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十八届中

时间:2014年10月13日

主题: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主讲人: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卜宪群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习近平指出,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习近平强调,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

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习近平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伟大智慧,也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我们要总结发扬,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新华社北京2014年10月13日电)

专家学者观点摘要

卜宪群: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编者按】《求是》2014年第4期刊登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等执笔撰写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文。文章认为,历史是根基,是认同,是传承;一个民族的历史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未来的走向,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安身立命,继续前行的基础。无视历史、割裂历史、假设历史、否定历史只会导入歧途。文章共分三部分,本书收录时节选了第二部分。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考古发现证实,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龙山时代,中国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坎。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中心区,不断向周边民族传播着先进的文明成果,同时吸收融汇着周边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各地区、各民族从分散到汇合,从交流到凝聚,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积累、融贯、演化、发展,因差异而竞争,因竞争而壮大。历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几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创造出傲立于世的灿烂文明。

中华民族曾遭受过无数来自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来自外部的挑战与威胁,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政权分合、王朝更替、外部入侵,等等,都曾造成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灾难,一次次渡过难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明末清初,“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主权国家的概念,至清代,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构建出今日中国版图的

基本格局。清末,梁启超首先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高度凝练概括了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体。统一国家内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愈益频繁而不可分割,中华民族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形成了为整个民族认同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精神与优秀文化传统。诸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修齐治平、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再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等等,这些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在漫长而曲折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论是成就与辉煌还是痛苦与挫折,不论是盛世初开的如歌岁月,还是风雨如晦、不绝如缕的艰难时局,这些精神都曾经激励过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献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历史发展道路曲折而独特,内容博大而宏富。数千年来,无论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过程、思想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制度文明、科技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都已成为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传播与弘扬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先贤们正是这样站在一代又一代前人创造的历史基础上,探索治国安邦之道,探求社会万象和宇宙万物的内在通变之理,不断开拓进取。中华优秀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也是各时期各民族共同发展前进的基础。历史证明,任何时期,正确总结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社会就能进步,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尊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胸怀家国而寻救亡之道,放眼全球而求自强之路的有识之士,在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中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富强而抗争,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支撑他们的骨气和底气。

历史是根基,是认同,是传承;一个民族的历史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未来的走向,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安身立命,继续前行的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无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甚至公然篡改中国文明起源,全盘否定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将中华民族丑化为“愚昧”、“丑陋”,充满“奴性”、缺乏创造力、安于现状、逃避现实的化身,进而错误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道路,虚构出“告别革命”、“范式”转换等命题,全面抹杀先辈的革命史,抹杀我们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抹杀伟人领袖的历史功绩,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史。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论调既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对立,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历史作用相违背。事实证明,一个成功的民族,其成功是建立在尊重本民族历史遗产的基础之上。一个“虚无自己”的民族,绝不会有“反省历史”的能力。无视历史、割裂历史、假设历史、否定历史只会导入歧途。

(本章完)

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四章 2015农业农村工作热点解读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七章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七章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第二章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十八届中共中第四章 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十八届中共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十八届中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四章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六章 2015社会建设热点解读第五编 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_第二章 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中国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十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设热点解读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九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六章 2015社会建设热点解读第二章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十八届中共中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四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二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二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二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三章 2015党建热点解读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十八届中第七章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十八届中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四第六章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十八届中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四章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三章 2015党建热点解读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一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一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设热点解读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三章 2015党建热点解读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四章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二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二第五编 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_第一章 世界经济发展与中国对策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三第三章 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章 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十八届中共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十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五章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十第七章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第五编 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_第二章 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中国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八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设热点解读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八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二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五编 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_第二章 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中国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一章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第四章 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十八届中共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第二章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十八届中共中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六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二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二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七章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一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一第五章 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四章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五章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一章 2015经济改革与发展热点解读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三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八章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十八届中第三章 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设热点解读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七章 2015生态建设热点解读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六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第五编 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_第二章 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中国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七章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一章 2015经济改革与发展热点解读第四章 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十八届中共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十八届中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二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八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十八届中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设热点解读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六章 2015社会建设热点解读第七章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六章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一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一第七章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设热点解读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三章 2015党建热点解读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五章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二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四章 2015农业农村工作热点解读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五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五第五编 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_第二章 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中国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九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六章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七章 2015生态建设热点解读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七章 2015生态建设热点解读第六章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十八届中第五编 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_第二章 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中国第一编 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_第一章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三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六章 2015社会建设热点解读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四章 2015农业农村工作热点解读第四编 2015年政策热点解读_第一章 2015经济改革与发展热点解读第二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六