们下达了明确的指示,谁的部队放走了日军。孙兴华就砍掉谁的脑壳,不管是谁。就算是天子门生,照砍不误。

“怎么会这样。察哈尔省那里还需要我们的增援。原本打算解决保定之敌后,在抽调部队解决察哈尔省的问题。但是现在保定的中国部队主力已经溃败,正是我们全力出击的时候,察哈尔省和山西竟然出了这样的问题。”寺内寿一的脸上有了不悦的表情,现在这样的情况,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部队的主力并没有被围歼,而山西和察哈尔省的日军,却是同时出现了问题,冈村宁次那里,寺内寿一是一直在拖着,但是现在已经到了不能在拖的地步了。毕竟如果日军一个司令官被中国部队击毙,那这个玩笑可是开大了。

第二师团的主力已经凶多吉少,山西的第五师团又要面临毁灭性的打击。这样的难题被寺内寿一遇到了,他可是有些不高兴了。

“八嘎。”寺内寿一狠狠的咒骂了一句。

如果冈村宁次和坂垣征四郎在寺内寿一的面前,寺内寿一是绝对不会客气的,肯定会狠狠的抽他们两个人的耳光。

“孙兴华,党军部队。”寺内寿一咬着自己的牙齿,恶狠狠的说着。

事情已经发生了,虽然他在怎么不愿意,但是总是要承担的。

“抽调第六师团,迅速增援察哈尔省方面的作战。抽调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增援山西的作战,临时航空兵团,配合山西的作战。”寺内寿一迅速的下达了命令。

察哈尔省是不能够放弃的,一旦放弃了察哈尔省,华北方面军就要面临侧后的威胁,这样的一个威胁,会造成华北方面军在战略上面的被动局面,所以寺内寿一抽调了第六联队出兵察哈尔省。

在山西方面,寺内寿一投入了以第九师团部分留在日本本土的作战部队编组而成,战斗力虽然比不上常设师团,但是却是要比一般的混成旅团高出很多的。支援山西的作战,在寺内寿一认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1937年九月二十六日,日军二十一旅团残部突破中国部队的阵地,向第五师团主力方向会和,在蔚县和涞源县驻守的第五师团的一个联队,则是迅速向广灵方面行军,109师团和中国驻屯混成旅团的部队,则是在行军路途上面。

坂垣征四郎放弃了撤往广灵的想法,而是在几个村庄驻守,在与二十一旅团会和之后,坂垣征四郎则是打起了坚守的算盘,等待着109师团的救援。

阎锡山长官是一脸的苍白,自己不好意思给孙兴华发电了,让参谋长朱绶光以第二战区长官部的名义,给孙兴华发去了电文。

现在阎锡山的司令长官部,已经搬迁到了大营镇,阎锡山让朱绶光给孙兴华发去了电文,请孙兴华到大营镇来参加第二战区高级将领的军事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十八集团军朱总司令,还有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兼任党军第一军团长的孙兴华。

阎锡山这次召开高级将领开会,主要原因就是阎锡山已经知道了,日军再次向山西增兵了,阎锡山的想法,就是看看这些高级将领的态度。毕竟山西是他的地盘,他必须要保住山西,最重要的一点,晋绥军在作战之中,让阎锡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打胜仗的不是党军就是十八集团军,而自己的晋绥军,好像变成了可有可无无的部队了。

九月二十六日下午,孙兴华赶到了大营镇。

孙兴华虽然属于阎锡山最不愿意看到的人,但是毕竟山西的战事,阎锡山还需要仰仗孙兴华的,而根据阎锡山的了解,南京方面是有意把孙兴华抽调离开的。所以虽然阎锡山对孙兴华有意见,但是却不得不装出一副很欢迎的样子,亲自出镇迎接孙兴华,将孙兴华当成了山西的大救星。

“好啊,山西有孙总指挥和朱总司令在,就能够保住了啊。”阎锡山看着孙兴华和朱总司令,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果没有日本人的存在,恐怕阎锡山早就拿机枪把这两个人赶走了。但是现在有日本人,阎锡山就必须把这两个人当座上宾。

“阎长官,可不敢这样说啊,当初阎长官可是不愿意我来指挥大同作战的。在后期的时候,委员长更是三番五次的来电斥责我,委员长的耳朵可没有那么长,不可能从南京可以听到山西的事情啊。”孙兴华笑着回答说。

南京的事情,孙兴华是了解一些的。阎锡山没少给委员长发电,说孙兴华的坏话,按照阎锡山的意思,孙兴华比日本人还要坏。

阎锡山的老脸上有些尴尬,朱总司令打了一个圆场,众人朝着里面走了过去。

别的事情可以在酒桌上面解决,但是军事会议却是一点都不能大意的。

阎锡山并没有给众人准备酒宴,而是直接把众人带到了会议室里面。

“这位是第六集团军的总司令杨爱源。”

“这位是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孙兴华。”

在会议室里面,参谋长朱绶光为两个人做了引荐。

这两个人没有见过面,其它的人倒是互相熟悉。

“久闻孙总指挥大名,今日一见,荣幸之至。”杨爱源一脸的笑容,吹捧着孙兴华。

孙兴华只是点头示意,坐在了阎锡山的一旁。

第二战区参谋长朱绶光开始在地图上面介绍着目前的局势,并且对十八集团军取得的平型关大捷表示赞赏。

至于党军部队取得的战绩,也不知道是否有意,直接被朱绶光忽视了过去。

“诸位将军,根据我们最新了解到的情报。日军出动一个师团,增援察哈尔省的作战,另外出动了一个师团又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增援山西第五师团的作战。”朱绶光话题一转,把当下的局势说了出来。

现在阎锡山是有求于各个部队的长官,对于这些情报,他是自然不敢隐瞒的。(未完待续。。)

第268章 长城抗战12第178章 坐山观虎第338章 陕西第111章 以退为进第298章 救人第22章 攻击东莞(下)第310章 复仇第302章 孙父第292章 反攻8第183章 黄埔分校第140章 调离福建第270章 长城抗战14第156章 武器图纸第66章 党军一团(下)第348章 事变第127章 突袭永定第48章 棉湖大战(七)第358章 首次空战第31章 孤军奋战(下)第182章 部队缩编第383章 大同会战第196章 三家联盟(三)第234章 九一八事变(八)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74章 驻守惠州(一)第46章 棉湖大战(五)第391章 打援第253章 报国疆场上(七)第130章 共同对敌第304章 刺杀第329章 攻坚第149章 校长婚礼第46章 棉湖大战(五)第45章 棉湖大战(四)第69章 惠州之战(一)第48章 棉湖大战(七)第46章 棉湖大战(五)第228章 九一八事变(二)第157章 开赴河南第312章 霸业第179章 修生养息第103章 军火商人第89章 艰难选择第371章 预备役第220章 甘肃乱局第174章 战争孩童第351章 七七事变第111章 以退为进第74章 驻守惠州(一)第323章 夹击第304章 刺杀第264章 长城抗战8第321章 迂回第57章 广州平叛(二)第60章 广州平叛(五)第21章 攻击东莞(中)第117章 侧翼行动第385章 大同会战2第339章 南京第319章 银弹第200章 荣誉系统第136章 平定福建(一)第117章 侧翼行动第348章 事变第17章 重任在肩第357章 坂垣之胆第396章 调兵第31章 孤军奋战(下)第153章 流氓遇到兵第41章 淡水之战(五)第242章 九一八事变(十六)第173章 济南希望第117章 侧翼行动第152章 校长婚礼3第298章 救人第341章 无家第250章 报国疆场上(四)第80章 关键时刻(二)第299章 委员长来电第321章 迂回第8章 总理北上第366章 万全县之战第368章 血夜第165章 撤职查办第66章 党军一团(下)第112章 急援前线第84章 开展副业第260章 长城抗战4第174章 战争孩童第247章 报国疆场上(一)第186章 飞机制造第230章 九一八事变(四)第374章 阵亡通知书第40章 淡水之战(四)第122章 慷慨就义第397章 阵亡第111章 以退为进第287章 反攻3第176章 驻防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