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惠州之战(三)

惠州郊外,飞鹅岭上,东征军总指挥部。

蒋校长似乎不忍心观看了下去,放下了望远镜,走回了指挥部里面,站在地图面前,看着地图上面惠州的位置上面发呆。

孙兴华无奈的放下望远镜,走到了蒋校长的身后。

“校长,让我们。。”孙兴华的话说到了一半,蒋校长却摇摇头,又挥了挥手,显然是不想让孙兴华继续说下去。

一天的时间里面,第四团的部队,连续发起了三次集团冲锋,但是在守军的打击下,第四团的部队伤亡惨重,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进展。

1925年十月十三日,下午四点。

蒋校长命令各炮兵部队集中对惠州城北门一带炮击,以求把北城墙轰开几个大的缺口,打破僵局,并要何应钦去下角村督战,严令刘尧辰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天黑前攻进城去。

何应钦带着蒋校长的命令来到下角村西崖庵第四团阵地,所看到的是,在一块不大的草坝子上,刘尧辰集合了全团所剩的最后一点预备力量——二营剩余四十余名官兵,其中有几名是“挂彩”后经包扎的伤员,气氛悲壮而肃穆。

孙兴华站在一旁,看着面前的场景,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蒋校长在下达命令之后,又把孙兴华调到了前线,代表总指挥部督战,并且派遣了一个警卫班的部队,担任督战部队。

“感谢你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来当革命军,当革命军不是升官发财,而是随时为我们所进行的事业奉献一切,直至生命。我们的前面牺牲了那么多兄弟,现在就轮到我们了。有怕死的请你站出来,可以留下,我决不怪你。如果没有,我当团长的能往前,兄弟们也绝不可后退。”刘尧宸看了看何应钦,又看了看孙兴华,转身对自己的部下,严肃的说着。

官兵们没有一个人留下,手里拿着自己的武器,表情严肃的看着自己的团长刘尧宸,坚定的目光里面,已经无声的回答了刘尧宸的话。

“团长放心,第四团全体官兵誓死跟随团长,为主义献身。”一个少尉站了出来,代表剩余的官兵,大声的喊着。

何应钦在一旁听完这番话,早盘已经明白了一切,他强忍着泪水,走到了刘尧宸的面前说:“我军的炮弹快打光了,你们是主攻团,这是最后一次全部炮火掩护你们。”

“刘团长,警卫班全体投入作战之中,辅国愿代替刘团长指挥作战。”孙兴华沉默了一阵,看着刘尧宸说。

他知道,这次的作战,文武双全的刘尧宸,是要战死在惠州的,他心里十分不忍,既然蒋校长不愿意当党军第一团参加到作战之中,那么孙兴华愿意接替刘尧宸的指挥权,带领部队对惠州发起攻击。

刘尧宸笑了笑,却摇摇头,他拔出腰间的驳壳枪,大呼一声:“有主义的兄弟们,请随我来!”

接着他第一个跃出堑壕,身后的官兵,则是紧紧的跟随在刘尧宸的身后。

孙兴华看着第四团的冲锋的背影,无奈的摇摇头,他想要改变的,始终都没有改变,就如同上次的蔡光举。

前面激烈的枪声再次响了起来,分别代表第一纵队,总指挥部督战的何应钦,孙兴华两人,似乎忘记了过往的偏见,纷纷举起望远镜,观察着惠州的情况。

在会和前面的部队之后,刘尧宸迅速带领部队,对惠州展开了强攻。

一路上面,不断有人倒在了地上。

但是冲锋的部队,却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自己的使命。

在距离城墙一百米的时候,陈军部队的机枪火力,更加的猛烈了起来。

刘尧宸想要组织部队登城,但是几发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身体。

刘尧宸渐渐的倒在了血泊之中,四周的官兵迅速的围了过来,想要抢救他们的团长,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一定要攻进去。”这是刘尧宸在生命尽头说的最后一句话。

刘尧宸,1984年出生,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七期骑兵科,1911年参加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军官,牺牲时年仅三十二岁,是两次东征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夜晚,天色黯淡了下来,上天似乎哀叹将星的损落,就连星星月亮也失去了昔日的光芒。

蒋校长呆呆的坐在椅子上面,就在不久之前,刘尧宸还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还说等胜利之后,在来享用总指挥的香烟。

但是现在,似乎一瞬间的时间,自己的爱将,就已经损落在战场上面。

“蒋校长,惠州实在难以攻克,部队应该放弃攻击惠州。”

“当初攻击惠州,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总指挥部的人员,在压抑的气氛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何应钦站在一旁,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孙兴华抢先了一步。

“蒋校长,现在放弃攻击惠州,无疑对我军士气造成很大影响,敌军士气也会因此旺盛。辅国愿意带领党军第一团,担任主攻部队。”孙兴华急忙的说着。

蒋校长点了点头,看着孙兴华说:“辅国,你马上去准备。明天五点发起攻击,务必在天黑之前拿下惠州。”

“是。”孙兴华敬礼,朝着外面跑了出去。

随着蒋校长的命令,党军第一团的部队,在孙兴华的带领下,除了留下一部分的警卫部队外,全部开赴了前线。

党军荣誉旗由兼任护旗军官的孙光平率领部队掩护,荣誉旗帜走在全团的前面,所有路过的友军部队,纷纷向旗帜敬礼,表示对孙总理及黄埔慈母廖仲恺的敬意。

前线阵地上面,何应钦已经先期赶到了这里,他的目的,就是说服第四团的官兵,撤下去休整,改由党军第一团部队接替他们担任主攻。

“立正,敬礼。”看着由远到近,迎风飞舞的党军荣誉旗,何应钦急忙大声喊着。

阵地上面的官兵,停止了自己手上的动作,纷纷在何应钦的带领下,对荣誉旗敬礼。

紧接着,旗帜树立在阵地上面,护旗部队严肃的站立在四周。后期赶到党军第一团的部队,纷纷对旗帜敬礼,在孙兴华的指挥下,进入了各自的阵地上,做好了攻击惠州的准备。

副团长兼党代表的陈诚则是指挥文素松的炮兵营,胡宗南的机枪营,趁着夜色的掩护,小心翼翼的靠近惠州,近距离的设置炮兵阵地,机枪阵地。

第311章 行动第228章 九一八事变(二)第13章 军事演习第271章 南天门1第125致命一击第68章 二次东征第358章 首次空战第187章 寸步难进第366章 万全县之战第122章 慷慨就义第78章 奉命增援第68章 二次东征的387章大同会战4第158章 济南惨案第129章 初遇梁浩第113章 北洋精锐第331章 谋略第373章 阵前换将第65章 党军一团(上)第191章 围歼马麒(下)第362章 十七军第369章 功亏一篑第270章 长城抗战14第253章 报国疆场上(七)第175章 中国希望第134章 招抚人才(上)第143章 龙潭大战第374章 阵亡通知书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130章 共同对敌第11章 特别官佐第62章 枪击事件第106章 党军一旅第185章 蒋冯战争第163章 初战日寇(四)第162章 初战日寇(三)第38章 淡水之战(二)第125致命一击第340章 局面第227章 九一八事变(一)第62章 枪击事件第128章 悍匪梁浩第23章 两个方案(上)第111章 以退为进第274章 南天门4第160章 初战日寇(一)第357章 坂垣之胆第181章 乱中取栗(下)第25章 占领寮步第196章 三家联盟(三)第46章 棉湖大战(五)第137章 平定福建(二)第28章 防御寮步(下)第78章 奉命增援第323章 夹击第67章 团部深谈第199章 部队扩编(下)第251章 报国疆场上(五)第235章 九一八事变(九)第96章 校长囚徒第44章 棉湖大战(三)第27章 防御寮步(中)第39章 淡水之战(三)第329章 攻坚第382章 成败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290章 反攻6第347章 动乱第127章 突袭永定第380章 刺刀旅第102章 朦胧之爱第162章 初战日寇(三)第95章 突发事件第346章 前兆第201章 射日飞机第11章 特别官佐第55章 校场训话第352章 奔赴前线第114章 制定计划第150章 校长婚礼第299章 委员长来电第253章 报国疆场上(七)第42章 棉湖大战(一)第326章 后路第110章 良禽择木第290章 反攻6第142章 校长下野第265章 长城抗战9第21章 攻击东莞(中)第202章 中原大战(一)第269章 长城抗战13第89章 艰难选择第4章 英雄救美第277章 南天门7第247章 报国疆场上(一)第332章 民心第345章 密商第45章 棉湖大战(四)第144章 龙潭大战1第392章 打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